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書迷正在閱讀:竹馬依舊在[重生]、[綜英美] 哥譚的亞當斯家、顧府春深、沈婠復仇紀事、[綜英美] 她到底知不知道我是夜翼、冷傲王爺惡毒妃、總裁的天價甜妻、趁許而入、[綜英美] 今天也要和外星大狗狗貼貼、金牌嫡女
皇上,邙山孤苦,不僅食素守孝,身旁還沒有個說話之人。天高皇帝遠,那些過往嬪妃,往往還要看丫鬟和侍衛的臉色,非尋常人能夠耐受。我倒是認為,守皇陵不若去出家,修行打禪,不啻為另一種守靈方式。父皇在世時每隔幾月,便會到空若寺帶發修行幾日,一來為大魏祈福,一來積攢陰德。如今父皇西去,尚留人世的娘娘們為何不能效仿?若是就此剃度為尼,不是更顯心誠嗎? 這般說罷,又道:皇上,此去往南,有個清心庵,此庵已有百年歷史,宮中主持我曾有幸受其點撥,還算熟識,若宮中哪位娘娘愿意出家,我可以為其搭橋 元夕聽罷寧慈一番話,臉上出現難色:皇姐,朕認為尚可,但二哥他他說到此處,不再說下去。但寧慈心中已有計較,當即站起身來,道:我去與他說!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家人住院,耽誤更新,抱歉了大家。 第137章 (一百三十七)個中事 寧慈雖說打定主意要與元恪將此事說明白,但誰料元恪不知不覺中竟是變成了一根硬骨頭,任她寧慈說得口干舌燥,他根本不為所動,幾乎就是個水米不進了。 次日,朝堂之上,一眾新臣舊臣,仍就此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曹居衡時任太學國子監祭酒,對于娘娘們要去守皇陵還是出家,自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曹某認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有成人之美,更何況歷朝歷代,皆有嬪妃出家之先例,不若遵從各位娘娘的意愿。愿意出家者便出家,愿意守皇陵者即日便可前往邙山,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歷朝歷代?我穆某人怎沒聽說過?我大魏自開朝百余年,雖近些年來被漢化,但依稀還有父死,妻其后母之說,如今皇上已經年滿十二,不若就此將那些娘娘們承襲過來。你怕娘娘們孤寂,此一遭不更是成人之美?殿中,一個山羊胡老者臉色不善地自元恪身后站出來,待說罷話,他盯著面前的曹居衡,就像是二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 曹居衡聞言抬頭望了那老者一眼,神色稍沉,但舉止態度依然客氣,道:輝昌侯教訓的是,不過先帝漢化多年,早已摒棄胡法。此制雖說未廢,倒也不再續用。荀子有云:圣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先皇以身作則,一生嚴于律己,不曾逾矩,為何偏偏到了皇上這兒,就要倒退呢? 那輝昌侯皺著眉頭,待曹居衡說罷,立刻出言破口大罵:你這小子,遵從胡法就是倒退,這么說依照漢法便是進步了?我大魏百年基業,漢化不過短短數十載,這般大言不慚,不怕說話閃到舌頭嗎? 身旁一眾鮮卑舊族,借此見縫插針,好好的一個朝堂,烏煙瘴氣,原本是要討論先皇嬪妃歸處,眨眼間竟是上升到民族矛盾的層面上了。 那元恪作為一個非常支持漢化的人,此刻為了讓陶清漪去守皇陵,不惜與曹居衡等一眾漢人官員對峙,首次舉起了鮮卑大旗。 好在這大魏原本就是他鮮卑人的天下,又加上元恪在朝中的地位,幾乎就要睥睨天下,自然而然,理論到最后,是他占了上風。 而方才輝昌侯的一席言論,似乎又提醒了他,只見他瞇著眼睛,似笑非笑地盯了元夕:皇上,我大魏向來都有父死妻其后母的傳統,臣看不若,您便將那年歲不足二十者,收入后宮如何? 承王殿下,萬萬不可??!曹居衡撲通一聲跪下身來。 從前,他因不懂人情世故,不知看人臉色,多年來只做成一個小小的太子伴讀。如今幾年過去了,他年歲見長,做了國子監祭酒,依舊不懂人情世故,不知看人臉色。 果然,元恪的臉頓時難看極了,他盯著曹居衡的后腦勺,居高臨下道:曹大人,令嚴當年是為齊人,游歷至大魏,才有了你曹家今日的成就。你承曹家蔭蔽,人又聰明,如今做了駙馬,又在我大魏為官,皆是因為大魏包容,受大魏庇護,如今你公然批判我魏法,是不是有些元恪咧嘴笑笑,有些忘恩負義了? 曹居衡聞言,心中只覺好笑,但仍舊放低姿態,道:臣不敢。 不敢?元恪輕笑:我看你是膽大包天!這般說罷,又道:你張口閉口說我魏法倒退,殊不知你們漢人才是道貌岸然。當年劉宋孝武帝劉駿與其母有□□之說,廢帝劉子業更與其姊山陽公主公然□□,又將姑母新蔡公主改稱謝氏并立為貴嬪。此等事,你怎么提都未提?如今反而來責怪胡法胡制,說其有傷風化,這般,是否有些嚴于律人,寬于律己了? 又道:此事就這樣定下,我看誰敢有異議?!元恪直接跳過小皇帝元夕,將此話放出??磥硪呀浧乒拮悠扑?,準備強調自己現下在朝中的地位了。 在座各位皆倒吸一口涼氣,就連與曹居衡一派的漢人官員,一時也是敢怒不敢言。 唯有曹居衡是個另類,他見元恪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架勢,嗤笑一聲,道:承王殿下,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自西周起,為明德新民,周公制禮樂,敦睦夫婦之倫。唯有敦倫盡分,始能希圣希賢。人倫之重,在于夫婦,在于父子,在于君臣。夫婦正則父子親,則君臣敬,反之亦然。劉宋之所以滅亡,亦在于此。如今,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公然提倡先帝棄用的父死妻其后母之制,此是陷大魏于不義!五倫八德,人倫之道也,此道不修,又與禽獸何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