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福包[穿書] 第153節
最關鍵還是按照兩毛錢一份那樣賣完的! 就很不可思議! 米衛國雖然對蘇芫的手藝有信心,但是沒想到開局會這么好,頓時激動得他收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跟老婆商量明天的量要不要翻倍。 相比他的激動莫名,蘇芫反倒顯得十分平靜,她拒絕了米衛國加量的要求,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他們在這里是陪米大哥來報到入學來了,做生意只是順帶,搞大了到時不好收攤子。 二、他們來這里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游玩,要是搞得太多,到時他們只怕完全沒時間玩耍了。 蘇芫一通冷靜分析,兄弟倆沸騰的大腦終于冷靜下來,一個乖乖又去稱了十五斤小魚干,一個趕著去看大哥今天買回來的布匹以及衣裳等物。 只是等到晚上,大家盤點今天一天的收入的時候,就連蘇芫也冷靜不下來了—— 今天十五斤小魚干,他們整整賣了七十五塊錢!要知道成本她可能也就花了二十塊錢不到! 再加上她早上順手捎帶熬的一鍋酒釀圓子,以及房東大嬸在火車站那邊拿到的預訂,她今天的毛收入就有整整一百! “這生意做得!” 蘇芫的表情瞬間變得火熱:“這樣,明天每種口味再各加多三,哦,不,兩斤!然后我再熬點別的甜湯!” 米衛國:…… 剛才還冷靜分析說不能把攤子搞大的人咧?! 這會兒去哪了? 而且每種口味各加多兩斤,跟他說的翻番又有什么區別? 笑哭…… 第117章 臥鋪 小魚干的火爆既在大家的預料之中,又在大家的意料之外。 連續三天,蘇芫頭天做二十五斤小魚干,第二天用不到一早上,必定銷售一空。 連帶著來房東大嬸家住店的人都多了不少。 這幾天,小魚干加上甜品,每天的毛收入都能穩定在一百左右,歡喜得大家伙恨不得盤個店面下來。 最后還是米大哥潑了大家一盆冷水—— 他們現在是擺攤還好,沒有后世那么嚴格,需要各種手續。但是如果要盤店面,那各項手續肯定是要齊全,否則是要被罰款的。 于是蘇芫又提議讓陳秋菊留在這里陪米大哥上學,自己慢慢辦手續盤個店面,也算是一個營生。 陳秋菊很心動,但是家里那一攤子也不是她說扔就能扔的,因此想了想之后還是決定慎重考慮,不過明顯這幾天她跟著蘇芫的時間就多了許多,一直在問制作小魚干的注意事項。 蘇芫也不藏私,不僅有問必答,最后還做成了一個小冊子交給兩位嫂子,上面不僅有現有幾種口味的小魚干做法,還有幾種她沒時間實驗的,都一一寫了下來,讓她們日后有時間自己去做。 福福心眼多,第四天開始他們賣的小魚干就開始有了專用包裝。 這年頭物資匱乏,東西不好找,她就用小竹板,上面畫了她精心設計的“蘇”字標識,上面記錄著每一份魚干的生產日期。 且每一塊小竹板都可以一分為二,一份隨著包裝賣出給顧客,另一份自留,相當于底票。兩塊小竹板如果合并,那個“蘇”字就會連同四周的花紋一起,變成“xx口味魚干”的字樣,相當于一個簡易的防偽標識,也算是銷售憑證。 這東西一出,大家計算收益就更加簡單明了了,樂得馮秀萍一個勁夸獎福福聰明。 對此福福表示—— 給我一條小魚干,我還可以畫更多! …… 很快,大家在江北就呆夠一周,要離開去京市了。 米大哥已經得到審批住進宿舍,一切都安頓好。陳秋菊便帶著小狼跟著大部隊一起,去京市送大兒子上學。 臨走時,米衛國采購了一大包魚干帶著,米二哥則是帶了不少布料衣服等物。 這邊紡織廠有不少積壓下來的存貨以及殘次布料,價格低廉,米二哥拿了整整兩大包,準備拿回去倒賣。 從江北去京市的火車上人就多了很多,米衛國便建議家里女眷全都坐臥鋪,能舒服點。 這次馮秀萍沒有反駁,用老太太的話說,就是她們現在小賺一筆了,可以享受一下了。 這一番論調引得耿翠翠側目不已,覺得老太太實在是少有的活得通透之人。 但是等她把這夸獎的話跟老太太一說,老太太卻是毫不客氣地一瞪眼:“咋滴?以前你覺得我不通透?” 耿翠翠:…… 她錯了,老太太還是以前那個彪悍老太太……qaq。 …… 一行人拎著行李,被人流推擠著不由自主往前走,米滿倉、米衛國、米二哥以及米小虎四個一人扛了幾個大包,完全沒功夫照看孩子。 于是馮秀萍便拍板,叫他們幾個男人先自去找座位坐,她們幾婆媳帶著孩子上臥鋪,大家記著各自的車廂號,等上車了再碰頭。 大家分成兩路,這才感覺稍微輕松點。 除了耿翠翠跟蘇芫,大家都是頭一回坐臥鋪。 很快,大家就被她倆帶著找到她們座位所在的車廂。上車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幾乎完全不用自己出力,就被人擠著上了車。 好在大家都是干過農活的,除了耿翠翠被擠得有些狼狽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沒事,幾個孩子更是被長輩們牢牢護著,連根頭發絲兒都沒亂。 看到這幕,好不容易擠上來,連鞋子都差點被人踩掉的耿翠翠:…… 果然有媽的孩子才是寶! 一上車,還不等她們緩過勁來,大家頓時被眼前那顏色雪白的被褥枕頭給吸去了注意力—— “嘖嘖……我的天?!?/br> 老太太忍不住伸手摸著那厚實的面料喃喃自語:“這得花多少錢呀?” 她這邊話音剛落,就聽旁邊二嫂李來娣也發出一聲驚呼:“哇,媽你快看!這桌上竟然還有熱水瓶!是給我們用的嗎?連搪瓷缸子都有!別不是上個客人落下的吧?” 一名乘務員路過,聞言頓時笑道:“老鄉,這都是給你們用的。如果熱水瓶里熱水沒有了,還可以找我們要?!?/br> “哇,真的?!” 李來娣眼睛瞬間亮了,然后下一刻,她就感覺眼前一黑,臉被老太太一把捂住。 “呵呵,那個列車員同志您去忙吧,不打擾您辦事情?!?/br> 像他們這樣的乘客列車員見得多了,見狀也見慣不怪,直接點點頭:“那您要有事就喊我們一聲?!?/br> 然后轉身走了。 身后,老太太重重一拍李來娣:“穩重點!都兩個孩子的娘了!別給我們福福丟人!” 李來娣:“……” 您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么? 然而她話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見老太太眼一瞪,李來娣頓時什么心思都沒有了,腆著臉笑呵呵地問:“娘,那咱的座位在哪???” 這些日子在鎮上幫廚,馮秀萍也是學著識了不少字兒的,聞言把票懟到眼前仔細辨認一陣:“12……耳朵?” 耿翠翠頓時哈哈大笑:“嬸兒,那是12b,哪是什么耳朵?” 馮秀萍鬧了個洋相也不害怕,反而還得意洋洋:“哈哈,那洋文字母我可不認識。反正數字能認出來就已經不錯了!” 周圍的人頓時被她的爽朗逗笑,紛紛應和。 然后就有那熱心人指出來:“呀,那嬸子你們一家子可不在一起,這里1號,12號隔了一段呢?!?/br> 馮秀萍瞅著說話的人似乎是在蘇芫隔壁,便道:“能不能行個方便,咱換個位置?” 對方單身一人,聞言十分爽快,直接拎包就走,把位置換給了她。 馮秀萍笑瞇瞇地拉著陳秋菊在那里坐下,然后瞅準了蘇芫對面的空位:“不知道這里是誰,我在這兒等等,一會兒我換到這里!” 哪知老太太一直等到江北站發車,這個座位的人都沒上來。然后她就以為這個位置是空的,于是就放心坐了下來,一直招呼著福福吃這吃那。 至于耿翠翠跟剩下的人,也都各自跟附近的人換了位置,大家坐到了一起。 火車“哐當哐當”往前走,馮秀萍心里那股子新奇勁兒終于下去了一點點,取而代之的是一陣困意襲來。 見狀,原本正在埋頭畫畫的福福趕緊開口:“奶,你躺下歇歇吧,時間還長呢,咱還要坐三天兩夜才能到京市?!?/br> 來自孫女的關心頓時讓老太太笑逐顏開,伸手摸了把瓜子慢慢剝著:“你畫你的,奶不困。奶給你剝瓜子兒吃!” 福福愛吃瓜子,但是小孩子口腔嬌嫩,如果磕多了就容易起泡疼痛,因此老太太有空就喜歡摸把瓜子給她剝仁兒吃。 正剝著,旁邊有路過的乘客無意間扭頭一瞥,發現福福畫的正是他們走過的這段景色。 兩邊山峰陡峭,中間一條鐵軌蜿蜒伸向遠方,上面的火車仿佛一頭亙古巨獸,吞吐著青煙行駛其間,十分的震撼人心。 “豁,小閨女不得了哇,小小年紀畫兒就畫得這么好,厲害厲害的嘞!” 這人說話帶著明顯的江北口音,聽得老太太心里一陣舒爽,趕緊拿著瓜子給來人分了一把,然后攀談起來。 一聊才知道,原來他也是送學生去上大學的。 兩個人的話題頓時圍繞著“大學生”這一主題發展了起來。 這個說自家孩子品學兼優,考上了京市的好大學,日后肯定是鐵飯碗拿定了。 馮秀萍立馬接一句:“我家孩子也不差,一個考上了江北大學,我們先送的他去江北大學,現在去京市給剩下三個孩子報到?!?/br> 乘客:“……” 被噎得無話可說。 不過聽到她說自家一次性考上了四個大學生,這人無語一會兒還是忍不住好奇繼續問:“那你們一家有四個孩子上學,生計咋辦?” “那怕啥,”馮秀萍大手一揮,“大學生自己每個月不是有補貼么?我們在老家也是有手有腳,只要勤快點,肯定餓不著!” “唉呀,也是?!?/br> 這人羨慕得不行不行的,感慨:“嘖嘖,一門四個大學生,這擱古代就是文曲星下凡呀,還一次性下了四個!天吶,您這也太厲害了喲!” 來自陌生人的崇拜頓時讓老太太笑瞇了眼,她擺著手十分謙虛:“哪里哪里,你不也一樣?也是文曲星下凡,一樣厲害!” “哈哈,也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