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搬過來之后,小佟佳氏還琢磨著,排除掉自己生,最容易得到兒子的辦法就是抱養長春宮里低位妃嬪生的阿哥,現有的兩位卻都不是得寵的,還是漢軍旗出身,長得是纖纖弱質,風一吹就倒的模樣,不像是能剩下健壯阿哥的。 小佟佳氏會想,佟家其他人更不用說,他們將同宮殿那兩個低位妃嬪的出身打聽過以后,覺得怎么也不靠譜,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來,萬歲爺就發圣旨,改四阿哥玉牒,記在長春宮佟佳貴妃名下。 出乎意料是沒錯,仔細想想,也合情合理。 胤禛的生母德嬪對他是完全不上心,她會悲傷的緬懷早夭的六阿哥胤祚,對十四阿哥簡直不能更好,唯獨是長子,在她跟前就像是隱形人似的,倒也不會恣意責罵,只是大多不給好臉色,看到她笑那絕對是有事讓胤禛去做。 在上書房幫助十四,在康熙跟前替他說話對幼弟,四爺真是煞費苦心。這么做能換來生母和顏悅色也好,烏雅氏還是那樣,不咸不淡的,胤禛做了利于她利于十四的事,她會點頭夸贊兩句,卻不會在心底里有大的改觀。這兩年,胤禛終于想明白,對別人產生不好的印象是很容易的,一句話,一樁事,要洗白卻很難,這種惡劣的觀感大多會持續一生。 他努力過太多次,心累了。 之前是沒想到德嬪和四阿哥會拆伙,這道圣旨發下來之后,有意見的人倒是極少,四阿哥和他的嫡福晉烏喇那拉氏真是被德嬪折騰夠了。那些事后宮妃嬪以及大臣們都略有耳聞,別說眼線遍布整個紫禁城的康熙。 能夠理解是一回事,能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鈕枯祿家覺得煩悶,鈕枯祿氏雖然做了幾年皇后,卻沒留下子嗣,她的親妹溫僖貴妃倒是生下十阿哥,那是個呆子,德行沒得說,騎射拳腳都很好,就是沒有爭奪儲君之位的可能。要說個一二三四很難,不過這卻是群臣共有的認知。鈕枯祿家本來就很勉強,他們的勢力在縮水,想挽救又不得其法。佟家與他們的情況基本相同,當然,僅限于貴妃娘娘進宮之前,九月進宮,到如今才過了一個多月,小佟佳氏受孝惠太后贊賞,深得萬歲爺喜歡,如今還將四爺納于名下,簡直是如日中天。 若他們一直都好,鈕枯祿家不會這么鬧心。 同樣處于困境的小伙伴突然謀到出路,自己還在原地碰壁,那種感覺太鬧心。 與鈕枯祿家不同的是,赫舍里家內部傳出兩種聲音。 首先是慶幸的,嚴格說來,撫養四阿哥胤禛長大的應該是孝懿皇后佟佳氏,也就是如今后宮里那位貴妃娘娘的親jiejie,改玉牒的話,首選應該是她。佟佳氏活著的時候,求過康熙許多次,她臥病在床眼看就要不行了,也沒放棄這個念頭,康熙沒有松口,會封皇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因為沒法子答應她最后的懇求,以這種方式彌補。 要是將四阿哥記到孝懿皇后名下,他就是正兒八經的嫡子,能夠同胤礽一較高下的,與這樣的大悲劇相比,給貴妃娘娘并非不能接受。 也有人覺得小佟佳氏帶來的威脅太大,她的表現已經超出年紀,不胡鬧,不折騰后宮妃嬪,將心思放在陪伴太后以及伺候萬歲爺身上,不急著將全力抓到手中平心而論,要是后院里有這樣的女人,他們也會給最大的疼寵,女人就應該這樣。 這事放在宮中,在小佟佳氏身上,立場不對的大臣們壓力激增。孝懿皇后也是以貴妃之尊入宮,死之前坐上后位,她可以,小佟佳氏就不行?如今這位可討喜多了,一等一的通透。 幾個當事人并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同他們相比,眾大臣還要精彩很多。德嬪被傳旨太監虐了一回,又沉寂下來,她不敢再胡鬧,那不孝子送出去也罷,不值得多想,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回復年輕美貌,虧得現在有禁足令保護,一旦撤除,她就沒理由躲在永和宮不見人了。 四阿哥給她磕了三個頭,拜別生母,然后就去了長春宮,雖然小佟佳氏的年紀還沒他大,改了玉牒,以后就是他親娘。別看他冷著臉,瞧不出什么表情,過去這一路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貴妃娘娘進宮那么短時間,對未來沒有幻想?只要是女人,就不會希望替別人養兒子,同自己親生的爭寵。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從一種尷尬過渡到另一種。 叩拜過之后,小佟佳氏讓他起來,到邊上坐下,將閑雜人等打發出去。她不會說類似于你的養母是我親jiejie,我會替她加倍對你好這樣的話。別說皇家,貴族家的姐妹感情也不是那么值錢,尤其,孝懿皇后死的時候,小佟佳氏也就是四五歲,兩人見面的次數極少。對于前朝的問題,胤禛大多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條理分明,這種場合,他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引話頭的是小佟佳氏,她沒說鋪墊的話,直接道:在皇家,感情用事等同于找死,我不會說煽情的話打動你,既然改了玉牒,以后名正言順的就是我兒子,不怕說實話,進宮之前,父親派人去過天師府,為我算命格,得到的答復是生不出子女終其一生,本宮就只得你這一個兒子,我自不會慢待,咱們娘倆是要寵辱與共的。 佟佳氏這樣的姿態倒是讓胤禛松快不少。若對方真生不出兒子,日子就好過多了,可以放心合作不用擔心有親兒子就刻薄他。不能生對女人而言是最嚴酷的刑罰,胤禛卻覺得舒坦。雖然說這樣是不對的,到底忍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