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好兇猛 第66節
玉皇嶺與獅駝嶺之間新開墾的田地,也承諾優先租售給少田無田戶耕種。 宗族內部,即便徐武富與徐武江等人各有心機算計,但在當前危急形勢下,族中精銳骨干都還能團結在一起。 可以說,徐氏在危機暴發之前,就成功的進行充分動員。 徐氏在玉皇嶺有兩千多青壯,附近還有七八家像上柳村這樣的中小村寨附從,一次能最多動員一千五六百名接受過鄉兵cao訓的青壯,兼之除了大量糧食外,之前還囤積大量的鐵料、熟牛皮,提前就暗中擴大寨中的鐵匠鋪規模、鑄打軍械,制作鎧甲…… 要說諸寨聯軍這時候不怕徐氏突然從后腹殺出來,那純粹是自欺欺人。 因此,河東街市防御看似薄弱,但有玉皇嶺這個后顧之憂在,限制賊眾不敢傾盡全力,從白澗河東岸強攻街市,他們更只能將重點在西岸,不斷修筑新的據點,一點點往軍寨近側逼來。 這其實就是河西諸軍上百年來,從抵御黨項人的諸多戰事里,總結出來的淺攻筑堡戰術。 說白了很簡單,就是河西諸軍在黨項人占絕對優勢的騎兵面前,而河西以外又橫亙著數百里綿延的砂磧帶(戈壁灘),使得長距離迂回作戰極難實現,風險也大。 在對抗黨項人的斗爭中,西軍更多是依賴步卒短距離的進攻,利用步卒短暫的控制期間內,快速搶筑塢堡、軍寨,一點點的往外延擴張疆域。 盧雄之前便是教鄉營用此法,配合徐懷在街市邊緣地帶抵抗賊寇。 鄭恢作為蔡鋌的謀主,此時藏身幕后,掀起這么大的波瀾,他使陳子簫等賊酋用這種戰術從西岸進逼軍寨,實在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這使徐懷不覺得時間拖延下去,勝利的天平就一定會往他們這邊傾斜。 十數日前,陳實為履行他身為唐州知州、兵馬都監的職責,調集泌陽縣弓刀手及州選訓廂兵八百余眾,從走馬道西口入桐柏山,在玉山驛外圍的野狐峪,與賊軍對陣打了一場。 雖說州縣隨后派信驛傳往淮源的文函里,說此戰撿得賊尸四百余具,但州兵戰后非但沒有繼續進攻玉山驛,反而倉皇間退出桐柏山。 而隨后圍困淮源的賊軍,卻多了許多制式袍甲、兵械。 由此可見,陳實倉促派兵進剿,必是在玉山驛前吃了大虧,事后卻千方百計的掩蓋敗亡的真相、粉飾太平。 此外,唐州除了鄉兵、縣刀弓手、巡檢司武卒以及廂兵等兵馬外,還有一營駐泊禁軍,而經略安撫使府就設在同處南陽盆地之中的鄧州。 然而從仲家莊慘遭血洗算起,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州縣也說多次稟呈路司,但從州縣反饋回來的消息看,也僅僅說路司那邊已將桐柏山里的匪情上稟朝廷了。 雖說整個京西南路有駐泊禁軍加各州廂兵總計有一萬四五千兵馬可以調用,但對其狀況,王稟、盧雄他們并不看好。 無論是養寇也好,也是釋清自身的嫌棄,蔡鋌執掌樞密院,前期一定會主張京西南路自行解決剿匪事。 這也是很正常。 經略安撫使顧藩作為唐、鄧、襄、隨、金、房、均、郢等八州三十四縣軍政長官,轄域暴發匪情,顧藩都不曾試圖以路司的權柄,從諸州調兵遣將進剿,就直接稟請朝廷從別路調派精銳禁軍,這個經略安撫使也太容易混了吧? 然而以王稟對顧藩這人的認知,他即便不得不承擔起責任,也多半會保守的在桐柏山道西口加筑塢堡,填軍防御,將匪情限制在南陽盆地以東徐徐圖之。 這意味著淮源這邊短短兩三個月內,并不能指望援兵的出現。 兩三個月后,淮源支撐住或許沒有問題,但桐柏山之內形勢會不會加倍惡劣,徐懷實在沒有什么把握。 看賊匪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成燎原之勢,也令徐懷對前些日子磨盤嶺前突然閃現的那一小段文字記憶有更深的感觸。 歷史軌跡倘若不發生改變,不久的將來會有大股蠻敵從北方或西面入侵,兵臨城下而汴京不守,皇帝倉皇南逃,這并不叫徐懷難以想象。 有史以來,胡虜大寇中原并不鮮見,最嚴重時中原甚至在異族鐵蹄之下慘遭蹂躪百年之久。 徐懷之前有所費解的是,官家即便再倉皇從汴京出逃,身邊的護衛兵馬也不會少,大寇陳子簫囂張到何等地步,又或者說他手下聚攏了多少賊軍,敢去堵住官家從信陽逃往南陽的通道? 徐懷之前以為陳子簫這些賊酋再得勢,手下能聚攏三五千兵馬就頂天了。 然而眼前正發生的一切,讓徐懷明白過來,他以前將問題想簡單了。 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 徐懷知道他低估了州縣及地方宗族壓迫盤剝之下,民生疾困所醞釀著的危機了。 現在他卻可以去設想官家南逃時,為何會發生大寇堵塞道路這種事發生了。 說到底官家被迫放棄汴京南逃,并非驟然之間發生的。 在此之前西面或北邊的防御必然被蠻敵摧枯拉朽般摧毀。 在此之前,汴京附近所組織的防御也必然遭受到重挫。 這也意味著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在此之前,必然被削弱到極點。 而地方又早就醞釀如此嚴重的危機,那些不甘雌伏的賊酋寇首,心里又沒有什么家國大義,趁勢而起,短時間內聚攏上萬乃至數萬兵馬,現在看桐柏山里的局勢惡化之速,還有什么難以想象的嗎? 他之前以為天下正值承平之年,卻沒有想到微瀾早起…… “你在想什么?”王稟畢竟有些年紀,從陡峭的簡易木梯爬上三丈余高的望樓,微微喘著氣,見徐懷皺著眉頭眺望遠方,有著他這個年紀不應有的沉重神色,禁不住問道。 “赤扈人在陰山南北崛起已有三十年之久,此時甚至都已經大規模蠶食黨項人、契丹人所控制的北部邊地——我在想啊,要是官家受蔡鋌等人唆使,貪驅虎吞狼之利,決意與赤扈人聯手攻伐北燕,大越一定會招來慘烈大禍乃至亡國之恨??!”徐懷感慨道。 聯伐之事,乃是當朝中樞最為機密之事,通常來說,王稟即便被貶也不會對外吐露這些事。 不過,徐懷在他眼里已非常人。 這段時間來,徐懷除了抵擋賊軍進攻淮源外,主要時間要么拿鄉營將卒磨礪武技,要么就找王稟請教朝堂及天下局勢。 王稟此時對徐懷也不會再有什么保留,甚至將他主要因為反對聯兵伐燕之事被貶出汴京等諸多密辛悉數相告。 徐懷此時對建和元年即將到來的慘烈大禍因何所致,怎么可能還會有疑問? 王稟微微一怔。 他是擔憂朝廷貪驅虎吞狼而狼滅虎存,終致反噬之患,但事態會嚴重到什么程度,他這時也不好判斷。 所以他才想著要是不幸橫死桐柏山,便請盧雄到漠北草原走一趟,實地看一看赤扈人在北地崛起的形勢,以便多少能給朝中提供些警醒。 他卻沒想到徐懷對形勢的判斷,比他還要悲觀及斷定。 當然了,徐懷這段時間即便在外人面前繼續粗莽癡愚,但王稟、盧雄他們知道,徐懷除了在武道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外,在混亂的戰場之上,對小股敵我作戰的形勢判斷也異常的精準,也能非常巧妙的利用強悍的武力,引導小規模戰局往他預想的方向走。 這也是鄉營兵卒比巡檢司武卒傷亡沒有更多,斬獲卻要更多的關鍵。 當下至少可以說在武營指揮層次,徐懷乃是當世最杰出的武將;如盧雄所言假以時日不難成長為王孝成那個級數的當世名將。 因此,徐懷對將來的局勢判斷如此悲觀,王稟當然不會一笑置之,而是會問一聲:“為什么這么說?” 為什么這么說? 徐懷苦笑,難道能說一個多月前他在磨盤嶺看賊軍血洗仲家莊時,腦海里突然間閃現出一段此時絕不應該出現的文字記憶? 王稟已經是當世少有極具見識的人,但他也只是認為赤扈人取代契丹人之后,對邊境的威脅要更大,有唇亡齒寒之危。 徐懷心想自己只是桐柏山里無憂無慮生長十五六年的天真少年,又哪里能看清楚聯合赤扈人進攻北燕,為何一定會遭致慘烈的亡國大禍? 這或許是他應該要去求索的。 也可能一直到中原遭受異族鐵蹄蹂躪多年,他都未必能找到答案。 “說那個無益,王老相公還是說說蔡鋌會如何收拾眼前的局勢吧?”徐懷岔開話題說道。 “說這個啊,”王稟微微一愣,以為徐懷也覺得剛才的斷言太過嚴重了,他稍作沉吟,擔憂的說道,“對聯兵之事,朝中也并非老夫一人反對,甚至官家都有所猶豫,還沒有最后下定決心。桐柏山匪事越演越烈,要是路司不能制,實給蔡鋌調動西軍等精銳到京西以展示武備、說服朝中更多大臣支持聯兵伐燕之事的機會。也許這才是鄭恢等人藏在幕后掀風作浪的根本目的,我們之前還是小看他了!” “蔡鋌為了聯兵伐燕,可真是費盡心機啊,樞密使之位還不足以滿足他嗎?”徐懷這時候打死都不會相信蔡鋌這樣的人力主聯兵伐燕,是為了國家大義。 而大越以文制武,朝中大臣也都相互制衡得厲害,徐懷也很難想象蔡鋌有謀逆之心。 “高祖晚年曾兩次伐燕,欲收復燕云故土,但很可惜兩次都功敗垂成,致高祖畢身抱憾,后留下‘收復燕云者可封王’的遺詔。不過,這只是一方面?!?/br> 王稟嘆氣說道, “另一方面,即便除了有限的數人之外,沒有誰知道蔡鋌矯詔之事,我回朝中也是將當年的典章都翻閱過一遍后才看出端倪來,但朝中大多數士臣還是都覺得王孝成當年抗旨罪不足死,蔡鋌即便持詔也不應擅誅主帥。這些年蔡鋌為應對朝野內外對他當年誅殺王孝成的指責,一直都以主戰派面目立于朝堂之上,哪怕沒有高祖遺詔,哪怕是維系他主戰派的形象,他都有足夠的理由去推動這些事!他這個樞密使,也是朝中主戰派推他坐上去的!” 徐懷頭疼的敲了敲自己的腦殼。 他雖然對朝中黨爭形勢不甚清楚,但王稟說的話他還是能理解。 聯兵伐燕說白了是朝中有一大派人物在推動,蔡鋌僅僅是其中的代表,鄭恢他們都是這一派里的人,也有自己的主張與圖謀,并非全然就是蔡鋌的附庸,甚至有些人未必都是出自私心。 而蔡鋌力主聯兵伐燕,不管是真心所想,還是偽裝的,他都不得輕易背棄。 要不然的話,往日支持他的朝臣將吏,就會反過來對他群起而攻之。 這便是黨同伐異吧? 而眼前的桐柏山匪事,不管是不是蔡鋌直接授意,但照眼前的局勢發展來看,真有可能如王稟所說,鄭恢掀風攪浪,除了斬草除根之外,有一層目的是要將搞成聯兵伐燕前的一次軍事展示,壯大朝中主戰派的聲音。 當然,勢態發展迅猛,鄭恢都未必能預料得到吧? 徐懷看賊軍午后不像有要出動的跡象,與王稟爬下望樓,走去鄭屠戶rou鋪子。 鄭屠不知道從哪里找來甜瓜,放井里浸泡過來,這時切了端來給徐懷、王稟、盧雄解暑熱——坐院子里,王稟又跟徐懷細細說了朝中主戰派的一些人跟事。 將晚時,鄧珪遣人過來找王稟、盧雄去軍寨議事。 徐懷雖然是鄉營都將,但他立了癡拙莽撞的人設,而又有王稟、盧雄這樣的人物在,他根本就不需要浪費太多的精力,去插手繁瑣的防務安排。 所以每有軍議,他都是著唐盤、殷鵬二人隨晉龍泉代表鄉營過去,他則能將除了出戰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養精蓄銳、修練武道以及督促鄉營將卒cao練。 要不然,街市這邊的簡易防壘,每天巡查幾遍,再盯著各個角落的查漏補缺、加強、加固,就得將他所有的空閑時間占去。 他現在就可以完全不用管這些事情。 然而他這時候卻沒有辦法靜心去練刀槍或去督促鄉營將卒cao練。 建和元年即將到來的大禍,他現在基本能判斷與赤扈人聯兵伐燕、最終引狼入室有關。 徐懷相信這一小段文字所揭示的歷史走向,并非無法扭轉,關鍵是如何扭轉? 想辦法破壞掉蔡鋌等主戰派的聯兵伐燕計劃嗎? 這并非不能辦到。 畢竟王稟剛才也說了,除他之外,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反對聯兵伐燕,只有態度沒有他堅決,而官家(皇帝)也還沒有下定決心,還在左右搖擺中。 換作之前,徐懷或許就會從這個方向去努力,但看到桐柏山里的匪情愈演愈烈,他則猶豫了。 照既有的歷史走向,陳子簫得等到建和元年之前才會成為大寇,但此時陳子簫就已然成了大寇,手下有七八千兵馬,短時間內還將繼續膨脹下去。 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呢?僅僅是鄭恢等人在幕后推動? 徐懷這小半年來看到的一切,叫他更透徹的理解什么叫“時勢造英雄”,又或者說“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 說白了,不是陳子簫命好,也不是鄭恢暗中謀劃有功,更為根本的乃是時勢使然。 桐柏山內部長期積累的矛盾便是時勢,鄭恢、陳子簫這些人只能算是火星。 即便沒有鄭恢在幕后掀風攪雨,等遇到下一個偶然性的宣泄口,也必然會爆發出來;即便陳子簫不能成為大寇,時機到時,也必然有第二個陳子簫趁勢而起。 這時候徐懷也就不會認為建和元年即將到來的亡國大禍,根本原因是在聯兵伐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