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自打樊克之從江南回京,他們再沒見過。當初雖是自己求了玄衣衛,事實上也沒幫多大的忙。再然后,種種事端,一直沒能跟樊克之好好說說話。英王屬下彈劾他時,自己也沒為他辯白,原當倆人有了嫌隙。直到他為著季子初的事跟自己提了幾句,自己才定了心。如今得他一句應承,當真如久旱逢甘露一般。 太子又坐了片刻便起了身,拍拍樊克之的肩膀:若是個兒子,待我為他取個名字。樊克之剛剛還有些同情他,此時卻是殺了他的心都有了:自己的兒子,憑什么讓外人取名字?他頭都沒抬,一聲未吭地隨著太子出了側門,還沒等太子轉過拐角,便讓鄺日中牽了馬車過來,一溜煙往護國公府而去,剩下太子目瞪口呆地看著他絕塵的背影,似乎頗為傷懷。 等到了護國公府,才知道楚菡也回了府。 作者有話要說: 又拉女配出來溜了溜 士為知己者死,是蠢作者最羨慕的感情~ 第66章 求助 護國公府三房所居的云居苑,從院門至正房,三進的宅子掛滿了紅彤彤的彩綢,院中丫頭小廝來往穿梭,不時有人碰到一塊兒小聲嘀咕了起來,哎呦,我的腳作死你啊,小心我手中的杜鵑!小順子,趕緊去前院找找三老爺,怎得這個時候還沒回來!亂哄哄地沒個章法,大奶奶瞧著都腦仁疼。 往常護國公府爺們娶親,都是在前頭正廳拜堂,cao持得都是國公夫人李氏或世子夫人大奶奶??扇缃癯槌捎H,三太太小王氏非讓在云居苑的正廳行禮,親事也自己接了過去,完全不讓大奶奶插手,今日才亂成這副模樣。 也不知她是如何想的,前頭正廳可是初代護國公當年發家興旺之處,至今尙懸著祖上屢獲軍功的長刀,氣派非常。小王氏卻嫌那刀煞氣重,改了地方。最奇葩的是,老太太竟也順著她,若已去的老護國公醒來,非得再氣死過去不可。 陸家的嫁妝已經抬到了東邊的勝春居,據說陸姑娘甚是鐘愛月季,楚祥便為院子起了這個頗為雅致的名字。新娘子的花轎還未進門,府中的女眷都坐在云居苑的偏廳里說著閑話。大姑奶奶楚茜舍不得襁褓中的小女兒,有些神不思屬。二姑奶奶楚蕁則是又跟著夫婿外放去了,小小年紀的平哥兒也跟著去了。 四姑奶奶楚瑩依在楚茜身邊并不多話,五姑娘楚芳更是面容平淡地坐在椅上。至于顧允明等幾位姑爺,紛紛等在前頭。大奶奶、二奶奶與國公夫人李氏坐著喝茶,間或閑聊幾句,瞧不出多熱絡。倒是老太太王氏面上的笑就沒斷過,親孫子娶親,自然是喜上眉梢。 小王氏忙得團團轉,身邊的大丫鬟、嬤嬤全都派了出去,還是有零零碎碎的事兒得來請示她,連喝口茶的功夫都沒有。難得有片刻閑暇進了偏廳,看到廳上閑閑坐著的大房婆媳三個,她登時覺得心思都白費了。 正想坐下正兒八經地歇會兒,外頭便有個小丫頭急急闖了進來:太太,太太,側妃娘娘回府了!小王氏眼睜得溜圓,忙不迭地往外走,邊走邊不住問道:你可看真切了?是側妃娘娘親自回來了?王爺可曾同來?到哪兒了? 那小丫頭都快急哭了,她不過是進來送個信兒,旁的根本沒看見。小王氏見什么都問不出來,使勁戳了戳她的頭,著三火四地往前頭去了。老太太聽了一耳朵,也忙讓吳嬤嬤攙著要往前頭去,自打楚菡嫁人還從未回過娘家,她是當真掛念得緊。 老太太都起了身,楚蓁幾個自是得跟上。李氏一臉不情愿,論品級,自己與楚菡一樣,沒得倒要去迎她的道理。況且,楚菡本就是小輩,又不是正經的王妃,難道還讓家人向她行國禮嗎? 大奶奶、二奶奶分列兩旁,扶著李氏。楚茜領著一眾meimei跟在后邊,一行人剛剛跨出門檻,便見楚菡扶著小王氏進了院子。只見她一身玫紅色富貴花開宮裝,望仙髻上一只孔雀開屏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滿身珠翠,腰腹圓潤,氣色瞧著倒比上回在英王府中所見時紅潤多了,臉上也長了些rou。 親王側妃出行,排場也足夠氣派,這浩浩蕩蕩的一群人,瞧著倒是體面。楚菡望見門外的這些姐妹時,臉上笑容燦爛。等到了跟前,她幾步上前攙著老太太,幾乎哽咽起來:祖母!老太太霎時掉了淚,菡姐兒,可算是肯回來看看祖母了!快,快進門,外頭冷。說著,老太太便牽著她的手進了廳里,渾然忘了身后眾人。 李氏差點就要翻白眼,雖說是側妃,不過是回娘家參加兄長的婚事,何必要擺這么大的架子?自己好歹是她的長輩,居然連聲問候都沒有?兩個媳婦不住寬慰,楚茜上前低聲說了幾句,李氏才平復下來,笑容牽強地跟了進去。 楚蓁不想跟楚菡多說話,上回在英王府,她可是巴不得自己出點岔子,再理她,自己也太沒氣性了。楚瑩與楚芳兩個,簡直就是背景人,默默跟在楚茜與楚蓁身后,權當自己不存在。倆人偶爾嘀咕幾句,說到高興處還眉開眼笑的。 快到時辰了,通好之家的女眷也陸陸續續進了府,老太太與小王氏的娘家武威侯府、李氏的娘家李尚書府、大奶奶與二奶奶的娘家、與陸家交好的人家,其中不乏看著英王面子來的人家。今日來的最尊貴的女眷,當屬安陽長公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