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128節
陳與義點了點頭:“不錯,我也覺得觀察很失望。觀察說,最近軍政的事情,他自己都感到自己有些啰嗦了。聽了你的話后,卻只說一句失敗了。說的話越少,越是說明心里有多么失望?!?/br> 邵凌道:“通判剛剛去世,觀察接手我們這支軍隊的時候,可不是個好說話的性子。那個時候敢打敢沖,能把命豁出去,才殺出了一條血路。滅了楊進,占據了襄鄧之后,性子才慢慢和緩下來。唉,建立這支軍隊,觀察的很多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開始還有人懷疑,今年一救陜州,再戰荊門,兩場大勝讓懷疑的人閉了嘴。觀察信心大增,才又開始在軍中整頓?!?/br> 沉默了一會,陳與義道:“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觀察為什么這么做。帶兵自古有規矩,無非是精選兵員,嚴肅軍紀,多加訓練。將軍對士卒結以恩義,士卒必然效死。吳起吮疽,將士樂為其效命。觀察卻偏偏不這樣想,非要讓士卒讀書,人人都要知道當兵的道理——” 說到這里,陳與義無奈地搖了搖頭:“何其難也!” 邵凌道:“這是觀察的想法,別人難以改變。不只是軍隊,對于政事,觀察也是如此。再難,觀察也會堅持做下去的。今年的兩場大勝,說明了觀察的想法不錯?!?/br> 陳與義道:“觀察的想法或許沒有錯,但世間哪里找那么多合適的軍官?以前軍中的將領,不流行讀書,許多人大字不識。觀察卻要求,小卒都要學認字?!?/br> 邵凌搖了搖頭:“初立國時,太祖曾經要求天下武人盡讀書。到真宗皇帝,朝廷才變了想法。此事觀察倒是與太祖有相同想法,算不得錯?!?/br> “或許吧?!标惻c義是個相當傳統的文人,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許多都與王宵獵想法不同。不過他是個合格的官僚,想法不同,并不影響他盡心做事情。 又喝了幾杯酒,邵凌道:“我倒不是認為觀察的想法有錯的地方,而是擔心困難太大,做事情沒有那么順利,影響觀察的信心。一旦失了信心,也就沒有了決心,事情更難做成了?!?/br> 陳與義想了想,搖了搖頭:“此事你多慮了。觀察的態度雖然和善,做事卻非常堅決,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經了此事,觀察無非是想得更多,事情安排得更合理,但決心應該不會變。我就是覺得,現在襄陽經費寬裕,正是該招兵買馬的時候。觀察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擴大軍隊?!?/br> 牛皋道:“兵貴精不在多。此時錢糧充裕,觀察盡力練兵,并不是什么錯事。兵練得精了,在戰場上才能以一當百,才能打得贏惡戰!” 陳與義沒有說話。顯然,他的想法與兩位統兵官不同。 邵凌道:“只要觀察的決心不變,信心十足,就沒有什么好擔心的。觀察練兵的方法,其實許多人都看不懂,也不理解。又如何?戰場上打得贏,就必須認可。其實何止是參議,軍中的許多將領,包括我在內,也不知道觀察為什么要這樣做。不知道就不知道,對軍隊有利,遵命就是了?!?/br> 說到這里,邵凌喝了一杯酒。才道:“可觀察偏偏說,僅僅遵命是遠遠不夠的。那還要怎樣?我是軍人,只知道遵命。其他的事情,就太強人所難了?!?/br> 第292章 錯是永恒 太陽落下山去了,有了涼風,吹在身上,把白天的燥熱帶去。隨著涼風吹來,整個世界好似一下子活了起來。樹上的蟬停止了鳴叫,蜻蜓在暮色中飛舞。幾只蝙蝠不知從哪里鉆了出來,飛來飛去。 王宵獵抬起頭,看著這世界,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吩咐士卒取了酒菜,放在銀杏樹下,自己一個人靜靜飲酒。在這夜色里,一邊飲酒,一邊想心事。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從學校里,從大人那里,從大自然中,學到了一點知識,就覺得自己一下子知道這個世界的樣子了。從書本上,從有學識的人那里,學到了一點思想,就覺得從此自己知道了人該怎么活,世界該怎么治理了。 人慢慢長大,有的人會明白,孩子的想法多么可笑,也多么天真。還有的人,永遠保持著孩子的這一份天真,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簡單的。世界簡單,人也簡單,快快樂樂地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當到了耄耋之年,他們坐在村口的樹下,靜靜地看著太陽升起來,落下去。他們的眼里好似這個世界十分新奇,可以一直看著直到自己死去。如果有人問他們,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他會說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所謂復雜,只是人的復雜。 世界到底是簡單還是復雜?其實世界無所謂簡單還是復雜,世界本來就是那個樣子。人能不能改變世界?當然能。人本身就是世界的一份子,改變了自己,就改變了世界。人的改變對世界重要還是不重要?應該說,很可能是不重要的。 飲了一杯酒,王宵獵嘆了一口氣。最近總喜歡嘆氣,是因為王宵獵發現,自己穿越千年,其實也沒有什么一下子改變這個世界的辦法。辦法有沒有?當然是有的。不過,認清這個辦法,并真正能夠實施下去,是非常難的事。甚至說,并不比不知道這樣的辦法更加簡單。 相對于這天地,這世間,有時候,人類真的像是孩子。你覺得自己已經知道得很多,這世間的規律很簡單,在自己的眼中這世界也就很簡單。如果像個大人一樣地仔細想,才會發覺自己知道得很少。真正成熟起來,能夠把知識延伸出去,去尋找知識的盡頭,才會發現人類的渺小,世界的無窮。 前世經常有人說一個笑話。一條數軸上,你取一個點,取到有理數的概率是零,而取到無理數的概率是一。用數學的話說,你永遠取不到一個有理數,永遠會取到一個無理數。這不是詭辨,這就是數學的結論。只是對人類的常識來說,這個結論有些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世界上的事,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無理數用人能夠理解的形式寫出來其實不可能,不管在數軸上怎么取,永遠接近的是這個不能用常識確認的數。 很多知識都是這樣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里的這句話含有哲理,有時后人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如果不考慮哲理,只說這句話講的內容。會不會萬世不竭呢?不會的。因為捶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原子,或者更小的單元組成的,最小的單元總有數目,總會有取盡的時候。這就關系到世界是連續的,還是量子化的。莊子的話明顯是認為世界是連續的,然而世界是量子化的。日取其半,怎么取其半?要想取其半,就要知道確切的兩端。即使物質是量子化的,實際也無法精確的確定兩端。無法精確地確定兩端,中點就不可能正確,所以只能是日約取其半。即使確定了兩端,能不能取到真正的中間?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道理,就跟前面講的永遠不可能在數軸上取到有理數是差不多的。 我們所能知道的知識,不管是對自然,還是對人,對社會,大多都是這樣??粗械览?,實際上真正發散延伸下去,都沒有道理。那么知識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還是有的。這就是度。 在某種程度上,在某些條件下,這樣的道理是正確的。超出了度,或者說條件不符合,這個道理也就不正確了。這句話看起好像是廢話,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理解不了。 度是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根據我們的觀察而進行的描述。這是客觀的,是與人相關的,既符合人的認識,也符合世界的真實。比如這是紅的,那是白的,這是硬的,那是軟的。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旦設置了界限,就不是度了。而界限,實際不能確定。 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這一點或許還沒有那么重要。某種程度上,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也并不太在乎是不是絕對正確,而在乎相對正確。但對人類和社會的認識,明確地知道度,則非常地重要。 前世的時候,上學要學很多政治、經濟、地理、歷史知識。特別是在中國,有時候被某些人稱為屠龍術。這些知識是不是正確的?是。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這個正確是有度的,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真正放之四海而準的真理。要想運用學到的知識,就必須明確前世的度在那里,這個世界的度在哪里。如果不能明確,這些正確的道理,有時會成為催命的毒藥。 經常有人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歷史的長河來說,從人類文明的總體來說,這樣說是正確的。但具體到某一個點,某一個現實的社會,這句話幾乎都是不正確的。上層建筑如果有意識地讓自己適應經濟基礎,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斷地改革,國家就會穩定,就會發展,社會就會繁榮。如果不改革自己,隨著經濟基礎變化,上層建筑就會越來越不穩定。 這就是改革的深層邏輯。而不是因為我們現在落后,要學習先進的國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而進行改革。雖然國家說改革是進行時,但很多人,還是沒明白為什么改革。 在很多人眼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正確的,那么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他們認為這不言自明,誰不承認,誰的知識就有問題,眼光就有問題。卻不知道,這句話的正確不是建立在現實世界是這個樣子的?,F實世界中,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句話與事實都不相符。 我們說,世界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確實如此。但是波浪式前進,還有波峰、波谷相差的大不大,頻率是高還是低。螺旋式上升同樣也是如此。這句話之所以正確的核心其實是前進和上升,說明了人類社會不是原地踏步的,而是前進的。但對人類的影響,大多時候是在低峰時鼓舞人心,有低峰就是有高潮。 為什么會如此?矛盾論算是一種解釋,只是不太完整。另一種解釋,是我們找出來的規律,認為找到的正確,是有其范圍的,有度的。而隨著發展,現實早晚會超過先前的度。這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不是穩定十年,什么都不變,十年之后再變什么。 某種程度上,與我們知道數軸上必有有理數,但實際去取,必取到無理數類似。絕大多數我們知道的道理,不管多么正確,在現實中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贪宓匕凑盏览砣プ?,就只能做錯。教員曾經批判過本本主義,與此有類似之處。 理解其精神,借鑒其經驗,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有真正的出路。前世學過的道理,是指導我們世界應該如此,而不是就會如此。 從道理來說,這個世界好簡單。聽說過這些道理,不管是什么人,都能夠侃侃而談,還可以不時地嘲笑做事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要把道理跟世界的現實相結合,世界就好復雜。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偏偏就是那樣的。這樣做明明是對的,偏偏事與愿違。 王宵獵以為,他已經在這個世界掘了一條河,應該就能奔騰而下,沖出一條大江。結果卻是,這條小河一頭撞上了堤壩,沒有了出路。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自己。憑著這條小河,能不能把前面的堤壩沖開,開出一條奔涌而下的大江。 第293章 天命何在? 邵凌和牛皋進了王宵獵官廳,一起行禮。 王宵獵道:“明天我要回襄陽了,許多政事要處理。陳參議會留在新野,協助處理軍中事務。今日叫你們來,是有幾句話吩咐。你們兩個坐?!?/br> 說完,讓陳與義過來,在邵凌和牛皋的對面坐了。 王宵獵道:“確切的消息,陜西的軍隊已經開始集結,準備與金軍決戰。金軍以訛里朵代替婁宿為攻陜主帥,增兵至六萬?,F在六合的兀術,即將帶兩萬精騎來洛陽,準備進陜西?!?/br> 牛皋道:“兀術到洛陽,不知會不會窺伺鄧州?” 王宵獵道:“陜西大戰在即,兀術是沒有機會威脅鄧州的。不過,到汝州只有數日路程,他又全是騎兵,我們不能不防。我離開新野的日子,你們三人一起,準備大軍北上。起程的時間,定在七月的中旬。兵員的數量,以三萬人為宜?!?/br> 陳與義、邵凌和牛皋一起稱是。 王宵獵道:“陜西有朝廷最后一支有戰斗力的大軍,集結起來,可以威脅河東。聽聞金人有意立劉豫為傀儡,把與本朝交界的地方交給他。在這之前,金軍應該會盡力擊破陜西,消除劉豫的威脅。本朝也擔心金軍到了秋天再度南下,有意讓陜西軍主動進攻,吸引金軍主力。張樞密集結了近二十萬大軍,金軍算起來有八九萬。自開封府之后,這是最大的一場會戰了?!?/br> 陳與義聽了不由皺眉:“這一戰的結果,將會直接決定陜西的歸屬。樞密如果敗了,朝廷再無大軍救援。如果金軍借勢南下,川蜀危矣!” 王宵獵道:“如果敗了,那就只能借助秦嶺,阻擋金人大軍了。朝廷大計,我們不能妄測,此事不必多談了。你們只要準備好大軍北上,防范兀術就好?!?/br> 陳與義三人看得出來,王宵獵對此戰沒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就會集中全軍兵力,北上洛陽,與陜西張浚的軍事行動配命。只是集結三萬軍隊,顯然是防兀術。 對陜西一戰王宵獵當然沒信心。以宋軍的戰力,現在的戰備水平,兩倍于金軍,實在稱不上有多大的優勢。更不要說,張浚的指揮顯然有問題,西軍沒有整備完成??磸埧5臉幼?,不把宋朝的最后一點家底折騰完,是不會罷休的。 陜西敗了怎么辦?宋朝死心,金朝安心,中間扶持個傀儡劉豫,正式進入相持階段唄。王宵獵現在的實力,沒有辦法改變大勢,只能夠順勢而為。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标兾髦畱鸬慕Y果已經注定,王宵獵不想花太多精力?!斑@幾個月對軍中的整頓,現在看起來,算是失敗了。那一天你們說軍中九成人不贊成,我又了解了一下,大致就是如此。既然失敗了,此事就沒有必要堅持做下去。做事的人累,軍中的軍官也厭煩?!?/br> 陳與義看了看邵凌和牛皋,面上表情復雜。對于失敗,王宵獵的坦然有些讓人意外。不過,陳與義心中明白,如此坦然,只怕后面還有事情。 王宵獵道:“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么失敗。我們做事情不能稀里糊涂。成也好,敗也罷,都要明明白白。讓軍中統制以上的將領,每人寫一份公文,分析為什么失敗。告訴他們,千萬不要糊弄了事。寫成什么樣子都可以,但不能隨便從軍中找個人,交上來敷衍。這是態度,有了好的態度哪怕一時能力不足,還可以學習,可以培養,沒有態度也就沒有了前途!” 見王宵獵語氣嚴厲,三人都心中一凜,叉手稱是。 王宵獵道:“接下來,從軍中的中高級軍官開始學習。要先讓他們搞明白,我為什么要整頓。包括你們在內,也是一樣。不搞清楚為什么,事情做不好的?!?/br> 陳與義三人有些尷尬。王宵獵說的不錯,自己三人同樣不明白,王宵獵為什么整頓。對金軍連連獲勝,士氣高漲,正該招兵買馬的時候,折騰什么。 王宵獵道:“最根本的,其實是我們這支軍隊為什么存在?我們要干什么?不解決這個問題,根基就不牢靠,發展得越快,越會出大問題?!?/br> 陳與義道:“金軍破開封府,二帝北狩,百姓遭難,半壁江山淪落。作為宋朝子民,豈容金虜如此張狂!自該起義軍,保衛斯土斯民!觀察起于勤王,百戰之后,有今日局面!大軍正該稟承此志,與金軍血戰到底,復我中原河山!” 看著陳與義,王宵獵點了點頭:“參議這話,說了相當于沒說。金軍南犯,生民涂炭,百姓受此災殃,起而反抗沒有錯?,F在我說的是軍隊,根基是什么?為什么存在?要做什么事情?還是不管這個問題,與禁軍一樣,為朝廷之鷹犬,圣上之爪牙?” 陳與義愣了一下,道:“如此有什么不對嗎?” 王宵獵道:“顯然我認為是不對的!如果僅為朝廷的鷹犬,那么朝廷軍隊連敗之后,我們這樣起自勤王的軍隊又為什么存在呢?如果軍隊是那樣子的,又何必設鎮撫使,由朝廷招軍養兵才是?;蛘哒f是我貪圖鎮撫使權位,招你們入軍中來,搏我一家的富貴呢?” 陳與義想一想,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是啊,如果是這樣,自己為什么來參軍? 看著三人,王宵獵道:“立國時,太祖對禁軍的定位,除了御外敵,對內就是做皇帝爪牙。所以天下游手之徒,不遵法紀之輩,全部招入軍中。我們這支軍隊要的是良民,那些浮浪之人,是不許他們參軍的。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 牛皋道:“自然是良民入軍,自有一股士氣,戰場上無可阻擋!” 王宵獵道:“不錯。但這樣的軍隊,與以前的禁軍,可就大不一樣了。那么,我們軍隊與禁軍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你們要想清楚這個問題。你們想清楚了,才能跟屬下講清楚,才能跟士卒講清楚。前些日子為什么要整頓?與此相關。只是我沒有想到,最基礎的根基,還是太淺薄了?!?/br> 見三人一臉茫然。王宵獵又道:“我起自勤王,實際上是民兵。哪怕到了現在,也沒有朝廷正式的番號,這支軍隊實際還是民兵。既然是民兵,就離不了這個民字。我說我的意見。我們是一支起自于普通的百姓,保家衛國的軍隊?!?/br> 陳與義聽著,覺得頭皮發麻。過了好一會,才低聲道:“若如此,置朝廷于何地?” 王宵獵道:“是啊,我也問你們,這種情況下置朝廷于何地?一直到現在,除了給我幾個空頭的官銜,朝廷一文錢、一石糧都沒有交給我。這支軍隊,是靠八州的百姓交的稅錢養的,朝廷對于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該如何團結將士,保持軍隊的戰斗力?” 陳與義斷然道:“為人臣子,自該忠君為國,豈可有他想!” 王宵獵擺了擺手:“這種道理我知道,你知道,他們也知道。但怎么用這種道理,說服手下的數萬將士呢?參議,我說的是,怎么把手下的將士們團結起來,讓他們為國而戰!” 說完,王宵獵不由搖了搖頭:“你們以為,告訴手下的將士,要忠君愛國,要任勞任怨,就能讓他們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嗎?他們不是傻子!天下間道理最大!用什么道理,說服將士們,是我需要的!” 陳與義一時怔住。這個問題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蛘哒f,這個問題需要想嗎?人生在世,自應該忠君愛國,豈能夠有其他的心思?但是,讓幾萬人相信這樣一句話,合適嗎? 邵凌和牛皋是武人,武人的心思有時候很簡單,特別是在宋朝兵為將有的情況下?,F在王宵獵是他的長官,只要沒有投降金人,聽從王宵獵的命令就是天經地義的。不只是自己如此,自己的屬下也應該如此。突然之間,王宵獵說要用道理團結軍隊,兩人都覺得有些多此一舉。 王宵獵道:“為什么要忠君愛國?說到底,是因為天命。趙宋是天命所在,代天牧民,作為臣民我們自然應該效忠。但是,金軍南犯,二帝北狩,半個中國淪喪,怎么去說服別人趙宋是天命所定?若是天命在趙宋,如何會有這樣的劫難?一支軍隊數萬人,這個道理不說清楚不行的!” 陳與義深吸一口氣。問道:“依觀察之見,應該如何?” 王宵獵道:“依我之見,天命實在太過虛無飄渺,很難說服人。為什么?天命高高在天上,不接地氣,百姓怎么深信呢?現在這個時候,只好把天命從天上拉下來。泰誓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們怎么知道天命怎么看?怎么想?通過人民的眼睛看,通過人民的耳朵聽,通過人民的意見來猜測天命怎么想!” 陳與義輕輕地點了點頭,有些明白王宵獵的意思了。 人們常說,君權天授,這是中國古代皇帝的權力基礎。天命所在,萬民景仰。但這個時候,趙家的天命受到了很多挑戰。 宋朝立國,太祖之后是太宗。雖然有金匱之盟,但也有燭影斧聲,中間的故事或真或假,在宋朝百姓口中經久不衰。金朝崛起后,金太祖崩,金太宗即位,使者許亢宗前去祝賀,意外發現金太宗的長相與宋太祖畫像非常相似?;氐介_封之后,許亢宗把此事說了出去。所以有傳言,金太宗南下犯宋,是宋太祖隔了百年之后,要重新奪回天下。這個傳言流傳很廣,朝野無人不知。趙構因為無子,選宗子入繼的時候,就特意選了太祖之后。趙構登基后,為了加強合法性,說自己是天命,還編了個白馬渡江的故事。 王宵獵的話,就是現在趙構的天命所在,說服力實在不強。哪怕自己相信,也不能讓手下數萬將士相信。用這種說法,是無法作為軍隊的根基的,必須要有一套新的道理。 第294章 天命即人心 喝了一口茶,平復了一下心情。王宵獵對陳與義道:“參議,你在軍中,應該多用心于此。怎么訓練士卒,怎么排兵布陣,自有邵凌和牛皋等人去辦。我們這支軍隊為什么建軍,要干什么事,有什么要求,是你要用心的?!?/br> 陳與義想了想,不由苦笑:“我自小讀詩書,只知忠君愛國,愛惜百姓,何曾學過這些?” 王宵獵道:“讀詩書,是要明白道理,而不是只會熟記那些文字。太平時候,這樣的事情不需要去做。但現在,大敵當前,山河破碎,百姓蒙難,不能只是如此。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強大的思想是不行的。我們必須清楚地回答,為什么要讓普通百姓到軍中來,需要他們干什么。這支軍隊要怎么對待外敵,怎么對待百姓。不但是要讓士卒明白,還要讓百姓明白?!?/br> 陳與義看了看邵凌和牛皋,有些茫然。他從來沒有想過,軍隊還要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可比尋常的軍務復雜多了。而且,作為一個合格的官僚,陳與義何嘗不知道,王宵獵提出此事,實際上是在掘王朝的根。如果軍隊不再是皇帝的爪牙,那么皇帝本身,也應該受到懷疑了。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直接懷疑皇帝的合法性,這可是驚世駭俗的事情。 王宵獵道:“天命虛無飄渺,到底是什么,實在難測,難說,讓萬民何去何從?沒有辦法,只好用民心來代替天命?;蛘哒f,天命是什么,不在天上,而在萬民的心中。我們的軍隊,就要以此作為自己的準則。百姓為什么參軍?因為要保家衛國!不能夠保家衛國,這支軍隊,也就失去了存在意義!” 陳與義抹了抹額頭的汗水,大氣都不敢出。沒有想到,這次整頓的失敗,沒有讓王宵獵退縮,卻走到這一步來。依照王宵獵的說法,不能算錯,甚至很多官員百姓會贊同。但對皇帝來說,簡直是大逆不道?;实凵砩系奶烀绻麤]有了神秘性,坐穩皇位談何容易! 作為最高統治者,血緣當然非常重要。但理論上說,血緣重要,不是因為這天下是誰家的,而是血緣保證了天命所在。天命一旦動搖,趙構的皇位,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中國古代是君權天授,歐洲等地區則是君權神授。很多時候,兩者被混為一談,實際不一樣。天命被說得神秘異常,很多時候只是談資,一旦深入人心,就不能夠等閑視之。西漢怎么亡的?不是被侵略滅國,不是被奪權篡位,而是禪讓給了王莽。為什么禪讓給了王莽?天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