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528節
應許星上的人類,沒有東非大裂谷的峽谷演化歷程,它們在樹棲演化過程上度過了幾十萬年。當巨樹所在的環境區域日益干燥,形成寬闊的草原后,從樹木上走下來開始奔跑,逐步開始尋找果子。 這六百萬年階段,也是蒙昧階段,由于長期樹木生活,不能使用火焰,大腦獲得不了熟rou的營養,智力進化相對緩慢,但也是慢慢進化了。 樹心會分泌汁液,同時會定期地生產富含營養的種子,這些種子可受精之前是有毒素的,但是未能受精,干涸后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被當時尚屬于猿類的上層壟斷,所以在樹上形成一定的社會體系。 當時的猿猴族群上層在發育中掌握了一定的智力優勢,進而和生殖掛鉤。 而一旦種族的優勢與生殖掛鉤且持續了數十萬年,就會一代代繁衍中在基因中被強調。所以這些演化人類,和地球略有不同。 應許星上的猿猴屬于長期的母系社會。 故女性在進化中獲取的智力進化優勢要大一點。連帶著這個種族的智力發展方向,偏向于記憶力。 畢竟主內,如果不能迅速記住自己管轄范圍各種事物種類,以及每天大小的變化,那是無法勝任管理的。女性在樹上進行了激烈的宮斗,主導了種族的篩選。 地球剛好相反,早期獵殺的習慣,讓男性掌握食物獲取優勢。 且自然選擇中,合作是否緊密,在安排中是否會給予照顧!捕獵的幸存者,一定取決于男性群體首腦的思考!男性智力進化要應變復雜情況,判斷步驟是核心,所以智力進化相對偏向于“邏輯”。 到了現代文明、行星航行時代,發展是要殊途同歸的。按理說兩性權利趨向于平等。但進化過程中殘留的東西很難洗干凈。 視角回到應許星人類的進化過程中。 經過了六百萬年,氣候進一步變化,樹木徹底消失,樹棲生活終于結束了。僅有的巨大樹木在母系社會女性激烈謀劃爭奪下消失殆盡。同時也演化出了改良作物種類的復雜技術。 當時已經相當于早期智人的人類,終于開始結束安樂窩,開始在河流周圍筑房定居。同時背負著自己樹木開墾種植。 隨后進入了類似地球原始時期的聚落時代。開始捕魚、種植,來獲取新的能量,終于也開始了相互之間的戰爭。 用了一萬五千年的時間,就進入了相當于南宋的農耕文明鼎盛狀態。修建巨大的城邦和運河。 而隨后,停滯了六千年時間后,終于進入了蒸汽階段,其后浪費五百年時間完成了全球電力時代,再然后又停滯了六百年才徹底進入太空時代。 這個從原始農耕時代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與地球相比有點長。 但是請注意,應許星的人類,在下樹后開始組織激烈戰斗的時間,比起地球太短了。 這個,打仗還是地球人好戰! 地球人類先祖下樹的時間早,在非洲大裂谷中來回橫跳,和非洲那些尖牙利爪的東西搶rou吃,才把大腦進化起來。地球人腦子天生是帶著嗜血的。 君不見七八歲的小男孩,本能地會找一個棍子,讓油菜花嗖的一下削掉頭嗎?至于彈弓,哦,千萬別讓其拿到彈弓,否則打碎玻璃窗是小,打死雞狗是中,打瞎了人眼是大。哦,火柴也得收好!地球人類哪怕到了現代文明也頭疼,男性幼崽們的不安分。 應許星人的男性就不會這樣,他們小時候會本能地撿起一塊石頭,然后盤得足夠光滑。因為在進化過程中,打磨足夠漂亮的寶石,獻給樹梢儲存,是可以得到贊賞的。 應許星人,是用六百萬年時間,靠著巨樹干果產量不斷地優化,才把大腦進化完畢的?!獣r間久了一點,比起地球人那種瘋子進化的大腦,要穩定一點。 而應許星文明的歷史上,戰爭相對要少,更多是政治。 因為雙方力量差距過大后,就會選擇臣服,進而開始輸送財富。只有實力完全接近的時候,才會進行戰爭。 應許星人統治也很穩定,在建立王朝后,會積累,再積累。 比起地球王朝隔著幾代就忘乎所以揮霍,要穩定多了。畢竟是女性把持著權力體系,精打細算地治理。所有關鍵指標,都強迫癥地要求不能減少,絕不會像男人千金散盡還復來地浪。 但也恰恰是因為母系化,其缺點也相對來說很有特色。 在政治這個自私的活動上,應許星人的表現和地球人身上截然不同。 地球上一塊區域遭到災難,開明的統治集團也知道這地方沒啥油水了,“我不壓榨你,你給我乖乖在這趴著”,亦或是“我不得不壓榨你,但你仍然要臣服我,我鎮壓,你反抗,看看誰撐不過去?!?/br> 在應許星在類似情況,英明集團內心的傾向:一塊地方出現了災難,嗯,那是天降下了懲罰,中樞統治集團覺得這地方有問題,進而,直接把這塊受災的地方甩出去。 讓其自治,別來影響別的地方。 至于這里度過了天災,有了稅收價值了,就再度逼迫其加入過來。 前面說過,在絕對力量下,兩方是不會有戰爭的,弱者會選擇臣服,輸入利益。 【地球上那種面對壓迫,敢用十分之一的土地人口,和強者打到死的情況,不符合應許星人思維?!?/br> 應許星上更擅長用政治而不是戰爭來解決問題,其思考偏向于靜態博弈,擅長于組合。但是對于步驟排列,以及各個細節上動態比較,有所欠缺。 …… 衛鏗的穿梭時空點,不是發生在應許星人計謀奇崛的繁華時代。而是已經進入星空的數萬年后。 數萬年時間,經過了文明熏陶后,很多都會變化,而科技發展也會讓人類舊的倫理被打破。并且這個階段有一個新的災難,這樣的災難給星空下人類帶來了新的特性。 應許星在進入核聚變后期兩千年后,其所在的星體遭遇了宇宙中非常罕見的事件。 那就是自己所在的恒星,遇到了黑洞引力場的吸引。 而且尤為特殊的是,這是雙黑洞,且在十萬年后正在合并。應許星的太陽可受不了這股力量的撕扯,陷入了頻繁的爆發期,其生態幾乎全滅。 應許之星的人類各大集團,試圖離開星球??墒强茖W探索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種瓜得豆的現象。 應許星的人發射了大量直徑上百公里的太空船向外躍遷的時候,有一批研究人員反常態地進行了一次資源浪費,那就是不逃離黑洞了,反其道而行,挺近兩個黑洞之間的平衡點。 也就是雙黑洞質量體系下的,中心點。 在這里,他們發現,把粒子高能化到一定程度后,就直接蒸發掉了。這到底去了哪里?是直接被兩個黑洞吸掉了嗎?經過六年的研究,確定了一件事,在黑洞“毛球模型”體系下,當兩個弦波段在中央交匯的時候,會扭動空間。 隨后證實了,這種空間扭動可以控制,自動進入另一個大質量天體的中心!前提是在這個大質量天體中心也是空曠的。否則的話躍遷失敗,就是直接一頭撞進其他天體的地心中,變成熔融粒子滲入到鎳鋼地心內。 這種躍遷過程消耗的能量非常少,甚至有時候不會損失能量,還會富余出能量。 當然,富余的能量不會在身上爆發。這股能量散落在宇宙中,會隨著意識的調動涌出來! 意識可以調動這股能量時,該位面科學家進行大量研究,最終理論是,這種折躍會擴張宇宙空間,而空間拉伸后,自然就會有能量。當然,意識調動的能量,取決于意識中能構建出足夠強度的物理結構,否則這種調動會讓自己軀體直接崩壞。 星空歷史后,應許星的能量種族上越走越高級。 就這樣,應許之星的人類一個個先期逃亡的太空飛船在緩慢飛行一兩百年后,剛剛達到引力邊緣,迎來了老家技術突破后,折躍過來的新興個體。 當時飛船上逃離者們的感覺是什么樣呢? 就類似近古時代:一群人自己老家非???,想方設法偷渡到發達國家。 但是幾十年后自己老家的人,無視了自己一輩子征途,直接跑到發達國家旅游。而且還帶來個消息,嗯,你們繼續,不過,先用我技術建一個微信群吧。 太空飛船原本是孤島世界,但是由于技術進步后開始鏈接。 而后又過了八千年,技術再一次進步,人類不用依托兩個黑洞引力平衡點,直接在黑洞附近找到了空間連接。同時完成“能量態”躍遷技術。 也就是直接穿梭到其他星球,然后從星球的地心中躍遷出來,來到地表?!獞S星的人類再也不可能滅絕了,并且建立了一個星際帝國。 但是在茫茫深空中,在遠航歷1200年之前發射的大量太空飛船至今還在虛空中搖晃,并且在遠航歷3544年至今,不少飛船靠在了恒星外的小行星星體,內部也被掏空了,形成了獨特的小行星內居住地。 雖然每一個飛船,每一個小行星星體內都有空間門,但是應許星的星空統治者們不允許這些飛船、小行星的統治者放棄這片地帶。 應許星人啊,她們喜歡攢啊。 第02章 塔西·啟舵 剛剛進行魂穿后。 咳咳,衛鏗被昏暗的隧道、渾濁的空氣嗆得喘了一口氣。 極為微弱的0.1g重力,讓整個人都感覺到輕飄飄的。(防杠:這里的引力系人造,這是一個小行星,大部分區域是萬分之一g) 抬起手,發現這里是一個狹小的隧道區域,同時也發現了手指細長。這具軀體依稀殘留的短期記憶告訴自己,現在必須要把自己躲藏地方的上方八米外蓋子給蓋住。否則煙塵會越來越濃郁。 衛鏗:“草(一種植物),這里是什么地方?!?/br> 衛鏗努力地搜索腦海中留給自己的殘留記憶:“嗯?內區和外區,這里是紋鐵星?!毙l鏗腦海中如同流水賬一樣冒出了大量的信息,這絕佳的記憶力,讓衛鏗領會了一下應許星人獨特的天賦。 紋鐵星在一千應許星年前,只是一顆直徑六十三公里的金屬小行星。 但是就跟所有被人類遇到的小行星命運一樣。星光33324號飛船降落后,人類對其核心取材,在外層完成了隔絕層建設,四百年后,開始膨脹到了兩百三十公里的直徑。 在小行星上建立隔絕層,是為了防止星球內部三十公里的核心生態區大氣流失,但是隨著核心區那個折躍點的越來越穩定,投射引力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內層居住區的引力,普遍達到了5個g左右。內圈已經能自動固定空氣,隔絕層的作用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對隔絕層的管理也就松散了。 一百五十年前,從內圈向隔絕層外走私材料的活動越來越猖獗。 這就和近古時代住在頂層的人,想在天花板上搭一個陽光房,住在一樓有花苑的人位上欄桿加蓋一個棚,變成密閉房間的道理一樣。 應許星人類進化路線更迷戀“自主獨立空間”,所以比地球人更甚。 如果站在太空視角,紋鐵星球就是在那時候開始,原本光滑如同雞蛋的外層,就如同長了無數霉菌一樣,開始向外膨脹。 經過了三百年的野蠻發展,紋鐵小行星膨脹到了六百三十公里。也就是直徑達到了原來的十倍,體積上則是達到了一千倍! 這可不是地球上方圓六百公里的面積,而是多孔立體空間,五百億人口在里面都不擁擠!想想看,一個兩三千萬人的大都市,南北也就一百公里。 …… 最終,紋鐵小行星的高層覺得不行了。因為向外建設是需要內部獲取材料,而這種非法取材,已經讓內圈部分外殼上過薄,進而出現了一些非法管道和入口。更重要的是,這結構可能會出現不穩定。 于是乎在一百年前,紋鐵小行星在外部太空建立了四萬零六百顆衛星的屏障,開始用激光武器嚴格鎮壓任何在星體表面的違章建筑,同時隔絕內層和外層通道區域。 現在衛鏗被灰塵嗆得半死的地方,是這個小行星內六千七百個消塵通道中密密麻麻除塵井之一,用來對小行星交換內外氣體的設施。 在小行星內的超級都市中,為了防止下區某一些地區氧氣含量突然下降,保持空氣交換是必須的。 【這個,紋鐵小行星內,曾經發生過這樣的災難,某些非法商人在某個密閉區域大量囤積有機物(大糞),最后探查的人打著燈下來,點了一根煙。再然后,隔著兩公里外,紋鐵小行星上區的老爺們桌前的茶杯都出現了波動?!?/br> 閱讀到這部分內容,衛鏗不禁噴一口氣,然而又嗆了一口煙,衛鏗終于回憶起自己來到這里時情況。 自己目前在直徑四十米的944號隧道口。 這個隧道弧形的穹壁側面,有一個小門。在得知區域大換氣后,所有下層區的流浪者都進入了自己的房間內進行躲藏,但是不少無家可歸的人類,卻只能進入廢棄灰塵收集口,蓋上蓋子躲藏。 空間站中,出現粉塵顆粒是不可避免的,故美國航天要花費重金開發的航天筆,也不學毛子無視細節用鉛筆湊合。 近古時代的小型空間站內,可以通過各種細節來減少粉塵,例如把食品裝在牙膏袋子里,以擠出來的方式進食。 但是在這個以小行星改造出來的永久環境中,不可能依靠自然沉降的方式來除塵,就必須需要設計來進行空氣凈化。 這樣的設計是參考珊瑚礁吸納顆粒的原理,故在很多主隧道內,故意留有一些入口大,出口非常小,且有多層阻隔網的小隧道,讓灰塵在這里富集。 每一次氣體交換后,會有設備專門清理這些除塵井。 軌道列車機械系統(那種堪比核潛艇的大型機械)會定期穿梭在主隧道中,對這些規則排列在主隧道的小隧道口,進行清理。 當然,外層區域無家可歸的窮人們,往往會提前堵上這些出口,縮在這里。而這也被隧道管理體系的人們,貶義稱呼為,堵塞空氣的耗子。 故,這里的管理者會隨機設置程序,故意在空氣循環的時候,戳碎一些蓋子,讓里面的人有個教訓。 衛鏗現在穿越而來的身份并不是平民,一雙小手現在沾滿了灰塵。但是,灰塵下是粉粉嫩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