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林黛玉同他保持了三個身位的距離,回答說:奴才都是這樣的,會做事才能拿銀子。 林meimei你別這么說她們,都是自幼陪我的好jiejie,不是什么奴才。 賣身進府伺候人的,不是奴才是什么?林黛玉想了想,說:我父親是揚州巡鹽御史,我便再不知恥,總不能同底下的奴才做同樣稱呼。你管他們叫jiejie,便喚我林姑娘吧。 賈寶玉不可置信的看著黛玉,想從她臉上看出別樣的神情,他失望了:女兒家是水做的骨rou,要悉心呵護的,她們的確是丫鬟,也是清白出身的,你竟這般惡毒!賈寶玉眼眶都紅了,看起來特別悲憤,他又說,管他什么御史,我聽這官名就覺得熏臭難忍。 在賈寶玉說出最后這一句之前,林黛玉也猶豫過,要不要說句好聽的糊弄過去,畢竟是寄人籬下,寶兄弟在府上是什么地位她心里明白。 他錯不該侮辱自己的父親。 大舅老爺說的果然沒錯,賈寶玉就是個害人害己的多情種子。黛玉不想辜負父親送他背上的心意,不過,這種事是不能妥協的,就算沒了娘,她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家小姐,豈能作踐自個兒同伺候人的丫鬟相提并論? 林黛玉臉上的笑容都收起來,她抿了抿唇,道:我父親是探花郎出身,萬歲爺欽點的正三品官,還請寶二爺客氣些,辱人不累其雙親。 ☆、第013章 史太君很苦惱,本以為寶玉心疼女兒家,定能同黛姐兒相處得好,沒想到他們這么快就鬧翻了。說寶玉有錯吧,他只是太善良,以為只要是女兒家都應該被呵護,無論是府上的姐兒還是伺候人的丫鬟。說黛玉有錯那就更扯淡,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官家小姐,同丫鬟稱姐妹已經不能忍,寶玉還因為一時激動口不擇言辱了林海。 黛玉剛進府史太君就觀察過她,性子頗沉穩,教養極好,進退有度,是個面冷心熱的好姑娘。如今看來,他們真是處不來,史太君嘆口氣,拉住黛玉的手說:寶玉是胡鬧慣了,你莫計較,看我回頭仔細說他。 這話純粹是安撫,黛玉心里明白,也沒咄咄逼人,只說:是我不對,外祖母愿意收容我已經是莫大的恩惠,我不應該同寶兄弟吵嘴。這是以退為進,別的不說,至少在老太太心里博個好印象,她的確溺愛賈寶玉,能夠在榮國公賈代善死后撐起這個家,她也不像好壞不分之人。 如黛玉所料,聽了這話史太君心中就悶疼起來,她想起了出嫁之前的賈敏,最活潑的最愛打扮自己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按理說,她教養的女兒應該是有脾性有才情的。 史太君稍微試探了,黛姐兒只略微識得幾個字,沒什么文采,并且還是擅隱忍的。同寶玉吵嘴是因為牽扯到林海,事情鬧大之后她又退讓了,完全將過錯攬下來,半句不說他人的不是。 敏兒為何要這樣教養女兒? 難不成是在林家吃了苦頭,這才磨圓了性子?黛姐兒這樣小就會審時度勢。 然而林海又不像是心惡之人,那就是已經過世的林家老太太造孽。 史太君雙手都加了勁兒,她恨!恨得咬牙切齒! 老爺死之前榮國府多風光,林海當初還沒中探花郎,只是個沒落勛爵家族的公子罷了。是敏兒中意,自己才百般退讓,將心肝寶貝嫁到那樣的人家。林海也算爭氣,中了探花郎,在翰林院待了幾年然后就外調去揚州任巡鹽御史,這是讓無數人眼紅的肥差,到這時候,敏兒才算苦盡甘來。 林海什么都好,唯獨一點,他是個大孝子,完全不會頂撞親娘。 史太君左思右想,問題恐怕就出在這兒。 定親的時候,老爺子就說過,希望他勤勉上進,謀個好差事撐得起一個家,不要將亂七八糟的女人往回領,對敏兒好一點。林海答應得好好的,在京城那幾年做得不錯,到了南邊就出狀況?;楹蟮谖迥?,因為沒有子嗣的關系,敏兒修書回來說自己主動為林海納了妾,之后幾年陸續又有兩房妾室進門,后來才有了黛玉。 只要想起這些過往,史太君就止不住眼淚長流。自個兒親手養大的女兒,能不知道她是什么氣性?為何要這樣教導黛玉?思來想去,只能是因為日子難過,這才委屈做人。 黛玉忍很久了,外祖母手上的力道越來越大,她這才叫了疼。史太君恍然間清醒過來,她卸了力道,心疼的看著被捏得白煞煞一點血色也沒有的小手,道:你這孩子,病了痛了要說,不說旁人怎能知道? 賈寶玉是史太君的心肝,這沒錯,她對黛玉也是心疼的。 正是瞧出這一點,黛玉心中也是一聲嘆息。 這樣讓外祖母愧疚她似乎做得過分了些,不過,事已至此想回頭也不能,黛玉直視史太君,笑著說:母親說過的,心疼你的人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漠視你甚至仇視你的人,悲傷或者哭泣都只是徒增笑料罷了。 史太君心里好似有綿綿密密的針尖在扎,她遲疑片刻,伸手摸了摸黛玉的頭。 好孩子,你是對的。 感情已經渲染到極致,黛玉這才開口說:我才同寶兄弟吵了嘴,他恐怕不愿見我這么說恐怕要令外祖母傷心,即便日子過得再苦,受再多挫折,自尊是不能被踐踏的,我沒辦法接受寶兄弟的觀點,雖然他只是太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