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席爾達能坐上禮部尚書之位,心不狠手不毒那是不可能的,他風行的就是不出手便罷,一旦行動必須一擊致命,要是讓對方緩過來,再想成事就難了。正是因為這樣的理念支撐,他們一開始就準備了幾乎不可能救回的怪毒。 邢夫人就是這樣去的。 案子是大理寺破的,倒不是說他們比順天府三大名捕猛多少,關鍵在于這些人下得去手。按照圣旨,調查由兩方合作進行,順天府那邊顧惜道義透露了一些信息出去,他們以為這么丁點線索對方不可能查出什么來,誰知就遇上不按牌理出牌的,大理寺派了王牌出手,順藤摸瓜找到了關鍵人物,一番嚴刑拷打對方就穩不住了。 在忠義和妻兒性命之間,他們選擇了后者,真相就披露出來。 既然選擇背主,說多說少都是一樣,那人也狠,把事情往嚴重了說,將一頂頂的帽子朝席爾達頭上扣,就盼著借賢圣天師賈恩候的力把禮部尚書席爾達搞死,最好翻不了身。若是席爾達喘過氣來,他作為背叛者,立刻就要把命交代出去。 真相是徹徹底底被揭發,那人還提供了證據,男人嘛,做事總要留后手,以防萬一。大理寺卿半點沒耽擱,立刻寫折子遞進宮去,生怕被順天府搶先。 第三天傍晚,康熙就在御案上看到那封奏折,從犯案的動機到準備到過程甚至他們取得的證據,全都記錄在案,一遍看下來就明白了,康熙嘆口氣,果然是席爾達。 事實上,從御史臺遞上來那封信里頭他就已經得知這事,當時存著一點懷疑,席爾達是個會做事的,在朝堂上屬中庸一派,沒有明確站隊,做人也不高調。會咬人的狗不叫,他這一刀子捅得真狠。 康熙讓李德全傳達了自己的意思,暫時不要將事情捅開,讓大理寺穩住,他又讓胤禟走了趟天師府,套賈恩候的話。 胤禟翹著腿像大爺一樣坐在廳內,他端起茶碗喝一口,就說:皇阿瑪使喚我來的,問你要句話,你想讓兇手如何?賈赦掐指一算,心里就有數了,作為皇帝,康熙不愿意曝光出來的真相太過轟動引起朝廷動蕩,就算要處理也得過了這個節骨眼,秘密的動手,事實上,康熙并不愿意因為這個事情擼掉席爾達。 你且想想,滅了他一個,還會有別人補上來,與其提拔一個摸不清心思的,不如還是用他,至少康熙已經知道席爾達是個有野心的,他不簡單。 皇帝的想法與普通人是不同的。 有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 甭管怎樣的太平盛世,朝中大臣也不是各個清正廉潔,一心為百姓半點不利己的人基本沒有,關鍵是看你為自身謀利的程度,你做事的原則。對皇帝而言,他不怕你貪污,貪點小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了,要是做得太過火,那就直接擼掉你官職抄了你的家,金銀一樣要回到國庫里來。 孫猴子本事再大能逃得過如來佛的手心? 康熙就是這么想的。 他用人第一看能力。 席爾達有野心下得去狠手這沒關系,既然已經知道了,以后多加防備就是,他的能力還是可以用的。 賈赦沒想到這么多,他卻明白,帝王的想法與普通人不同。 他更知道,若自己說了要席爾達償命,對方鐵定沒有好下場,同時,天師府也會被康熙忌憚。當皇帝的不會喜歡旁人對他指手畫腳,你想干預朝事?就只能是那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你表露出野心和強勢,他能容你? 我乃方外之人,不當插手朝中事,此番也只求個明白,希望夫人能走得心安人都死了,做什么都無濟于事,怎么處置全聽萬歲爺的。這話半真半假,賈赦的確沒有過問結果的意思,理由有出入罷了。胤禟心知他這話不真,不過,聽著很過得去,也符合他玄門高人的身份,倒是足夠糊弄對他不夠了解的人。 他果然將原話傳了回去,康熙沉默了一陣子人,然后就下了圣旨,將罪過全部推倒席爾達那福晉身上,由她頂罪名,將禮部尚書的野心說成是婦人的惡毒心思,事情就了結了。 雖然人人都猜到真相不是這么簡單,他們更清楚,萬歲爺的心意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別說尚書夫人的確有插手,就算沒有,要給她扣帽子也不用問為什么,敢質疑皇帝的話,活夠了吧。 一命換一命,這冤孽勉強算填上了,賈赦不再管這事,他琢磨著將針對科考學子的計劃提上日程,就接到寧榮街那邊遞過來的消息,說是老太太相請。 史太君找賈赦為的就是續弦的事,倒不是想逼他接哪家姑娘進門,而是想問問賈赦到底是啥意思,這些天京城里各種說法都有。什么賈天師承諾在揪出害死邢夫人真兇之后就要再續弦,又有人說他看中了某某家的寡婦這就算了,還有越來越多的官商家太太到她這里來走動攀關系。 ☆、第122章 王善寶過來傳話的時候賈璉正巧也在,聽說老太太派人來請他就皺起眉,恐怕又是二房的作怪,祖母年紀大了,這些年腦子越發不靈光,父親您看是不是派人回絕了去。 賈璉同史太君素來不親,從前父親甩手不管事,自己只能依靠鳳姐兒同二房太太王氏這層關系,在老太太跟前也笑呵呵說話,分量卻不重,同寶玉相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后來父親本事了,他們在京城里聲名鵲起,連帶著在榮府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這段幸福時光太短暫,沒過幾天就鬧出個茅山道士,也就是那回,賈璉對榮國府那一眾親戚徹底死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