140 談判難
埃里克森承認維多利亞說的有道理,找亨利幫著疏通關系確實可能導致被動,如果讓那個貨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肯定要拼命的往自己懷里劃拉利益的。甚至不排除這貨動不動就以此相威脅,要在其他利益方向上占大頭。 這樣的局面連埃里克森都不愿意看到,就更別提維多利亞和某仙人了??墒菃栴}又是明擺著,作為被孤立被封鎖的俄國,想打通對外貿易的通道實在是太難了,如果沒有瑞典作為跳板,可以說一切都是白搭。偏偏的,他們三家在瑞典的存在感都很弱,另找門路似乎根本就沒戲! “那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亨利身上,我信不過那個家伙!”維多利亞強調了一句。 “要不我們再找一個中立國,疏通疏通關系?”埃里克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曉峰沒好氣的哼了一聲:“你說的簡單,歐洲也就只有那么幾個中立國,里面有一定的國力,不畏懼英法美三國勢力的,你能找出第二家來嗎?”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瑞典都不合格,雖然在北歐他算是很有影響力,但是在世界范圍來說,它也沒實力跟英法美德四國掰腕子,之所以選擇瑞典,是因為這個國家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很微妙。 英法美三國擔心把瑞典人逼得太急,把它送進德國人的懷抱,以瑞典的工業能力、資源以及地理位置,還是讓它保持中立為妙。所以,對瑞典人的某些小動作,比如往德國輸送糧食、機械、煤炭和鐵礦石的行為,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德國人在這場大戰中又很需要瑞典的幫助,正是有瑞典的存在,它才能繞開協約國的封鎖,獲得一定量的緊要物資。 正是瑞典這種特殊的政治地位,才決定了它是一塊最好的跳板。換做其他的中立國,比如最有名的瑞士,就算瑞士同意幫忙,也幫不上什么忙。 “你不是跟芬蘭有聯系嗎?”維多利亞忽然說道,“反正現在他們也獨立了,讓他們幫幫忙,應該沒問題吧?” 這個想法雖然不錯,但是只有李曉峰才知道,雖然今后的芬蘭具備這樣的作用,但是現在的芬蘭真心幫不上什么忙。 首先,雖然芬蘭宣布獨立了,但是他們國內的混亂程度一點兒都不比俄國少,無產階 級和資產階 級的矛盾十分尖銳,隨時都會爆發內戰,用它做跳板很難保證交通運輸的安全。 其次,芬蘭的國力太差了,剛剛獨立的它基本上沒有什么軍事實力,尤其是無法保證海路交通的安全,大西洋可是被英美聯合封鎖,嚴格的檢查一切船只,像芬蘭這種直接毗鄰俄國的重要地區,海上臨檢和搜查更是嚴格。打著芬蘭的旗號進口糧食,恐怕會被英國人和美國人全部攔截,等同于拿著真金白銀打水漂。 埃里克森很沮喪的說道:“瑞典也不行,芬蘭也不行,那豈不是搞不成!” 維多利亞也覺得棘手了:“除了這兩國之外,還有毗鄰我們的中立國嗎?” 答案是沒有,進入1917年的下半年,俄國周邊的國家要么加入了協約國要么加入了同盟國,中立打醬油的是少之又少。 “看來我們不得不跟亨利合作了!”維多利亞長嘆了一口氣,看樣子她是打算接受現實了。 “沒錯,只能讓那個混蛋占便宜了!”埃里克森也咬牙切齒的說道。 不過某仙人卻不這么看,他覺得事情還有第二條路可走,“我們應該兩條腿走路?!彼f道。 “哪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埃里克森和維多利亞異口同聲的抱怨道。 “有的,”李曉峰重重的點點頭,“維多利亞,出獄之后,你去聯系亨利,讓他疏通關系,但是注意一點,要有底氣,不能讓那個混蛋獅子大開口;埃里克,你想辦法在芬蘭注冊一家貿易公司……” 維多利亞不解的問道:“可是你剛才不是說芬蘭……” 李曉峰伸手制止了她,“我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保證糧食順利的運抵俄國!” “你有這樣的辦法?”不光是維多利亞,連埃里克森都震驚了,“不可能吧!” 李曉峰很不耐煩的說道:“我怎么可能拿這種事兒開玩笑,你們只管去準備就好了……還有,趕緊的把五千噸小麥準備好!” 雖說維多利亞和埃里克森都不信某人能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某人說話還是一項算話的,哪怕是有疑問,他們也選擇性的相信了某人,開始積極的做準備。 那李曉峰所謂的辦法是什么呢?說穿了不值得一提,就是聚寶盆的快遞功能,雖然現在還只具備單項發送功能,但是如果某人能抓緊時間再升一級,那雙向快遞功能就可以開啟了。 到時候直接從南美的主要產糧國進口糧食,直接快遞到俄國國內,英美兩國的封鎖就直接變成了笑話。不過也有同志問了,既然如此,何必跟亨利合作呢? 其實,這也是李曉峰為了保險,雖然可以打著芬蘭的旗號進口糧食,但如果這條線曝光了,畢竟糧食這種大宗交易很難在國際市場上保密,很有可能英法美三國會給芬蘭施加壓力,甚至直接制裁這家公司,到時候根本就買不到糧食了。 所以,就需要瑞典這條門路的存在,為了不把所有的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某仙人不光是讓埃里克森出面在芬蘭建立空殼公司,還打算讓他的便宜老子和老哥,在瑞士、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中立國分別設立空殼公司,準備來一個多點開花。反正李曉峰就不信了,哪怕一家公司只能進口一次糧食,建他個十幾家總能滿足需求吧? 基本上就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規劃之后,按照李曉峰的原計劃,是準備立刻趕回莫斯科的,畢竟那邊才是大頭,雖然有伏龍芝幫忙盯著,但他還真是不放心。 可是,某人想走,但一些突發事件卻偏偏迫使他留下來,在他即將登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時,導師大人的一道命令又把他留了下來。 “根據越飛同志傳來的消息,在停戰問題上,我們跟德國人的分歧相當的大!”導師大人憂心忡忡的說道。 政 治局討論對德談判問題,怎么要叫我旁聽呢?李曉峰一開始聽說是政 治局開會讓他參加,還挺高興,以為這是自己在黨內地位提升的標志,畢竟政 治局開會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參加的,能混一個旁聽資格,至少也得是中 央委員。 而他連候補中 委都不是,竟然有此殊榮,你說某人怎么會沒點小得意。當然,他也沒太得意,因為這廝以為導師大人之所以讓他旁聽,是政 治局要討論糧食問題的解決辦法,有他這個直接當事人在,很多問題可以當面解決。 可李曉峰完全沒有想到,導師大人壓根就沒有討論糧食問題的意思,而是討論對德談判問題,這跟他的業務八竿子都打不著??!干嘛要讓他參加這個會議呢? 實際上,不光是某仙人有疑慮,政 治局的幾個正牌大佬,對此也很驚奇,比如托洛茨基,比如斯 大林,這對冤家對頭如今總算能想到一塊去了,他們不理解這種重大決策為什么要讓一個小屁孩來旁聽,完全沒有意義嘛! 好在導師大人很快就給出了答案:“中 央特科主管情報工作,而安德烈同志又是一直在主持這項工作。對德國的談判,離不開情報支持,讓他參加是非常有必要的?!?/br> 這個借口應該說很勉強,至少在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看來,很勉強。某人是搞情報工作的不假,但是特科攏共也沒成立幾個月,國內的大部分地區的情報工作能力都是一片空白,更別提什么國外的情報工作了。他們認為列寧之所以讓某人參加會議,就是釋放出一種信號——我要提高安德烈在黨內的地位了! 實話實說,不管是托洛茨基還是斯 大林都不愿意眼睜睜的看著某人在黨內的地位提升,對他們來說,這絕對不是什么好事。所以這兩個貨立刻在心中做出了打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必須重點關照某人了。 可憐的李曉峰,莫名其妙的就被政 治局里的兩只老狐貍盯上了,如果讓他知道這一點,剛才那點小小的得意情緒恐怕立刻會被丟到九霄云外。 不過,他沒有功夫考慮那么多,因為導師大人自顧自的就進入了正題:“越飛同志跟德國談判代表團的接觸不算是特別順利,根據他的反應,我們對德國人停戰意愿的估計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這話一點兒都不假,至少李曉峰就知道,德國人想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停戰,而是打著停戰的幌子,迫使俄國簽訂一個極其屈辱的條約,就是打算乘著俄國內亂的機會,大大的撈一筆。 而與此同時,布爾什維克對于停戰的想法卻有些天真了,他們完全沒有估計德國人會獅子大開口,在他們的腦海里只有這樣一種畫面——德國人已經被兩線作戰拖得疲憊不堪,是十分希望或者說渴望擺脫這種不利的事態的。 所以,布爾什維克的大佬們覺得,基于這一點,他們在談判中不會陷入單方面被動的局面,他們覺得這是最大的倚仗。如果德國人足夠聰明的話,就不會提出太苛刻的條件,他們可以體面的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而所謂的體面就是兩點——不割地不賠款。大家按照原來的國界罷戰休兵,各回各家。 大家伙都看出來了吧,在停戰問題上,布爾什維克確實是想得太簡單了,不管是托洛茨基、斯 大林還是政 治局或者中 央委員會的其他大佬,都想獲得這種體面,而且也一廂情愿的認為這種體面是唾手可及的。所以在最初的談判中,他們的底線設定得相當的高,高得有點像童話故事。 所以,在跟德國談判團真正接觸之后,這幫很傻很天真的大佬才陡然發現,現實世界是這么的殘酷。德國人就是狼子野心,就是想落井下石乘機撈好處,就是要重創北極熊之后,還狠狠的抽一管子血。 第一輪談判中,德國開出的條件震驚了整個政 治局,布爾什維克的首腦們這才稍微驚醒了一點,開始覺得和平談判恐怕沒有他們想象中那么容易,那么美好了。 當然,有些話必須說在前面,在布爾什維克眾多頭腦發昏的高層中,列寧對于談判一直還是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的。他似乎早就知道德國人開出的條件將是非??量痰?,甚至是不可接受的。對此,他有心理準備,所以并沒有表現得特別震驚。 “從現在所看到的德國停戰條件來看,是比較苛刻的?!睂煷笕苏Z重心長的說道,“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條件也是非常正常的!” 他的話引起了眾人的沉思,當然,震驚也是不少的,比如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就在心中猜測——難道列寧打算接受這些苛刻的條件? 說實話,這種想法剛剛冒出來,就嚇了他們一跳,因為他們始終認為這種條件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接受了,那等同于賣國??!反正他們絕對不認為列寧會甘愿戴上一個賣國賊的帽子的。所以他們更愿意一廂情愿的相信,這是列寧采取的策略,不過策略到底是什么,他們想不明白。 列寧卻沒有考慮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的想法,他自顧自的說道:“當前的戰局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北方的門戶已經被德國人擊穿,敵人的兵鋒離我們的首都只有幾百公里,更重要的是,我們前線的軍隊一片混亂,士兵們已經極度疲乏,他們渴望立刻結束這場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我看不到有可以扭轉戰局的機會……” 好吧,當導師大人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總算意識到了,他們之前沒有想錯,列寧確實有打算接受德國人條件的意思。 頓時,他們就激動了,斯 大林第一個跳出來說道:“列寧同志,我認為您太悲觀了,雖然戰局對我們不利,但是對德國人也不完全有利,他們面臨兩線作戰,而且深入我國的國土,后面的補給線太長,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他們必然是拖不起的!” 斯 大林倒是沒說錯,德國人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也確實拖不起,不然他們在歷史上也不會連1918年都挺不過去,直接就跟俄國一樣因為內部的革命而崩盤了。 但是斯 大林也犯了一個錯誤,德國人再拖不起,也比俄國或者說比布爾什維克能拖,按照他的策略繼續咬牙堅持,很有可能俄國將爆發第三次革命,那時候被趕下臺的恐怕就是布爾什維克了。畢竟俄國國內的局勢要比德國更加糟糕,而且之前擁護布爾什維克上臺的士兵也不見得有多少耐心,君不見二月革命之后他們也曾很擁護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可后來呢?還不是毫不猶豫的拋棄了他們。 而這就是最深刻的教訓,至少列寧比斯 大林清楚,手底下的那些士兵是靠不住的,如果不能趕緊結束戰爭,趕緊讓他們復員,他們會很快反水的。 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列寧知道,哪怕是德國人的條件很苛刻,也最好先答應下來,必須先穩定布爾什維克的政權基礎,如果不能牢牢的控制政權,根本就等不到談判條件變得合理的那一天,更有可能的是為人作嫁而已。 不過這些話,他也不能直說,因為黨內的很多同志是對和平談判抱有很大希望的,希望能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如果這時候他實話實說,有可能收獲的是不理解,更有可能是自損威望。 所以他只能很隱晦的提出:“可是工人和士兵同志停戰的愿望相當的迫切,他們恐怕沒有這么多耐心??!” “我認為,這可以通過宣傳和教育改變的!”斯 大林信心滿滿的說道,“我們是無產階 級政黨,必然會受到廣大無產階 級的擁護,只要我們向前線的士兵同志們闡明道理,他們也會選擇維護祖國的利益的!” 斯 大林的發言讓李曉峰在心中冷笑不已,你個孫子的真面目暴露出來了吧?說白了你丫就是一個護國主 義者,二月革命之后之所以會跟加米涅夫站在一起,那是因為你真心的想繼續這場戰爭,對導師大人的變帝國主 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路線不以為然。 聽聽你剛才說的這些屁話,這跟之前立憲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忽悠前線士兵繼續戰斗下去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你丫的就是換了個旗號而已,真以為打著布爾什維克的旗號就能隨便忽悠了?天真! 李曉峰可以肯定,斯 大林這種搞法最多忽悠一時,時間稍微長一點,最多半年,立刻就會出大問題。當前線的士兵又一次揭竿而起的時候,可沒有后悔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