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這種程度的咒罵他根本不放在心上,更別說流言就是他請人放出去的,這么鬧過之后,一時間,京城百姓都知道兇宅易主了,買下它的是賈恩候。反正名聲已經不能更丑,不如借此炒作,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宣傳,君子別院還沒開張,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凡是又都兩面性,有利就有弊。 宣傳力度太大帶來的問題是,開張的頭一天,賈政終于聽說了大哥將城南頭的兇宅買下來一事?;馗?,他就往大房去,走到了地方才想起來,院子已經調換過了,賈赦住在榮僖堂。 兄弟倆到底碰了頭。 聽說大哥買下了城南那兇宅。賈政開門見山,直接問出心里話。 聽說前任家主姓黃,是個生意人,本來家財萬貫的,搬過去才七八年就傾家蕩產。便是再便宜,那宅子也買不得,你糊涂啊! 還是讓母親幫忙參詳,早些脫手,莫給府上帶來災禍。 作為一個死迷信,賈赦是有很多忌諱的。 他的別院明日要開張,便宜弟弟今日勸他轉手,簡直是觸霉頭。 賈赦本就不是良善之輩,在史太君跟前服順的態度也不過裝模作樣罷了,他輕浮的笑道:哥哥我人格魅力大,黃老爺非得把那宅子白送給我,那不是府上的公產,是我私人的玩意兒,帶不帶煞干你屁事。 你!賈政氣得發抖,指著賈赦怒斥,你簡直粗鄙! 說得一點沒錯,老子就是粗鄙。 你高尚,渾身上下包括頭發絲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賈赦覺得自己已經夠客氣了,要是他隔壁賣小餛飩的大姐,遇到這種多管閑事的一般就四個字:滾你娘的!賈赦轉身進屋,走了兩步又停下來,你大可以找母親說道,家法還能大過國法? 賈政臉色難看極了。 榮國府的規矩是:老太太當家。 大清朝的規矩是:內宅婦人不得管丈夫事,女有三從四德。 家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罷,史太君就算有天大的膽,也不敢對賈赦在外頭的事指手畫腳。賈赦已年至不惑,不是少年,為娘的什么都過問未免管太寬。賈政也想到這個,他氣得不輕,眼看兄長就要進屋,又說:白送的也罷,你翻修是要做什么? 這話倒是有意思。 賈赦站在屋檐下,笑瞇瞇轉過身來。 二弟以為我要做什么? 最有可能的是兩種。 自己住,或者養外室。 他都搬到榮僖堂來了怎么也不會主動讓出,真是在外面有人了? 這種事,還是少管的好。賈政含糊了兩句就告辭了,大老爺懶得與他計較,看人走遠了就轉身進了屋。 賈赦這回真是壯了膽兒,頭兩日,四爺給他回了封信,說是為了防后患,他已經將事情說給康熙聽了。在他嘴里,那別院成了榮國府大老爺為京城里讀書人做的好事。 將規則說明白之后,康熙就樂了。 按照胤禛的說法,賈恩候買的是上好的茶葉,品種很多,按照客人的口味選擇沖泡,還會提供一些糕點,十文錢能收回成本? 這事的確新鮮,老四你怎么看? 胤禛坦然地說:早些時候兒子就聽說了這事,是以,生辰那日特地給賈家遞了帖子,接觸過后發現,賈恩候是個大通大智之人,行事的確有些不羈,卻不似坊間傳言那般污濁不堪。 很高的評價,這倒出乎了康熙的意料,他沒想到胤禛也會夸人。 你的意思是,他是隱士高人? 玄學一派的,有多大的本事相信很快就能知道了。 佛家通天地。 玄門曉古今。 對他們,世人都是存有敬畏的。 這么一說康熙倒來了興趣。 胤禛趁熱打鐵說:兒子還查到一件事,那別院之前是一位黃姓商人的居所,因為偶然,賈恩候為他解了心中疑惑。黃老爺心懷感激,將宅子白送出去。說起來,那宅子在京城里是很出名的,城南頭的三世兇宅四爺將來龍去脈理清楚,康熙就明白了。 玄門是講求緣法的,他用白來的宅子回饋百姓,搞個君子別院正風氣,順便為自己正名,正宗的玄門弟子絕對不是在大街上逮著人就說這位爺你印堂發黑,恐有血光之災的家伙。 這兩年,京城里的青樓歌館多了不少,八旗子弟總往那些地方跑,靜心做學問的人越發少了。兒子以為,君子別院可以提倡。胤禛沒深入分析,他能想到的,做了四十年皇帝的康熙自然也能。同青樓、賭坊、歌舞館相比,胤禛口中的君子別院簡直是片凈土。 對賈赦,康熙已經有了不錯的印象。 他是榮公膝下長子?朕記得,他不是個爭氣的。 兒子聽說賈恩候是老國公夫人養大的,學問做得不好,人品倒是不錯那些難聽的說法大多是謠傳。 對四爺這番話,康熙信了五成。 他的意思是這事就交給四阿哥全權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