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184節
負責迎接的訓練師們,看著逐漸停轉的螺旋槳,按照批次迎向跑道上停好的飛機。隊列可以說“整齊劃一”,這是有了最基礎的尊敬態度。 而在先前,建鄴作為城邦系文明的中心城,對南邊區域的態度,與主世界二十世紀早期“魔都人認為周邊區域都是農村”的情況一樣。 …… 飛機機隊中由五個衛鏗個體作為領航者,兩位船員派作為跟隨者,其他的飛行員和使團都是本土土著。 統伐區使團的總代表是曾家刊,他負責與建鄴方面完成溝通并完善機制。 此次會談的項目很多,除了潘多拉場中的通訊恢復,還有就是從贛南到長江流域的通道打通后,雙方貨物直達的問題!統伐區現在有大量的基礎工業品想要供應北方,而建鄴方面實際上也需要大量的蒸汽機零件以及化工制品。這是兩方面都受益的事情。 …… 一旦兩方面建立常態溝通機制,對建鄴和統伐區都有好處。雙方發生直接碰撞的風險將減少。 而統伐區下一步的軍事進攻方向,也可以直接走西邊,將東邊問題擱置。 不過雙方在交流后可能產生的新的經、政矛盾,不會在談判桌上提出來。未來產生的新坑,就要考驗雙方執政集團的應對能力。 例如:贛北區域的中型城邦,就沒資格收取過路費了。他們就會變得邊緣化。 統伐區不會養他們,建鄴方面則是養不起他們。 贛南區域的城邦們也會明白這一點,其上層是建鄴城的附庸,可能會加倍的采用“莫里森模式”來尋求建鄴的關注。即通過和南邊的統伐區制造摩擦,來制造兩大集團的對立。 【莫里森,近古時代的澳洲地區首腦。由于行為過于典型,被主世界用來做專有名詞,用來描述一些小國勢力在本方結盟集團中逐漸邊緣化的反應?!?/br> 大國之間對交流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問題,無需為對方考慮備案,準備好自己的備案就行了。 這時候!雙方上層,到底是視角前瞻,眼光卓越的政治家掌舵,還是目光狹隘,只顧狹隘基本盤,短期利益的政客在cao盤。那就要寫一份長期的考卷了。 建鄴城能不能做出這卷子,衛鏗不管。不過衛鏗覺得統伐區的卷子有點難,未來幾年想要繼續堅持統伐這一戰略目標,要仔細答題。 …… 當真新正下了蒸汽列車,在車站等了三十分鐘后,終于等到了建鄴城方面的人來對接。 而那邊的談判桌上,曾家刊到場時就開誠布公了“真新正”這位先行代表,一個在建鄴工作,學習的存在。 一身藍布工作服,胸前口袋插著一支鋼筆的曾家刊:“我們兩年前派來的人,這半個月到淮河上游對蟻類基因群落進行勘探,發現了部分組織樣本在通訊層面的潛力。相關的樣本,我們已經通過飛機送回了南邊,還有部分樣本目前也已經抵達了這里,將轉交給貴方,希望未來能在這個領域合作?!?/br> 顯然,建鄴城這邊非常懵逼,這從南邊過來的人,卻能從在北邊調動力量。 當然,外交無小事,順著曾家刊發送的地點,他們就找來了。 …… 真新正在汽車站,旁邊是幾頭機械獸扛著金屬采集罐,等到建鄴的人抵達后,吐了一口氣。 而面對負責交接的人邀請時,衛鏗(真新正)擺了擺手,示意自己在學校有宿舍,暫時不是外交人員。 。 。 。 衛鏗集群沒有參與統伐區對外政策的具體執行。 因為 自己要做統伐區的螺絲釘。 國家的職能,交給專屬部門去主持。 而自己只要作為個體響應號召就好。 自己是文明的一份子,要盡量褪去在人類各個運轉中“必要”的標簽。 。 。 。 9月25日到27日,統伐區和建鄴之間的對話非常順利。 在曾家刊的主持下,雙方就現存人類城邦,應當共同擔起文明復興責任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在討論中對多項議題達成了共識。 人類仍應該在工業制造上投入主要精力,并且積極展開貿易,互通有無。 在軍事上應當加強溝通(彈藥生意,機械零件生意)。 在生化領域上應該加強合作(討論的自然有機械獸技術的溝通,當然另一個重點就是基因污染者的救治問題)。 在商業上,認為應當多開辟長江下游的航道,加大雙方經濟往來。 同時建鄴方面協助建造機場,開辟雙方的空中航道。 這是目前唯一會決定落實的實事!統伐區會出飛機,出技術,出骨干人員,建鄴城負責選取地點開辟機場,來學習掌握空中飛行和地勤維護。建鄴上層對機械化空軍還是相當重視的。 從飛機降落后,再到紫峰大廈上,雙方外交人員的相互握手。 曾家刊自信從容的面貌,給建鄴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此次先例,也將成為和其他長江黃河流域城邦交流的參照案例。 但是,和諧友好,僅限于雙方在自家報版上的明面上報道,相互之間在利益上的對弈,不會堂皇張貼。 建鄴城內部,那些最頂層的家族和勢力們,對這次統伐區的來訪,關注重點可不僅在人類大義。 剛在浦海廢墟地帶干掉天殛龍節點的天王級訓練師們,正在多地的會議室內討論有關控制使徒的技術可行性, 建鄴方面的技術部門現在試圖利用天殛龍的活化血rou制造高端的機械戰獸。 目前的難點在于,天殛龍血rou,哪怕是殘片,生命輻射的規模也仍然太高。即使是冠軍級的訓練師也無法讓其臣服。 【再次復習一下臣服的概念,就是人類生命輻射占據主導,讓次要生命如同藥物成癮一樣無法獨立合成關鍵蛋白質】 而在技術上陷入僵局的他們,在當下同統伐區進行交流時候,視角十分清奇的注意到了,南方人類們(統伐區的官僚)似乎控制了“新的使徒”(衛鏗集群)。 …… 兩個月后,隨著更多的人前來交流。 在紫峰大廈上,江序看完了資料上的報告,看著墻壁上全國地圖的南方,喃喃的說道:“他們有方法,但是不會吐露?!?/br> 在報告中對每一個統伐區來的人員都悄悄進行了測定,發現生命場是獨立的。并不是“28使徒”的附庸。 相關的“真菌測試器”中,每個人的氨基酸類型都沒有相對于正常人的缺損或過剩。 所以建鄴方面,為了保住天殛龍項目的教授們,做出了主觀推斷:南方的人類沒有被控制,那么就是應該取得了對使徒(衛鏗)的控制。 …… 建鄴城一直在細心的觀察統伐區的人員隊伍,他們看到了情報中的“同面人”。 但是衛鏗們好像都話很少,做著最基礎的技術業務。例如檢查飛機的地勤工作中,只是普通的cao作著一些設備。這些設備也不是專門就由“同面人”cao作,統伐區的其他人也加入了。但若只是重復簡單cao作的一些累活臟活,都是“同面人”來干。 例如在大雨中搶修機械,冒著烈日給機場跑道灑水。 (建鄴)下派的接觸人員和統伐區的其他人進行討論時,也了解到統伐區的其他工作人員毫不避諱的承認:現在南方機械制造體系的恢復中,同面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這種交流中,統伐區的同志對衛鏗的評價是:可靠、值得信賴,為重啟工業革命冒了很大的風險。卻被理解成“機械制造體系恢復”以及“有作用”,只能說世界觀不同,理解不同。 因為對“技術發展”的理解只是“機械獸改裝、舊時代武器修復”這樣狹隘的方面,所以建鄴人也將統伐區的上層帶入他們,認為統伐區的技術進步側重于統治力增強。 建鄴這些訓練師們,壓根沒朝著“工業發展給大眾生活,工作,發展帶來紅利”的方向去想。 而建鄴人對統伐區方面提到的“奉獻精神”,也沒想過這竟可以是一種個人和社會相互回饋的良性狀態。 因為建鄴模式下,只有普通人對訓練師們付出義務,叫做“奉獻”。 【旁白:一百年前,建鄴也是存在真心奉獻的??呻S后緩緩的形成這樣一種趨勢:強勢群體受益越來越合理化,弱勢群體貢獻后所應得回饋卻被拖欠,以至于可以成功賴賬?!胺瞰I”也就逐漸被扭曲了,發展成了如今這種:“一切為了城邦延續”的口號,默認下位階層單方面付出為合理?!?/br> 因此,衛鏗在統伐區默默無聞發揮作用,也就被建鄴人,理解成“統伐區運轉機械上可隨意損耗的零件”。 殊不知,現在整個統伐區的高層都知道,衛鏗的奉獻,是在養兒子!調整人可都是衛鏗的基因。衛鏗的出力,是想要更加自由?!審V大的區域享受基礎的現代文明,在邊緣躺著也能跟時代發展的快車。 這件事上其實是他在強行拖著整個統伐區必須跟著走特色發展道路:一起照顧這些現在最弱勢的群體,一起發展最偏遠的地區。 …… 所以,建鄴城的觀察者們大膽推測“同面人”,即南方的第二十八使徒已經被南方文明控制住了。 而更由于衛鏗在雙方交流中,從不搶奪對話主導權,更顯出曾家自信大方能做主一切的樣子。 建鄴城最頂端的一群人,在手握“天殛龍殘片”亟待獲得控制方法的利益熏心下,對這個假設更有幾分信了! 第19章 建鄴城的科技體系,還是參與了。 潘多拉紀元145年11月23日。 無論是天殛龍殲滅戰,還是統伐區的來訪,都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建鄴城的一切都恢復得有序如常。 真新正如同往常一樣,正在調試著戰獸身上的機械,預備在冬季下霜后,再一次去淮河上游的區域進行探索。他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讓自己的集群惡補了一下草藥學。同時也光明正大的購入彈藥,油料,零件。 在衛鏗的設想中,當統伐區和建鄴建立起外交途徑后,自己就能在某種框架庇護下做自己的工作。 這是近古時代發展成熟外交的思維,兩國之間簽訂商貿,留學,科研交流的協議,然后在兩國法律框架內進行溝通。這套思維在當下處理外部問題時也是很有用的。 但是! 這個衛鏗的個體,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現在并未被看作為“人”。 …… 就在23號下午,衛鏗(真新正)剛忙完了對機械獸的調試。在水池邊,關上了生石灰堿水龍頭,剛擦干手背,就遇到一位胡須白花花,有老年斑的老頭。 這個老頭贊許的看了看衛鏗身后調試出的機械獸,隨后將目光轉向衛鏗。他拿出了一個等級很高的簽證交給了同來的學校負責人,然后不由分說的就讓衛鏗跟自己走。(這場面,衛鏗感覺有點熟。) 老者名叫魏仁璐。 他宛如日漫中的隊長角色一樣,用夸張的表情做出了熱情的邀請:“真新正,你是個天才,來做我的弟子吧!” …… 老人的實驗室在大災難前的江南省博物館下方。剛剛來到這個博物館門口,衛鏗就感覺到了熟悉的滲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