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匠的嬌蠻妻 第41節
或許,這便是元朗,對其第一印象大為不好的原因之一罷。 “薛某```二十有七了?!?/br> 甭管元老爺面色是好是壞,那薛平山依然神色寡淡,卻也有問必答。 二十七? 元朗聞言似乎有些不信,頓時蹙著眉,又再次將對面那人細細端詳了好一陣,半晌,嘴里輕哼了一聲,似乎低聲嘀咕了一番,不過,面上的神色倒是微微緩和了幾分。 二人對話時,沈媚兒難得乖順,只微微低著頭,靜靜聽著二人的對話。 聽到二十有七時,她嘴角微微抽動了下。 二十七,可也不小了,比她整整大了十一,噢,對了,她其實才剛滿十五不久,這樣算下來,他可整整比她大了一輪。 前世媚兒言語雖刻薄,有一句話卻還是在理的,那便是:老牛吃嫩草。 老家伙。 哼。 除了媚兒,一旁的武氏父子似乎也聽得有些疑惑,不知眼下這場面,究竟發生了何事。 沈老二見狀,便難得開了口,沖武宏緩緩解釋道:“是這樣的,武兄,原是小女昨日在鎮上游玩,被街上玩劣的混子攔街欺負,是薛老弟路過將小女救下的,薛老弟是我沈家的救命恩人?!?/br> 沈老二緩緩描述著。 武宏聞言,有些詫異,詫異之余,又不由有些疑惑不解。 既是救命恩人,自該千恩萬謝,感恩戴德才是,且以元兄的氣量與品性,自該傾囊相謝的,他不過是在路上中途幫元家押運了一匹貨物,元朗便大為感激,當即恨不得與他結下兄弟之情,甚至還想將自己的寶貝外甥女嫁到他們武家來,眼下這小薛既是救過其外甥女,緣何元兄反倒是對其一臉敵意,甚至還隱隱有些刁難為難的意思? 武宏擰著眉頭思量了一陣后,不久,眉頭微微一跳,莫不是這其中有何隱情不成? 救人?怎么救下的?什么情況下救了人,還隱隱遭恨? 似乎不難猜測。 且觀那元兄的神色,說是在刁難為難,可句句全是在盤問,瞧著所問句句全是在套問家底。 今兒個可是武元兩家相看人家的,這會兒元沈兩家對他們家英哥兒壓根沒有半分眼神了,怎么瞧著瞧著,全瞧到另外那人身上去了? 思及至此,武宏心中警中大作,正要發作,卻見這時元老爺聽了沈老二的話后,忽而起了身,端起手中的酒杯,沖著對面的薛平山,一字一句道:“瑤瑤是雖是我外甥女,卻跟我女兒無異,薛兄弟既是瑤瑤的救命恩人,便是我整個元家的救命恩人,薛兄弟日后若有需要,我元沈兩家自當傾囊相助,我元某人素來敬佩熱心人,這第一杯我敬小兄弟的古道熱腸!” 說罷,元老爺端起手中的酒杯,忽而一飲而盡。 一整杯酒下肚,元朗面不改色,少頃,還不待對面的打鐵匠回應,元老爺便又再次端起了酒壺給自己續了一杯,復又舉起了起來,沖對面的人道:“這第二杯,自然該敬薛兄弟的救命之恩,至于這第三杯嘛,便敬薛兄弟罔顧生死,征戰沙場,為匡扶天下安寧,奔赴沙場之英武之舉,這杯,元某一口干下了?!?/br> 元朗一口氣灌了三杯后,眾人以為終于要停下來了,不想,下一刻,卻又見元朗再次一連著倒了三杯酒,齊齊擺在了自己桌前,他二話不說,直接端起這三杯酒一一一口飲盡了,這一舉動,驚得桌子上所有人全都瞪直了眼,六杯酒下肚后,元老爺臉上終于微微泛紅了,元朗甩了甩臉,沖薛平山,道:‘至于這三杯,便當作是賠罪酒,元某方才怠慢薛兄弟了?!?/br> 又道:“元某喝了,薛兄弟隨意?!?/br> 元朗一臉爽朗大氣的說著。 只是,目光卻一直落在了薛平山臉上,似乎還微挑了一下。 也不知是在挑釁,還是如何。 沈媚兒見了,不由咬了咬唇看向了打鐵匠。 打鐵匠應當是能喝酒的,他平日里不喝的,只陪爹爹喝過酒。 沈媚兒不知他酒量如何。 舅舅常年在外奔走,酒量海了去了,這六杯下肚后,幾乎是面不改色,打鐵匠便是能喝,也絕對不是舅舅的對手。 舅舅這是怎么了,怎么這輩子瞅著,比上輩子針對那打鐵的,針對得更加厲害了? 她這輩子可沒往舅舅跟前上過眼藥啊。 沈媚兒一時糾結不已。 范氏見狀,不由抬腳,朝著桌子底下的元朗腳上踢了兩腳,頓了頓,只笑了笑,沖著那個沉默寡言的身影緩緩道:“這老家伙就愛吃酒,一口氣喝下這么多,一準該鬧肚子里了,這個,小薛啊,你若是吃不了酒,便莫要跟著吃,酒可不是什么好東西,吃多了對身子不好?!?/br> 范氏怕薛平山為難,立馬出來給他打圓場。 不想,范氏話音剛一落,卻見薛平山微抿著嘴,似乎朝著范氏看了一眼,目光收回時,從范氏身旁的沈媚兒臉上掠過,似乎看了一眼,又似乎沒看,不多時,只見薛平山端坐在座位上,卻是緩緩提起了桌子上的酒壺,緩緩倒了杯酒,一言不發的端起,送到了嘴邊。 一杯,兩杯,三杯```五杯,六杯。 他的動作不緩不慢,慢條斯理。 飲酒時,不急不緩,只一口一口接連著將整整六杯緩緩送入了腹中。 兩人均未曾用食,肚子里是空的。 元朗是吃酒的老手,即便如此,一口氣六杯酒下肚后,臉面都有些微微泛紅了,不想,這人,竟面不改色,臉上竟沒有絲毫波動,就跟在吃白水似的。 酒飲盡后,杯子緩緩置于桌面。 薛平山朝著對面的元老爺緩緩點了下頭。 整個桌面上一時變得寂靜無聲。 至此,元朗看著薛平山的目光漸漸開始不同了,先是凌厲,試探,端詳,打量,后是為難,刁難,故意激怒,最終變得平靜而復雜。 “好酒量,不愧是從戰場上回來的!” 元朗定定的盯著薛平山,良久,一字一句道。 話音一落,元朗終于緩緩落了座,沒有繼續再敬了。 沈媚兒見了,頓時心里悄然松了一口氣。 片刻后,目光投向了打鐵匠,面色有些詫異。 這渾人,原來是個深藏不露的大酒鬼。 瞧著約莫比舅舅還能喝呢? 沈媚兒心里驚詫過一陣,不多時,緩緩提起了筷子,正要給舅舅夾菜好提醒墊墊胃,不想,對面的武宏這時忽而笑著大聲出聲道:‘薛兄弟好酒量?!?/br> 說著,武宏大笑著站了起來,手中直接拎起了酒壺,哈哈大笑道:“原來薛兄弟小小年紀,不僅上過戰場,還如此俠義心腸,著實令人敬佩,來,薛兄弟,武某最是佩服這等敞亮人,來,武某人今兒個敬你一杯!” 武宏親自替薛平山倒了杯酒,自己端著酒杯一飲而盡后,只指著一旁的兒子武連英沖其道:“薛兄弟眼瞅著比我家這渾小子年長不了幾歲,卻著實要出息多了,不僅練得一手鍛造的好手藝,且武某瞧著,薛兄弟似乎還是個練家子?!?/br> 武宏邊說著,邊將手搭在了薛平山肩膀上,用力的拍了拍。 這一手掌下去,果不其然,只見手掌下的肌rou骨架硬邦邦的,一身的腱子rou。 話音一落,武宏淡淡抬起了下巴,瞥了眼一旁的武連英。 武連英會意,立馬起身,端起了酒杯朝著薛平山高舉了一下,隨即一口而盡,片刻后,他抬起了手臂,擦了擦嘴,繼而又盯著薛平山一字一句道:“連英自幼苦學武藝多年,不說功夫多少精湛,卻也學了些皮毛,連英生平最是敬佩武藝精湛之輩,薛兄若是個習武之人的話,今日不知薛兄可否給連英個臉面,與連英比試切磋一二?” 話音一落,武連英只緩緩抱拳,朝著對方作了個揖,抬目間,武連英似乎朝著對面沈媚兒的方向看了一眼,隨即微微抿著嘴,朝著薛平山做了個請的動作。 沈媚兒見了,頓時神色一愣。 這```這什么個情況? 這姓武的,是要找打鐵匠單挑么? 他這不是找死么? 打鐵匠是什么人,他```他可是打死了一只老虎的人,他可是洛水鎮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啊。 這這這個叫武連英的,看似英武不凡,一身力道,瞧著應該有幾分真章,可是便是再厲害,厲害得過老虎去么? 沈媚兒愣了一下,隨即,竟一時沒能忍住,隨即發出了一聲短促的輕笑聲來,意識到不妥后,沈媚兒立馬咬住了嘴,又抬手捂住了嘴,然而雙肩卻沒能忍住,竟拼命顫動了起來。 武連英立馬嗖地一下抬眼朝著沈媚兒看了過去,一臉的迷茫,一時不知她在笑些什么。 再一抬眼,又見整個桌面上的人紛紛一臉狐疑。 元朗瞪了沈媚兒一眼。 范氏與小元氏也齊齊看了她一眼。 唯有沈老二挑了挑眉,看了沈媚兒一眼,不多時,還不待薛平山回復,便先他一步開口道:“比試切磋恐誤傷了人,不若還是先且用飯罷,日后橫豎有的是機會?!?/br> 這話聽在了武連英耳朵里,卻仿佛聽到了幾分對對方的維護,及對自己好似認定了必敗之意,武連英一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到底是年輕氣盛,又加上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愿被人看弱了去,武連英不由撐了撐身板,難得堅持道:“就切磋一二,不會傷了和氣,還望薛兄成全?!?/br> 一旁的武宏見狀,沉吟了一陣,便也笑著附和道:“年輕人么,就該比劃比劃,增長些見識,只要不傷筋動骨的,隨他們去吧?!?/br> 說著,武宏拍了拍薛平山的肩膀,道:“小薛,去吧,這小子往日里氣焰不小,就全當替我收拾收拾他了?!?/br> 武宏一臉不客氣的慫恿著。 薛平山看了武連英一眼,正好對上了武連英微微敵意的目光,薛平山微微蹙了蹙眉。 這時,只見沈老二再次開口,卻是踟躕了片刻,終于道出了實情,道:“武兄,實不相瞞,英哥兒不是薛兄弟的對手?!?/br> 說著,沈老二斟酌片刻,方緩緩開口道:“不知武兄可否聽聞,前些日子,洛水鎮沈家村有惡獸出沒,那惡獸下了山,擾亂村民,還險些將村子里的小兒叼了去,后有人上山為民除害,直接將那惡獸屠殺了?!?/br> 說罷,沈老二抬眼看了薛平山一眼,只緩緩道:‘此人便是薛兄弟?!?/br> 沈老二話音一落,全場驚愕。 第55章 打擂臺。 那惡獸指的是出沒沈家村的那頭惡虎? 那惡虎是被眼前這鐵匠給打死的? 所以, 眼前這彪形大漢竟是```竟是前些日子在整個沈家村,洛水鎮,甚至是洛水縣傳得沸沸揚揚的打虎英雄? 要知道, 猛虎出沒這一事跡,太過震撼人心了,就連元陵城都傳得沸沸揚揚。 武氏鏢局常年在外奔走,運送貨物, 自然對此事有些耳聞, 上月押鏢至元陵城便聽到了這一消息, 為此, 整個鏢局的人還一連熱議了好幾日, 有些好事得力的,還曾或嘲諷或吹噓或膜拜了一陣。 此番武連英隨武宏前往洛水鎮, 臨走之前, 還被人叮囑了一番, 只道有機會去打聽打聽這打虎英雄究竟姓甚名誰。 男人都是慕強的。 武連英剛落腳洛水鎮后,便同掌柜的打聽了一番, 只掌柜的說此人行事低調,只知是洛水鎮的,具體是誰, 未曾有人露面認領過。 武連英彼時還覺得有些遺憾。 不想,兜兜轉轉,竟是眼前這人? 聽到沈老二這般說來,武連英父子二人一時呆愣在原地, 只定定的看著打鐵匠,好半晌,緩不過神來。 至于其他幾人, 小元氏、范氏,包括元老爺三人,亦是一個比一個震驚,一個比一個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