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賈赦就選擇性的提了幾件事,他沒說胤禛能夠給佟貴妃帶來榮寵,只說那位娘娘的確生不出,終其一生只會有他這個兒子,對方也不是大jian大惡之人,至少對自己人還是不錯的,可以放心。就這點內容,幾行字就寫明白了,賈赦雖然知道不少秘密情報卻沒提示,你知或者不知,命運就是那樣,不會隨意更改,就像自家那個已經入土的倒霉婆娘,他算出來是水厄,牽扯報應,雖然沒點破,他當時想了法子希望至少保命,在邢氏本人的嚴密防守之下,水厄沒來,倒是沾上人禍。 將要發生的事件是可以預判,并且防備的,不過,若是你命中注定有的劫難,避無可避,就算換一種方式,老天爺也要收了你。 胤禛的命格是好的,就是多災多難,這也是成大事者共有的屬性,他們會經歷各種坎坷,熬過來就一片坦途,要是不能,那就頹廢消沉下去。 那話雖然老土,就是有道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過去十三年德嬪喪心病狂的行為只是考驗而已,對四爺而言,這只是眾多劫難之中的一環,以后還有更多。 以后的事胤禛不知道,他也不會去多想,就算知道賈恩候是個實在人,若他堅持要問一定能得出結果,不過,人生哪有不經歷坎坷的,活著就是在渡劫,提前知道太多反而是自尋煩惱,活在當下,見招拆招才是他的玩法。 以后遇到的各種事不是憑空鉆出來的,是現在你做的各種決斷引出的后果,所以說,比起想那些太遙遠的東西,不如好好考慮當下的境況。 得到賈赦的回復,胤禛也就放心了,他沒再矯情的寫感謝信,而是將紙在燭臺上引燃,燒成灰,想了想最近可能遇到的情境,又看起戶部的卷宗來。老三因為實在太文縐縐,性子又軟,人家說幾句感人的話他就狠不下心,讓他去收賬簡直是災難,胤祉折騰了三個月時間,從五月初四到七月末,直到四爺將身體修養好,了解了戶部最新發生的事,將工作拿回來之后,才在康熙跟前問起收賬以及核實戶籍的事。 這幾個月發生了太多的事,康熙都忘了還有這茬,胤禛提起,他才將老三召進宮來,問他到底收回了多少,可有成果? 沒有,當然沒有。 本來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為了將推脫責任,胤祉說了半天,將每位大臣的難處都點了一遍,誰家怎么滴,誰家又怎么滴他說個開場白,康熙和胤禛就全明白了,都是人精,還能聽不懂他話中含義? 你就別說這么多,朕懶得聽,一句話,成還是沒成? 沒成。 胤祉啊胤祉,你怎么就不明白?誰家沒點煩惱的事,連平民百姓都能想法子度過,他們吃香的喝辣的轉身哭窮?同樣的事,老四就能做得很好,你怎么就不行?康熙是皇帝,是一國之君,他說話是沒有顧忌的,也不會說要給誰留面子。雖然說的是事實,這話卻讓三阿哥十分難堪,臉色變了好幾次,咬緊牙關,說:皇阿瑪說得是,我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 討債的活計又回到四爺手中,經過實驗,會講道理會說話和和氣氣的上門反而達不到目的,管用的還是鐵血手腕。老三被打發出去,康熙又同胤禛說了幾句,其實也都是訓話,人無完人嘛,就算四爺再回做事,總有他不擅長的,胤祉就是心軟,做這種事拉不下臉,身為阿哥,他這樣并不好,不過,你也有要改進的地方,老四啊對外人說公事的時候就算了,回到府中別冷著臉 這些年,康熙一直挺糾結。 老四天生活潑,因為性格急躁被他訓了兩回,怎么就變成了這個德行? 這些后話,三阿哥胤祉是不知道的,他就想著,皇阿瑪從來就沒找自己問過收賬的事,怎么突然就提起來,果然是老四和自己過不去。出宮這一路他勉強維持著平時儒雅斯文的形象,上了馬車之后才拉下臉來。 該死的! 就應該讓他閉門思過一輩子! 都是一個阿瑪,怎么就會有這樣討厭的兄弟? 爛田里就長不出好苗子,德嬪就是個賤婦! 九月的大事是小佟佳氏以貴妃之尊進宮。 十月是四阿哥胤禛改玉牒。 十一月更熱鬧,足有兩件。 首先是萬歲爺撤了德嬪的禁足令,原諒她識人不清,不再計較行刺之事。另一件還是在永和宮發生的,居于偏殿的賈元春摔了一跤,之后就要生產,如今正巧是懷孕的第八個月,有句話叫七活八不活這孩子生下來就沒呼吸,渾身漲紫,是個死胎。 說起來真是可惜,她懷的是個阿哥,模樣還頗好。 這事對賈元春的打擊是巨大的,生下來的那一刻她還有意識,迷迷糊糊看著接生嬤嬤將孩子抱過去,就問:是阿哥還是格格?對方沒回答,產房里一片寂靜。這就不對了,就算生的是格格,被接生嬤嬤拍兩下應該也會哭的,為什么不哭?你拍拍他,快拍啊。 心里已經知道結果,她卻不能接受,先是著急,然后就生氣的讓嬤嬤把孩子抱給她,明明都死了,她還伸出手溫柔的撫摸,甜蜜的說:是個阿哥,我生了阿哥,派人去給萬歲爺報喜。說著她神色越發柔和,用棉被將兒子包裹起來,抱著搖了搖,嘴里哼著小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