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天漢之國在線閱讀 - 天漢之國 第213節

天漢之國 第21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斗破蒼穹、凡人修仙傳、武動乾坤
    想到這里,王宵獵突然升起了一股斗志。只要自己做的是對的,縱然人們一時不理解,以后也會理解。如果官員不理解,那就教育。實在教育不了,他們就不要當官了嘛??偠灾?,自己不妥協。

    第510章 天命

    徐才與同伴走進制置使司衙門,見沒有人說話,自己也不由小心翼翼。到了后院,見一處新搭建的棚子,一群公吏在忙忙碌碌。

    棚子里面,前面擺了一張桌子。桌子前面,是一排一排方桌,每張方桌后邊放著一把交椅。桌子上面放著一個小牌,牌子上面寫著名字。找到了自己名字,徐才小心坐了下來。

    一個公吏在每張桌上放了茶杯,后邊一個公吏提著熱水沖了茶。徐才拿過茶杯看了看,里面沖的是上好的信陽毛尖,自己平時不待客都舍不得喝的那種。心道制置使司果然闊氣,用這么好的茶葉。

    過了一會,王宵獵帶著陳與義和汪若海進來,在前面桌子坐了。

    看了看眾人,王宵獵道:“你們這些人是新近招進來,做的事情與別人不同。在我看來,你們做的是務虛的事情,其他官員做的則是務實的事情。不過,我聽人有人講,說你們都是閑職?!?/br>
    說到這里,王宵獵笑了笑。道:“說你們是閑職是不對的。官府沒有那么有錢,養這么多閑人。但你們做的事情,確實與一般的官員不同,這一點要講清楚?!?/br>
    “自古以來,中國政治就有一個傳統,記史。古有柱下史、御史,現在也有起居舍人、起居郎。這是主要記載中央朝廷,特別是皇帝事務的。除此之外,還有記載民間事務的。不過,從秦朝時候起,對于民間事務就不重視,慢慢沒有官員做這些事情。這怎么行呢?你們這些官員,就是特別招來,記錄民間事務的。說起來,是一種史官?!?/br>
    “各種官員考試,主管行政的主考《尚書》,兼考《禮記》、《春秋》;主管刑法的主考《春秋》,兼考《禮記》;主管禮法的主考《禮記》,兼考《尚書》、《詩經》。而你們主考《詩經》,兼考《春秋》。這一切都剛剛開始,會慢慢完善。很多人不清楚,我這里特別說明一下?!?/br>
    “《詩經》是五經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詩經》到底寫了什么,說明什么問題,卻一直眾說紛紜。我們不管經學家們的爭論,在我看來,《詩經》就是民間之史。讓我們知道,那個時代除了朝堂大事,民間是什么樣子。普通的百姓有什么樣的情感,有什么向往,有什么希望,有什么不滿。對于我們后人來說,《詩經》不只是文詞優美,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那個時代的風貌。你們這些人,做的就是先秦時記《詩經》內容的那些官員的事。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好,能夠保存下這個時代的風貌?!?/br>
    說到這里,王宵獵喝了口茶,沒有說話。讓下面的官員理一理思緒。

    從先秦的《詩經》,到兩漢魏晉的詩歌,到唐朝的曲子詞,再到宋元的話本,到明清小說,這是一條發展脈絡,是中國文人對民間歷史的記述。而漢賦、唐詩、宋詞,則是文人的表現形式??梢悦黠@地看出來,從漢朝之后,朝廷對于這樣的民間歷史就不重視,沒有專人去做了。

    把明清小說放在漢賦、唐詩、宋詞的后面是不對的,它們不屬于一個系統。宋朝之后,如果說元曲還有一部分文人色彩,明清小說跟文人的關系就不大了。嚴格說來,小說家不算文人,他們只是讀書識字寫小說的。也正是如此,他們的作品,包含了最鮮活的民生。

    前一世的經驗,王宵獵知道,人民對于國家有多重要。一個國家的歷史,如果缺少了鮮活的人民生活,也就缺失了一大部分。對于政權來說,必須要把這一部分補起來。

    當然,設置這么一大群官員,不只是記錄人民生活的。他們更重要的作用,是為政權提供權力的支撐。只有明確地知道人民想什么,才能知道政權要做什么。

    政權與人民之間,就是這樣一種關系。人民為政權提供權力的來源,政權教育、引導人民。人民思想的改變,促成政權的改革。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缺少了哪一面也不完整。

    放下茶杯,王宵獵道:“天下的史,不只是朝堂上的史,還包括民間之史。沒有民間之史,我們記的史就不完整。當然,你們的工作,不只是記民間之史,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應該怎么施政,官府怎么做好工作。你們是官府施政的思想來源,也是官府施政的反饋。官府只有與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事情才能做得好?!?/br>
    “我們古籍不多,虞唐夏商如何,許多事情說不清楚了。從周朝開始,說的是天子受天命,代天而牧民。天命是什么?先秦實際上討論的不多。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關于天命的。從天災到人禍,從地震到童謠,直到讖緯,有一整套的理論。這套理論,從王莽代漢就受到沖擊,后漢之后基本就失傳了。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天命是什么?其實很模糊。但一個政權,不知道天命怎么行呢?作為掌權者,不能假借鬼神,妄稱天命,欺騙人民。而是要用各種方法,知曉天意,使自己的施政合乎天命。除了記史,你們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把天意找出來?!?/br>
    “怎么找天意?這樣做的來源,是《尚書、泰誓》中的一句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既然天視即民視,天聽即民聽,那我們就要知道人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想的。那么天意是不是民意?不是的。如果這么簡單,還要官府做什么?而是要知民意,從而知天命。到底怎么做,要從實踐中來。事間沒有什么事情,是在做之前就決定了結果的。你估計得再準,也只是大差不差?!?/br>
    “招你們這些官員來,一是要記民間之史,二是要知民意。在知民意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分析,天命是什么。分析出天命來,政權依天命施政。而不是靠這個官員賢德,那個官員聰明來施政。官員是天命的執行者,所以官府的命令才有神圣性?!?/br>
    說到這里,王宵獵笑了笑。對眾人道:“鬼神之事,虛無而縹緲。有沒有,我們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么可能靠鬼神來猜測天命呢?天高高在上,到底什么樣子,我們這些凡人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事情不能去猜,一猜就錯。而是要盡最大的可能,用我們能夠想到的方法,去找出來。怎么找出來?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人民。必須正確地認識人民,重視人民,才能摸到天命的頭緒?!?/br>
    “我們說的人民,是一個一個鮮活的百姓,但又不只是一個一個百姓。一個男人聰明勇敢,一個女人賢良美麗,接觸的人都知道。他們結婚,組成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是什么樣子,是不能夠僅靠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的樣子知道的。對于一個政權來說,天命大致也如此。我們不但要知道人民個人怎么想,還要知道家庭怎么想,宗族怎么想,各種集體怎么想。綜合起來,才能理解天命。理解了天命,政權才能知道怎么施政。施政不是為了讓人民個人滿意,更不是為了讓官員滿意,而是合乎天命?!?/br>
    第513章 先說我不知道

    官有很多種做法。這位領導,是王宵獵惟一見過的,被所有人夸贊會做官的人。年紀輕輕,便就做到了副市級領導,前途光明。被下屬贊揚稱頌,被上級賞識,他自己也自視甚高。

    所有的人中,只有王宵獵不認可這領導。那次開會,明顯看得出來,他對工作完全不熟。是靠著自己的個人能力,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這種假象可以鎮懾住絕大部分人,但騙不過王宵獵。

    官要想做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有人靠本事,有人靠關系,有人靠人脈,有人靠秘書,還有人靠能力。領導的能力不用懷疑,除了王宵獵,所有人都夸,能力自然出眾。

    但是,這樣的能力王宵獵不喜歡。為什么所有的人都夸,王宵獵不想明白。在自己的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王宵獵需要的,是不一樣的官員。

    王宵獵從來沒有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而是一直堅定認為,世上的人沒有什么特別。記得前世考研究生的時候,王宵獵沒有復習政治。只是每天買一份《參考消息》,然后閑時上網看一看新聞,最后考了八十稍多一點的分數。

    政治沒有特別地復雜,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邏輯,什么事情都可以理出頭緒來。領導就是這樣。對于他來說,不管什么樣的工作,都可以迅速理出里面的頭緒,組織得井井有條。這不是能力嗎?這當然是能力,而且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

    只是王宵獵的政治里,不需要這種能力。人或許就是這么奇怪,我能夠做到的事情,就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特別是對于自己來說,不需要努力可以輕易做到,那更加不行。

    理了理思緒,王宵獵道:“此次賭船一案,許多官員心中不滿。有的人害怕,怕將來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被處理。有的人好心,覺得想的比我更加周全,這樣做以后會吃苦頭的。更多的人,則沒有想這么多,只是覺得這不是官場上的通常做法,覺得我不會當官?!?/br>
    說到這里,王宵獵笑了笑。道:“他們怎么想,是他們的事。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只要我還管著這一切,官場跟以前必然大不同。能夠適應的,就一起走下。不能適應的,就及早分開。以后做官的人,要主動想清楚,自己能不通適應這種官場。如果不能適應,就及早辭職,不要鬧到最后大家不好看?!?/br>
    “跟你們說這么多,是讓你們明白,以后的衙門跟以前不同?;蛘哒f,我們正做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了不起的大事。許多以前的觀念,心須改變。從哪里改,當然是要先從思想上改?!?/br>
    “很多人認為,思想問題沒什么好講的。做官的人,哪個不明白?甚至有些人還很討厭,覺得講的人是看不起自己。但實際上,最容易出現的問就是在思想上面?!?/br>
    “司馬君實面圣時,曾經講過一句話。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矣!這句話對不對呢?是對的。不要說是宰相了,對于官員我們一般不要求用例。如果用例,就是吏的工作了。事情過去幾十年了,司馬光當宰相的時候,有沒有實現國富民強?國泰民安?有沒有四夷賓服?沒有。那么問題出在哪里?我想最大的問題,是司馬光懂道嗎?”

    這句話說完,下面的人被嚇了一跳,不由議論紛紛。

    趙構當政,認為宋朝之所以被金軍攻破,新黨改革造成的混亂是很大原因。他推崇元祐黨人,理政用元祐法,提拔人才也喜歡偏元祐舊黨的。王宵獵雖然沒有正面支持新黨,但看不起元祐黨人。特別是元祐黨人的精神領袖司馬光,多次被當作反面典型來講。

    趙構對王宵獵的印象惡劣,是以兩人對新黨舊黨的不同態度開始的。

    王宵獵道:“道是什么?很多人覺得自己懂,說起來滔滔不絕,有一大套理論。但怎么用道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就沒有幾個人能說明白了。坦白講,一直到現在,這樣的人我一個也沒有見過。所以講起當官,我總是從道講起?!?/br>
    “道是什么?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br>
    “我們是當官的人,所理解的道當然與老子不同。但原則上,不應該有太大的差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話,必須格外留意。后世講《道德經》的人,經常要講道是什么,從天地玄黃到世間百態,無所不包。好像老子講不清楚,他就能講清楚了。怎么可能呢?人在這個世界上,要學習知識,要先從說我不知道開始?!?/br>
    “我記得第一次入學,跟蒙學先生學了一天,學會了三個字:一、二、三。下了學,很開心到父親面前,說我學會一二三了。父親讓我寫給他看。我便在地上劃了幾道杠,說這就是一、二、三字。父親笑了笑道,那四怎么寫?我想了想,便在地上劃了四道杠,說是四。父親笑笑,點了點頭,什么也沒說?!?/br>
    “后來我才知道,四不是那么寫的。當然,現在知道,四也可以那么寫,只是不常用。我們學習很多知識,都是這樣。學了一二三,就覺得自己也會寫四了,甚至覺得能寫五六七八九。小孩子難免是這個樣子,明明學一點知識,就覺得什么都會了。過了小學,做大人了,就不能這樣?!?/br>
    很多學問,經常是這樣。一開始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學了很多,這學問什么都懂了。等到學得深了,才覺得這學問很難,怎么也學不會。

    有一個西方的寓言故事,被人經常引用。說是一個大學問家,畫了一個圓。說初學時,認識的是一個點,覺得什么都懂。等到學得多了,就成了一個圓,接觸的未知更多。

    這個故事被王宵獵記住,不是因為這個道理多么的深刻,而是很多人錯。很多人講的時候,會說初學的時候知識少,但未知的也少。等到學的知識多了,未知的也多了。怎么可能呢?學的知識多了,未知的當然少了,還會變多?明明是開始學的時候,未知的雖然多,但是接觸的少。后邊未知少了,但接觸的多了。學了還會未知的更多,那學的是什么?

    這樣簡單一個故事,王宵獵不知道聽多少人講錯。講的時候,講的人還特別自豪,覺得自己見多識廣。如果聽的人中有人也知道這個故事,兩人還會會心一笑。

    笑你個頭啊。這個故事講的道理簡單之極,只能是講給孩子聽的,大人會煩才是正常的。然而世界跟王宵獵理解的差異很大。不但是有大人講,還有很多人講錯。

    有的時候,王宵獵會懷疑自己不正常。為什么自己認為淺顯至極的事情,為什么有人講,為什么聽的人還興高彩烈。后來終于明白,大部分人對自己講的東西,從來沒有仔細想過。而聽的人也不在乎對與錯,只是聽著而已。

    第514章 道是什么?

    看著眾人,王宵獵加重了語氣,道:“學習知識,做事情,先要學會對自己不知道的明確說自己不知道。不要不知道假裝知道,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這一點你們一定要注意。工作中,也要觀察,對那些明明不知道,還喜歡高談闊論的人,敬而遠之。我們的衙門,講這樣一種精神。說得簡單些,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四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就難了。做官的人,可以自己試一試,對于遇到的具體事情,用實事求是來要求,一切就大不相同了?!?/br>
    “你們的工作,與行政官員不同,做到實事求是容易些。以后你們做的事情,就是在地方收集百姓講什么,想什么,對社會怎么看。不要認為這很簡單,實際上很難。百姓講的,甚至口口相傳的,很可能不是他們心里想的。甚至很多時候,心里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天命渺不可測,要從百姓的口中把天命找出來,是項困難的工作。但是有一點,把百姓普遍厭煩、反對的事情改掉,贊成的事情發揚,總不會犯大錯。這是基本的。后面怎么把天命找出來,就要看你們的實際工作了?!?/br>
    怎么從人民中把天命找出來,其實王宵獵也沒有想好。只是王宵獵認為可以做到,一時做不到只要堅持,終有一天能夠做到。

    人活在世界上,不只是一個一個單獨的人,還隸屬于各種集體,有多重身份。誰是人民?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要從社會中選一部分人作為人民,也不要把集體作為人民,也不要按比例來算作人民。實際上對人民下了定義,也就越來越遠離人民。

    這是中國文明中道的精髓。人類所下的定義,所總結的規律,總是一時一地適用,而不是萬世不變的。一旦認為有什么是萬世不變的,就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

    兩千多年前,世界各地文明精英輩出,大部分文明在那個時候打下了烙印。中國文明的烙印,就是道,就是這個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不要猜。

    其他文明什么樣子王宵獵不清楚,歐洲文明因為聽的太多,大約知道一點。他們認為,世界自己是知道的。說不清楚怎么辦?放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在那里。

    歐洲的理論,不管講的什么,都以為自己發現了真理,接近了上帝。上帝可以有各種名字,有各種面目,但沿著這些理論推到時光的盡頭,總是在那里。不管是信神還是無神論者,不管這些理論怎么說自己不信神,沿著理論推下去,上帝總在時光盡頭。

    理了理思緒,王宵獵道:“治理天下,做一件事情,總要有思想做為來源。中國的事情,萬事萬物離不開一個道字。官府衙門,總是離不開天命。今天有時間,講得清楚一點?!?/br>
    “道是什么?我們看《道德經》明白講說不清楚,強名之曰道。在孔子那里,說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其他各家各派,沒有人講清楚。這個講不清楚,就是道的最大特點。先秦之后,許多人覺得自己能講清楚了,甚至還有道教,化出萬千神仙。覺得自己能講清楚了,也就不是道了?!?/br>
    “我們是人,生活于紅塵俗世之中。觀自然萬物,靠的是看,是聽,是聞,是嘗一嘗味道。這能不能把自然之物查覺清楚?實際上不能??恐说恼J識,我們給世間萬物起了各種名字。這些名字,聯結起來成了各種知識。這些知識,造出一個世界來,跟真實的世界不一樣的世界。這叫作什么?古人稱之為名實之辨。先秦的時候,名實之辨非常盛行。最著名的,就是名家,如公孫龍、鄧析等人。名家所辨論的問題,后人總以為自己搞清楚了。如堅白可離否?真搞清楚了嗎?我看不見得。名實之辨不能只看他們辨論的是什么,而是要放到兩個世界中去看。一個真實世界,一個是根據真實世界造出來的世界。這兩個世界的聯系與不同,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人的思想?!?/br>
    “道是真實世界?還是那個名的世界?實際都不是。既不是這兩個世界中的一個,也不是這兩個世界的簡單相加,應該是包括這兩個世界,還有一些我們說不清楚的存在。我們從真實世界、名的世界、還有兩者的關系等等,去摸索道?!?/br>
    “正是因為道說清道不明,所以在道的世界中,許多時候要悟。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所以對古往今來的創世學說,我都覺得怪異。不管是太極生兩儀,還是一氣化三清,說得越籠統越是讓人覺得有道理,說得越詳細就越讓人覺得是田頭老農閑談?!?/br>
    道的最大特點,就是說不清楚。后人覺得能說清楚,就是妄。包括到了后世,許多人覺得學了許多理論,還懂科學,能說清楚,一樣是妄。至于有人說道是規律,是原理等等,純粹就是不懂。

    在道的原則下,后世的科學一樣有另一副面孔。只是什么樣子,沒有人知道而已。

    后世的科學,是在歐洲文明中成長起來的,必然帶著歐洲的烙印。沿著科學的道路走下去,總有人疑惑這世界是不是神創的,有沒有上帝?這是必然的,并不以你信什么而改變。

    王宵獵前世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科學只有一種樣子,人類社會只有一種樣子。如果跟想象的這個樣子不一樣,就是落后的,就是走了彎路。沒有辦法,從歐洲發生的工業革命成就太過耀眼,讓人產生了錯覺。甚至有人認為,人類社會就應該是一個樣子,提出地球村、全球化等等。

    不同的文明下,人類社會怎么會是一種樣子呢?一些文明底蘊差的地方,發達之后,或許無法改變人類社會。但像中國這樣的文明深遠的地區,工業化后必然帶來不同的樣子。

    當中國落后,處處挨打,有識之士積極學習發達文明的長處。這是一種必然,只要有機會,文明必然要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但是,學習是學習,不能忘了根本。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人不但學習歐洲文明的長處,甚至什么都要學。甚至總結出一套理論,從史前,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講起,說歐洲不是工業革命后才領先中國,而是從古到底,那里就是最領先的。正是因為古希臘傳下的理性之光,才引領了歐洲的文藝復興,讓他們先發生了工業革命。

    這樣是不對的。對歷史的總結,要實事求是,不能夠貶低或者拔高。實際上,在世界上影力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生活在這個文明占上風的時候,就說這個文明優秀。那生活在其他文明的高光時刻,是不是又要改一種說法?

    中國落后,就說中國文明差勁,文化不行。那中國趕上來,又要怎么說呢?研究這些,一定不能脫離現實,憑空想象。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走正確的道路。如若不然,就會成一場空。

    第515章 兩個世界

    看著眾人,王宵獵加重了語氣道:“實際上從名實之辨衰微之后,人們就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自己認識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這種錯覺或許在某一階段沒有什么,但終將有一天,會把人帶入一種走投無路的境地。認識世界,必須時刻牢記,已經認識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世界?!?/br>
    “你們將來要做的事,最大的難處,是保持頭腦清醒。去記錄世界,特別是記錄底層的人們,經常會遇到的是覺得他們想事簡單,語言俚俗。甚至有的時候,會覺得他們許大年紀,知道的卻不多,想事情做事情像小孩子一樣可笑。沒有辦法,世界就是這樣。只能靠官府出頭,讓更多的人識字,讓更多的人學習知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百姓們看起來再是簡單,他們聚合起來,就不簡單了?!?/br>
    “我們必須明白,真實的世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個人加一個人,甚至一個東西加一個東西,不是簡單地變成了二。除了二之外,還會多些什么,少些什么。一個村子里的百姓,單獨來看,大家想的都差不多,做的差不多。但人和人之間,總是有差別,這差別或大或小。整個村子合起來,就能發現村民的整體大不相同。這個不同,不是大多數人說種瓜,少部分人說種豆,比大比小。而是在日常之外,你會發現一些日常沒有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我現在說不清,只能靠你們在實踐中慢慢解決?!?/br>
    “個體和集體的不同,尤其值得注意。以前除了官府和商人,人們接觸得少,思想比較簡單。而當人們相互接觸得多,對世界的見識廣了,不同會越來越大。這不是因為有了集體的利益,或者很容易說得清的東西,而是說不清楚。最少現在說不清。以后能不能說清,天知道?!?/br>
    “要從人民中找出天命來,決不是簡單地知道民視、民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民所想。想知道民所想是很難的,不要想得簡單了。人民怎么想,跟他們親身的經歷有關,跟他們聽到的有關,還跟他們學習到的知識有關。除此之外,還跟人民相互之間怎么討論有關,跟許多都有關系。一方面,我們要知道民視民聽,另一方面,絕不可以只靠民視民聽。怎么做,還是要靠你們?!?/br>
    說到這里,王宵獵停下來,喝了口茶,一時沉默。過了一會才道:“官府要這樣做,那樣做,是因為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為什么認為正確?或者說,正確的知識從哪里來?主要是從實踐中來。是對過去實踐的總結,對現在實踐的分析,還有對以后實踐的展望。當然,這不是全部。人之為人,跟其他的動物不一樣,就是因為總有些說不清楚的東西。說不清楚就說不清楚,不要強行去說清楚。很多錯誤,都是明明不知道,卻強以為知道而造成的。以后在工作中,你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br>
    “道之所以為道,就是說不清楚。首先承認了道說不清楚,然后去求那些說清楚的知識。這些我們建立的知識,聯結起來就成了理論。一定要記住,所有的理論都不是基于真實世界的,是有局限性的。不要因為哪個理論有道理,就覺得永世不變,以為自己找到真理了?;蛘哒f,以現在的人類,還不具備知道真理的條件。所有的真理、理論,都是一時一地,有條件限制的。有很多理論,看起來非常有道理。但如果按照這些理論,在思想上一直走到時光盡頭,就會發現存在的問題。在時光的盡頭,有的理論實際上是死路,找不到出口。要么就是不符合我們認知的東西,同樣也是不可以的?!?/br>
    “清楚的認識真實世界和我們認識世界的不同,是在道統領下認識世界的基礎。不管是真實的世界還是我們認識的世界,都是因為人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不要神話。坦白講,有漫天神佛不可怕,但把漫天神佛神話了就不對了。我信這個神,你信那個神,我們信的神一樣就親近一些,不一樣就你死我活,何必呢?在道之下,漫天神佛也要退避三舍。正是因為如此,官府才有諸神退避的地位。是人是神,都要在官府管理之下。為什么?因為依道治理天下的官府,我們稱之為得天命?!?/br>
    “還有一個問題要講清楚。道變不變?《周易》是講變的,因為難懂,地位就高。實話講,我對易沒有什么研究,也就不多發表意見了。但道變不變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講一講的。自古至今,對道變與不變,有各種意見,不必多述。前面講了,道講不清楚。既然講不清楚,又怎么知道道是變還是不變?所以我們不知道道變不變。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強以為知道。變的是什么?是我們對道的認識。對這個世界,知識一代一代傳下來,總是認識得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道的認識是變的。還有些人,覺得自己深明大道,什么都懂,就說道是隨時隨地在變,或者萬世永遠不變。那些深明大道的人,官府怎么管得了呢?說只能讓他們離開俗世,與其他宗教一起,稱為方外?!?/br>
    “這個世界上,對于不知道的知識,總有人強以為自己知道。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我們俗人不要亂猜,置之不問即可。比如佛說有萬千世界,還有西方極樂凈土。道教同樣有諸天,有三清四御諸多神仙。到底是不是這樣?天知道,我們就不去多問了。但是呢,這些人官府管他們不合適,不管他們更加不合適。怎么辦呢?只能讓他們到方外去,不要影響世俗?!?/br>
    “任何宗教,都不能影響官府對世俗的治理。不能夠到方外去的,必須要被取締。為什么?因為這些人的理論,與道本身是沖突的。我們說不清楚的世界,他們說自己十分清楚,這怎么行呢?官府就無法治理了嗎。正常的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認為大致是這樣的。不管是什么事情,什么看法,都是集中在某一個的地方特別多,離得越遠則人數越少。但是,是不是集中的地方就是正確的,其他的意見就是錯誤的呢?未必。所以官府的做法,不是把這條曲線強行收窄,而是要引導這條曲線的中心,我們稱之為主流。對不同的意見喊打喊殺很容易,要引導主流則就難得多了?!?/br>
    一邊說著,王宵獵一邊畫了一條正態曲線。這條曲線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對人類的方方面面的影響遠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蛘哒f,這條曲線更加接近現實世界。

    王宵獵道:“如果我們把真實世界在圖上畫成一條線,那么我們認識的世界,就是有時候在這條線的左邊,有時候在這條線的右邊,有時遠離,但大部分時間是靠近真實世界。這個遠離或靠近的過程,會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耸抡f起來或許簡單,但實際很復雜,以后你們慢慢探討吧?!?/br>
    突然之間,王宵獵覺得索然無味。一個政權,首先要統一思想,這些話自己不得不講。但自己講了,又有幾個人聽得進去呢?或許,只有自己統治很長時間,才會真有人仔細研究吧。

    任何理論,都離不開對實踐的研究。脫離實踐,只講理論,就會離開真實的世界,進入了那個人類憑認識和思想建立起來的世界。初聽很有道理,但實際會離真實世界越來越遠。這兩個世界,有些類似于西方人講的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只是不同的認識和表述而已。

    中國文明本身,既沒有阻止中國人研究科學,也沒有阻止中國人思想進步。后世是因為落后于歐美太多,中國人自己失去信心,找的借口而已。

    晚清民國,歐美進入工業化,大規模入侵中國。那么中國為什么落后,首先是要研究清楚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情況,歐美的情況。在之前的清朝已經落后于歐洲,那就要認真研究清朝歷史,找到落后的原因。不能夠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稀里糊涂,說中國落后是中國文化不行。

    軍隊不能打,是因為重文輕武。整體落后,是文化不行。這樣完全不顧實際,憑空想象的結論是不行的。理論一旦脫離了實踐,就會得出離譜的結論。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