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38節
朱致格點了點頭,朱致椹咧嘴笑了笑:“如今你襲封了親王,要為王弟多請些祿米恩典啊,王弟府中難??!”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快帶本王去……” 朱致椹把他帶到了一個小院里。自己的美妾是不能共享的,但朱致椹在這院中卻搜羅了許多女子供朱致格yin樂。 要不然,他的身體能那么差? 雖然并不缺女人,但朱致格還是更羨慕朱致椹這種光明正大、而且所納妾室各個美若嬌花的感覺。 他開始享受起屬于自己的藩王快樂生活,朱致椹笑呵呵地為他關上了院門。 而后,他臉上的笑容怪異起來。 三十二歲了還無子,這位王兄身體又這樣不斷被掏空,也不知他還能熬多久。 這遼王之位,將來也不見得沒可能由自己這個弟弟來襲封。 朱致椹邊走邊思索著:自己那位王嫂確實不是個簡單人物。若無她管束,朱致格一定會更早把他自己搞垮。 得想個辦法讓她犯點大錯…… 毛氏很忙碌。 籌備慶賀禮,又要安排進賀表之事。另外,遼藩宗親有很多事也需要處理。 比如曾經計劃行刺過朱致格祖父的那些人里,有一個人的兩個女兒跑到她這里來哭哭啼啼了。 “王妃,罪不及后人,這是宗親定例啊。我和jiejie都已年過三十,還不能為我們請封選儀賓賜婚嗎?” 毛氏很頭大。 這兩個都算是朱致格的堂姐。罪人之后,兩個縣主都三十多了還沒成婚,這確實是應該幫她們做的事。 可是,遼藩的宗親太多了。兩個縣主若選了儀賓,朝廷立刻又需要另支一份祿米。 三年服喪,遼藩宗親這邊不知積壓了多少需要遼王代為奏請的事。 請米、啟恩、請名、請封……毛氏知道過去這三年的敏感,哪里敢讓遼藩不斷在皇帝面前“露臉”?萬一惹怒了陛下,王位襲封的事可能都會出變故! 但現在,朱致格已經正式襲封,這些事沒有理由再拖延了。 “我知道了,我會跟王爺稟奏,請他拿主意的,你們先別急……” 雖然實際是她在代為做主,但表面上,她還是把朱致格的地位擺在自己之上,也沒把話說滿。 忙得暈頭轉向的她看不到朱致格幫忙的身影,而來參加遼王襲封大典的湖廣諸藩使者也陸續抵達荊州。 這些天里,朱致格也不是完全不管事。 至少,沉浸在王爺感覺里的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不少宗親的請求,而后暗地里收了他們不少禮物,甚至還有一對他們偷偷進獻的美人。 王爺的快活讓他難以自拔。 “張鎮,你把這幾件事拿去交給左長史,讓他幫本王先擬好奏表吧?!?/br> 朱致格把自己今天答應下來的幾件事都記了下來,順手遞給王府儀衛司的護衛張鎮,然后就急急忙忙去了王府之外的一個偏院。 那對美人,滋味還沒嘗夠。 張鎮辦好了事就準備趕過去那偏院,不過也不用急,因為王爺必定是要在那里呆上一兩個時辰的。 于是他順道回了一趟家,兒子張文明還在用功,準備應對明年又一次的鄉試。 張鎮先看了看自己父親的身體情況。 張家祖上也是世襲千戶,只不過張鎮的父親是次子,沒能襲封千戶官職。遷來荊州江陵之后,張家就只是個普通軍戶了。 張鎮的父親說話口吃,被人戲稱為“張謇子”。但是,“張謇子”熱心快腸,一生積德。他平生所愿,就是張家能出個大人物。為此,他給三個兒子分別取名鉞、鎮、鈛,這都是青銅重器,足以顯示“張謇子”希望自己后輩能光宗耀祖。 只是可惜,張鎮只混到了個王府護衛。老大老三,也都不算有出息。 而張鎮的兒子張文明雖然已經是秀才,可是屢試不中,如今“張謇子”又把希望放在了曾孫身上。 “叫文明夜里別溫書太晚,多去去媳婦房里!” 于是張鎮去點了點兒子,而后出了家門。 現在王爺在cao心子嗣的事,張文明既然已經成婚,那也得多在子嗣一事上用用心了。 張鎮并不知道,自己這個將來的孫子將會如何名震千古。 現在,小護衛張鎮趕到了那處偏院,就見院里已經吵鬧著。 “王府中多少事,王爺就躲在這禍害自己的身子?”毛氏氣不打一處來,“還有,如今何等時候,豈能如此大肆乞恩,還要賜田!王爺怎么不先與我商量商量!” 她有些話都不好在這里說:那些王府屬官,只怕巴不得王爺安排他們奏請這些事,讓皇帝對遼王產生惡感,遞刀懲治遼王! 等她看見了張鎮,目光立刻危險起來。 第233章 水能載舟?攪起這潭水! 被遼王妃盯上,張鎮只能心頭大呼苦也。 好在毛氏雖然心頭很不滿,卻也不至于遷怒這個只能聽話的護衛。 朱致格已經是王爺,他要做什么事,王府上下其實沒人能阻止他,而毛氏又不可能直接跟王府屬官安排。 結果就發現王府那邊已經遞上去了很多奏表,乞恩請田。 現在她只能看了張鎮一眼,開口說道:“護送王爺回府!” 說罷轉頭盯了一眼院中那兩個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少女,先拂袖離開。 朱致格爽快到一半卻被“捉”當場,此刻心頭竟有些忐忑。 毛氏大怒,他也就乖乖地先離開這里回到了王府。 寢殿之內,毛氏已經調整好了情緒,準備跟自己的丈夫好好談一談。 朱致格一開始還好,聽她講著眼下的情形、許多事情的利害關系。 他心頭松了氣,畢竟沒有去說他在偏院里做的事。 這讓朱致格更加感受到正式襲封親王之后的不同,想得越來越多之后,他反倒沉了沉臉:“這些事,本王怎么會不明白?適才在那邊,下人面前,你如何能那般訓斥本王?本王威嚴何在?” 是大了膽子說出了這些話,但他內心還是比較忐忑的,不知這試探算不算作死。 然而毛氏還真的行了行禮,認真說道:“是我心急了,王爺見諒?!?/br> 朱致格呆了呆:她居然認錯了! 這就是正牌王爺的地位嗎? 于是他挺了挺胸,正要說點什么,毛氏又正色道:“王爺既愛惜威嚴,更不能讓下人輕看,舉止皆應有度!如今遼藩恩榮系于王爺一身,王爺如何行事,陛下都會留意!常聞陛下勤勉好學、天威莫測,只看如今朝堂重臣如何一心用事、助陛下推行新法,便知陛下才是真有威嚴!王爺當以陛下為表率才是!” 朱致格感覺腦袋有些疼。 這么多年了,這個王妃總是這么一本正經,總是對他說教不停。 現在又拿朱厚熜做他的榜樣,朱致格卻只想到一點:“本王若以陛下為表率,那就也要兩次妃九妾?” 毛氏氣不打一處來:你腦子里能不能有點別的? 然而毛氏無法反駁:尊貴的皇帝陛下確實開了大明先例,一次性選了一后二妃九嬪。 事實雖如此,毛氏只是勃然變色:“天子才十二女,王爺這話若在外面說,那就大禍臨頭了!” “……那諸侯九女!”朱致格雖然根本不怎么學好,但這些事他懂。 面對自己這杠精王爺丈夫,毛氏只感覺心累。 你自己什么身體你不知道嗎? 她眼淚都急出來了:“我并非妒婦!我遼藩宗親之多,在諸藩之中都居于前列。荊州府屢有上奏言遼藩歲祿負擔之重,此前我勸王爺少近女色,一是為了王爺身體著想,二也是擔憂朝廷深感遼藩宗親負擔過重,尋到由頭將遼藩除封。我種種苦心,王爺莫非不知?” “本王現已襲封王爵,年過三十卻尚無子嗣,本王這不是著急嗎?”朱致格看她都哭了,心里又是慌,又有一些快意。 “先是襲封大典,還有諸多禮儀和府事。王爺花上一些時日都處置好了,再奏請朝廷請立次妃綿延子嗣,這才是合乎禮制!若未在宗人府留名,縱有什么人能為王爺懷上孩子,將來也不能請名請封,這些事王爺難道不知道嗎?” 朱致格當然是知道的,但他現在就是要為自己爭取“權力”! “若要論及遼藩根本,如今本王能早日有子嗣才是一等一的大事。本……本王已詢得秘法,這才要多多習練之!” 毛氏抿嘴咬牙看著他:怎不見你來找我習練? 還有,本不想現在去提這件鬧心的事,怎么就開始爭這個了? 她用力呼吸了兩下平復心情,說回正題:“如今那些奏表既已遞向京城,王爺需再上一道奏表。這次,不該再乞恩,而是盡快尋到不服王爺管教之宗親,奏請陛下降旨處罰。予陛下一些小錯處,朝廷便可順水推舟,駁了之前奏表所請,亦明白王爺處置遼藩事務之繁、之難,更清楚王爺這是賞罰皆服天恩之意!” 朱致格搖了搖頭,倔強地說道:“本王既為遼藩之主,豈能不顧宗親恩義?那些人的日子屬實過得不好?!?/br> 毛氏腦袋暈了暈,腳步都晃了晃:“日子過得不好,還能找出一對美人送給王爺?” “……堂堂輔國將軍,傾其所有也只能向本王獻上兩個習了秘法的奴婢??!” 毛氏心力交瘁,卻也只能耐下性子再次對他講明利弊。 體會不到毛氏希望他能好好站出來應對陛下與朝廷的苦心,朱致格只是更加覺得毛氏如今對他的態度不同了一些。 他意識不到自己該怎么處置王府事務,但意識到了自己在遼藩之內的至高無上。 “本王自有計較,王妃不用時時教本王做事!” 朱致格膨脹之后,撂下了這句話,然后甩手去往前殿。 但是毛氏說得還是有道理。如果再要尋一些宗親錯處奏報上去,那些人該給自己送更多東西或者美人了吧? 朱致格興沖沖地準備讓張鎮他們去尋訪一番,看看自家親戚最近有哪些留了錯處可以拿捏一二。 有限的智商大部分流在下半身的朱致格開始胡搞,遼藩真正的重擔都壓在毛氏肩頭。 可她是個女人,如果朱致格強勢而堅持,她還能代替朱致格處置王府諸事不成? 楚王府派來慶賀的人沒想到根本不用自己攛掇一二,遼王已經在為給他送了大禮的宗親大肆乞恩、揪那些不給他送禮的宗親的小辮子。 既然如此,那自然要再加一把火。 遼王喜歡什么,那自然就要投其所好。 而其他一些湖廣藩王派來的人同樣不含糊。 如果皇帝真有意削一些藩王,那么宗親最多的那些藩王恐怕是最主要的目標。而諸藩自然不可能盡除,只要有“不懂事”的出了頭,剩下的藩王就該是安撫——就像楚王薨逝之后,朝廷這么快就定了朱顯榕這個準嗣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