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121節
陳求道:“觀察意欲如何?還請明示。我等奉命而行?!?/br> 王宵獵道:“自己培養人才總是緩不濟急。你們這些人,最好是推薦些人來?!?/br> 第275章 分廳 看著制置使司的牌子被摘下,鎮撫使司的牌子掛上去,王宵獵道:“來襄陽沒有兩年,衙門的牌子倒是換了幾次。這牌子值不少錢呢,但愿這次掛久些?!?/br> 一邊的陳與義道:“一塊牌子值幾個錢?衙門自然跟著觀察的官職換?!?/br> 王宵獵道:“管的還是那些人,這官也沒必要換來換去。對了,以后你們各有官廳,下面的僚佐要及時補充起來?,F在我們衙門到處缺人,此事不可小視了?!?/br> 陳與義和陳求道一起稱是。 進了大門,正中是王宵獵的官廳。里面幾個文書吏。還有崔青等幾個貼身將領親兵。王宵獵一直想找個管理自己的公事文書的,只是沒有合適人選。東邊是陳求道主管的衙門,西邊則是陳與義主管的。 仿朝廷格局,東邊的是文官,主管治下各州府民政。西邊的是武官,主管軍事。 陳求道現在同樣是鎮撫使司參議官,官廳是東邊的簽廳。下面又設常平廳、學事廳、財稅廳、審計廳,各廳下設幾案,主管民政。陳與義的官廳是西邊參謀廳,下設機宜廳、保甲廳、軍械廳。 現在只是立起一個架子來,官員不齊,各廳的職事也不明確。沒有參照,王宵獵也沒有辦法,只能在實踐中慢慢完善。最重要的是有態度,王宵獵是要做事的。 朝廷定的鎮撫使司的編制,是參議官一員,書寫機宜文字一員,干辦公事二員,鎮撫使奏辟。王宵獵這里實際有三個鎮撫使司,完全不管朝廷定的規矩了。參謀的地位比參議高,但沒有編制,陳求道、陳與義和汪若海三人只能參照參議官。 現在王宵獵屬下,陳求道管民政,陳與義管軍事,汪若海管情報、間諜,兼知蔡州。統軍大將則以邵凌、牛皋為首,下面曹智嚴、解立農、余歡等人。再下面,還有魏陽、薛成等統制。軍隊的訓練、作戰的組織由大將負責,陳與義管的實際上是動員、裝備等。從組織上,類似于朝廷的政府和樞密院。 在院里轉了一圈,王宵獵道:“衙門修整一新,著實是與以前不一樣了。走,我們去江邊酒家,好好吃上一餐!今時不同往日,手中有錢了!” 陳求道笑道:“說起來可憐。不是有大事,觀察也舍不得到江邊酒家去吃一餐飯。反倒是城里一些有錢的員外,為了顯得氣派,天天都在酒家里?!?/br> 王宵獵道:“民間有錢的員外,家財萬貫,如何比得了?衙門的官員,不能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也不可能是天下最有錢的人。這是尋常事,比不了的?!?/br> 單說有錢,治下八州府,當然沒有一個人能跟王宵獵相比?,F在他是鎮撫使,一方藩鎮,治下收上來的錢都是自己的。但王宵獵要養軍,要養官員,哪里能夠想花就花。 出了門,就見崔青帶著幾個親兵引了一輛牛車過來。這車是四個輪子,前面三頭牛,車體做得特別寬大。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十分氣派。 王宵獵道:“我是鎮撫使,出門坐牛車,不怕人笑話?” 崔青道:“新近新野的車輛社,到襄陽和鄧州都開了新社,制了幾種新車出來。我們試過了,就這種牛車坐著最是舒服。在城中的道路上,絲毫沒有顛簸,杯里的水都灑不出來一滴!” 王宵獵搖了搖頭:“我們做官員的,不能只求自己舒服。我是帶兵將領,自該騎馬。以后除非有特命,官員將領出行都要騎馬。做這種車出行,成什么體統!” 見王宵獵的態度認真,崔青只好叉手稱是。吩咐親兵把車撤了去,把馬牽了過來。 在新野,王宵獵設了許多社,就是為了發展預做準備。新印了會子,設立銀行,資金一下子充裕了起來。加上車輛社新制了幾種合適的車輛,就在襄陽和鄧州開立新設,正式營業。 四輪的車,在平滑的路面上比較平穩,舒適性好。車輛社制了一批,一是在城中拉客,再就是作為富貴人家的乘用車輛。為了抬高身價,也給王宵獵制了一輛。 王宵獵怎么會坐?自己是帶兵的武將,出門坐牛車,豈不要被人笑死? 畜拉車輛,在古代有兩大形制。中國的主流是二輪,歐洲的主流則是四輪,千年來都是如此。形成這種差別,王宵獵估計,應該跟不同的挽具有關。 中國的挽具非常發達,相對能夠充分利用牛、馬等牲畜的力量。比如牛的主要力量是牽引力,挽具便主要是使用拉力。馬、驢、騾既能拉又能馱,力量便就分解成了壓力和拉力。 面對這種差別,后人的分析則很古怪。一種常見的看法,是四輪馬車更先進,特別是歐洲車輛有轉向器的設計,可以方便拐彎。而中國沒有發明轉向器,只能使用落后的兩輪馬車。 這種觀點,是在中國民間對歷史的興趣變得濃厚起來,與幾種西方先進的思想一起出現的。王宵獵也曾經被這種觀點吸引,仔細研究四輪馬車和二輪馬車的區別,其優劣如何??上?,翻遍了各種資料,除了網上一些人分析,嚴肅資料中一無所獲。后來不死心,自己去學車輛的知識,試圖進行分析。真正試圖進行科學分析的時候,王宵獵才發現,這不是一個自己能完成的任務,同樣也不是網上那些人能夠完成的任務。網上所謂四輪馬車研究,基本沒有科學依據。 車輪是司空見怪的,但對車輪進行科學的動力學分析,卻非常復雜。嚴格地說,初中和高中教育都沒有相關內容,絕大部分的工科本科專業同樣沒有。具體到兩輪馬車和四輪馬車,想進行科學分析,不要說僅具有高中知識,甚至只有初中知識,是完全不可能的。一般的大學生,也完不成這個任務。 對馬車的分析,不但要有車輛的知識,還要有牲畜的品種、力量的知識。僅對于車輛來說,不進行科學分析,僅僅用簡單的比較?,F代載重的貨車,都傾向于把一部分重力,分解一部分作為對動力部分的壓力,從而產生向前的動力,這是兩輪馬車的特點。載人的車輛,則一般不會這么做,提高舒適性,這是四輪馬車的特點。也就是說四輪馬車的特點適合載人,兩輪馬車的特點適合載物。更進一步,還跟牲畜的力量輸出是牽引力還是馱力有關。牛是牽引力,馬是既有馱力也有牽引力,有不同區別。 這只是簡單的類比,不是科學分析。實際科學的分析,需要的知識非常多。 歷史的現實,中國在建國沒有多久的時候,從蘇聯引進了三套馬車。開發東北的時候,三套馬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人都聽過三套馬車的音樂、故事。蘇聯的三套馬是四輪的,而中國引進之后就改成了兩輪的。當時已經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技術人員完成,他們的選擇顯然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這個道理可能在理論上非常復雜,一般的技術人員也講不清楚,但他們有實踐。 實際上對四輪馬車網上的議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思想傾向,更代表了文人的一個毛病。最初對這個問題進行議論的人,思想上比較西化,認為中國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比較落后的。特別是在科學和技術上,與歐洲相比是落后的。真正進行科學的分析,他們實際上無法做到。所舉出來的理由,大多都是初中、高中知識,實際連車輪都解釋不了。比如最常見的解釋,四個車輪能把車支撐起來,兩個車輪無法完全平衡重力,四輪當然比兩輪省力。實際上真實的車輛,恰恰需要這個重力,轉化為向前的驅動力。 而文人有一個毛病,對于自己不熟悉的問題,非常喜歡發表意見。對四輪馬車進行科學研究,需要非常多的知識,是普通人不具備的。但對這個無法研究的問題,不知有多少文人,跟在最早提出此意見的人后面,又洋洋灑灑不知道說出了多少理由。直至一個錯誤的說法,成了一部分人的常識。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我們很多人實際上沒有這個胸懷。 用牲畜拉車,概括來說,四輪舒適性高,最好用來坐人。兩輪則載重多,適合拉貨。而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硬性規定官員的乘具不可以舒適性高。與其說中國用兩輪,說明了中國古代發明不了四輪馬車,不如說中國完善的挽具,更適合用兩輪。 第276章 人間煙火 見林夕在一邊默默洗菜,樣子有些不高興。李唐道:“你是女孩兒,不能長時間在衙門做事,也不必覺得委屈。不能住在新建的房子里,衙門一月補了兩貫錢,不錯了?!?/br> 李唐道:“是啊。兩貫錢足夠把我們的房租也交了,這里以后就住你們父女二人,豈不是好?” 林夕停下,沉默了一會道:“明明做一樣的事,為什么女人就要受這委屈?道理都懂,但對這樣的事情我就是不甘心!漲了錢,還是不甘心!” 見林夕氣鼓鼓的樣子,李唐和李迪一起大笑。 李迪道:“既然你不開心,今夜便請你飲酒如何?漢水邊上,現在極是熱鬧?!?/br> 林夕嘟起嘴:“我一個女孩兒家,如何就跟你們去飲酒?” 李唐道:“你天天與我們一起做事,何嘗有人當你是女兒家?這些天你阿爹在外與人談生意,每天都是半夜才回來,也不必管他?!?/br> 林夕想了想。咬著牙點了點頭:“好,去就去!襄陽城里夜晚什么樣子,我還沒有看過呢!” 三個人說說笑笑,出了房門。沿著大街一路向北,朝漢水邊去。 太陽還沒有落下山,白天的暑氣未散,街邊大柳樹上的知了依然在鳴叫。許多人已經走出門來,在路口歇涼閑談。店家掛起了燈,有的了點了起來。 林夕道:“晚上好生熱鬧!走過了許多地方,只有小時候的開封府可以相比?!?/br> 李唐道:“是啊。在其他州府,這個時候路上已經沒有了行人,哪里比得上襄陽府。天下州軍,還有哪里能比得上這里繁華。我們流落數年,終于過上安穩日子?!?/br> 三人說著閑話,沿著大街,不知不覺就到漢水邊。 漢水上十幾條畫舫,燈火通明,不時傳出來絲竹之聲。岸兩邊人頭涌動,小販在人群中穿梭。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南腔北調。店鋪門前站著小廝,不時招人入內。 林夕看了一會,才道:“原來襄陽城里最繁華的地方,是江邊嗎?” 李迪道:“應該是了。其他地方白天或許熱鬧,但到了晚上,再沒一個地方比得了這里?!?/br> 在路上走了一會。李唐道:“太陽落下山去了,我們去飲酒。這里有冰鎮的葡萄酒,這個天氣真是難得的美味!這大熱的天氣,不飲上兩口,如何能夠安眠!” 說著話,便就朝著漢水邊燈最亮的地方走去。李迪和林夕緊跟在后邊,一步不敢落下。 就在路邊,沿著漢水岸邊擺了一排小桌子,旁邊放著小交椅。用后世的話說,就是馬扎。這種交叉腿的凳子是從胡人傳來,宋人稱為交椅,流行一時。不但制作起來簡單,收的時候兩腿一合就收起來,也非常方便。需要經常移動的地方,特別流行。 就見交椅上坐滿了人,五花八門,扯著嗓子說什么的都有。 林夕不由皺起眉頭:“這樣地方,魚龍混雜,如何飲得下酒?” 李唐笑道:“自王觀察主政襄陽府,打擊豪強,地方上的蛇鼠被清掃一空,哪來的魚龍混雜?這里的生意最早是招攬碼頭工人的,因為味道好,滿城的人都來吃。價錢又不貴,最是實惠!” 說著,看著中間一家走去。這家路邊挑個牌子,上面寫四個大字“人間煙火”,煙的位置還特意設了一盞燈,看著有些別致。 在邊上一張小桌旁坐下,李迪道:“這是最早開的一家,屬于鎮撫司。聽說‘人間煙火’這名字是王觀察起的,不但在襄陽,在鄧州、唐州、汝州、隨州等州軍都有,生意格外火暴!” 林夕道:“一家這樣的店,起人間煙火這樣的名字,有些不倫不類?!?/br> 李唐連連搖頭:“你一個女孩兒家,怎么知道這名字好處?王觀察說,這攤子有酒而且不貴,有烤炙的各種rou,有爆炒的菜,這味道最當得起人間煙火四個字!” 林夕撇嘴,顯然不信這話。女孩兒家,吃飯的地方不說多豪奢,最少要干凈整潔,菜肴清新。這地方看著就人頭攢動,到處亂糟糟的,如何吃得下飯? 一個小廝過來,拿一塊抹布快手把桌子擦了一遍。問道:“幾位客官吃些什么?” 李迪道:“先來一桶冰的葡萄酒,再來一條烤鲇魚。對了,田雞也炒一盤來!” 小廝恭聲答應。轉頭看著李唐。 李唐高聲道:“再來兩個烤羊腰子!烤的時間久一些,要烤出油來!對了,烤羊rou來十串!再來三個烤雞翅,再來一盤毛豆?!?/br> 小廝答應了??纯匆贿叢徽f話的林夕,又轉過頭來,問道:“三位客官不要些涼菜?” 林夕聽了急忙問道:“你們這里有什么涼菜?” 小廝聽著這話有些脂粉氣,不過不以為意??谥械溃骸按蠹易畛3缘?,有涼拌脆藕、煮毛豆、蒜拌黃瓜、蔥拌粉絲、拌皮蛋、蒜拌菠菜、蔥拌豬耳、炸泥鰍、涼拌雞絲、涼拌肚絲?!?/br> 這些菜林夕大多都沒有吃過,聽了不由一愣。很快道:“那便來一盤拌脆藕,一盤拌雞絲?!?/br> 小廝稱是。見三人都已經點完,快步去了。 看小廝走遠,林夕壓低聲音問道:“這里的酒菜怎么如此古怪?烤羊rou、烤豬rou見得多了,這里怎么是論串的?還有烤雞翅?拌的什么豬耳朵、肚絲、泥鰍,哪個吃?” 李唐笑道:“賢侄女,今日就叫你開開眼,知道世間能吃的東西多了呢!這里的價錢便宜,若是用大魚大rou如何做得起來?所以這里用的,都是豬頭、豬耳、豬腸,羊腰、羊肚之類??倦u翅,是因為雞身上翅最便宜,烤雞腿可就是貴了!” 林夕聽了,眉頭皺得越發緊了。這個鬼地方,處處都顯得怪異。 不多時,小廝提了一個木桶過來。里面盛著冰水,冰水里面泡著一個酒壺。 林夕看得兩眼發直。過了好一會才道:“這個天氣,冰水什么價錢?這里竟然用來泡酒?” 李迪提起酒壺,給三人各自倒了一杯酒道:“賢妹有所不知,冰的葡萄酒是這里特色,多少人就是為了這杯酒來的。他們有一種藥,放到水里水就會結冰,極是方便?!?/br> 林夕哪里肯信。在開封府的時候,夏天賣冰的人很多,都是冬天汴河里取了存下來的。襄陽這樣的天氣,想取冰可不容易,無法收儲。這里的冰水,也不知道是怎么來的。 其實不稀奇,這里的冰是用硝石制的。這個年代雖然有使用硝石的方法,只是并不普及。王宵獵一直在試驗火藥,有大量硝石,給這家店里用來做個噱頭。 第277章 市井 飲了一口酒,林夕不由贊道:“這酒好!而且用冰水冰了,真真是世間美味!” 李迪聽了就笑:“你看,天剛一黑,就有多少客人?若不是這里的東西好,如何吸引人來?現在襄陽城里,除了那些大酒樓,就數這里的生意最好。剛開的時候,只有這一家人間煙火。只是幾個月,你看周圍開了多少家店?都是學這里的!” 燈火起經點起來。林夕抬眼望去,在漢水岸邊,店家排成一排,也不知道有多少家。 小廝提了一個木盤,到了桌邊,把點的涼菜擺上桌子。道:“客官先吃,烤的和炒的馬上就來!” 說完,提著木盤快步去了。 林夕看著小廝背影,道:“這里看著腌臜,上菜倒是快。而且小廝看著甚是整潔?!?/br> 李唐笑道:“這里是官府的生意!酒菜真材實料,小廝勤快整潔,豈是其他店家能比的!” 嘗了一口雞絲,林夕點頭:“這里的菜味道好。在家里,我調不出這個味來?!?/br> 李唐道:“吃也是一門學問。聽人說,王觀察的衙門下面,有專門研究吃的人。與我們住在一起的人里,就有五六人是做這個的。不過他們不是為了觀察的口味,而是為了滿足百姓的口味。官府開的各州縣大酒樓,還有這種小吃攤,都在那里學習。你想一想,味道能夠差了?” 林夕點了點頭。沒有想到,百姓的吃上衙門還花了這么大精力。難怪官府開的酒樓吃鋪,縱然不敢說味道天下第一,但都沒有難吃的。 吃了一會,烤的炒的都上來了。李唐給李迪一個羊腰子,自己拿了一個,道:“此物價廉,不過吃起來滿嘴流油,真是難得美味!也虧這里的師傅,烤得肥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