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77節
“……陛下,各地宣交使館這些年呈來的密報,臣都整理出來了?!?/br> 朱厚熜點了點頭:“擱著吧,朕慢慢看?!?/br> 大肆傳召周邊藩國遣使來朝,朱厚熜自然不是要享受什么被人朝拜的虛榮。 以大明天子的地位和志向,他只是要在對北虜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集中梳理一下周邊藩國的外交關系。 如果合適的話,也許幾句言語,就能挑動些什么,埋下一些伏筆…… 第407章 一個月跨越大明 封舟抵達廣州時,正值鄉試時節。 鄉試仍舊年年舉行,雖然如今正榜舉人錄取比例開始下調,但廣東作為新法最早試行的地方,讀書人的基數也擴大了不少。 趕考只是這個時節廣州城熱鬧中的一環,因為廣東市舶司的存在,廣州繁榮的商業才更加令人目不暇接。 南洋諸國使節團在港口得到了熱烈的歡迎,那熱忱甚至令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惶恐。 來的人太多了。 翁萬達不禁看向如今的廣東總督:“李督臺,費心了?!?/br> 現在到廣東做總督的,是厚積薄發、嘉靖六年定國安民制科的魁首長平伯李默。 他聞言笑了笑:“這可不是本督安排的。南洋頻傳捷報,民船海禁已解,這些都是先知海暖的人呢?!?/br> 翁萬達愣了愣,仔細看去之后才發現確實有不少衣著體面的人,熱烈的雙目反倒只是頻頻往各國使臣的臉上瞟。 原來如此。 大明好物賣向海外,買主自然都是當地貴族。 如今有一個先通名姓、溝通商機的可能,他們就都聚了過來。 “……恐無法在廣州久留,部里有令,萬壽圣節前要抵京?!蔽倘f達仍舊惦記著這個,“如今已是八月十七,不足一月……” “翁總司勿憂,本督早接到張國務公函?!崩钅赜谐芍竦卣f道,“正使先行抵京趕上大典,隨從及其余人等入京可稍后。各國使團,也并非人人都需要入京。到武昌之前的官船、車駕,通譯局都安排好了?!?/br> 兩人寒暄一陣之后,各國使臣才過來向李默見了見禮。 翁萬達介紹著李默的身份,其中自然多有夸贊。 其實無需強調李默伯爵的身份、制科魁首比狀元都要高的含金量,單是大明一省總督、正二品的級別,已經可以讓這些藩國使臣恭敬異常。 來的路上,海船上自然不乏禮交部官員對他們進行的禮儀普及。大明如今的官制,也是重中之重。 相比過去布政司、提刑按察、都指揮、巡撫及監察御史互相監督分權的制度,各省常設的總督如今權柄很大。 在這些藩國看來,只能按照他們的舊思維理解為近似于分封的國王。 雖然是流官,但任期之內,對于大如他們一國甚至數國的大明一省來說,總督就是這里說一不二的主。 對應中樞改革,省、府、州、縣都各添衙門,廣東省在總督廣東部院設了午宴,款待之后就立即繼續啟程。 對此,各國正使并無異議。 每人只帶兩個重要隨從,午后就登了船,沿水道先赴武昌。 “劉總裁,這官船不一樣啊,是寶船監新創制的?” 見到通驛局的總裁、誠意伯劉瑜親自到來,翁萬達對于能不能及時趕到京城的擔心放下來不少。 劉瑜聞言笑了笑:“確實如此,還在試制。這一回也是迫不得已,先拿來用用,也記錄一些數據。翁總司可有意觀摩一二?” 對大明不少有心的官員來說,新詞已經不算什么。 皇帝對于物理之道的見解最深,如今創制什么新鮮物事,都講究要有數據。有數有據,才好不斷改進。 “若沒有不便,自是想看看的?!?/br> “翁總司這邊請?!?/br> 登船之時,翁萬達就看到了船舷兩側有輪子。 這東西倒是并不新鮮,相傳宋時就有車船,那便是有輪子的。 昔年李綱就主持造了這種戰船,腳踏踩動,滾滾向前。 只不過現在,船兩側的輪子翻動不絕,莫非這次為了趕時間,沿路要像急遞鋪一樣不斷換人來踩踏? 翁萬達覺得寶船監應當不只是重新創制當年的老船,只怕又有些新的做法。 到了下層底艙,翁萬達頓時無語。 他怎會想到竟是騾馬? 在不算寬闊的底艙里,是兩頭騾馬像拉磨一般緩緩轉圈。 旁邊既有人看管照料,又有人拿著紙筆記錄些什么。 只不過,中間拉著轉動的鐵軸,頂上是一個比車輪還大的鐵齒輪。它轉動之余,又通過其他齒輪和鐵軸,再延伸出去。 不用細看也知道,那是帶動外面輪子的。 “……寶船監花了偌大力氣,便只試制出這樣的車船?”翁萬達不解地問,“能快上多少?” “風帆加上輪槳,總能快一些?!眲㈣ぶ噶酥改切X輪和軸承,“主要倒是得記錄這些物件能受多大的力道。如今雖只有畜力可用,但這底艙都空了出來,以后是能用別的。我聽說,京城那邊一直在試制一種機器。若是那種機器制出來了,往后車船都能往來如飛?!?/br> 翁萬達看了看這里的空間,他不禁問道:“何種機器,竟有如此神力?” 不管如何,車船行進,總需力道。要么畜力,要么風力,要么人力。 劉瑜既然這樣說了,翁萬達自然能明白那機器就能自行發力。 可他不理解。 劉瑜搖了搖頭:“這差使是將作監領辦,聽說從嘉靖七年起便一直在用心。當年制出印刷機封鄉爵的鄭魁,后來奉旨改進了煉鐵高爐,又升為縣爵。如今,不止鄭魁一直在辦這件事,皇明大學院、寶金局、兵仗局……許多大匠都在做這件事。我聽說,還是跟燒火有關,聽說是燒開水?!?/br> 翁萬達更加迷糊:“燒開水?” “陛下既然早就極為看重此事,你我便不用管了?!眲㈣び诸I著翁萬達上去,“那些使臣上的船,還有一些與這艘不同。那燒開水的機器雖然還沒有,但各種不同樣式的槳,卻可以先試一試哪種最好用?!?/br> 此時此刻,出使大明的各國使臣們都在后面幾艘船上。 有的船有輪子,有的沒有。 但是底艙中騾馬發出的聲音、齒輪咬合與軸承轉動的聲音、船兩側或者尾部激起的水花,他們都能聽到、看到。 這只是讓他們新奇的一部分,讓他們更加留意的,是這些年陸續被清淤、治理了一通的河道,還有大明的良田、百姓。 出了廣東城之后,他們一路上會穿越大半個大明,從南到北。 沿途的城鎮、來往的商旅行人、長勢已經很好只待收成的莊稼,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派富足又安寧的安居樂業模樣。 這樣的景象不止是某一小塊地方,而是沿途所見皆如此。 為了趕時間,他們沒有去廣西繞道進入湖廣,而是從廣東進入了昔年叛軍的大本營郴州。 這里有一段路,是要換乘馬車翻山越嶺的。 而叛亂平定已經過去了八年,這里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商鎮。湖廣到廣東的貨物在這里轉運,停留于通驛局在這里驛館的這一晚,就是他們前半段旅程唯一能與更多人接觸的時間。 但只是在夜里,他們也只能在驛館中,聽到外面其他茶樓酒肆里飲酒作樂甚至吹拉彈唱的喧鬧。 天亮之后,就是長長的馬車隊。 翁萬達看了那山路和健馬之后就心有所悟:“大敗北虜后,俘獲了不少馬匹?” “都是邊軍看不上的?!眲㈣c了點頭,“北患雖未絕,但大明以后不會缺馬了,這也是此戰所得大利之一吧?!?/br> 翁萬達神往不已:“靖邊伯真文韜武略全才,鎮安伯更是神勇無雙。如今敘功,如何封賞?” “聽說是要等北征大軍都班師后,一起敘功。這回萬壽圣節,想來只怕是大典之上詔告天下?!?/br> 翁萬達微微嘆氣。 他只是欽差巡視南洋,交趾之功、馬六甲之功,與他都沒有關系。 若說功勞,只是苦勞。這一趟回去,能因此升個官就是最多了。 若他當初膽子大一點,敢擔責任一點,也許能混一混再敗葡萄牙遠征艦隊的功勞,但誰讓他已經做出選擇了呢? 在湖廣和廣東交界處,翁萬達留意到的是大明民間的馬匹多了很多,南洋使臣們感受到的是大明水運與陸運銜接的發達。 而所有的水陸驛,都是隊伍中那位誠意伯負責打理。 聽說,他的祖上是大明開國功臣,而且是開國功臣中極為重要的謀主。 重新到了水路之后,又是一批新的官船。 到了這里,他們發現有更多的船隊了。 官船??恳恍┐a頭更換騾馬時,總能見到有人搬運一袋袋的糧食到碼頭上其他的船只上。 懂漢字的人,瞧著那些船上都掛著寫有“河運”二字的旗幟。 翁萬達久離故土,于是便問了起來。 劉瑜只說道:“湖廣藩王作亂、諸王又進京之后,抄沒、清丈出來的田土極多。這些年,糧儲號在湖廣良田極多,歷任總督都有清整水利重任。糧賦直征后,以湖廣糧賦增長最速。如今河套、宣寧邊區要好生經營,陛下準了河運局不只于漕河轉運,專設了兩河分局,這是轉運湖廣夏糧去陜西、山西?!?/br> 翁萬達由衷嘆道:“若非設了諸企業,只怕去年外滇、九邊、南洋三處征戰,糧餉難以支應?!?/br> “楊尚書愁眉苦臉一年多?!眲㈣ばζ饋?,“也是外滇速戰速決、追了所欠貢賦,南洋一戰有海貿行、海運局出力出錢,糧儲號更備了不少糧食。再加上國債,這才勉強支撐下來?!?/br> 去年密集的大戰畢竟是過去了,眼下入了大明腹地,便安寧了下來。 一路無話,抵達武昌時已是九月初二。 翁萬達又開始發愁:“劉總裁,只有十來日了,總不能九月十五才趕到京城吧?” 劉瑜微微一笑:“廣東至北京,急遞之外尋常行路要多久,我通驛局是最清楚的,翁總司勿憂?!?/br> 于是出乎翁萬達意料之外,不是按老路繼續沿長江南下,從運河再去北京。 在漢口登了岸之后,就是陸路了。 這一次,排在驛館外面的是更加寬大的馬車,足像一個小房子,前面是四馬共拉,車身也是四個輪子。 翁萬達傻眼了:“難道就這么趕到京城?若要趕到,豈非要晝夜不息,又或日間狂奔?” 單獨少量的人,帶著完全不能耽擱的命令,是可以這么做。但要么自己騎馬、沿途更換,要么就忍受馬車上一路不停的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