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132節
王宵獵笑笑,沒有說話??吭谝巫由?,沉默了一會。道:“張均占據了蔡口鎮,現在如何?” 汪若海道:“那一帶勢力眾多,形勢復雜,張均在蔡口鎮積蓄力量?!?/br> 王宵獵道:“郾城在汝水邊,位置重要,不如劃在參議治下。有郾城支撐,張均與董平、彭晉原爭奪也就有了底氣。這條商路,我們不插手總是不放心?!?/br> 汪若海道:“郾城本就駐的有兵馬,不過不管地方事務。若把郾城劃到蔡州治下,就容不下舞陽的董平。沒有了董平,也就斷了商路?!?/br> 王宵獵道:“商路是小事。我的意思,是沿著汝河,從汝州到襄城、郾城,再到蔡州,形成一條完整的防線。防線以內,是我們的核心區,絕不允許敵人突入進來。這樣,我們所有的地盤就形成了一個整體。不管是治理,還是防守外敵,都方便了許多?!?/br> 汪若海想了想道:“如此也好。有了郾城,就壓迫了董平的地盤,逼著他北遷。若是不走,自有大軍鎮壓!大軍不出,董平是一方豪強。面對大軍,不值一提!” 這些地方土豪的兵力不多,少則一二百人,多則三五千人。便如翟興,多次與金軍大戰,遠至太行皆聽其號令,聲威遠播。實際上翟興最核心的兵力,也就三千人左右。其他的兵馬,如董先等人,都是奉其號令,自己有很強的獨立性。 郾城本屬于潁昌府,因在汝河邊,王宵獵駐的有軍隊。不過沒有派官員,地方的民事基本上是不管的。劃到蔡州,歸于汪若海,相當于擴大了統治范圍。 第303章 詩三百 衙門院子里的銀杏樹下,王宵獵翻看著手里的文稿,面上不悲不喜,沒有任何表情。坐在一邊的陳與義卻覺得心里不安,不知道王宵獵的意見如何。 過了許久,王宵獵放下手里的書稿。道:“兀術西來,要進駐洛陽,周邊勢力sao動。陜州的李觀察親自到襄陽,實在出人意外。我派了邵凌到內鄉迎接,今天就到了。汪若海前些日子有事來襄陽,還沒有離開。難得這么多人聚在一起,我便喚了牛皋來,今夜辦些酒rou,我們一起說事?!?/br> 陳與義拱手稱是。 王宵獵抬頭看著西邊的斜陽,許久沒有說話。一片銀杏葉從樹上飄下來,王宵獵隨手接住。葉子微微泛黃,大多還是綠色。這片葉子在訴說,秋天已經近了,然而夏天還沒有過去。 輕輕捻了捻手中的樹葉,王宵獵道:“說實話,看這些書稿,我知道參議這些日子盡心了。但在我的眼里,卻有些不滿意?!?/br> 陳與義道:“不知鎮撫對哪些不滿意?” 王宵獵輕輕搖了搖頭。道:“不是對哪一篇不滿意,而是對寫作者的態度不滿意。為什么呢?在這些人的筆下,仿佛是勾欄里說話的人,在講著一個一個的故事。有的講求新奇,有的講求慘酷,還有的在講各種各樣的巧合。參議,我們不是在講故事。救陜州時,軍中帶了那么多讀書人,讓他們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為什么?就是要在有空閑的時候,把這些事跡整理出來。金兵南犯,生靈涂炭,多少繁華之地成為了一片焦土!我不想,十年后,或者幾十年后,這些人,這些事,被人們遺忘。人民百姓在金軍鐵騎下的痛苦、掙扎、反抗,他們遇到的苦難,應該永遠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住。要讓后來的百姓明白,他們的祖先經歷了什么樣的磨難。要讓后來的官員知道,仁政不施,朝堂混亂,給這個國家帶來什么。要讓后來的軍隊明白,他們在戰場上打不敗敵人,守不住國境,整個國家的人民會面對什么?!?/br> 說到這里,王宵獵拍了拍腿上的低。道:“這些記錄的人,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這是在記錄我們的事,而不是在講一個故事。別人讀到,不是驚嘆于故事的傳奇,世事的巧合,人間的變幻,而是感嘆于生民的不易。從這一點講,我對這些是不滿意的。我們是官方,官方的記錄,與民間自然該不一樣?!?/br> 陳與義沉默許久。道:“鎮撫說的是。我嚴命屬下,重新編過?!?/br> 王宵獵苦著搖了搖頭:“參議,你或許明白我說的是什么,或許沒明白。但有一點可以斷定,僅僅是嚴命屬下,重新來編,只怕也沒有多大效果?!?/br> 說到這里,王宵獵抬頭看了看身旁那棵巨大的銀杏樹。斟酌了一會,道:“讀書人,講的是勤習六經。很多人講六經之首是易經,許許多多,各種道理。六經我也讀,雖然不算精深,約略知道其中的意思。我覺得,講六經,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易、樂、春秋。這樣排序,不是沒有道理。把詩放在六經之首,最少我認為是合適的。讀書的人,要先把詩讀明白,后面的才有了著腳之處?!?/br> 陳與義聽了一愣。這是自己以前沒有聽到的,也沒有想過。拱手道:“還請鎮撫細講?!?/br> 王宵獵道:“詩是什么?詩三百,各種歌的辭。沒有曲了,或者不需要曲了,就成了詩?,F在我們做的詩詞,最開始同樣也是歌辭,不需要唱了,就成了詩詞。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詩里面講了什么?講這些的詩,為什么成了國家文獻,為什么成了經?” 玩弄著手中的銀杏葉,王宵獵道:“說經義,我不如你們這些儒生。但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從一個官員的政治角度,講一講跟儒生不同的看法?!?/br> “詩三百的內容,分為風、雅、頌。風是國風,讀國風,知天下風土人情。雅是宮廷和朝會時候的歌,知道官員、士人的面貌。頌是祭樂,知道古人是怎么祭祀祖先的。我看來,詩三百最重要的價值不是這些詩歌,用了多少技法,給后人多少啟發,而是在講什么?!?/br> “讀風,知道那個時候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知道古時候的百姓是怎么生活的,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讀雅而知道那時候的官員、士人,或者稱君子,又是什么樣子的。讀頌,則知道古人對祖先是怎么樣祭祀的,是怎么看待的。詩這種形式不重要,里面講什么,古人為什么這么講,才是重要的?!?/br> 聽到這些從來沒有聽過的說法,陳與義張張嘴,剛想反駁。想起王宵獵的身份,急忙閉上嘴。 王宵獵道:“對于政治來說,一個官員,如何看待世界,最少就要這三項。其中第一項,就是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百姓怎么生活,怎么想。他們痛恨什么,喜歡什么,希望什么。如果不能夠了解百姓,又怎么能了解國家呢?不了解國家,又怎么能治理好?這是根本。人民是國家的根基,君子是在這個根基之上的。沒有君子,根基還在,便如枯木能逢春。沒有根基,就如秋后之落葉!” “詩三百最重要的是風,雅、頌皆在其后。到了兩漢,文人做詩的多,民間的詩就少了?!荒苷f民間的詩少了,而是民間的詩被記下來的少了。漢朝之后,民間的詩就更少記錄了。我們讀史,便如講詩三百,不能就只講詩歌,而要講其精神。世事流轉,人們的語言也在變。先秦的時候,人們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所謂詩言志。兩漢之后,詩歌便不如先秦廣泛。而多了文章,甚至還有戲劇。到了我們這個時候,又有了說話。形式不同,但這些,如果講的是世間風土人情,依然是國風?!?/br> 說到這里,王宵獵閉上眼睛,重新整理自己的語言。感覺上到了最后,自己講的有些雜亂,不知道陳與義能不能明白。 過了好一會,王宵獵才道:“我剛才的意思,是依詩經的記錄,國風第一,必不可少。但漢朝之后,能夠類比于國風的作品,就很少了。是官方記錄流傳的,基本就沒有了。依其精神,而不必講求于是詩歌還是文章,還是說話,還是戲劇,我們現在,最接近的是說話?!?/br> 說到這里,王宵獵輕輕拍了拍手中文稿,對陳與義道:“我要你把所見所聞記下來,便是依詩經中朝廷記錄國風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陳與義輕輕點了點頭:“有些明白了?!?/br> 王宵獵道:“我們這個時候的國風,說起來其實很多。如說話,如戲劇,如童謠,還有平時百姓們口耳相傳的一些故事。我們記下來,朝廷、官員才能知道世情。而不是一些富貴人家,從生下來,便十指不沾陽春水,不知道民間疾苦。等到我們老去,我們的子孫讀到這些中,才知道我們是是怎么生活。而不是只能讀史書,猜測我們過的什么日子?!?/br> 孔子編詩經是不是這樣的意思,王宵獵不知道。但王宵獵知道,自己這樣講,沒有講偏。記錄國家風貌本來就是國家的責任。隨著時間發展,國家實力的增強,應該記錄得越來越詳細,形式越來越多種多樣。不管是對當時,還是對后人,都是重要的財富。 王宵獵不知道歷史上是如何看待詩經的,自己前世的教育不是如此。那個時候,講詩經是中國第一部 詩歌總集,重其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而對其政治含義,基本已經不講了。 在王宵獵看來,詩經最重要的意義是其政治價值。詩經講了,一個國家的文獻,應該收錄什么內容,怎么研究這些內容。詩的形式無關緊要,之所以詩經是詩,是因為那個時候的語言就是這樣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形式變成了歌謠、詩詞、曲子、戲劇、小說,甚至是電影、電視,再或者是短視頻、動畫、漫畫、論壇留言,其精神是不變的。就是從詩經開始的先秦時代起,中國的政權,就是重視民間百姓的所思、所想,重視他們喜歡什么,討厭什么。 從這個意義上講,隨著技術發展,世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面對這個時代,詩經的這種精神并沒有傳承下來。作為國家機構,應該研究人們在論壇上用“呵呵”作為萬能回復,萬事皆說感恩,代表了人民的什么思想。面對這樣的思想,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文化機構要研究,動漫是怎么流行起來的,為什么會流行。動漫里的思想,代表了新時代的人們什么樣的思潮。文化機構還要研究,在中國的年輕人中,日本、臺灣、香港等地的校園文化,以及這種文化為基礎的校園青春偶像劇,為什么盛行起來。為什么中國的年輕人不再說同學了,而學會說學長、學姐這樣的稱呼了。文化機構還要研究,中國的網絡文學作品,從百花齊放,為什么很快模板化,甚至套路化了。為什么網絡文學中,贅婿類的裝逼打臉類會流行,為什么會有天資被奪,奮起奪回報仇情節特別吸引讀者的心。為什么武俠電視劇沒落,仙俠古偶類作品興起,代表了年輕人什么樣的審美。 僅僅說哪些類作品對社會影響不好,簡單封禁是不夠的。這些現象,說明了人們的思想,說明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作為官方的文化機構,要做的是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第304章 時機不到 太陽還沒有落下山去,李彥仙便就到了襄陽城門外。王宵獵帶了一眾官員,迎進城來。 到了鎮撫使司衙門,客套之后,不重要的官員便就離去,只留下了重要的幾人。 王宵獵道:“觀察遠道而來,路上辛苦。我這里備了些薄酒,為您接風洗塵?,F在諸事艱難,觀察不要嫌棄簡陋。等到驅走北虜,那時我們再痛飲盡歡!” 李彥仙道:“鎮撫不必客氣。年初婁宿帶大軍圍陜州,生死一線。全賴鎮撫克服困難,帶大軍北上救援。陜州軍民,對鎮撫一直心存感激?!?/br> 見王宵獵還要客氣。李彥仙道:“我此次來,是有要事與鎮撫商議?!?/br> 王宵獵見李彥仙神色鄭重,點了點頭,吩咐陳求道、陳與義和汪若海等人先離開,房間里就剩自己和李彥仙。李彥仙同樣讓隨自己前來的圓登、宋炎等人出了房門。 看眾人離開,李彥仙道:“聽聞在六合的兀術已經整軍完畢,準備西來洛陽?!?/br> 王宵獵道:“我也聽說了。兀術帶三萬五千精騎,從六合經宿州,走南京應天府、東京開封府到洛陽城來。張樞密在陜西路集結兵馬,兀術西來是要進陜西作戰的?!?/br> 李彥仙點了點頭。道:“洛陽進陜西,當走陜州。我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我從陜州、鎮撫從鄧州、翟觀察從伊陽出兵,把兀術圍在洛陽,與其決戰!還有一個,就是我撤出陜州,放兀術入陜西?!?/br> 王宵獵道:“觀察意欲如何?” 李彥仙斷然道:“鎮撫最少可以出兵三萬,我能出兵兩萬,翟觀察也可以出兵一到兩萬。我們六七萬兵馬,幾乎是兀術的二倍。若籌劃周密,未必沒有機會!” 王宵獵沒有說話。思量好長時間,才道:“觀察以為,我軍七萬,能不能與三萬五千金軍騎兵戰力相當?若是不能,需要多少軍隊?最少要多少騎兵,多少步兵?” 李彥仙愣了一下。道:“以七萬對三萬五千,以二對一,怎么也占上風!” 王宵獵道:“當年在太原,包括太原守軍,還有后來陸續前去的援軍,我們有多少人?圍太原府的金軍多少人?最后結果如何?觀察,恕我直言,打仗不是比人多的?!?/br> 聽見王宵獵這么說,大出李彥仙意料。過了一會,才道:“鎮撫以為需要多少人?” 王宵獵道:“與其計算需要多少人,不如計算洛陽這樣一座大城,打一場戰役需要多少人。洛陽城經歷多次戰火,城墻早已損壞,守城是不行的。在洛陽開戰,必然要打野戰。金軍全是騎兵,若是我們大軍進攻,金軍可以小部兵力拖住兩路,集中主力消滅一路,逐一消滅。我們三路進攻,不能算全部加起來有多少兵力,而應該算最少兵力的那一路有多少兵。最少的這一路,如果面對金軍主力進攻,能夠堅持多少時間。如果能夠不被消滅,還能夠把金軍主力拖住,才有勝算?!?/br> 說到這里,王宵獵嘆了口氣:“更不要說,以二打一,我們對金軍也未必打贏?!?/br> 一路軍隊多少人合適?這跟軍隊、政權的能力有關。王宵獵估計,在自己治下的幾州,支撐一路三萬人比較輕松,五萬人就有些吃力,超過五萬人就會傷害地方經濟。 金軍不考慮軍隊對地方造成的后果,只要地方的糧食夠吃,就能夠大軍。不過,現在的陜西一路也只能支撐不超過五萬人。超過五萬人,就要分成幾路,只能短時間合軍。 張浚在陜西集中二十萬人,幾乎耗盡了這幾年川陜的積蓄,數州的百姓都被征調運輸物資??梢哉f川陜兩地的錢和物資,關中地區的人力,全部用到了極限。 李彥仙一直在守陜州,對于大軍出擊需要的物資沒有概念。不過聽王宵獵說若是三軍合擊,金軍可以各處擊破,還是覺得深以為然。三路中除了王宵獵,不管是李彥仙還是翟興,都無法抵抗金軍的主力進攻。到了最后,還是王宵獵獨自面對兀術。 過了好一會,李彥仙道:“難道此次就看著兀術來去自如?” 王宵獵道:“時機未到,也只能如此了。再者說,張樞密在關中集結二十萬大軍,正要與金軍決一死戰。此是大軍會戰,樞密未必會允許我們參與?!?/br> 李彥仙道:“不瞞鎮撫,張樞密現在正有此意。前些日子給我一封信,說如果兀術西進,命我不許阻攔。到時放棄陜州,先退到虢州。等到關中大戰結束了,再出兵重占陜州就是?!?/br> 王宵獵沉默了一會。道:“樞密有此令,觀察先撤出陜州豈不是好?” 李彥仙猛一擊拳:“我如何心甘!數年前收復陜州,金軍數次大軍來攻,死了多少將士!年初若不是鎮撫相救,差點與城共亡!這樣一座城,我如何甘心讓出去!” 王宵獵道:“觀察不讓城,關中大戰之前,就會有數萬大軍圍攻陜州!” 李彥仙明白,如果這次金軍再圍陜州,王宵獵未必救了。要張浚東進四百里與金軍決戰,失去地利,張浚也未必愿意。那個時候,自己又能守多久? 王宵獵道:“觀察,實話有時候不好聽。我們算是共患過難的,今日我實話實說,觀察見諒?!?/br> 李彥仙道:“今日我來襄陽,就是想聽聽鎮撫的看法。鎮撫有話直說!” 王宵獵道:“自開封城破,金軍不斷南下,直入無人之地。經過去年一戰,朝廷的大軍已經支離破碎。不說我們這些各地的鎮撫使,就是張樞密麾下的軍隊也不是鐵板一塊。各軍各自為政,勉強一起出兵,也是破綻百出。說實話,現在不是與金軍決戰的時候。我估計,再有兩三年的時間,各部把自己的軍隊整頓好,才有一戰之力?!?/br> 李彥仙道:“樞密帳下的將領們,也是如此說??晌铱偸遣桓市?!” 王宵獵道:“為將者,不但要能迅猛出擊,時機不利,也要能夠忍得住?,F在與金軍決戰,風險實在太大了。張樞密組織的關中之戰,勝了自不必說,一旦敗了該如何?到時陜西五路,還能夠守住多少州縣呢?陜西一失,金軍直面川蜀,后面戰事更加不樂觀。兩國交戰,當從容布置,仔細安排,不能存一戰決勝負的心思。此次張樞密太心急了,我們還是從旁觀戰的好?!?/br> 此次張浚是一意孤行,手下謀臣、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大多數人認為,此時與金軍決戰,過于倉促了。王宵獵也認為這個時機不好。內部沒有整頓完畢,沒有必勝的把握。 第305章 兩軍不同 太陽落下山去,涼風起來,吹在人身上,頓時覺得舒服了許多。 王宵獵道:“觀察,張樞密命你暫棄陜州,等到關中大戰結束了再重新占領。我認為,觀察還是奉命而行的好。關中一戰是決定兩朝一路命運的大決戰,這種大決戰,我們還沒實力參與?!?/br> 李彥仙愣了好一會。最后長嘆一口氣,只能點了點頭。 不是王宵獵認為自己實力不足,沒資格參戰。而是張浚沒有完成陜西兵馬的整合,倉促決戰。這種情況下,王宵獵、李彥仙和翟興這些地方勢力,還是不要參戰的好。兀術有騎兵三萬五千,再加上正向關中集結的婁宿和訛里朵,有兵近十萬。一旦與張浚配合不好,就可能被金軍圍攻。 王宵獵對自己的軍隊有自信,但沒有狂妄到認為可以以一當二的程度。離開自己的根據地,被優勢金軍包圍的話,很可能就會實力大損。 看看天色漸漸黑下來,王宵獵起身道:“我備了幾杯薄酒,為觀察接風洗塵??纯淳偷桨嗽?,晚上涼風起來,不似前些日子那么熱了?!?/br> 院子里點起燈,擺下了幾張桌子。王宵獵、陳求道、陳與義、汪若海、邵凌、牛皋陪著李彥仙是一桌,旁邊則是幾位統制陪著隨李彥仙來的呂圓登、宋炎兩人。 宋朝的習慣,其實不習慣圍桌而坐。宴請賓客,應該分桌而食,一邊吃喝一邊交談。王宵獵是前世的習慣,熟悉這種方式。加上隨著飯菜的變化,漸漸流行起來。 夜色漸漸深了,風吹在頭頂的銀杏樹上,颯颯作響。眾人酒興起來,聲音越來越高。 李彥仙仰頭把酒一飲而盡。道:“自金虜南來,山河破碎,多少百姓蒙難!前幾年不知金兵有多少人,有些怕他們。這幾年看過來,其實金人不多。中原的大好河山,金人殺成了一片白地,也不見他們駐大軍來守。我們漢人數千萬,豈能讓金狗如此猖狂!” 王宵獵道:“所以金人要立劉豫為兒皇帝,替他們守中原?!?/br> 李彥仙啐了一口:“劉豫這廝,甘愿做異族的狗,必然不得好死!” 王宵獵道:“與其咒劉豫不得好死,不如我們練出強軍,殺到中原,刑場上砍了他的頭!” 李彥仙點了點頭。喝了一杯酒,突然有些落寞。道:“鎮撫,從道理來說,我們漢人不知道是女真人的多少倍,中原又格外富庶。為何在戰場上,就是打不贏金人呢?” 王宵獵道:“說戰爭,就要去專門研究戰爭。一支軍隊,怎么樣才能戰斗力更強?要招更加高大強壯的士卒,要有熟悉戰爭的指揮官,要進行有效的指揮。要有精良的裝備,還要有足夠的補給。在戰場上能夠拼死沖殺,追擊要迅猛,行軍要快速。其實真正說起來,一支強大的軍隊要求也不多?!?/br> 李彥仙聽了連連搖頭:“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何其難也!與金軍作戰,能夠保證血戰到底不潰散的軍隊有幾支?戰場上都如此不濟,其他的又何必講!” 王宵獵笑了笑:“觀察,知道一支軍隊需要什么,統兵者就該用心把這每一項練好。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軍隊,又有幾支呢?靖康以來,朝廷對于軍隊,出來的辦法就是十殺、二十殺、三十殺,有什么用處?你軍法上寫,臨戰回顧者殺。結果呢?臨戰一哄而散的,也拿他們無可奈何?!?/br> 李彥仙道:“鎮撫說的是?,F在的軍法,確實是過于嚴厲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