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賈赦雖然沒站隊,他卻撮合了老四和老九。 至少大臣們是這樣以為的。 他們不知道的事,胤禛和胤禟這是收到宮里頭兩位娘娘的托付,就賈元春摔倒生死胎這事討論了一些細節而已。關系的確有所緩和,截至目前并沒有要結盟的意思。 胤禩也很想相信他,這么多年的兄弟感情,不會因為幾句挑撥就產生隔閡,他起初是這么以為的,問了老九幾句話之后,就不確定了。胤禩玩笑似的說:你真的同四哥單獨見過?不是最怕他? 以前是挺害怕的,也就老十三能受得了那張冰山臉,說到功課,比大學士要求還高,最近接觸過后覺得,四哥是個不錯的人。 聊了什么? 這個不能說,反正不像外頭傳的那樣。 就這么一句話根本沒法子讓胤禩信服,他覺得同八弟十弟之間的鐵山角恐怕要動搖了。胤禩同胤俄不同,只要是九爺說的話,老十永遠是無條件信服,三人組里面,真正不動搖的是他們,老八是后來才加入的,看起來沒分別,實際有親疏遠近。胤禟說結盟是謠言,胤俄就信,胤禩卻會不自覺多想,四哥和九弟根本就是兩路人,他們有什么私密事竟然偷偷見面?還不能說出來。 胤禟知道老八是什么樣的人,見他心不在焉,就皺了皺眉,到底沒解釋什么。兄弟重要,對他掏心掏肺疼愛的額娘更重要。他去做商人的時候,說閑話的那么多,皇阿瑪當時還采取過措施,額娘雖然也傷心,還是幫著說話,跟著受了責罰,才幫他過關。 就算對不起全天下人,也不能讓額娘傷心,胤禟是孝子。 同老四見面不就是因為額娘與佟佳貴妃那點事,同前朝不相關,他也沒法子解釋,要是傳出風聲就壞了。 八、九之間不經意起了隔閡,雙方都沒糾結這個問題,好似已經揭過,實際卻動搖了他們的感情,給鐵三角蒙上陰影。 賈家那邊氣氛倒是好得很,雖說沒了阿哥很可惜,借機爬上嬪位就是大喜,足以掃除任何不快。史太君第一時間接到天師府傳來的消息,說賈赦已經進宮去瞧過,春嬪娘娘無大礙了,那符紙不用保留,丟炭盆里燃了便是。不用他提醒,史太君也知道符紙這玩意兒鬧不好就要搞出事,留著無益處,立刻就銷毀了,做完這些,她才將相關的消息說給二房兩口子聽,賈政還算穩重,雖然高興,并沒有得意忘形。王夫人臉上瞬間露出狂喜之色,她雙手合十碎碎念道:多謝大慈大悲觀音娘娘,真是老天有眼,娘娘可算是熬出頭了。 作為有封號的嬪,她頭上就只有五個人。 貴妃小佟佳氏。 三妃納喇氏、馬佳氏、郭絡羅氏。 貴嬪衛氏。 過去十來年她就只是從答應到常在而已,熬得這么辛苦可算是否極泰來了,從常在到貴人到如今六嬪之一,身份已經截然不同。如果說從前只是人人揉搓的小嘍啰,現在能動她的簡直屈指可數。王夫人不自覺就想多了,按照本朝規制,妃的定額是四人,女兒要是能再懷孕,順利生產,補上那個空缺也是有可能的。 娘娘也是福氣大,密嬪做得神不知鬼不覺,也還是暴露了,阿哥雖然沒生下來,不也晉了位份?王氏一開口就遭了冷眼,史太君不客氣的說,福氣大是沒錯,有那么個大伯,若不是赦兒的緣故,你能讓她一年之內升那么多級?你能知道那么多有用的情報?你能讓萬歲爺徹查?沒蠢到家都應該知道,冊封春嬪那也是為了安撫老大,畢竟是賈家人,他拿捏不準赦兒對元春是怎樣的態度,搞不好就可能鬧得不愉快。便是皇帝,也不敢隨意得罪這樣的世外高人,就算不能逆天道,就算不主動找麻煩,只要他什么也不管以后不再幫忙解決任何問題,康熙就該腦門疼。 史太君在額角揉了揉,說:為了保娘娘,老身把底牌都用了,以后再鬧出事,就沒那么容易解決了。聽老婆子一句勸,不要在老大那邊趾高氣昂,把關系搞好。賈赦就是你對他好一份他就會原原本本還給你的那種人,絕不會讓你吃虧。 賈政也想同兄長拉近關系,過去太多的教訓讓他明白,大哥真是神算,只要他開口,那就一定是對的,連偏差也么有。娘娘要想更進一步,的確離不開他的幫助不過,這事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本事大的人脾氣一般都古怪,每次同老大見面都是不歡而散,賈政基本已經放棄了。 聽老太太說完,王夫人就憋了一肚子氣,就算大伯的確高人,有本事,就他那德行,對家族的事一點不關系,只顧著自己飛黃騰達,討好他有什么用?女兒已經掌握了永和宮的大權,同烏雅氏平起平坐了,這樣高的身份,還用求人? 算了,這事說起來就不高興,王氏沒頂嘴,但是也不認同史太君的話,她直接引開話題,翻過年關十七阿哥就要進學了,拖到現在都沒選好伴讀咱們同陳家說好的,本來挺順利的事,怎么就撞上大嫂這事,如今寶玉還在孝期,可如何是好? 這也是史太君拿不好的問題,總不能讓萬歲爺延后十七阿哥進學的時間?思來想去只能放棄,她還沒說,王夫人又道:是不是遞個信去,讓陳家等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