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77節
六月的天氣,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外面草木繁茂,鳴蟬叫個不停。府衙里養的兩三只貓,懶懶洋洋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這個時代實行的是行會制度,一州一縣,每個行業都有行會。平時官府利用行會,可以直接管理商業行為。比如開封府,市面上常見的貨物價格,都是官府每日與行會商定,沒有人敢于違反。這樣利于官府減少管理手續,節省人力物力。當然,對于經濟的害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但到了這個時候,行會容易讓商人組織起來,不是他們本州的官府很難對付。 想了又想,王宵獵道:“先不管楊審那邊怎么做,襄陽、鄧州、唐州的糧食,我們必須以合適的價格收起來。不能在豐收之年,讓農民多收了糧,卻賺不到錢?!?/br> 陳與義道:“信陽軍的不收么?” 王宵獵道:“信陽沒有水路,暫時沒有辦法。等我們有了錢,再讓張均收吧?!?/br> 陳與義點了點頭。此時沒有水路,千里運糧還有什么錢賺?太平年月,陸運的價格,以百斤貨物來算,一百里路就要一百文錢。而水路逆流三十文,順流十文,相差太遠?,F在不太平,各地價格不同,但總的趨勢沒有變。王宵獵能賣的糧,只有水路通達的襄陽、鄧州、唐州和光化軍。 王宵獵道:“賣糧總得有賣糧的衙門。以前各路有提舉常平,現在只好另想辦法。我一直想在各州建供銷社,正好借這件事,把供銷社先建起來再說?!?/br> 陳與義問道:“卑職聽說供銷社很久了,卻不知道具體怎么做。一供一銷,自然知道干什么的,卻不知道具體條例?!?/br> 王宵獵笑著道:“說白了,就是這么一個官營的社,收各地的土產,運到外地。許多東西在本地不值什么錢,一到了外面,就價值百倍。以前靠商人,現在看來,商人靠不住啊?!?/br> 陳與義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此事倒是大有可為!” 當然大有可為。此時的供銷社是依照此時慣例,規模更大的社,與后世的供銷社并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要服務農村地區。糧食作為戰略物資,實際不合適由供銷社管理。只是現在王宵獵只管幾州,別有糧食庫,商品糧就歸于供銷社下。 供銷社的作用對于農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在后世,各地的農副產品,主要由供銷社收購,市場一下子擴大到全國。農村地區的日常零售,也主要由供銷社來提供。對于許多農村中國人,以前買東西要去供銷社,在村里去代銷點。農村孩子拎著瓶子打醬油,很多就去代銷點。 不只是在中國,供銷社是一個國際化組織,很多國家都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幾乎是一個必要的組織。宋朝是會社經濟發達的年代,建立供銷社并不突兀。 從衙門里出來,陳與義買了一條縮項鳊,割了一斤rou,又買了一壇酒,提著回家。昨天剛剛發了上月的俸祿,這幾天手里有錢,慰勞自己一番。 到了家,兩個兒子正在院子里讀書。見到父親帶了酒rou回來,不由兩眼放光。 王宵獵給陳與義的俸祿,是每月二十貫,沒有其他錢物。好在陳與義的家人不多,二十貫足夠一家使用了。幾個月的安定日子,家里人徹底洗去了南下路上的流離顛簸。 夫人迎出來,接過魚道:“今日怎么買酒rou?” 陳與義道:“昨日發了俸祿,今日買些酒rou慶祝一番。這條魚你拿去蒸了,放些醬油。前幾日我在江邊酒家,吃他們蒸的魚,著實是鮮美!” 夫人笑道:“我哪里有酒家的手藝?一會蒸了,你不要嫌難吃?!?/br>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把魚和酒rou拿進廚房。夫人在那里收拾著魚,陳與義在一邊看著。 洗干凈了魚,夫人嘆口氣:“若說在襄陽府,觀察對我們是極好的。每月里有二十貫錢,比你在陳留做酒監時還多不少。只是這個觀察怪脾氣,輕易不許雇人。你是讀書出來做官的,我出身大戶人家,哪里做得來家中這許多雜事?像以前般,雇兩個使女在家里,不知輕松多少!” 陳與義道:“王觀察與其他人不一樣,確實許多規矩讓人不明其所以,不過,幾個月下來,我看王觀察的意思,還是替百姓著想?,F在城里面做工的,鄉下傭田的,都建的有會。不像從前,動輒就受主家欺負。我們這樣人家,確實不如從前方便,也沒有什么。實話說這幾個月,我們一家吃穿不愁,閑時一起做做家務,反而覺得更溫馨?!?/br> 夫人笑了笑,拿著魚放到篦子上,沒有說什么。 王宵獵的治下跟其他地方確實不一樣。隨著在幾州站穩腳跟,許多措施出來,讓下面的官員不明所以。比如雇人,現在城中有會,被雇的人都入會。誰要雇人,不再靠牙人,而是到會里。雇了人之后契約要有會里當值的人畫押,收二十文契紙錢。如果打罵仆人,不發工錢,諸如此類,會里都會出面。主家不怕仆人,窮鬼能鬧出什么花樣?可面對這樣一個民辦官督的會,可就不敢放肆。 鄉下也是一樣。自家有農具,甚至有田地,但勞力有富余,傭種別人土地的,也是有會。嚴格規定自家有農具的,交了稅后,收成種地的占六,主戶占四。自己沒有農具的,則是四六倒過來。如果自己沒有農具,沒有土地,甚至沒有房屋的,同樣也有會。主家要么管飯,每月給工錢。要么就只給工錢,由傭人自己做飯。這些做工的,一日幾十文錢,一月也一貫多。 像襄陽城里,這些要到人家為傭的人的會,有十幾個。每個會官府規定不許超過五十人,多了就由官府出面,再組織一個出來。 陳與義看得出來,有了這些會,自己這樣有些財力的,雇人不容易。價錢高了,而且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對傭人想怎樣就怎樣。不如不雇,省了麻煩。 王宵獵是一個不一樣的人,做著跟其他人不一樣的事情。陳與義慢慢適應著。飽讀詩書的人,知道百姓不容易。做官愛惜百姓,有什么說的呢? 雖然沒有傭人,自己和夫人做著家里雜事,有時會煩。但兩人多了在一起的機會,又別有一種不一樣的溫馨。這一種生活,或許就是煙火氣,這就是人間。 第173章 江州糧商 安排了供銷社的事情,王宵獵離開襄陽,到了新野。行政上新野應該屬于鄧州管轄,不過王宵獵把這里單獨劃出來,做為練兵的地方。新野一千多戶百姓,也歸軍隊管轄。 吃罷了飯,王宵獵對牛皋和邵凌道:“你們兩位隨我到官廳,有事情要說?!?/br> 到官廳吏人上了茶來。王宵獵道:“現在六月天氣,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軍隊的士卒當然不能怕辛苦,越是天寒開熱,真是要練。不過這幾日太熱了些,可以歇一歇?!?/br> 牛皋道:“早上早起,晚上晚睡,中午的時候休息一下,其實也沒有什么?!?/br> 王宵獵道:“軍中如此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想一些出了新兵營,已經分下去的軍人,可以給他們放幾天假,回去探親。我們軍中哪怕做得再好,還是有許多謠言,百姓不相信。軍中的人親自去說,便就可信了許多。這支軍隊到底是新建,要讓百姓熟悉我們?!?/br> 邵凌道:“制置如此決定自然可以。不過,只能回去一部分,全部放假可不行?!?/br> “哪有全部放假的道理!這樣,三分之一的人放假回去,其余人留下。到了下年換一批人,三年之后就不放假了,等著五年時除役?!?/br> 牛皋和邵凌一起唱諾。 王宵獵道:“你們兩人商量一下,制定一套條例出來。軍隊的紀律要嚴,對百姓要愛護,我們不能跟別人一樣。出了軍營,軍人應該是什么樣子,要遵守哪些規矩,都一一寫明白。在這里練了幾個月,放假當家的軍人,要表現出精氣神?!?/br> 牛皋看了看邵凌,道:“制置,這要什么條例?出了軍營,他們就不是軍人,何必多管?” 王宵獵道:“他們是軍人,怎么能不管?比如軍中都有軍服,出去之后穿不穿?什么時候穿?到了碼頭、渡口,要怎么等船?路上碰到壞人,要怎么做?這些都要有條例!” 牛皋不敢頂嘴??戳丝瓷哿?,心里嘆氣。自己帶兵的人,哪里會制定這些? 茶館里,楊審看著路上來往的行人,只覺得心煩氣亂。這幾天時間,夏平帶著自己鄂州城跑遍,糧價基本打聽清楚了。這里二百文一斗,確實比鄧州貴得多。但跑船的康明起咬死運費上漲,從襄陽到鄂州是往年三倍。再加上其他費用,一斗賺一百五十文,幾個商人沒有利潤。 一邊的夏平悠閑地喝著茶,不時瞟一眼楊審,神態悠閑。一個外鄉人,有自己在身邊,什么事情瞞不過去?這幾天鄂州麥價,被貝興等人壓了下來,定在了一斗二百文省。宋朝市面用省陌,說二百文實際是一百五十多文。不是為了鄧州生意,現在麥價該漲到三百多文了。 嘆了口氣,楊審道:“偌大鄂州,難道沒有其他糧商?貝興一定要壓價,不如我們找找別人?” 夏平道:“官人,貝興現在管著糧行,找別人有什么用處?現在到處都不太平,遠途運糧本就不是必賺的生意。商人不賺錢如何肯干?不如你回去稟報一下,每斗四十文便四十文,差不了多少錢?” 楊審搖了搖頭:“一斗差十文,三百萬石就是三十萬貫!孔目,不是小數目!” 夏平道:“總要賣出去才能有錢,買賣本就是雙方商量著來?!?/br> 楊審只是嘆氣??粗稚闲腥?,也不說話。 到了傍晚,夏平告辭回家。楊審買了一塊熟rou,一壇酒,回到了客棧。這幾天實在煩心,楊審實在沒有辦法了,借酒澆愁。 太陽剛剛落下山去,店里小廝過來敲門。 楊審開了門,不耐煩地道:“有什么事情?我這里剛剛飲兩杯酒!” 小廝道:“稟官人,外面有兩個客人,說有要事找您。小的不敢做主,特來稟報?!?/br> 楊審本待不見,想了想,還是道:“你請客人來?!獙α?,兩個什么客人?” 小廝道:“看兩人穿的衣服,當是富貴人家?!?/br> 楊審道:“這樣吧,我換一件衣服,你領著我去見他們?!?/br> 小廝急忙答應,等在外面。楊審關門換了衣服,隨著小廝走到客棧前面。 兩個員外立在門前的陰影里??匆姉顚彸鰜?,急忙上前行禮。 楊審看兩人,都穿著綾羅綢緞,都是微胖的身材。一個臉上總是笑咪咪的,另一個則是國字臉,看起來有些嚴肅。想了又想,楊審也記不起自己認識。 一個員外道:“楊官人,小的馬青,這一位是顧源,都是江州的糧商?!?/br> “哦——”楊審立即明白自己為什么看著兩人這么曖昧。江州的糧商到鄂州找自己,為了什么事還需要想嗎?這幾位被糧食的事情煩死,看來有轉機了。 看看天氣,楊審道:“既是兩位員外專門來找我,倒不可怠慢。那邊一間酒鋪,我們過去飲兩杯酒如何?有什么話,到了那里細說?!?/br> “好,好?!眱晌粏T外說著,小心地看了一下四周,隨在楊審的身后。 進了酒鋪,選了一個角落里的位子,三人坐下。楊審叫了一角酒,叫了一盤rou,而后讓店家上幾個拿手的菜來。酒上來,楊審給兩位員外倒了酒。 把酒壺放下,楊審微笑著道:“兩位員外來找我,有什么事情?” 馬青滿臉堆著笑。道:“我們兩位到鄂州,也有兩三天了。本來想一起去襄陽的,未出漢陽軍,就聽說官人到了鄂州,特意返了回來——” 楊審不說話,只是舉起酒杯,示意兩人飲酒。 放下酒杯,馬青道:“明人不說暗話。今年兩浙、江南諸路有大批南下的百姓,他們食麥,一時之間麥價漲得格外厲害?,F在淮南道路不通,北方的麥子運不過來,有價無市啊。我們聽說,王觀察在的襄陽、鄧州、唐州今年大收冬麥,便想去買些來?!?/br> 楊審道:“我到鄂州,便就是為了賣麥子。你們應該知道?!?/br> 馬青道:“此事我們確實聽說了。不過,還聽說鄂州的糧食不愿出價錢,你們一直談不攏。若不是如此,我們如何敢來找官人?” 楊審道:“你們還聽說了什么?” 馬青看看顧源,道:“我們還聽說,鄂州糧商為了壓價錢,特意把鄂州的麥價壓著不許漲。離此不遠的江州現在一斗麥子要三百五十文足,鄂州卻只要二百文省,差得多了些?!?/br> 楊審面色一沉:“這價錢是糧商壓下來的?” 馬青點頭:“正是。而且我們還聽說,隨在官人身邊的夏孔目,也幫著糧商做事。這人家里本來就是米商,與這些糧商格外熟悉。這些人勾結起來,一定要把你們的麥子價錢壓下來?!?/br> 楊審冷哼一聲。拿起酒杯把玩著,好長時間沒有臁話。 馬青和顧源看著楊審,也不說話。一時僵在那里。 過了好久,楊審道:“若是把麥子賣給你們,你們愿出多少價錢?” 馬青道:“每斗六十文足,就從襄陽碼頭開始算!不過,我們是江州糧商,沿河而下,還是要從鄂州過。需要王觀察給沿途各州出公文,不要被阻攔?!?/br> 楊審重重點頭:“好!明日你們出發,先去襄陽。我去與鄂州的糧商談,他們不愿漲價錢,今年的麥子便全部給你們!他們漲價錢,就一起去襄陽,讓觀察決斷!” 第174章 回鄉 到了路口,張馳與同伴拱手作別,到同行的軍官那里畫了押??粗娙松下?,從向小路行去。 已經是六月中旬,太陽升起來沒有多久,便熾熱難耐。路邊不遠一條小溪,溪水清澈,兩岸長了雜七雜八的樹。張馳見一株樹上許多紅桃,去摘了兩個。溪水中洗了,吃了解渴。 將近中午的時候,前面出現一個小小村落。五六戶人家,綠籬環繞,靜悄悄的。村口趴著兩只大黃狗,見到張馳過來,在那里狂叫。走得近了,認出是自己村里的人,便閉上嘴,趴了下去。 走到跟前,張馳摸了摸大黃狗。那狗熱得直吐舌頭,也懶得理人。 站起身,張馳看著鋪著石板的街道,一時之間有些出神。這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無比熟悉。離開半年,再回來竟有一種隔世之感。 正在這時,一個漢子提一把鋤頭,卷著褲腿,從田里回來。一眼看見站在村口的張馳。喊道:“是張家二郎嗎?半年不見,你倒是壯實了許多!” 張馳見是鄰居家的林阿爹,忙道:“是啊,是??!阿爹又到地里忙!” 林阿爹道:“稻田里面野草長得歡,我到地里拔一拔。到了村口,還不快回家去?你爹媽這些日子日日想你,見了面不知道該多歡喜!” 張馳答應著。上前與林阿爹一起,向自己家去。到了林阿侈門前,道:“這幾日我放假省親,阿爹一會來家里飲兩杯酒。許多日子不見,甚是想念!” 林阿爹答應著,回了自己的家里。 到了家門前,張馳站在那里,調整了好一會心情。打開院門,趴在樹蔭里的貍貓懶洋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轉過了頭去。拿著根樹枝在草叢里面搗來搗去的五弟,回頭看看,便就叫二哥。 在堂屋紡線的母親,聽見聲音。從房里出來,站在那里看著兒子,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張馳快步上前,對母親道:“mama,我回來了!” 母親看看張馳,看看他手里提著的酒rou,身形有些顫抖。上前拉著兒子的手,小聲道:“二郎,你在軍里犯了什么事?逃回家來,不要出門被鄉親看到?,F在里正管得嚴,可不像從前!” 張馳笑道:“mama說什么話!軍中放假,讓我們回來省親!我在家里住上十幾日,還要回軍隊中去呢!練了半年,軍中怎么會讓我們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