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索綽羅氏是安親王岳樂的兒媳,八福晉郭絡羅氏是岳樂庶出第七女與明尚額駙所生,別看皇子福晉身份尊貴,按照輩分算,她還得稱索綽羅氏為舅母。岳樂的兒子雖多,半數都夭折了,長成的真不多,正是因此,相互之間親緣深厚,沾八福晉的光,索綽羅氏同宜妃頗有私交。 這位鎮國公夫人曾找過史太君兩回,她是個爽快人,上門就直接說要還額娘的舊賬,希望她老人家在地底下能夠安心,那時岳樂還沒死,索綽羅氏是郡王福晉,威風八面,登門以后直接說只要史太君能提出來,她能做到,全都答應。 她好,史太君也不差。 那時榮國公賈代善還在,四大家族尚未顯敗落之勢,身為榮國公夫人,史太君很有底氣,就說前塵舊事她都忘了,只愿隨風去,不需要郡王福晉替母還債。賈代善死前索綽羅氏找過一回,死后又來了一回,都沒讓史太君松口,求上門讓人提要求對方還不答應,她憋氣得很,更多的還是愧疚,這是額娘在臨終前交待她的,無法完成她百年之后如何面見親娘? 頭幾年,賈赦在外頭鬼混,賈政做從六品工部員外郎的時候,史太君都沒去找她,如今長子已經是萬歲爺冊封的天師,名動京城不說,已經朝著全國在擴散,她覺得那事已經沒戲了,不曾想,在這節骨眼上,史太君派人遞了手信過來說她有事相求。 索綽羅氏出身在卓姓大族家,嫁的是親王之子,什么場面沒見過?她對人心也有相當的把握,想想賈家最近發生的事,差不多就明了了。要是前朝事,不會由史太君出面,賈恩候是權貴們巴結討好的對象,同阿哥們私交甚篤,在萬歲爺跟前也有發言權在堅定的拒絕了兩次之后,她竟低下頭來求自己,而不是找更好說話的大孝子賈恩候。 為什么?因為她想做的事情,爺們不便插手。 這樣想范圍就很狹窄了,很重要的,同女子相關只能是宮里春貴人的事。 渾水不好趟,不過這回要是拒絕了,以后或許都不會有完成額娘遺愿的機會,索綽羅氏稍微思考之后就決定見一見史太君,信上只有簡單的幾句話,并沒有說明內情,對方的意思是若她還愿意對賈家伸出援手,那么就約個時間碰頭仔細說。索綽羅氏的回信只有一句話而已,某日某時某地方,不見不散。 得到這樣的回復,史太君就安心了,她將老二說的話細想了一遍,理清思緒,如約在索綽羅氏陪嫁的首飾鋪子后面同她見了面。雖然都是八面玲瓏之人,剛碰頭的時候,她們都還是挺尷尬的,榮國府的牌匾雖然撤了,史太君還是一品國公夫人,同對方平起平坐,考慮到是自己求人,她率先打招呼,索綽羅氏也笑著迎上來:您與我額娘是閨中密友,算是長輩,這么客氣做什么? 史太君沒有接這句,因為少女時期的意外,她與富察氏就斷了往來,說至交那是笑話。對方覺得對不起她,在臨終前交代女兒還債,史太君的確有感動,不過交情斷了是很難再續的,就算她嫁了大學士,生的兒女都出息,那也不足以讓史太君放棄原則腆著臉湊上去。 這回是真的沒辦法。 大兒子是成大事之人,不當插手婦人之事,貴人娘娘是二房出的,按理說這事應該由老二兩口子想辦法解決怎么看他們都不像是能處理這種問題的,自大徹大悟之后,史太君就不想再插手年輕一輩的事,兒孫自有兒孫福,真的事到臨頭還是不能脫手。 出事的時候的確是恨過的,多幾年,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想明白了,就算換做我自己,在那樣的情境下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額娘是個好人。我是真的翻過這一頁,不再記舊事了,這也是你兩次找上門來說想補償我拒絕的原因,這回是真的沒有辦法,我那孫女在宮里頭出了事。這就說到重點了,索綽羅氏也不再提過往,讓她仔細說,史太君就將賈元春摔跤早產生下死胎如今神智都不清楚的事根根底底說出來。 春貴人的秉性我多少知道,她是謹慎的人,會在懷胎八月的事后跌跤,這的確不合常理,不過,后宮里頭的事咱們插不了手。 史太君搖了搖頭,說:不是讓你幫忙調查,老大已經算過了,此番的確是遭人陷害,動手的是比貴人身份更高貴的妃嬪,具體是誰沒去后宮看過他也說不好按理說,他也能想辦法,讓男子管婦人之事總歸不好,就希望你在宜妃娘娘跟前提一提,就算還貴人一個清白,讓她度過難關,對身居高位的娘娘而言并沒有什么影響,反而可能有意外收獲。史太君沒一味的拿欠賬說事,這樣會顯得很沒品,要讓對方心甘情愿的做一件事就得讓她看到利益,賈元春肚子里的阿哥已經確認是死胎,她膝下無子,還出身在賈家二房,說不上什么大作為,要是能借機扳倒別的高位妃嬪,那才是大大的幸事。 索綽羅氏也想到這里,她就笑著應下來,雖然不知道是誰動的手,不過基本不可能是宜妃娘娘。怎么說呢?她最疼愛的九阿哥胤禟同賈恩候交情很好,有這層關系在,她已經知道許多其他妃嬪根本沒聽說的情報,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事,聰明如她是不可能去做的。雖然賈家兩房關系不好,只要史太君出面,求上門去,該幫的忙賈恩候還是會幫,他是孝子,大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