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1406節
78年10月,李蛩成就了元嬰,是現在東圣國的第五位“元嬰”上人。 李蛩修的道是非常全的,藍圣星上專修一門的修神、練氣、修武的瘸腿修士與之相比,猴子是和人的差別。) 這種逆天道時刻而成的晉升,震驚了世人,不僅僅是西方教廷那三位神修,還有李蛩原本的隊友們。 王旌在確定這個情況后,情緒是復雜。曾幾何時大家是擎天四杰,現在李蛩刺溜一下晉級了,這變得不完美了 這就宛如二十一世紀上半葉東亞周邊那些國家,還沒從將仲國從幾十年前舊印象中轉變,就發現突然在一夜之間被甩開了等級。 王旌不禁看著自己控制的靈火,心中也升騰了一些“信念”。只是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所謂“信念”是躁動不安的體現,即“他行我也行”。他心中無端出現了無名火。 而在東海上,航母戰斗群的旗艦艦橋內,田槿看著海上升起的那靈暈中,仰望的目光中充斥著傾慕,以及失落。 她咬著嘴唇吐了一口氣,想要撥出通訊,但手指最終停了下來,因為當年在客機上坐在了一起,那似乎就是雙方的最近距離了。 …… 世界的另一邊整個西方聯盟陣營,在李蛩晉升后的四十八小時內停止了一切進攻。 教廷原本預備在北線發起的一波戰斗突擊,其航母上一臺臺銀白色“天使3”型戰斗機甲,剛剛在大氣云層中部署好戰斗隊形,就不得不回歸機艙中,重新待命。 因為浩大的元氣波動從東方而起,環繞了星球三圈,以至于他們懷疑是他們占優的“凝神”時代突然被終結了。 在西大洋上空的三座金字塔外形浮空戰艦上,三位身著圣衣的通神(陽神),正閱覽著全球的能量波動數據,還有東方的相關新聞報道,以及這位新晉存在的相關記錄。 天地小周期中,會讓修神道路的(陰神))修士數量大幅度的增生。 但是,再多陰神境界,在高等科技的駕馭上,也比不過一個元嬰。 晉升元嬰的李蛩。其存在是讓星球上的元嬰、陽神、人仙們,不得不停下手里棋。 元氣交匯的棋局,五十到七十年一局,而元嬰級別的存在的兩百年才一出。 …… 東圣國內,擎天四杰的二號人物蘇恒正對著議會中諸多議員強調此次戰役:“目前我們的進攻,一直是難以突破?!?/br> 他介紹著:陸地戰場上己方的機甲武裝隱藏的塹壕體系和對手眾多魂空傀儡戰機之間的拉鋸戰的艱巨 這屬于王旌一黨的老生常談了,但在過去每次發言都會被打斷,會被各種質疑。 而現在卻沒有反對聲音,一位位智靈結丹(下品金丹)的朝堂翰林默然不語,因為李蛩晉級改變了朝堂格局。 李蛩那令人詬病的“蘑菇策略”,現在在大家眼里,突然變得睿智起來。 西方同盟軍每年前進十公里,付出的代價是數以萬計的鋼筋水泥,構成永久防線推進,而妄圖徹底打穿東方陣營,這十年多的消耗被證明做不到。 而眼下這種“城市化”推進,是多次試探后,被西方軍團驗證最蠢的方式,也將西方同盟承受力逐漸拉到極限 主世界二十四世紀經濟學家語錄:人類爆發性的熱情是有限的,經濟刺激對戰時爆發是有限的, 當一年賺的收入可供十年揮霍,那么這樣撒幣能讓人無比興奮,但是時間一長,當人們發現一年賺的收入越來越不可能被兌現更高社會階層改變,熱情會消退。 這場“元氣交匯”有利于修神的時代變遷,已經過去近乎三十年了。曾幾何時西方教廷強有力的刺激手段現在已經失效了。 根據教廷俘虜們的調查,西大陸在第72年時就開始興建“監獄產業”。 監獄產業是為了治那些“不再受刺激的躺平者”的懶病。 西陸那邊的建制派,已經習慣了幾十年前自己受到下方熱情支持的環境,所以這些嬌貴的官僚們,接受不了下面冷漠,決定用皮鞭來重行注入熱情 西陸的軍事體系開始越來越多容納刑徒。一位位牧首來到監獄中對著苦刑犯們強調:應征和當苦工都是快速減少刑期的捷徑。 ……當下對上的“熱情”不知在哪一天變成了“義務”需要定期匯報演出,刁民:憑啥?…… 李蛩晉級的三天后,海上區域的各種物資供應依舊照舊,沒有什么飛升大典。 海港上城市廣告牌上沒有提及這件事,只有報紙上一個簡短快訊宣布東海上“李蛩真人完成了高能凝態自我構成”。這么拗口的表達,是成心讓大部分人反應不過來,這是結嬰。 海面上,幾十萬噸的挖掘船,在造船工廠中拼裝。這些零件早就準備好了,只是核心發動機產量缺乏,封存在一些小島倉庫中,內部囤積的機械有的甚塵封了足足十年,運轉起來的一股機油的氣味。 元嬰階段后,李蛩的罡氣規模是原先數百倍,這些工業設備被緩緩啟動,緩緩地的駛出海港,去預定地點海域,進行大規模開采。 李蛩對于東圣各方的總態度:東海無變,一切照舊。 李蛩依舊遵循和先前與老牌元嬰的協定,自己的罡氣用于擴大生產,并沒有擴展武裝。 但這一次這個“和平”意思,不再由李蛩來傳達,元嬰真人們要自己傳聲穩定局勢了。 之前李蛩每一次搞出動靜,面對各方邀請、質問,都會主動按照公式化回應。不得不“解釋”自己的誠意。 旁白:展現誠意是一個很累的過程,單方面解釋誠意是不平等,和女朋友是這樣,國際外交也是這樣。 現在地位改變了,東圣國中樞,金丹真人,武圣看著東海上交的生產計劃。 這次李蛩一直沒有出面,這些大佬幾乎等待的要窒息了!在這人心惶惶中,最終得到了己方陣營元嬰上意,忙不迭的拿出資源,回應東海的方面生產計劃,進行相關合作 北方港口上,緊握著東圣軍事工業的蘇真人,得到了一份己方家族久久不聯系的元嬰長老的明確諭旨。 蘇恒復雜的看著東海的:“李蛩看來真的一心苦修,不想過問雜物?!?/br> 第25章 鴻鵠、燕雀 李蛩完成了“元嬰”晉級后,重新復查自己經歷的修行體系。確定本星球上的修神,修武,修仙,可以被歸類為“劍走偏鋒”的旁門。 這類判斷,并不是按照諸若疆域大千世界,道祖與真仙們的道統體系來判斷,而是衛鏗按照德智體美勞的體系判斷的。(軸的很) 旁白:是遵照世界的標準來判斷,還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判斷,這里面差距大了!話可以說在這,修到這個世界所謂天人五衰圣境,需要從根源甄別真我時,衛老爺在這方面又一次毫無“障礙”。 按照溯源的理念,解釋這個三條外道的缺陷: 修武有著力障,力量過于強大后,發現自己的出力,導致眼前的情況變化,卻不清楚自己“力”是用在了哪?才會對事情起到了正面推動作用。 這就類似一個國家仗著自身國力強大,猛然下了一個政策后,發現有效。但是并不知曉這個政策,具體是怎樣激發起了正面作用,以至于再次出現問題時,再一次下達相同政策,指望能繼續起效果。癡迷于力量,不能精細化力量,讓力量運用變得更有效,這就是力量過于強大的障礙。 修神存在思障,思考的過于周密,以至于并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有誤,所推演的理論是縝密的,卻脫離了現實。 例如古工業時代,每一個年代的人們,需求都有巨大變化。而老的經濟學家們往往或忽略或無視了變化。例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按照自己年輕時候的基本需求,認為年輕人只要“有吃有喝“就成。按此建立的所謂經濟學,強行認為青年們生下來就有吃有喝,沒有吃過苦。這就會忽略新時代青年承受的壓力,繼續運用其‘高深金融理論’來推測未來的經濟運行。這些金融學家思考的不縝密嗎?太縝密了,算盤珠子都替小民把‘掏出儲蓄刺激經濟’產生的每一份作用都算好了。都這樣的修神了,成為了脫離人間煙火,沒有結合實際的“神”。 至于單純的練氣,存在視障,沉浸于一個小世界中,不愿意出來。 過于相信自己體系完美永固,不接受新的體系! 衛鏗:還是用咱們世界來類比,這就諸如明清的天朝中心論,和古工業時代末期的西方中心論。那時候“中心論”學者們在自己所在集團占據優勢后,不相信其他體系能勝過自己,一旦完成完美“金丹”,就沒有破后重立的覺悟了。 …… 先賢曾說過: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刁民自己思考:有些路因為障礙多了,走的人少了,所以才被歸納為旁門…… 然而,上述的障礙,真的如這方世界正統道門所說,牢固的不可破嗎? 要是真的順應“定義”,自身不曾去證,就確定是“牢不可破”,那就不是“以力證道”的路數! 衛鏗:武我修、神我淬、氣我煉,如果聞所未聞,就定下不能觸摸的壁障,那才是最大的障! 故,在萬源位面,李蛩之外的時間線上,那些衛鏗分體不乏“又蠢又笨”的走上了歪路。以至于,被某些魂穿的未來主角們踩。 ……以力證道,求的不是長生,而是要將障摸出來,然后劈下去…… 3479年之后,整個東大洋礦產區域,在平穩的出產。 東圣國,李蛩牽頭的各個勢力的交互貿易,仍然在持續,只是這交互過程中,逐漸出現了技術轉移。 整個大洋中,從68年一開始出口基礎礦物和原材料,74年后變成了開始加工初級工業品。 大洋的基建,深海中的一根根立柱,掛上了滑軌道,這樣的“晾衣線”的軌道上吊掛著”一輛輛水滴形、如同潛艇的車廂,充分利用了深海浮力對貨物的承載,同時水滴形的潛艙得到線纜的供能,動力強勁運輸的速度也達到了陸地列車水平。即時速150公里的水平。 相對于普通元嬰,一個正道元神是相當有活力。 能將自己的法力投入到發展模式中,一個個計劃階段周期穩定的獲取增量。而不是的高居幕后,在暮氣沉沉中主導著所謂平衡?!铗耍何艺f的不是東圣的元嬰,而是整個藍圣星上,修神、修武、修仙頂級存在都是勒色。 有活力的正道元神帶來了正向積累,進而帶動了整個區域人心,跟著變得樂觀向上。 東圣那些外道金丹所在區域,因為自己上升無望,連帶著對國家治理,新渠道,新方法開拓不積極。導致民眾中的青年人嬉皮,中年人頹廢,老年人麻木。 東海區域內,運輸力發生變革,生產也發生變革,工業業務開始繁忙,而人民的壽命和受教育時間增加。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我提升的機會,隨著一些法門放開后,文化也開始繁盛。 在3484年時,整個大洋崛起了十六座深海城市,城市人口規模很快從最初施工時的十幾萬,變成了上百萬,深海的房地建設要比陸地容易,因為巨大混凝土澆筑結構,可以直接用氣囊在水中推動。 而到了3494年時,深海大洋中工業產值已經高過了東圣國,工人規模數量更是東圣三倍,受基礎教育青年數量是五倍。且在大洋中可沒有把持科舉的世家,社會體系更進一步擺脫封建制度。 農業需求靠著工業藻田,以及注氧養殖來完成。工業鏈是按照移動的海洋船體模塊在深海中組建的。 厚積薄發在今日顯現,當年“龍虎鳳玄”的四人樁,已經越來越少有人提及了。 相對于其他還是小樹樁的三人,已經跨越到元嬰境界的李蛩,已經是參天大樹。 ……而此時,天象也臨近改變,修神的好時代也沒幾年了…… 3495年,隨著大洋中心,木乙城,一個四十公里的海域突然之間冒出了光芒,緊接著一艘五公里的大型航天戰艦完成“引力可控”實驗,騰空而起,進入了太空。 站在這艘鯤鵬號浮空戰艦上,李蛩低語道:“該和這個星球的人打招呼了,講明燕雀和鴻鵠的差別?!?/br> 燕雀是會為了地上的小蟲和米麥,進行短途雀躍,鴻鵠則是要追逐更長遠的目標。 眼下升騰起來的鯤鵬,大量海水從飛船下嘩啦啦泄漏,無數的人在歡呼。在東海民眾看來,這里面有他們出的一份力。 此執掌“人道”牛耳的李蛩:必須承認普通人在正途上,貢獻出的每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若是否定這份實現理想的路上,普通人產生的價值,道途的“障”,就種下了。 “男”,用力耕田也。如果“力”無“田”來定,那么就會被兵戈所催。 李蛩在設計這艘鯤鵬艦時候,就想到這艘戰艦,有可能被用來進行星球戰爭。自身有可能會成為外戰勝利后”,變為“征服者”的驕傲圖騰。從而將自己的傲氣,掛在這種“兵器”上,這就是陷入了“力障”的最明顯特征。 所以,在修建這艘戰艦之前,李蛩就提前規劃好了鯤鵬的“正確運用”路途。即,探測周圍太空區域,參與行星改造的第一階段,用于運輸計劃。 這么說吧,李蛩在東圣的規劃,已經提前落到了千年之后!并沒有在達成“元嬰”后,從藍圣星這個小地方跳槽離開的意思。 因為!李蛩:我選擇修力,就不能棄田。 丟棄了“田”的修“力”,就會陷入“力障,再次復習一下‘力障’:力量過于強大,發現自己出力導致眼前情況變化,卻不清楚自己“力”是用在哪?才對事情起到了正面推動! 按照那些洞天福地,正道的元神真仙的視覺標準來看,李蛩這樣的正道元神,可以離開藍圣星這種這個小地方了!藍圣星上的種種因果,對于正道元神來說,已經是阻力了。大千世界中名門正宗絕對歡迎衛鏗加入。 然而李蛩的邏輯:我在這修武,規劃出了“田”,那就要(軸)種到底。就這么“潤了”算啥?這里再破再爛,也是我選擇的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有可能開天辟地,因為我在這用了力!雷都打不斷! 話說,自從古盤后,“以力證道”的精髓,又一次開始顯現。 …… 3499年,藍圣星的東海工業區,人口已經是有三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