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夫婦掉馬日常、路過人間、重生之貴女嫡妃、侯府小公主、抱錯大腿之后、[原神] 大風紀官他終于開竅啦、豪門老公他有讀心術[穿書]、[綜漫] 審神者之子織甜作、落魄影后,在線翻身、[排球少年同人] 我跟侑互換身體后
謝驍的事終究全都被抖摟出來, 便是早年縱馬馳騁街道的事也都被翻出來。為此, 謝寧在百姓心中也成了頭一號jian臣,就連挑糞的挑夫也繞過謝家, 不肯收他們家的東西。 都說子不教父之過, 謝寧作為謝驍的生父若說不知曉此時那是笑話??伤郾牨牽粗x驍橫行霸道這么多年都未曾阻止, 可見其立身不正。 趙鈺看著都察院呈上來的折子要求撤去謝寧配享太廟的殊榮,有些頭疼的遞給一旁的柳安, 說道:“如今鬧到這個地步,你看應如何處理?” 趙鈺雖說也有些看不上謝寧為父不教,但在朝廷只論功績謝寧配享太廟也是沒問題的。更何況世有鬼神,自己要殺了謝驍不算什么, 若連配享太廟的香火都斷了, 難免有些不忍。 柳安見狀勸道:“若實在不忍,不如做主替謝大人在旁系中過繼嗣子, 也算全了他一分香火。凡配享太廟者才德均為世之一二, 謝大人到底德行稍欠不能服眾?!?/br> 趙鈺想了想便也應下,他當初雖然也曾考慮過懲治謝驍后為謝寧再尋一個嗣子, 但還是想著嗣子不如親子上心,只怕祭拜兩年就不愿再去了。又念著他的功勞, 便起了許他配享太廟的心思, 這樣一來謝寧少說還可享百年多的供奉。 但他并未想到謝驍的事暴露的這樣快, 自然謝寧也就無緣配享太廟了。 趙鈺嘆道:“謝寧還不如無子, 這樣也省得鬧出這樣的事?!?/br> 柳安有些無奈的看著趙鈺, 知道趙鈺已經改了心思,心神一轉便溫聲道:“此事多想無益,有咱們記掛著,謝寧的嗣子定然不敢怠慢。雖不知下面是何情形,但十幾年后謝大人必定重新轉世,也就用不上那些陰間的東西了?!?/br> 趙鈺也知道這個的道理,略一想便道:“謝宜的次子不錯,年紀小,與謝寧的血緣也近,便讓謝宜準備一二吧?!?/br> 他到底是對謝宜私藏的事有些介懷,何況他冷眼看著謝宜這些日子借著謝寧留下的東西混得風生水起,也該警告一番。 謝寧再不好,都曾為了天下安定立下大功,他不會讓功臣寒心。何況朝中文武大臣都對謝寧所做之事有所猜測,他也不能讓大臣們寒心,不然以后哪有人愿意這般付出。 劉康在一旁聽著,便命執筆郎中照樣寫下命謝宜將次子過繼的圣旨,隨即又起草一份斥責謝寧教子不嚴的詔書。提前看到圣旨的內閣一干人并不意外,也沒有提前通知謝宜讓他去求情的想法,反而很是痛快的將兩封圣旨一前一后的發出。 這些日子謝宜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嘴臉得罪了不少人,甚至還要徹底推一把注定要死的謝驍,徹底讓這些人惡了他。為人叔父,又享著其父給的榮華富貴,如此行事也太過涼薄。 不提謝宜驟然得知此事時的心驚rou跳,也不提謝宜次子生母的興奮,謝家無論主家亦或旁系隨著謝驍伏法徹底平靜下來。 謝夫人失了愛子,所幸又得了一個幼子,日后也有了指望。見他年紀雖小人品卻勝過謝驍十倍,也不由感嘆一二,特意借著娘家的力量施壓,把幼子的生母從侍郎府上接出來。 而得知此事的西平王,見朝廷終于忍不住把謝寧配享太廟的殊榮給撤去,還以為是自己悄悄散出去的謝寧與商戶勾結的消息被趙鈺查出來,心中更是得意。對來得這樣容易的賬冊也深信不疑,陸續往外放消息。 南安王和東寧王對此倒是頗有疑慮,但說到底他們也有競爭關系不好直言相勸。再加上西平郡王這一手確實讓圍在他們周邊的人少了許多,他們也不好阻止西平王。 甚至不管西平王的消息是真是假,對他們兩個也只有好處。因此不光沒有勸阻,還趁著這個時機與外面人聯系。 柳安接到下面人的消息,面帶笑意對趙鈺道:“上鉤了?!?/br> 當初西平郡王開始向外放謝寧的消息時,他們就保持著每日少一人的速度,如今人已經少到原有的一半。三王見此,與外界的活動也越發頻繁起來,賴在京城不走的使團也終于要動身回國。 而謝家發生的變化也被西平王理解為查出真相后對謝寧失了耐心,這才撤去謝寧配享太廟的殊榮。不光如此,原先正在做的郡王規格的法事也被取消,謝寧已被匆匆下葬。 趙鈺對此并不意外,只是道:“別打草驚蛇,看看他們到底想做什么?!?/br> 柳安笑道:“不外乎串通一氣罷了,”說著面色也有些嚴肅,“薛兆傳信說南安王府似乎開始囤糧,糧價都有了輕微的上浮?!?/br> 薛兆作為最大的皇商,對各類商品的價格都極為清楚。南方因為經濟比北方繁華,各類物品的價格要比北方稍高,可今年圍繞南安郡王駐地的城鎮的糧價比往年還要高。 這并不對勁,雖說糧價并非一成不變,但也是隨著季節變化的。他起了疑心,果然糧價上漲的并非一城,而是環繞南安郡王駐地的所有城鎮。 這意味著什么薛兆很清楚,定是有外地人大批買糧,糧店才臨時漲價。雖說朝廷限制糧店大批出糧,但買糧的人顯然很清楚這一套,分散開買便不怎么顯眼,而糧店的人也只以為是哪家不會辦事的下人出來集中采購。 趙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和柳安對視一眼,他們都清楚南安郡王在等什么。 柳安笑道:“因為百姓們想盡早將土地買下,不少百姓都催著陸大人他們加快進度。如今不過將六月,已經過半了。若動作再快些,說不定趕在年前就能回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