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書迷正在閱讀:竹馬依舊在[重生]、[綜英美] 哥譚的亞當斯家、顧府春深、沈婠復仇紀事、[綜英美] 她到底知不知道我是夜翼、冷傲王爺惡毒妃、總裁的天價甜妻、趁許而入、[綜英美] 今天也要和外星大狗狗貼貼、金牌嫡女
元恪一愣,也不知是因為沒有反應過來蕭子杞直接叫了他的名字,還是因為蕭子杞問的這個問題本身。 但元恪卻還是很快回過神來,斟酌了片刻,道:若四?;煲?,天下安寧,并無甚區別。更何況鮮卑一向提倡與漢人通婚,大魏皇子大多也是漢人所生。若非要論個區別的話,恐怕也只有在文化之上了。 漢文化源遠流長,我輩心向往之,大魏這些年來一向重視漢化,一應改革,也遵照漢法。就連姓氏,也改胡姓為漢姓。父皇雅好讀書,常常手不釋卷。同時也要求我們,要能出口成章。如今在大魏,鮮卑與漢人皆說漢話,著漢服。說胡話,著胡服在公眾場合已經不被允許??峙虏怀鍪?,在文化之上,鮮卑與漢也再無區別了。 蕭子杞放下手中茶杯,低垂著眉眼,不知在想些什么。好半晌,這才抬了眼睛,望向元恪。 大魏皇帝如此大張旗鼓的改革,鮮卑舊族就沒有人出面抵制嗎? 自然是有人不愿接受漢化,但那種頑固分子畢竟只是少數。 又道:天下惡乎定?定于一這個一,在我認為,首先就是文化與民族的統一。如今大魏內部,漢人的數量是鮮卑的兩倍還多,只有鮮卑人逐漸融入漢人,逐步與漢人不再能夠區分彼此,大魏才能持續繁榮,四海之內,才能一統。這是大勢所趨,但凡有反對的聲音,在大勢所趨之下,不過也只是微末水花,就連波瀾都掀不起。到了最后,那些鮮卑舊族的頑固派,也只會在漢化這條大道上沉淀下去,逐漸化為改革大軍中的一份子 聽到此處,蕭子杞噗嗤一笑:你這想法倒好。 我說得是實話!元恪被這笑聲打擾,不禁紅了臉頰。頓了片刻,才又說道:我外祖帶領的那支軍隊是漢人軍隊。從前的時候立過不少戰功,卻被鮮卑軍隊排擠。有時上陣打仗,缺糧短草,不但武器裝備配給不足,過冬的時候甚至連一身像樣的冬衣都沒有。如今外祖一把年紀,有軍功的鮮卑人都征調回京了,他卻依舊駐守南境。我真希望有一天,這世上再無鮮卑與漢族之分,你我都是華夏子民,莫論尊卑貴賤!說到此處,元恪雙眼通紅起來,一雙放置在雙膝上的手,都情不自禁地握緊了。 外間,那原本還光明的天色漸漸暮色四合,顯出一些濃稠的黯淡來。夕陽的余暉像是撒潑一樣,將那精神氣潑得漫天都是。 元恪與蕭子杞告了別,蕭子杞站起身之時,才發覺自己并沒有什么氣力相送。那元恪轉過身來客氣地笑笑,倒是不甚在意。 表兄,你好生養病,我走之前,再來看你。這般說罷,便朝外間走去。 因為那右腿的腿疾,元恪拄著拐杖走起路來的時候,左肩要高右肩略低,白白讓他損失了些風采。 蕭子杞望著他那條腿的目光沉了沉,突然開口道:元恪,你這腿,真就治不好了嗎? 這原本是個非常沒禮貌的問題,但元恪卻像不在意似的,兀自點了點頭。 治不好了,這腿疾是天生的。 那真可惜。蕭子杞緩緩地開口,平淡無波地說道。 第102章 (一百零二)原來如此 公子,我這里只有舊茶了,您將就著用些吧。陶清漪親自看了茶,坐到蕭子杞的對面。 昏黑的夜色中,只有豆大的燈火跳躍著,映襯著各懷心事的二人,仿佛就連那人心,都跟著一半光明,一般黑暗了。 陶清漪抬起目光看向面前的蕭子杞,見對面而坐之人正斂著眉眼,厚重綿長的睫毛落下兩片漆黑的陰影,莫名的就讓他整個人顯出一些陰郁的氣質來。 似乎感覺到有人在看他,他抬起了眼。一雙大眼睛中亮晶晶的,面前那飄渺的燈火與人,一同都進了眼。 你是想問我連臻之事吧?他開口,聲音一如往常的清越,聽起來既溫柔又和緩,在這樣沉沉的夜色中,幾乎可以說是動聽了。 陶清漪咬了咬嘴唇,她心中原本的確是想這樣問的。面前的這個人,他畢竟是有前科。她的琉璃,不是差一點就死在他的冷漠之下嗎? 但是她又不敢問。她怕問出來的答案會讓她失望,屆時她對他保留的那一點點希冀都要坍圮。 她緊了緊手指,微不可聞地說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公子可是大惡之人嗎? 原本想要得到回答,誰知那蕭子杞卻又將問題拋給了她:你覺得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陶清漪蹙了眉頭,不知這話該如何說起。好在蕭子杞也不逼她,兀自道:連臻之死,非我所愿。我答應楚楚要保護她,實在是我食言了這般說罷,他竟是微不可聞地嘆息了。 這明明是很小的一個聲音,聽在陶清漪心中的時候卻像是要百轉千回。 陶清漪并不理解地蹙了眉頭,望著蕭子杞的眼中不禁染上了幾絲疑惑。 蕭子杞貼心地為她答疑解惑:聰明如你,難道你就沒看出,連臻是楚楚的meimei嗎? 這一句話,像是平地乍起的驚雷,一下子,就將陶清漪轟得怔在原地。好半晌,她才訥訥道:你是說連臻連臻就是楚楚那個丟失多年的小meimei?這般說罷,的確又想起初見連臻,她那鮮活的美貌與一顰一蹙,可不就是像極了楚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