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894節
“人嘛,成長呢,總是會遇到惰性的。最終自己得找到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方向” 而現在走出來的衛鏗,希望面前這個“發育不良”的家伙也有可能性。 這次,衛鏗沒有擄走噬金嚀的艦,而是把她的青梅竹馬擄走了。 一個小時后,噬金嚀趕到了掌微的飛船時候,只聞到了一股獨特香味。斗毆的氣味。 ……衛鏗心中樂嚎:我走在了,變態的道路上啊?!?/br> 而兩光年外的空間站里,在一公里大小的金屬平臺上,磁力系統模擬了三倍的重力,一組士兵們正在編練,這里面有繁星鴻,言鳴這些穿越者,也有被衛鏗強行揪著過來的掌微。 “抬頭,挺胸,撅屁股,站似一棵松!”衛鏗先給其軍訓,讓他們知道規則,當然這個規則并不是一個人的規則,而是所在團隊的規則,更有效率執行任務的規則。 在他們cao練時候,衛鏗悠然的點開了“星圖”,此時“星圖”是久藍星,北極造物區等各大勢力排查出“永恒之心”改造的星球(行星)。 現在都已經“涌現”的衛鏗,演戲一樣抱怨道:“我草,不是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現在都發現我在這里的?”此時衛老爺已經開始雕刻“恒星”了。 在隊伍群中,掌微看了衛鏗一樣,然而衛鏗也毫不客氣的看了回去,盯著他,然后一字一頓說道:“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威懾的表現,就色厲荏苒。我們會帶你們言出必行?!?/br> 在星際太空中,一個長六百米的人體形態的能量戰艦正在星港中雕刻,這個碩大的存在現在被光幕遮掩著。 而衛鏗帶隊訓練的這個小分隊,就是駕駛員們。 數萬名工程師為他們打造的戰斗武器正在預備,這是能和直接巨獸進行角力的光之巨人。 ……衛鏗:男孩子必須習慣巨大化機器人?!?/br> 系統這邊,震尋對衛鏗詢問了一個問題:“你已經完成中央系統獨立,為什么還是習慣于分體的大腦來思考問題?” 中央系統思維,就是涌現能力下,衛鏗可以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腦,驗算宇宙奧秘。數學算法比較快,是用來思維中建模高溫流體力學,核物理,化工分子式構建,等復雜問題,都是瞬間溝通,震尋也能這樣。 七級暗能者在星海中,相對于碳基凡人,已經是神祇一樣的存在。 而擁有能量軀體的神祇視角中,那些沉迷于紅塵音色的(碳基)凡人思考,都只配讓他們抿嘴一笑。 震尋經過觀察,衛鏗分體完成了各種各樣的奇葩討論,卻經常會犯很多低級錯誤。 但即使如此,震尋不得不承認,衛鏗會在分體愚蠢中,跳脫出很多天才思維。 衛鏗想了想,解釋到:“用碳基大腦思考問題,思路很廣,不容易漏掉基礎問題”隨后補充了一句:“就算犯了錯誤,那也是暴露了我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我是中人之姿,不習慣做神祇?!?/br> 碳基是進化的初始,意識誕生基座,碳基大腦是物種進化到智慧層次的杰作,故,不會隨著技術進步而變低等落后的。 哪怕是未來有其他載體可以承載自我,碳基大腦仍然有著重大意義! 其實,說到底,衛鏗在上個世界見識到,那位高等文明意識投放意識(拯念),和自己一樣是一個凡人,但是擁有那么多非凡的品質。 故,衛鏗有那么一種憧憬:自己的凡軀,能承載神一樣的意志,在最嚴肅的生存斗爭中,不懼怕烈火灼燒,愿意用胸膛堵住鋼鐵槍眼,在寒冰中哪怕只有簡單炒面也能堅定戰斗不畏懼。(衛鏗努力的標準,目前是初級穿越者已經無法理解的地步了) 衛鏗心里默念:按照那種標準,自己還沒有到達過。凡軀會害怕,會恐懼,會疼痛,會感覺到誘惑,但是能做自己。 震尋動用了自己驗算,最終沒法搞清楚衛鏗邏輯,(要是計算能演算出人類未來,那么演化就沒那么多坎坷了) 震尋:“我不清楚,你最終目標是什么,但是你比我們這方宇宙其他存在,多了一些‘勁道’,嗯,就是仍然有著‘塵凡’中性格?!?/br> 衛鏗灑脫:“羨慕嗎,這是生命的成就,用搏命換的! 第22章 (上) 質量巨兵 巨獸星云這里!在北極噴射區等星海勢力的歷史敘事中:四千年前是第一次基因戰爭,而現如今可以算得上是第二次基因戰爭了。 調查員噬金嚀認為: 上一次戰爭,星海議會作為鎮壓者,將星際巨獸的傳承發展逼到了極限。 而這一次戰爭,溯源派系作為下場一方,也通過了“垂死掙扎”將人類形體下的“搏殺”天賦演化到了新的高度 在第二次戰爭前,雙方進行了充分交流,相互之間了解了對方路線,在充分比較后開始躍躍欲試的競爭。 ……在一開始接觸前,所有文化圈都覺得別人那一套,自己只要學幾個重點,就能集百家之長…… 巨獸基因體中最頑固的要維持傳統,但也被戰爭交流殘酷毒打,明白要維新。 在這些最頑固巨獸派們態度松動下,巨獸基因那些生命幼年期的個體接觸到人類工業,開始興沖沖進行著自己創意改造。 衛鏗這個中人看來,所有一時興起追趕時產生的創意,都是人家漫長積累初期前玩剩下的。 衛老爺對巨獸基因模仿聳了聳肩:“值得鼓勵,哈?!?/br> 戰爭第一個五年,此次這些基因巨獸體們就已經沒有純粹原生體,所有新興巨獸們他們植入了不少機械結構。 例如一些大頭巨龍,背部就安裝了兩百毫米口徑的炮。哦,展開的時候背部彈出金屬支架,就和人類釋放擲彈筒一樣輕松容易。這樣的改造,是這只基因體們在最近幾十年來彈出的風潮,認為血rou有極限,機械賽高。 衛鏗刁民式點評“血rou苦弱,機械飛升?不是傳統至高,就是機械賽高,二極管思維,就是不做人?!?/br> 在成長基因體內載入機械改造結構,“戰斗暴龍”“機械邪龍”的模式,同樣受到那些老牌基因巨獸道路存在的鄙夷。因為這追求一時的戰斗力,破壞了基因體的成長性。 巨獸派那些核心存在們:在七千年前傳承至今的古老傳承中,是能讓有機物結構逐漸演化到材料性質媲美鋼鐵,能量輸出為熱核動力爐級別的,現在直接機械改造就沒有這種成長性了! 這些最最古老、高傲的巨獸基因傳承者們,現在面對溯源派,默認了,族中那些半機械改造戰士和自己一起戰斗。屬實是,一邊用著,一邊嫌棄著。準備在用完了的時候,就安排做掉的帝皇思想了。 ……衛鏗:歷史記載的高超政治手腕,就是捏合矛盾重重,然后達成目的后排除異己。這個基因劣根性,你們(巨獸)倒是沒丟…… 而溯源派系這邊,每隔十年,暗能冶煉技術出現一次換代升級 現如今恒星上出現了一個個環帶,這些環帶上維持著亞光速的粒子運轉,讓亞光速粒子來扭曲空間,開始量產空間壓縮裝備。 這些保質期三到五年的空間折疊器,讓十幾年前還稀罕“光之巨人”如同下餃子一樣,成排成排的太空能量場中,走出來。 空間裝備,進行普通的儲物,那是最最低級。類似于內燃機發動出來后,十九世紀的普通人想到的是拉糞,磨,這些原來牲口的用法。但實際上二十世紀,架橋,修建筑,拖動萬噸輪船,推動飛機,用法會變得相當復雜。 溯源的恒星產業工人們吐槽:“光之巨人”,是專門打怪獸的。 光之巨人體系一直以來最核心“缺陷”,就是在較小的單位體積下,進行運輸 衛鏗:不能說一個“變身器”那么大小,至少也是一個集裝箱那么大小的東西運輸。 旁白:這個“變身”過程中,數百米的骨架,幾千噸動力設備,三十多米駕駛艙,都要從空間壓縮中解壓出來。并且還要穩固的構成一個大型人體,其空間焊接的技術要求非常高。(也就是空間展開后,部分邊緣剛好疊在一起) 在巨獸星云中,第二次基因戰爭,就是這種大型的光之巨人和傳統基因巨獸的戰斗! 在戰前,溯源派系這里,大量這種空間壓縮裝備配發給訓練人員。并且他們都很快的掌握了這種裝備。同樣也躍躍欲試。 ……溯源派在巨獸星云所有階層戰斗者,用這類裝備打的很起勁?!?/br> 整體而言,在星海的觀察者們眼里,這種光之巨人,戰斗武裝,談不上什么高端的設備。甚至來說,為了維系這種光之武裝,進行了大規模的暗能冶煉,社會門檻太高了,這真的有意義嗎? 有意義,對于生態,以及人類政治路線來說,往往不是“強大”滅掉“弱小的”。 就像鳥類再強,也滅不掉蟑螂一樣,只有同類替代才是威脅。 就如同中生代遍布海洋的疊甲菊石,滋養了一代代海洋霸主,但是仍然是沒法被滅絕,而真正把它們逼上絕路的,是同類競爭的硬骨魚,也就是主世界當今海洋中擺著尾巴的雜魚們。 高高在上如同神祇的行星宗主們,脫離演化的路線,他們只考慮自己強大,沒有考慮“擴散運用”的問題。 衛鏗廚言:以隨意吃山珍海味的人不用考慮的思考著“粉絲”替代“魚翅”、“蒸雞蛋”替代“燕窩”的可能,那些達到七級暗能存在(七級巨獸)在擁有“永恒穩定戰斗結構”,是不會考慮需要“團隊周期維護”“有使用壽命”的軍械制造。 ……質量巨兵是“共同產生的戰力”,超級巨獸時“私人產生的戰力”,衛鏗:不管戰力是誰的,被打死是輸家?!?/br> 現在,眼下溯源派系的主力已經不是當年第一批抵達這里的人類了。溯源已經本土化。 大量巨獸基因的幼蟲,嗯,這些人類被基因鎖封住了巨獸基因后,開始了接受溯源碳基人類的教育體系,在畢業后開始工作生產的路線。 作為這里本土居民們,對“變成巨獸”相對于“控制人造巨人”有著優劣,有了最大發言權。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巨獸的七級暗能者是養蠱條件下萬中無一的成長,在意識到自己只是普通人的命后,都做出選擇。 然而這對那巨獸基因上層很困惑,他們總在說“年輕人(幼蟲)到底怎么了,為什么不捍衛傳統了?” 就如同滿腦子想著效忠校長,締造黃埔精神的那幫上層知識分子,感到奇怪,為啥刁民們要為了“謊言”支持“不道德”的土改。為什么要為“一丁點小利益”背叛傳統。難道給地主家打工就活不下去了嗎?不會吧,不會吧,難道是仇富,所以接受了教唆? 同樣事情也發生在幾十年后,吃夠紅利的那一代人:對晚他們一輩的年輕人的不努力也是很不解,為什么就不能多打幾份工嗎?躺泙對社會,對國家多不好啊。 ……衛鏗: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楚甜處,莫要替他人辨味…… 言鳴躺入了作戰艙室中:智能輔助系統聲音同步錄入他意識?!皻g迎進入光明號cao作系統,我是小愛,您的智能戰斗助手,請輸入您的心靈語言等級,調節各個環節的自動化等級?!?/br> 這個(滿)身高一百四十米,(滿)噸位七萬五千噸的大型巨人, 言鳴在對接神經束后,視角中內部彈出了大量界面,其中四個界面是隊友的。這些隊友界面,讓言鳴想起了他去過的一個“機甲世界”的情況,但那個世界“大型機甲”,遠沒有這種“質量巨兵” 這個光之巨人,其中空間裝備支持其變成四十七種形態, 巨人形態七萬五千噸,是初始的戰斗形態。 他現在要進入地下,需要壓縮部分結構,變成一個電鉆錐體狀態,這個形態的噸位是兩萬噸。 人形態當然是最好cao作的,身體和光之巨人直接對接。但是大部分狀態下是非人型,感知要重新調配。 在這個光潔的駕駛艙內,一個個細小的信息孔打開,無數能量滲透入言鳴軀體內,也就是身上如同樹根一樣衍生出無數觸須,在球形座艙中,每一分感知都被利用起來。 甚至完全不會浪費多余的人類神經,手是不說了,言鳴的嘴巴也被力場包裹,而舌頭的味蕾強化神經感知,也對接到了駕駛艙。 地球有一句話是“武裝到了牙齒”現在這是“舌頭都在指揮?!?/br> ……悠揚熱血的音樂中,鋼鐵在咔嚓咔嚓變動,戰斗機組涌出隧道,開始出擊!…… 不僅僅是言鳴的,此時其他駕駛者也都在進入了控制狀態,作戰的預備即將開始。 工業時代有這樣的概念,量產化的東西有時候要比各種各樣手工化要好。標準化意味著成本更多能用在細致開發上。 相對于巨獸數千年的基因改造。成長精雕細琢,光之巨人已經量產快速完善可用性。 言鳴在報數后,在屏幕上,一位女性副官微笑的進行情報服務。 在這樣戰斗畫面中,有一個大家刻意忽略的細節,那就是在駕駛質量巨兵的精英中,來自外來原生人類占據多數,而用“基因鎖”鎖住獸化的人類在“光之巨人”變身者始終很少 而人理聯盟其實是想要優先選拔“巨獸星云”的人類,因為政冶上這樣跟正確。 所以這不是溯源派們奠基者們歧視,具有巨獸基因人類,而是在基礎教育中,這里本土人類的確是有劣勢,比不上原生人類。 這個星云的本土人類普遍繼承了各種非人類基因。如果沒有基因鎖,就算不主觀顯現,在二十歲后也會被動發育出,體長高七八米的亞人模樣。 現在基因鎖封印掉了這些亞人發育,但是巨獸化基因還是有問題! 人類訓練是什么?是和平時期周期性積累進步。什么是周期積累?吃飯睡覺作息有規律,學習知識,體格強健靈敏,能一天一個進步,這些進步如同天文歷法一樣,是可測,能按照計劃進行的。 純人類是按照天體自然周期演化出來的生物。 經歷過星海移民后,小行星低負熵環境下成長的人類,和高負熵自然大行星上成長的人類是不同的。 人類發育可預測?代表著什么,是一種“資質”,一種最有效適應社會化主流發展的資質。巨獸派們現在亂塞的大量基因,現在讓人類發育帶著個體化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