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夫婦掉馬日常、路過人間、重生之貴女嫡妃、侯府小公主、抱錯大腿之后、[原神] 大風紀官他終于開竅啦、豪門老公他有讀心術[穿書]、[綜漫] 審神者之子織甜作、落魄影后,在線翻身、[排球少年同人] 我跟侑互換身體后
許是夫妻都愛夜話,衍圣公夫妻二人擁著厚厚的棉花被也有些發愁。 孔承青道:“陛下派過來的那些人該怎么辦,總覺得那個陶明在查我們。近些日子連去書庫的時間都比往日少,不知在打什么主意?!?/br> 陶明的動作當然不會太大,只是這里到底是孔家,孔承青才是孔家的主人,什么事都瞞不過他??追蛉嗣髅嫔现还芎笳氖?,可實則家里大小事也都要靠她撐著,對陶明的動向自然也很是關注。 當幾百雙眼睛盯著一個人的時候,陶明便是再小心也無法做到天衣無縫。 孔夫人低聲道:“不如想辦法將他們都送回京城,我看這一年抄出的書也不少了,怎么還賴在這兒不走?!?/br> 她心中其實很是不滿,因為孤本的價值才是最大的。丈夫松口讓他們能在書庫抄書,每抄一本孤本都相當于白花花的銀兩流出去。 孔承青嘆道:“請神容易送神難,我瞧他們不把書抄完是不會走的。陸陸續續添了這么多人,恐怕還要幾年才能抄完?!?/br> 值得慶幸的事一些市面上有的書那些人便沒有耗費精力抄寫,不然時間又要拖長。 孔夫人見孔承青這樣軟心中頗有些不滿,她這樣風風火火的人最煩這樣凡事猶豫墨跡的,每次見丈夫這般都要生一場悶氣。 她耐著性子道:“遲則生變,趁著過年的風將人送回去,總比他日真被人尋到了證據懲治我們。這些人就是變數,咱們家不能出一點漏洞?!?/br> 若真要找借口如何就找不到了,總也要想法子把這些人送走才是。他們孔家自己人也就算了,這些人里可有不少朝廷的探子,偏生丈夫又自覺沒人能查到實質性的東西,遲遲不肯得罪人。 她也是嫁入孔家才知道名滿天下的孔家內里竟是如此模樣,但當她真正管家時孩子都生了三個,再也下不來孔家的賊船,便只能認了。 孔承青察覺到夫人的不滿卻也不能說什么,心中卻還拿不定主意。畢竟當初他同意朝廷派人過來抄書后陛下可是直接宣揚到全天下,不少讀書人都對此贊不絕口。 這會兒出爾反爾趕人走,就算無法動搖孔家的地位,那些讀書人心里也會犯嘀咕。 待到孔家的老底被翻出來后,孔承青才恍然該聽夫人的話早日決斷,猶豫只會壞事??僧斔靼走@個道理時為時已晚,從前總能替他打理家事、處理內外往來的夫人已經被灌下毒酒,自己也即將被處以極刑。 第195章 今年棉花已經賣到天下各地, 不少家境略好些的都用上了棉花被,因此凍死凍傷的倒比往年少些。而且今年雖說和往年一樣冷,但好歹沒有雪災,百姓們也能勉強度日。 因為沒有什么天災人禍, 這個年趙鈺過得也很是輕松, 每日里只同柳安在溫暖舒適的殿內看密折就行。當然,還要順道安排接下來幾年朝廷的動作。 托系統任務的福, 雖說趙鈺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這么多任務, 但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極為清晰的。頭一個就是將幾種高產的作物推廣出去, 也別管番薯吃多了不雅、爪哇薯吃多了燒心,先以填飽肚子為第一要務。 而且這兩種又不挑地方, 地肥長得多,地貧長得少,反正糊弄肚子是夠了。至于棉花,雖說確實不易生病, 但一株棉花產的籽也不多, 要推廣開還要費幾年功夫。 有朝廷主動推廣,百姓們也不會太過排斥, 也能知道世上原來還有這幾種不常見的東西。 當初趙鈺初登基時大肆修路, 間接促進了各地商貿往來,確實讓不少百姓們見了不少世面。只是一旦跨州甚至跨府, 百姓們又是一問三不知。 這也導致如今棉花和番薯等的名聲都已經打出去了,可還有為數不少的百姓根本不知情。好在有了民聞司后這些也能得到改善, 趙鈺也命各地都在當地開設民聞司, 想來不久后就能見到成效。 而且趙鈺也并未禁止民間商人辦報紙, 只是所有事關朝政的言論都不得在其上發表, 以及發表的言論不得弄虛作假。若百姓們想談論朝政, 可以在朝廷所辦的各地乾報上發表。 乾報的內容則可以自由選擇,但礙于其身份的嚴肅性,大多都是當地的政事軍事,還有小部分就留給當地的積善之家專門做表彰。而且乾報還要特意騰出一部分板塊教人習字,從字形字音講起,只要有人肯教認識兩個字也不是難事。 趙鈺也并不擔心主管乾報的人會陰奉陽違,畢竟這東西發出來就像書一樣能留給后人,上面也明確寫下主辦人的姓名籍貫。即便不為父老鄉親著想,也要為自己的身后名想想。 在民間允許辦報后,不少商人都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明了朝廷的態度后就緊鑼密鼓的辦起報紙。他們做商人的拿捏起分寸也恰到好處,在不清楚朝廷底線的情況下登報的大多是家長里短的八卦小事。 這也正對了平民百姓的胃口,他們每日去聽報就是圖個輕松,若這些討樂子用的報紙也滿紙的之乎者也,這報紙便不聽也罷。 況且報紙上的內容一旦查明有弄虛作假都要受罰,不少百姓也是抱著長見識的心態聽報。這會兒認字的人其實并不多,但兩三條街也總能找出一個來。 都是街坊鄰居,認字的被人囑托也不會推拒,左右他念一遍報紙自有記憶力好的人記住。先來的人聚成一個圈給后來的說,很快新一期的報紙內容就能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