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霈姐兒登時直起了小身板,眼睛睜得溜圓,急急道:三姑姑哪兒都不去,要一直一直陪著霈姐兒!看自己親娘只笑不搭理她,忙轉到楚蓁面前,拉著她的袖子,眼里隱隱有了淚:三姑姑,不走!貓咪也不走! 楚蓁本聽了大奶奶的話有些羞赧,聽霈姐兒不舍得自己走,感動得不行,再聽她后頭這一句,頓時哭笑不得,她俯身捏了捏霈姐兒紅撲撲水嫩嫩的臉頰:霈姐兒,三姑姑跟貓咪,只能留一個哦。 一旁的大奶奶不禁有些扶額,三姑娘一向穩重,沒想還能如此調皮。霈姐兒看著懷中的布貓咪,猶豫了許久,最后依依不舍道:讓貓咪走吧,三姑姑留下。楚蓁聽了,狠狠親了她一口,把自己珍藏的貓咪撲蝶雕花硯臺送了她,霈姐兒高興地抱著楚蓁的手臂搖個不停。 大奶奶邊嘆女兒淘氣,邊細細看著眼前的少女,臻首娥眉,鳳眼翹鼻,唇不點而朱,身姿窈窕,氣度高華,簡單的天水碧荷葉裙襯得她膚白如雪。雖經種種磨難,驟失怙恃,卻仍能步步生蓮,直至今日。這樣的不失巾幗之氣,又有嬌柔嫵媚的姑娘,怪不得能得來這樣的好日子。 大奶奶言簡意賅的囑咐了幾句,便帶著霈姐兒回了芳華堂。楚蓁隱晦得知是永安宮來了人與大太太、大奶奶商量婚事,雖有些詫異,卻也真正放下了心。想必是惠妃不放心讓侯府二太太cao持,才親自派了人來。 楚祎是明年三月里的婚事,自己的婚事只怕會定在二月里,這院子中許多事情,還得重新安排,不能讓咸宜縣主嫁進門后還要為這些瑣事費心。 楚蓁不動聲色的開始整理聽濤苑,卻不知有人比永安宮更上心她的婚事。 作者有話要說: 還好今天趕上了 自從開文,蠢作者就有一個小規矩 那就是周日不更 請看文的讀者們體諒哈 畢竟一周六更,蠢作者是堅定執行的 愛你們?。?! 第21章 雙面 十一月初十這天,京城里難得的暖陽高照,如同春日。屋檐下的冰棱化了一點兒,間或有滴答滴答的聲音,好似奏起了曲子。大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孩童的歡笑聲此起彼伏。整個京城仿佛一夜間活了過來,處處透著煙火氣。 巳時中,紫宸殿的內監胡統進了護國公府宣旨。這胡統雖不如石安在圣上眼前有臉面,卻也是宮里數得著的實權太監了。 因是休沐日,國公爺楚廣浦帶著闔府家眷在前頭中庭接旨。圣旨洋洋灑灑一大篇,繞得人眼暈,簡而言之,即是圣上將護國公府三姑娘賜婚于忠武將軍樊克之,婚期定于來年二月初八,并賜將軍府為二人成婚居住之所。 世子爺楚祐引著胡統在前院喝茶,暗里遞了個撒花錦荷包給他。胡統捏著荷包,便知里頭是銀票,深覺這護國公府的世子爺有見識,樂呵呵的跟國公爺道喜后回宮復旨去了。大房的女眷圍著楚蓁道了幾句恭喜,三房的人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楚菡憤憤不平。 這道圣旨著實奇怪,楚蓁早與樊克之有婚約,往來之家皆曉得,當初楚蓁還曾以為樊克之身死而執意為他守節,圣上又特意下道圣旨,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眾人回了老太太的福壽堂,老太太招手讓楚蓁近前來,和藹笑道:還是蓁姐兒有福氣,竟得圣上親旨賜婚。楚蓁斂眉低頭,一副害羞的模樣。老太太接著打趣:沒什么好害臊的,女兒家總要出嫁的。 眾人一齊笑了起來,許是看著氣氛頗好,老太太讓瑪瑙取了個牡丹纏枝楠木錦盒,牽了楚蓁的手,拍了拍:這是祖母賞你的,回頭添妝時再添別的。 楚蓁接過盒子,打開一看,一對海棠綴珍珠金步搖,雕工細致,流光溢彩,旁邊的楚菡本就是勉強撐著笑意,看到這自己想了許久的步搖,氣得臉皮僵硬,手中的絲帕生生扯抽了絲。楚蓁鳳眼微微睜大,心中詫異,臉上卻依舊帶著笑:多謝祖母,孫女很喜歡。 老太太見她歡歡喜喜地接了,更是高興,又讓取了個檀木匣子,給了楚菡一對玉兔搗藥和田鐲子,楚芳一對翠玉鑲赤金鐲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二奶奶見了,假裝生氣道:可見老太太偏心,借著三meimei的婚事賞了幾個meimei,卻沒有咱們的份兒呢。她長相柔婉,娘家在江陵,一口京話帶著吳儂軟語的韻律,煞是好聽。即便是抱怨,也聽得人心軟,老太太一向喜歡聽她說話。 老太太笑著對眾人道:二奶奶埋怨我呢,這是要我把壓箱底都拿出來啊。二奶奶忙道不敢。老太太既開了口,自是讓人又娶了兩支金鏨連環花簪,分賞了大奶奶、二奶奶,連霈姐兒、弘哥兒、寶哥兒都有。 別說楚蓁,就是大太太與三太太也疑惑得很,老太太一向不待見二房,因楚蓁不愿嫁給娘家侄孫,更是差點撕破臉,今日倒是肯為她做臉。楚蓁雖不知老太太在想什么,卻也不是太在意,東西坦然收下,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楚祎跟楚祺只要楚蓁不被欺負,向來是默默喝茶。只楚祺喝茶時偷偷看了看老太太的眼神,實在不像要與二房赤誠相待的樣子。 眾人笑鬧了一陣便散了,只留了三房的人。三老爺借口外頭有應酬略坐坐就走了,四爺楚祥也厚著臉皮說要溫書一溜煙跑了,只剩三太太小王氏跟楚菡、楚芳姐妹。三太太本就為楚蓁婚事不快,又見丈夫兒子如此上不了臺面,臉色陰得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