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兒臣知錯了,父皇?!?/br> 太子知道父皇在警告什么,父皇對他要求很嚴格,德行上不允許犯錯。宮里的大皇子對他來說是一起長大的兄弟,怎么會沒有感情?便是爭吵,也是帶著關愛的。 正是因為這份全心全意的情感,無法擺脫,無法釋然,越是忘不了宮里大皇子帶給他的溫暖,對他的好,他對楚暮就越是愧疚。 楚暮本該是那個位置上的人,在別人家艱難長大,成長的越優秀越通透,他就越愧疚。 提起楚家人時,難免帶了幾分尖銳。 “你……能原諒我們么?” 太子眼里閃爍著希望的光,楚文帝也跟著看過來,神情有些緊張,似乎也在期待,或害怕楚暮接下來的話。 楚暮低眉沉吟。 原諒? 談不上原諒,別人根本沒做錯任何事,就是陰錯陽差,進了別人的局。只是距離曾經這么久,他沒辦法立刻和他們親近。更何況…… 上輩子他孑然一身,什么都沒有,病到最后想法偏執又瘋狂,被趙康挑唆,做了一些不好的事。 他不覺得自己有臉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 “以前的事都已過去,日后好好相處吧?!背何⑿κ终鎿?。 太子怔了一下,也笑了:“嗯,我們會制造更多更美好的回憶?!?/br> 第85章 特殊含義 太子是儲君, 能力足,才智也豐,可到底不過是個未及弱冠的年輕人, 一時真情流露,有些面嫩,耳根悄悄紅了。 遂趕緊轉移話題:“今番一切都是赤滿的錯!這個使團既然沒打算活著回去,我們便也不用客氣了!” 楚暮頜首,十分贊同。 上輩子要不是對方抓住他的弱點,頻頻蠱惑, 他也不會陷的那么深。如今跳出來再看—— “對方套路再明顯不過,先說我是大皇子,讓我質疑皇上為什么拋棄我, 讓我去外面鬧,去宮里鬧,釀成大禍,如果這局破——當然,前期迷障一過, 這局必然會破,因為皇上明確清楚真正大皇子的情況,可是赤滿有后手,他們會拉出我生父?;噬蠈Τ胰唆[騰不屑一顧,對我生父卻不會不管不顧, 但凡動作必會小心。成長環境不同, 我對皇權的理解有所偏頗, 再加旁人引導,認為皇權下無兄弟,為了利益沒什么不可以爭,只要心存置疑,被人利用蠱惑,兄弟蕭墻,朝局大亂不是不可能……赤滿狼子野心,斷不能容!” 楚文帝聽到這里,嘆了口氣:“還是怪朕。當年這件事影響很大,先帝和陶公在邊關戰事正在緊要關頭,為穩京城人心,此事需要有人背鍋,皇兄義重,瀕死之時站了出來,主動把這事扛到了肩上,所以朕沒辦法給他太多封賞,只能避著人時,和他的牌位好好說說話……你方才所說的事雖未發生,但若非你身世先露出來,結果幾乎是注定?!?/br> 楚暮目光微斂,神思怔忡。 這些事……如果上輩子不是死的太早,一定會發生。 因為他當時已經認定。 見他不說話,楚文帝聲音放緩,話意深長:“你切莫懷疑你父親用心,他忠直勇武,此舉絕不是為你交換利益。我同他一母所生,一起長大,他護我良多,我亦絕不會對不起他,護不住他兒子,只是大局為上,大安不能亂……先帝把我們從宗室中挑出來,視為親弟,親自教養,提拔培養,又壯年禪位,教給我們的絕對不是利益之爭,自私自利?!?/br> 想起前事,楚文帝微微闔眸,掩住眸底哀思。 當年被先帝挑選進宮的何止他們兄弟兩個,論了序齒的,共有七個少年。按常理,這么多宗室子,到得金鑾殿上,離那鎏金龍椅,天下至權只差一步,誰心里會沒點想法,誰背后會沒點勢力靠過來,可先帝和陶公就是那么厲害,不走詭計,不走陰謀,把七個少年都教得忠勇賢德,雄姿英發。藩王不臣,擁兵自重,別的朝代存在的隱患,大安這里,全然沒有。先帝壯年禪位,留下旨意讓他登基,沒有人不服,所有兄弟出京時就發下重誓,立下文書—— 為大安計,以免后世良莠不齊,人心浮動,所有藩王爵位三代而終,絕不世襲。 大家可以保證教出好兒子,好孫子,身后之事卻無法保證,不能保證,便干脆還權回朝。 大家要效忠的也不是他這個龍椅上的人,而是龍椅鎮著的江山。 所有人想要的,不過是國泰民安,海清河晏。 而他這個得幸坐上龍椅的人,又怎能讓大家失望! 眼睛再睜開時,楚文帝靈臺一片清明。 倒是那些沒進過宮的,反倒起了些不好的心思…… 皇上的話,謝庭月和楚暮都相信。 不,與其說他們相信皇上說詞,不如說皇上的表現,由不得他們不相信。 如果皇上真是那私心陰重,斬草除根之人,宮里那位大皇子,不可能活到現在。 太子也沒撒謊,一是沒必要,二是……謝庭月從家里駱mama那里聽到一些宮里瑣事,大皇子的確善良親切,哪怕病重,心中也有陽光。 可惜這些年皇上殫精竭慮,憂心宮里大皇子的病,一直想要彌補,卻不曾想,這份缺憾永遠彌補不了,從一開始,對象就錯了。 但楚家大公子也是不幸的局中人,沒有任何錯,他們過得好一點,其實對這房間里的所有人來說都是寬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