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66節
招不招是一回事,辦不辦是另一回事。 皇帝是最會使過的了,官紳的骨頭也遠比許多人想象的要軟。 真正聰明的都知道在皇帝握著沙包大的拳頭站到面前時該怎么選。 新法嘛,是會損失不少利益,但比起丟命滅族,難道活著不香嗎? 知道朱見浚、孔聞韶、傅榮忠都已經被抓了,還憨的會“被逼無奈鋌而走險”,聰明的都會觀望。 而在他們觀望的這段時間里,京城消息傳出。 十月初一朔日朝會后,皇帝南巡! 和皇帝一起南巡的,有崔元和鎮國公一起統帥的京營五千大軍。 負責供應糧餉的,是山東總督張孚敬以及“深明大義”捐出了不少錢糧的山東三王。 山東稅賦那么重,今年還要支應南直隸的賑災糧,哪還有這么多錢糧的? 朱厚熜在養心殿里看著張孚敬的奏報只能感慨:“這就是夫子后人?假的吧?” 第253章 要錢,還是要命? 山東,國初七十二萬余頃田土。到弘治十五年,少了二十余萬頃。又過了二十余年,此時連五十萬頃都沒有了。 所以山東哪來的錢糧? 張孚敬來了,錢糧就有了。 經過在廣東的洗禮,他對于官紳如何隱田避稅已經門兒清,而且有著豐富的處理經驗。 此時此刻,改了孔子祀典、拿辦了衍圣公和曲阜知縣,張孚敬坐鎮曲阜升堂問案,這是殺雞儆猴。 湖廣二王三衛叛亂當前,山東又沒遭災。這個當口,怎么辦? 衍圣公怎么處置,交給了三法司。 孔聞昉怎么處置,交給了山東提刑按察使司。 但孔氏在曲阜已經結下了多少民怨民仇? 這是把衍圣公都抓起來了的青天大老爺,在張孚敬每天雷打不動坐到縣衙大堂只辦這一件事的情況下,有了最開始的幾個例子,曲阜甚至整個兗州府前來告狀的百姓越來越多。 “斯文掃地!趕盡殺絕??!” 這句抨擊的聲音都被壓低著,透露出驚懼。 說這話的也是曲阜百姓。衍圣公府的影響力已經存在了這么多年,曲阜也有龐大的一群人依存著衍圣公,獲得屬于他們的那一點小利益。 但現在整個山東可能都要重新洗牌了。 然后他們這些人怎么辦? 無能狂怒,而且是悄悄怒。 在官紳那里的名聲是張殺頭,在民間卻是張青天。 張孚敬聽了高忠派人傳來的稟報只是笑了笑:“如今形勢明朗,這些人要么有膽子,要么就識大體。有些怨氣,無需理會?!?/br> 說罷向西北方面拱了拱手:“成大事者,誰不是毀譽參半?陛下那句話說得極對:受縛于聲名,那便是萬事皆循前人規訓;要革弊圖新,那便只求功績能遂了初心。陛下和本督都不管他們怎么想,只看他們往哪站?!?/br> 他是大膽又豪氣的性子,如今越發覺得皇帝與他是同樣的性情。 派他到山東,本以為會在山東因為祀孔典儀的事爭執許久、費力頗多。 然而朱厚熜和參策們謀算布置三年,只是他張孚敬得到殊恩到了山東這件事本身,再加上一道讓天下藩王和勛戚入京敬賀萬壽圣節的旨意,湖廣就有了正兒八經發檄文謀逆的局面。 雖然湖廣那邊麻煩了,但其余諸省輕松了。 現在,皇帝馬上要開始南巡。 張孚敬要暫時離開曲阜,準備到流經山東的運河畔迎駕見駕了。 曲阜需要人來管,張孚敬在等,等朝廷那邊傳來的新消息。 皇帝到達山東之時,衍圣公和孔氏的事是必須要有個結果的。 九月二十三,萬壽圣節七天之后,京中消息傳來。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衍圣公一案調查團和錦衣衛北鎮撫司派來的一個指揮僉事都齊聚在了曲阜縣衙。 “逆首之一、原長沙知府傅榮忠供認,衍圣公孔聞韶多有書信來往。其與原應天府尹孟春書信中所言‘權jian誤國,衍圣公府忠君崇禮,自當共赴皇憂,撥亂反正’諸語,傅榮忠也在孔聞韶來信見過。為多聚黨羽,傅榮忠常以此信示人,故而留了下來。鎮遠侯查抄長沙府所獲并解送抵京的諸多公文書信里,已找到衍圣公通逆鐵證?!?/br> 這三法司和錦衣衛特使只是走“法律程序”,來曲阜調查一下張孚敬所彈劾的諸罪是否屬實的。 現在聽到張孚敬這么說,他們凝神問道:“陛下可有旨意?” 張孚敬淡淡說道:“大成文宣先師稱王號都有違禮制,先師后人有何功于國可以稱公?享大明恩榮百余年卻通逆謀反,是為不忠!敗壞先師聲名、不學無術,是為不孝!托名謀利禍害鄉里,是為不仁!新學新法利民利國卻大肆串聯阻撓之,是為不義!”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幾頂大帽子一扣,張孚敬就輕飄飄地說道:“陛下已有旨意,除封衍圣公,曲阜孔氏通逆謀反,罪在不赦。大成文宣先師廟今后由山東遣學館主祭,衍圣公府改為學院,曲阜知縣由吏部銓選!” “……拿哪些人?” 既然已經是通逆謀反的人,孔氏是只拿辦一些重要人物,還是……族誅? 張孚敬笑著說道:“昔年太宗也未誅盡方孝孺十族,后來又是如何傳的?本督升堂問案近一月,此事如何辦,就交給本督吧?!?/br> 說到底,在皇帝出京前辦了孔氏大案,也要起到震懾天下、傳遞信號的作用。 堂堂衍圣公府都飛灰湮滅了,誰還要挑戰皇帝推行新學和新法的決心? 還有其他那些因為傅榮忠被擒而心驚膽顫的人呢? 要是受不了就跳出來,其余諸省現在都看著湖廣、廣東、廣西、江西四省的人有功勞拿而眼紅呢!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都很清楚,衍圣公之所以一定要被辦,不是因為新學、不是因為祀孔典儀,而是因為山東這百余年消失的那二十余萬頃良田。 皇帝南巡的護衛大軍糧餉,如今已經在張孚敬的“兇威”下忙不迭戴罪立功的山東布政使正督促著讓山東多出近一半的糧賦出來——金秋十月,秋糧征收。 張孚敬在山東的態度,就會代表皇帝的態度。 要錢,還是要命? …… “不要命了嗎?” 贛州府內,王守仁還在抓緊時間完成任務。被他親自督辦著,南安府和贛州府下五縣的胥吏都在各縣堂尊唯恐如今辦事不力被查問的壓力下不得不親自趕赴偏僻村落。 “南嶺十萬大山,廣東大軍不好打下郴州府!賊軍雖然一定會敗,但最有可能是往這邊逃!”胥吏抖著手上的公文,“再念一遍,都仔細認真地聽好!” 這是王守仁親自擬的公文,大白話。 意思也很簡單明了:戰火就在附近。江西諸軍現在還需鎮守諸縣城和大街鎮,為免叛軍劫掠,有些偏遠村落的村民在收了秋糧后宜暫避兵禍。 也無需擔憂離了村子只能坐吃山空,南安府和贛州府已經在一共九縣加筑城墻、大營,出工就能掙糧。只待叛軍被剿滅就可回鄉,不至于誤了明春農事。 “王督臺你們還信不過嗎?前幾年寧王作亂,就是他老人家一個來月就平定了!只不過這一回有三個王爺一起鬧事,地方主要又在湖廣,不歸王督臺管,這才防著湖廣那邊平定不了,亂軍跑到我們江西來!白紙黑字,你們信不過我,總信得過你們老族公吧?” “都聽老爺安排,這也是為了大家妻兒老小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命要是丟了,可就啥都沒有了,何況縣城里真的在開工,縣尊說了,先緊著我們到縣城避災的人,每戶都至少用一個壯丁,吃的都有人供,每十天就領一次糧!” 王守仁聽著源源不斷從兩府九縣傳來的消息,身邊則是遵旨不用入京賀萬壽的駙馬都尉、江西巡水巡災御史余承業。 兩人面前是一張江西輿圖。 “以陛下之意,贛州、建昌、廣信三府以后便都需經營好了。糧草轉運、武夷山一線諸縣城、關隘,工程量不小?!蓖跏厝士粗?,“江西江河密布,最方便來往運輸的,還是水路。余御史清整水利,還要再好好勘探各處水路碼頭?!?/br> 余承業點了點頭:“下官明白?!?/br> 王守仁又召來隨他一起聽命的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參議:“新法雖尚未在廣東之外推行,然此次為防叛軍,諸事萬不可害民。本督已奏請陛下,獲準在江西試行采買之法,以應軍需?!?/br> “……請督臺放心,下官必定呈報藩臺,把此事辦好?!?/br> 看著輿圖上的南安、贛州兩府九縣,守軍只退守縣城和一些大鎮,分明是讓出了一條直達武夷山脈的通道。 朝廷要干什么,江西這個左參議不知道。 可是很顯然,朝廷并不以徹底剿滅叛軍為做首要的目標。 現在王守仁已經在和余承業規劃起整個江西的水陸轉運網絡起來,而且贛州府諸縣新修筑的大營規模,顯然超出了現在地方兵力的數量。 湖廣、江西、廣東、廣西四省兵力興師動眾地圍向了衡州府,難道那叛軍的實力竟如此強大,以至于朝廷擔心他們能守住,而福建還會有新亂子? 這怎么看怎么像是要將他們趕到一起,然后再一舉殲滅。 但此時,這些事情不是他cao心的。 益王遣散子嗣不知蹤影,本人已經戴罪入京,江西十年內先是寧王作亂,又有益王不清不楚,王守仁雖然遠離南昌府,可長江水師的主力已經移兵九江。 江西官紳必須站隊了! …… 衡州府那邊,衡州衛確實不像長沙衛那么好對付了。 可是朝廷兵力畢竟遠多于衡山縣城的兵力,而衡山縣城也不大。 九月十六,萬壽圣節當天,在抵抗了五日之后,衡山守軍棄守衡山城,沿著湘水西岸南下逃到了衡陽城附近。 原因是:唐培宇出手從南面背刺衡山守軍。 他從岣嶁峰上率兵沖下來之后,悍不畏死得不像話,仿佛與叛軍有著深仇大恨。 叛軍“前軍都督”的倒戈,給衡州叛軍的士氣形成了很大的打擊。 甭管蒲子通與唐培宇之間的恩怨如何,普通小兵是不知道這些“高層斗爭”的,只知道坐鎮岣嶁峰的唐培宇明面上是北線守軍的統帥。 隨后數日之間,常寧縣被攻破,衡山、攸縣、安仁……衡陽城外的防線只剩下里面三圈了。 沿烝水、湘水、耒水分布在衡陽城外的五座大營和新出現的岣嶁峰城寨是最外圍的一道防線,衡陽城外烝水畔、湘水畔和回雁峰上的山寨是第二道防線,衡陽城墻是第三道防線。 目前相對安全的已經只有衡州府和郴州府之間的耒水沿岸。 九月二十四,顧仕隆下令先拔出最外圍的四座大營:衡陽城北兩座、城西一座、城東一座,唯獨留下了耒水入湘的鄢湖畔的那一座。 蒲子通站在衡陽城北的瞻岳門上,臉色不是很好看。 唐培宇又在做炮灰,像最悍勇的陷陣軍一樣沖擊著嚴大牛鎮守的烝陽大營。 “他既然逃到了衡州,如何能再被顧仕隆招降?” 詹華璧回答不了他,而是盯著東北方向黑壓壓的軍陣:“唐培宇既然叛了,嚴大牛也不得不防。如果他們是來衡州之前就約好了詐降,恐怕現在也只是做戲。如果還不做決斷,他們若突然合兵攻下青葉橋,那可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