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夫婦掉馬日常、路過人間、重生之貴女嫡妃、侯府小公主、抱錯大腿之后、[原神] 大風紀官他終于開竅啦、豪門老公他有讀心術[穿書]、[綜漫] 審神者之子織甜作、落魄影后,在線翻身、[排球少年同人] 我跟侑互換身體后
只是趙鈺又有意降低內閣的地位, 頻頻將高位官員調入內閣難免有些助長內閣的威勢。他按著原計劃將王常鳴調入內閣一則是為了安撫王常鳴,二則也是感念他多年的辛勞。 但如今還空缺的兩個位置...趙鈺忽然想到如今還有幾位蹲在翰林院修書的翰林學士,不由得眼前一亮。 翰林院向來清貴,不摻和那些爭權奪利的事。他登基以后因為自身秘密過多,不喜翰林學士隨侍,便打發他們都回去修書。 但這些學士們也都是科考上來的,若論為官之道也算清楚,加之博覽群書,若讓他們入閣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翰林學士不過正五品,便是加封內閣學士也不可能一躍成為“丞相”。 至于可能迎來的反抗...很可惜,謝寧已經病逝了,剛剛走馬上任成為首輔的王治儀并沒有那個魄力統率群臣給自己施壓。 趙鈺揚聲道:“宣兩位內閣學士來?!?/br> 喜春聽見后連忙應下,使喚跑腿的內侍趕忙過去。在隔壁勤政殿處理奏折的兩位內閣學士正焦頭爛額,看著堆成小山的折子心里發慌。 王治儀有些無奈道:“前些日子內閣只剩我一人,實在批不過來時還要將沒有票擬的折子呈上。但便是有你我二人,這折子也處理不過來啊?!?/br> 王常鳴這幾日將戶部的事處理好后,還是頭一回到勤政殿以閣臣的身份處理政務。所幸原先謝寧也帶過他兩天,好歹能應付過來。 他合計道:“如今內閣只有咱們兩人,是萬萬忙不過來的。如今正逢事多,咱們也要早日呈報陛下,以求填充內閣啊?!?/br> 王治儀示意王常鳴看向角落里翻看前些年奏折的周直等人,低聲道:“原也是要稟報的,只是陛下忽然把幾個人塞進來,我也不敢貿然去提,早就等著與你商議呢?!?/br> 王常鳴看周直有些眼熟,問道:“這是不是上一科的一甲,論理在翰林院當值也沒多長時間,怎么這會兒就塞過來了?” 翰林院的低階官員到六部輪轉是常事,也算是讓他們提前適應入六部后的事務。但多是入翰林院兩三年才會開始,哪有不到半年就直接輪轉到內閣的。 這事確實透著幾分古怪。 王常鳴又看了眼周直,心里莫名有些不安。內閣從前是在六部之下,只是后來先帝怠政,這才被謝寧以一己之力拉到六部之上,成為不曾被明文冊封的“丞相”。 若陛下是打算讓內閣回到原來的位置,現在就讓翰林院新入職的小官們輪轉到內閣就十分正常了。畢竟在翰林院官員輪轉六部之前,也是要到下面一些小衙門當值的。 不待他深想,就見宣政殿的內侍朝這邊過來。 他見是個熟人,忙迎上去道:“是李天使啊,可是陛下有事吩咐?” 王治儀不著痕跡的看了眼王常鳴,同樣看向李內侍。 那內侍一笑,看向他們道:“陛下請兩位大人入宣政殿議事呢,還請大人們快些準備面圣?!?/br> 兩人聽了忙到一旁去凈手凈面,角落里看公文的幾人也有些好奇的看過去,見是內侍過來忙拱手示意。他們位卑,內侍也不是來找他們的,倒也不必刻意見禮。 趙鈺翻看這翰林學士的名冊,用朱筆在一旁勾了幾個名字,聽見外面的腳步聲便抬起頭。 喜春道:“陛下,兩位大人來了?!?/br> “進來吧?!?/br> 趙鈺好整以暇的看著他們二人,將手邊的折子都堆到另一邊。待兩人見禮后,趙鈺將名單遞給劉康,笑道:“這幾日內閣少了人,你們也辛苦了。朕尋思著填充內閣,特意勾畫了幾人,不如兩位卿家一同看看?!?/br> 王治儀和王常鳴對視一眼,接過劉康遞來的名冊。 王常鳴心里一沉,見都是正五品的翰林學士,已經明白了趙鈺的意思。他看向一旁的王治儀,心說他作為首輔總要出言勸阻才好。 王治儀為人權欲并不重,再加上這些名冊上的人有不少都是清流一派的官員,與他也有幾分香火情,便不好反對。只是有些疑惑的問道:“陛下,這幾位大人人品德行的確出眾,只是并不曾在六部正式任職,只怕耽誤政事?!?/br> 趙鈺并不詫異,笑道:“朕都看過了,他們在六部輪轉時的政績也很不錯。況且進士出身的人,又有你們二人帶著,若是處理不好才有異。只是兩位卿家要受累教導一番,以后也好為你們的左膀右臂啊?!?/br> “不敢,不敢,”王治儀聞言也有些心動,“陛下說笑了,同是在朝為官都是為大乾、為陛下,哪有為我們自己的?!?/br> 說著也認真看起名單,看向一旁的王常鳴,不著痕跡的指著其中幾個名字。 王常鳴見王治儀不過因為陛下一兩句話就退縮,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看向王治儀指向的名字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又礙于是在趙鈺面前,王治儀又是他如今的上峰,不好越過他說話,便有些氣悶。 他雖知陛下的心思不是他能改變的,但哪能不嘗試就直接順從。況且那名單上的幾個人也并非他素日里親近的,這樣一來自己在內閣豈不是孤立無援? 王常鳴取了個巧,說道:“陛下,臣以為還是應當請經驗深厚的大人們入閣,倒也不必都出自翰林院。臣以為兵部尚書威望極高,百官信重,甚是合適?!?/br> 趙鈺挑眉看去,見王治儀果然有些不太高興,似笑非笑道:“可內閣只是票擬奏折而已,何須百官信重才能擔任?當初太宗皇帝都已經定下規矩,朕也不好貿然破壞。依朕看,這幾位翰林學士都是飽學之士,入閣綽綽有余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