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152節
楊廷和擱下酒杯之后嘆氣成聲,一臉苦笑:“陛下,容臣先給犬子寫一封家信?!?/br> 御書房里頓時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第164章 疑云重重 四月十五,望日朝會。 按例,朝參官之外的很多人也有份參與,包括襠下傷口已愈合的張鶴齡。 現在的朝會很沒勁,反正都只是禮儀。 有了國策會議之后,陛下深居簡出。 參策們之外的臣子,能見到陛下的也就那么幾個。 大臣們已經漸漸習慣了諸多大動作是從國策會議上開始發起的,比如說去年的張孚敬南下廣東,還有張子麟趕赴東南。 御書房內的事,參策們都是守口如瓶。 這一點,勛戚們就很有體會:崔元這個家伙雖然知道很多,但就是不說! 這種情形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哦對,是去年陛下剛剛登基之后有了日精門之火,后來有了刑部大堂審理錢寧江彬案的梁儲請辭。 再之后,王守仁上了經筵與楊閣老辯經義。 而等費宏等人都相繼抵京,國策會議與御書房橫空出世,閣臣領辦國策,內閣票擬六部事基本照準,常朝上可議之事便越來越少。 能站到奉天殿里親眼見到陛下的又有幾個呢? 爬不到參策位置的,就安心辦好差事:朝會減少了,休沐也定例了,不該再諸多推諉了吧? 這就是普通朝參官們感受到的新常態,所以今日仍舊是機械式地等著朝會禮儀走完。 直到大殿內一反常態,傳出一個雄渾的聲音:“臣費宏!彈劾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漏泄中語,致使其子廣州知府楊慎妄動國本,天下嘩然!” 靜立殿內殿外、聽得到聲音的朝參官和無職勛戚們剛剛準備等候片刻,讓鴻臚寺官確認“無本上奏”就結束朝會的。 四月天里,從天而降一個大瓜。 廣州出什么事了? 費宏的聲音在繼續。 “楊廷和漏泄中語,此其罪一!” “楊廷和唆使楊慎于參策們未議定國策之時便于廣州清查官紳田畝人丁,欲激民變使新法得勢,貪功冒進不恤民生,此其罪二!” “任用親信,提拔新進,羅織黨羽。先是以錢寧江彬案牽連攀咬,使六部諸卿顧忌重重唯恐牽連獲罪,漸至把持參策席位,此其罪三!” “逢迎陛下欲開創盛世之宏愿,假變法致中興惟愿青史留名為虛,攬朝政盡歸己用逞權jian之威為實。此其罪四!” “陛下欲得大治,臣等自當盡心竭力!然楊慎于廣州府滋擾鄉紳、大索財物,生員無心備考,百姓皆誤農時!以首輔親子之尊,治下管理苦不敢言,一府之地民怨沸騰!如此兇險局面,蓋因楊廷和罔顧下情,變法貪功!翻遍史冊,變法豈有如此cao切者乎?此真不得不變之時耶?楊氏父子如此行事,真欲輔佐陛下開創盛世耶?陛下明鑒!” 嘴炮聲回蕩在奉天殿內外,朝參官們和無職勛戚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但詭異的是,大殿里短暫沉默下來。 楊廷和只是平靜地不說話,御座上的陛下也沒有說什么。 廣東新法牽動人心,中樞一直都在密談,今天,矛盾終于在朝會上爆發了嗎? 去年六月里還朝的費宏為了大家的田地,勇敢地站了出來! 頃刻之間,他們或張大了嘴巴,或慌亂地低下頭開始思考。 但有點不對?。簵钔⒑驮诒菹鲁醮纬瘯r被陛下踩得那么慘,諸事穩妥而行,不像是這么激烈的人啊。 如今到底是像費宏說的為了攬權而利用變法,還是有什么別的謀劃? 有點怪,看不懂,再看看。 今天自然是一個群戲,毛紀第一個站了出來反駁:“臣毛紀彈劾費宏不遵國策會議規制,妄泄機務,請陛下罷其職、治其罪!” 看戲眾人心里不爽了:有些東西要保密我們能理解,但新法何等大事,我們入朝為官,聽一聽、議一議都不行? 石珤也站了出來:“楊慎于廣州府只是查問一下士紳田畝人丁,并未行什么新制。費大學士何故危言聳聽?魚鱗冊、黃冊本就到了該重新造辦之時!” 張子麟不甘落后:“臣去歲督憲東南,所到之處百姓賦役實重!富庶之地悠然如此,費大學士以為未到變法之時,實乃何不食rou糜之言論!” 李充嗣目光危險:“費大學士彈劾楊閣老羅織黨羽把持參政席位,我上個月方才履新參預國策會議,莫非就是費大學士口中之黨羽?” 吃瓜朝臣都聽呆了:你是不是好像不那么重要,費宏這是捅了馬蜂窩?楊廷和還沒自辯,倒是有四個參策跳出來替楊廷和或者新法說話了。 楊廷和站在那做著心理建設。 你們這幫殺千刀的,反正有我頂著,所以先假裝“黨羽”嗎? 他長長嘆了一口氣,出列說道:“滿朝皆知,犬子出仕以來一直供職翰林院。他受圣人教誨,每以忠君報國、守土安民為己任。子充彈劾臣漏泄中語,絕無此事。只是犬子既親眼所見民生多艱,意氣難平,以致cao切行事,那是有的?!?/br> 楊廷和轉頭誠懇地看著費宏:“陛下有宏愿使大明中興,歲入十年倍之。國策會議上我等共商良策,諸事不是還未議決嗎?我若已把持參策席位,那又豈會議而不決?子充,昔年舊怨而已,何故如此誅心?” 兩人目光交匯,互不退讓。 但之前費宏是跪下彈劾的,楊廷和卻只是出列自辯,這下倒是一個俯視一個仰視,顯得楊廷和更強勢。 楊廷和轉身向文武百官,“只是如今民田日少、徭役日重!國家養士百余年,上不能解君憂,下不能安民生,有何面目高居廟堂?” 慷慨激昂地說完這句話,他轉身向朱厚熜跪下來,激動地說道:“陛下雖藩王繼統,然天資卓成、賢明英斷!陛下欲使大明再致中興,臣亦久思革弊圖新!陛下知其難,故而赦臣屢有冒犯之處;臣亦知其難,故而請奏新法當擇一省先試行,又先于國策會議之上商議周全!” “臣等草擬陛下登基詔書,所請裁撤冒濫、清理皇莊皇店等諸事,陛下盡數應允辦成!陛下問何以富國,臣對曰當行新法。如今費大學士以四大罪狀彈劾臣,新舊法之爭曝于朝野。臣曾說過,賦役乃富國根本,動之內外皆掣肘,不動則富國無望,請陛下圣裁!” 吃瓜朝臣們聽到了當事人的自辯陳詞,來龍去脈是聽清楚了。 皇帝想富國,楊廷和的答案是要變法。 別看陛下登基前后踩楊廷和、刑部大堂之上楊廷和又示威,但大方向上,君臣是一致的。 這就是楊廷和的地位始終沒被動搖的原因嗎? 現在,費宏就是楊廷和所說的掣肘,那么需要陛下圣裁的是什么? 對支持楊廷和革弊圖新的決心!要為他樹立足夠的權威! 但為什么感覺有點假? “陛下!”孫交忽然站了出來說道,“臣以為,此時既已于朝會之中公開議及,當集思廣益令眾臣各抒己見。新法要不要現在就開始試行,有什么其他法子可以富國,群策群力之下,朝廷也不致爭議不休,萬不可倉促決斷!” 大家迷惑了。 孫交,皇帝的老鄉,頂替袁宗皋的帝黨領袖。他這番持重發言,卻是隱隱站在費宏這邊啊。 那陛下與楊廷和在變法上真的是一致的嗎? 封閉議事已經十個月的國策會議,里面涌出團團迷霧出來。 起初,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場朝堂上的辯論,只是曾出現過無數次的方略爭議。 直到這場辯論在隨后幾月里波及到幾乎每一個人,帶著血…… …… 收到京城回音的時候,廣東已經到了四月下旬。 楊慎已經拜訪到了靠近惠州府的縣界,桂萼前來探望他。 桂萼的小眼睛里滿是不可思議,看著楊慎黑了不少的面容連聲說道:“用修真有古人之風,失敬,失敬……” 饒是桂萼,也只敢想著統一科則,縮小官吏上下其手的空間,讓老百姓的負擔少一點是一點。 他從不敢想著直接對士紳富戶動刀。 楊慎的身后還跟著三大才子。 確實并不顛簸,反正每到一處都是吃住在士紳家里,但他們現在的心理狀態不太好。 每日都仿佛站在暗流洶涌的巨浪之巔,誰都清楚楊慎的這些行為意味著什么。 臬司衙門的兵保護著楊慎,廣州府的官員們都在,當面殺起來是不可能的。但強撐起來的笑臉背后都是怨氣、怒氣、殺氣,三大才子是感受得到的。 而行走于鄉野之間,見到羸弱衰病的鄉民勞苦于田間,面對官員胥吏時戰戰兢兢的膽寒姿態,也都落入他們眼底。 他們對楊慎的感覺和現在的桂萼很類似,只見剛毅的楊慎沉郁地說道:“什么古人之風?無非是借家父之威肆意妄為罷了。朝廷如何決斷我不管,我只是不想愧對我所讀的圣賢書?!?/br> 一段時間下來,楊慎說話掉書袋都越來越少了。 兩人正在縣界閑聊,不遠處一隊儀仗急匆匆地趕來了。 “府尊……哦,桂府尊也在?!碑斚融s來的人對他們行禮之后焦急地對楊慎說道,“朝廷有旨意下來,黃參議行文府衙,請府尊速回府衙接旨!” 那隊儀仗就是來接楊慎的儀仗,轎夫抬著空轎在田間奔走過來,顯得匆忙至極。 “這么快?!睏钌魉懔怂銜r日,隨后卻對旁邊松了一口氣的同知、通判們說道,“本府回府衙接旨,你們繼續代本府拜訪查問!” “……是?!毙睦锇褩钌髁R了個狗血淋頭,他們也只能聽命。 “子實兄,我先去了,改日再請教!” 看楊慎利落地走向儀仗,桂萼小眼睛里滿是感嘆:真壯士也。 可這件事究竟會走向何方? 廣州城內,有人卻比楊慎更早知道了那密旨發出兩天后朝會上的情形。 今天恰好某鄉紳的大壽,借壽宴的機會,主人家的書房里人不少。 “如今看來,蔣家月初提出來退股,實在不妙!”說話的人滿臉陰沉,“南京傳來消息,蔣昇以兄弟同列高位的理由請辭了,辭表應該還沒遞到御前!” “陛下密旨到廣州,聽說只宣張殺頭、黃佐、楊不修和那個魏彬聽旨?!庇腥寺曇衾锖芸謶?,“魏彬是江彬的姻親,他為什么還沒死?傅倫自盡了他都沒事,到底是陛下在保他還是楊廷和在保他?” 朝廷許多事對他們來說畢竟也是迷霧,如今朝廷的水更渾了。 遠影樓上常出現的那個搖折扇的雅士也在這里,他眼里目光銳利地說道:“這已經不重要了!晚輩且試著剖析一下當前局勢?!?/br> “存忠,你快說!” 廣州府舉子鄭存忠合起折扇說道:“陛下藩王繼統,日思夜想首要大事定是皇位穩固!八虎余孽,張永、魏彬、谷大用全部活著,只有各方都需要借助他們才可能!依晚輩來看,這變不變法,實則既是皇帝找出的由頭,也是楊廷和找出的由頭!” “此言何意?” “楊廷和盤踞朝堂多少年?門生故舊遍天下!郭勛、陳金在廣東吃得多飽?王瓊那些人個個都曾跟內臣、幸臣走得近。陛下重用他們,清流不答應!楊廷和若不窮追猛打,反而能始終拿著這些把柄。陛下始終是要用人治國的,異論相攪才是上策。諸位長輩忘了日精門那把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