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207節
2月27號,隨著最后一批民眾撤離,營地打包,一排排裝甲部隊護送隊伍朝著南線轉移,空中洛奇亞也保持了編隊全程護航。 至于本土城邦貴族站在自己城邦瞭望臺上,通過機械獸的視角,木楞楞的看著河道上的運輸艦,和陸地上的坦克編隊向南行進。 這時建鄴城已超前宣布“已經將統伐軍逼回南方”的勝利喜訊。 這些本土城邦貴族們雖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卻仍要捏著鼻子認下這個苦果。因為他們現在連做出“否定”的籌碼都沒有了。 …… 在贛中防線,這道壯麗的鋼筋混凝土城墻上。落日的余輝把城墻上被植物擠開的大量裂紋照的一清二楚。 宋恒站在烽火臺上,而在他身后是一只昂頭高度可達七米,六個翅膀翼展可達二十米的機械飛龍。此時這頭龍的翅膀張開,為主人擋住了初春的冷風。 宋恒看著遠去的運輸船煙柱,低聲說道:“三個月運走三四十萬人?!痹谥袛嗔俗阕闶牒?,他才再接道:“了不起?!?/br> 一個星期前,宋恒再一次在統伐軍內看到了衛鏗個體。 這個曾經在建鄴城內恭恭敬敬老老實實的衛鏗,現在依然在自顧自的在忙自己的事情。不過很明顯的是,大部分衛鏗這次在統伐軍內負責管理中樞的任務。而與其相處的其他人沒有害怕,敬畏這種對待上級的姿態,可對命令都是嚴格服從(其實這不是服從,而是對紀律的執行)。 讓宋恒思維非常堵塞的是,這次撤退行動中,好像沒有人對衛鏗進行統馭?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是哪里錯了!”宋恒望著離開的統伐軍,那目光中是“還沒有探求到問題答案”的不舍。 …… 這場統伐區和建鄴的力量對峙對建鄴來來說是“十分激烈”的。 這是這五十年來建鄴的最大一次兵團外調,大量的訓練師和機械獸后勤,已經將建鄴考驗到了極限。 但對統伐區來說,成熟的交通管理體系完美的經受了這一次考驗。 人員物資,在統籌學的規劃下,幾點到幾點向北輸送某些貨物,幾點到幾點將人向南運。就一條道,運輸的效率是最大化, 例如:人向南運過程中消耗的物資,先期就進行了統計匯報。所以物資向北運時,先期就會卸貨在沿途據點。就不會出現貨物先送到北段,然后跟著人南下的情況。 而上述這種管理能力,建鄴差的太多了。 這不僅僅是人才數量上的差距,更是制度上的差距。 建鄴派來的領導者要對一個個特立獨行的訓練師進行管理,在沒有組織紀律的情況下,需要的是“個人聲望”。 …… 這次撤離后,衛鏗對建鄴城的這次行動也做了一篇分析論文,通過他們的后勤管理能力,推斷出了建鄴在長江上游投送戰力的極限。 這個極限差不多就是兩百個史詩級機械獸的集團戰力。 而這片論文被用來假定:與建鄴之間發生沖突,需要在該區域預備多大的戰力。 經過總參謀部對各個方面的計算考量。 一個重機械化團(包括五十輛坦克) 兩個輕步兵團(主火力是30門步兵炮。) 以及一個航空大隊 就能應對一切突發情況了。 【空間泡中監察者們裁定,這個力量別說用來防守,主動出擊用來掐斷九江段航道都綽綽有余?!?/br> …… 在末世中,對建鄴這些管理水平不足的城邦勢力來說,人是最廉價的資源。 對統伐區來說,人心團結是己方最核心的優勢。 在衛鏗這個中人之姿的眼里,大部分人與人之間,在智力上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少的。而先天智力缺陷在這個潘多拉位面也是不存在的。 統伐區(衛鏗和隨身系統)進行了統計調查。 在健康的作息,充沛的糖分,以及思維訓練下,人類的大腦對信息的理解能力。上限值和下限值并不大。 一年同步讀完了六門學位的博士,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十八歲男性在心靈語言立體建模的灌輸下,幾個月連高中數學都學不會的榆木腦袋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 衛鏗將大腦的理解力,搞了一個標量:以接觸“王者榮耀”這款游戲為例。 大部分人大約可以用一個星期了解這個游戲的大致地圖大小,各個塔的距離,每一個英雄技能點,并且能記住各個野怪位置的刷新時間。 用熟悉王者榮耀,作為標定理解力的基礎“標量”。這樣一個“標量”的信息量大概是多少呢。 摩托車發動機,大約由一千九百個零件組裝而成,啟動運轉時,各個零件的尺寸錯誤產生的故障種類,大概是7.5個標準量。 高數比游戲難理解,那是玩游戲的時,大腦有多巴胺輔助,大腦思考加快。 同理,在紙質書籍傳輸知識的時代,學習機械零件,如果沒有金錢之類的獎勵刺激,大腦會學的非常慢。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在教學中,不再是通過語言文字進行信息傳輸,而是直接通過心靈語言進行傳輸,能夠讓人更方便的理解。 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心靈語言時代遠比曾經的文明時代要高了一個世代。 …… 知識體系的傳輸模式發生了變化。 在早期,中人之姿的衛鏗只是以推動“軍事,重工業”這些顯而易見的骨架壯大為目標, 而現在其給社會發展的潛力釋放,在各方面體現。 種植園行業,民間發明家們率先將殖裝科技落實。 拖拉機的系統已經越來越傻瓜智能化?!@個駕駛,不再是專門的司機才有資格。只要考幾個證就行。而廠家根據這些會心靈語言的使用者給的回饋,進行很潮的改造。 以至于贛區的拖拉機,越來越賽博坦化。 生物組織驅動的鐵皮蓋子打開,然后等駕駛者進入后,自動閉合。駕駛艙在車體的上半部分,這上半部分能變形直立(直冷),座艙也隨之旋轉抬高且擴展視角,讓駕駛者看的遠一點。在行駛時則收起來,降低重心。(可參考自行車高速時,勾著腰減少風阻,慢速時直著腰。) …… 上述的民用市場技術,很快就影響到了城市傳統工業區,那些科班教導的理工科技術工人們。 早些年,他們很謹慎,大破滅前留下的機械設計是原始設計,不可修改?,F在有了那么多民營企業技術論證,也開始形成自己的設計能力。 在粵地,最新的坦克生產線上,已經開始高度自動化的生產,鋼索吊車將坦克底盤吊裝后,中間每個需要工人做體力活的環節,全部由機械融合的生物臂直接將鋼塊給掂出來。 而整個二十噸的坦克,也改的嚇死人!圓腦袋的炮臺已經不見,改成了方塊體型的炮塔,一層層陶瓷楔形結構內,安裝了生物組織。那個方炮塔,猶如蜘蛛一樣,前后左右上下十六個眼睛,全方位無死角的對外感知。 148年7月,鑒于敏銳度高的生物感知元器件,可以大量生產的事實。 一位擔任技術人員的衛鏗把主動攔截系統安裝上去了。直接用生物神經來替代,cao作爆破彈對火箭彈進行攔截。 至于坦克座艙內部的殖裝cao作倉,一個駕駛員同時承擔車長,炮手的職責,剩下的空間用水冷確保艙內駕駛員的舒適。 裝彈體系直接是一個rou囊對炮彈進行裝填,而這個殖裝結構的生命頻段對接口腔神經,具體的cao作控制如同舌頭推瓜子一樣將炮彈推到炮膛中。 …… 而在空軍體系上,水冷發動機還沒有突破,但是飛控體系也測試的差不多了。殖裝化的重型轟炸機已經開始在生產線上組裝了,這是能載重十噸起飛的大家伙。 而在水下技術體系上,總噸位在三十噸左右的海洋生物機械獸即將服役,能夠在水下發射火箭推進魚雷,最重要的特色技術是,發達的水下聽覺感應能力,對哪怕巴掌大的魚類的靠近都能察覺。 上述武備的發展,體現出,統伐區是將建鄴方面扭扭捏捏不愿意走的“裝備殖裝化”路線走的徹徹底底。 在千變萬化的新技術體系上,統伐區的技術工程師們還是謹遵了一項死條例。 殖裝和人基因同頻。 非純種人類無法cao作倉。渝城的共生人不行,甚至沒有徹底完成調整的基因污染者也不行。 …… 當贛中的對峙剛剛結束后,新的沖突開始了。 這次可不是與建鄴方面的那種靜坐示威。而是可能在一天之內打光上千發生物飛控火箭彈的高烈度戰爭。 人類與人類之間的沖突要控制烈度,但人類與異種的沖突那要堅決回擊。 149年冬季結束后,華南的天氣開始轉暖。 衛鏗集群朝著滇地挺近,而這猛然向西發力的行為。讓長江上游渝城勢力,輕輕的松了一口氣。她們想要聯合的蜃云菌母先于她們與統伐區的開拓力量撞上了。 5月4號,通往滇地的山路是曲折的,機械化隊伍履帶壓碎了一片片扭動的藤蔓枝條,這些枝條如同壁虎斷尾狂扭著。步行雙足機甲則是舉著火焰噴槍,驅逐道路兩側妄圖朝著車隊涌來的草蟲。 在這頗為緊張的氣氛中,坐在推土車上的衛鏗集群們,哼著《詩經·滇風》中的名曲 衛鏗:“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進城,嘿,老司機帶帶我,~~” …… 在車隊正前方幾十公里,山頭已經被一把火燒過了,但是焦黑的根系中仍然有黑色的東西隱約蠕動?;蛉郝鋰狸囈源?,正放射著仍然強盛的生命輻射。 而統伐軍方面也是知道這一點,洛奇亞排隊從空中通過后,撒下了一個個降落傘,傘下面是半透明的球形倉。 人類對生物圈的光復戰斗,戰貓先行。 第06章 滇地的交戰,認可的姿態 潘多拉歷149年八月十四日。 作為當代最具有生命力的人類勢力,統伐區在滇西的拓展陷入了阻力。 這種膠著狀況,好似絕命位面那邊讓燈塔淪陷的帝國墳場。 統伐區作為具有科技優勢的一方,投入了上千輛機動車輛的機械作戰力量,傷亡數量雖然很少,但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不說燃油,機械零部件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戰爭運轉消耗。生物戰斗兵器成建制的投入到對生態的戰斗中,增加了新的后勤表。 在滇西生態中,由于機械獸身上感染了蠕蟲一樣的菌絲,需要開刀切除。 于是乎,光是配套的醫療所就達到了五十座,集結的醫療人員數量達到兩千。這還是現在有了血包和生命輻射幫助再生的技術輔助下。 …… 湛江工業區 這里所有生產部門內,總計有四千個衛鏗在崗,已發展城統伐區的第二大都市,總人口十一萬人,為戰爭中的前沿供應基地。 在湛江西新建的飛機場中,一架架安二,正在進行繁忙的起降活動,來回輸送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