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34節
歐亞文明早期都有大洪水的傳說,很大程度上不是氣候,而是農耕文明開始在富饒大河流域定居后,不知不覺破壞自然,且沒有水利經驗去應對,在巨大的損傷后,文學記錄了這些看起來也許規模不大,但是對聚集區殺傷非常猛烈的水災。 人類不斷開發必然冒犯自然,但是呢,衛鏗這種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純粹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天上雷打的砰砰作響,卻始終無法給衛鏗有效的警示! …… 遙遠的東大洋上,海面上是連綿不絕的五米高的風浪,如果是一艘萬噸大船在這個海況下行駛,船頭會不斷的揚起,然后砸落入海浪中。 而現在卻有一個小島穩穩浮在海面上,甚至海浪都沒有沖擊到上面,仔細一看,這是在小島的周圍無數馬尾藻一樣的觸手飄散在周圍,也難怪海浪過來后,就弱化成了波動的海面。 再仔細看看這些馬尾藻,似乎都是從“小島”的腹部延伸的。 突然間在這個小島前方部位,出現了“火山噴發”,不,似乎是鯨魚的噴水。 當水霧噴射兩秒后,一個公交車一樣大的蟒蛇頭伸出來,似乎是因為重量太大了,沒法仰起頭來,只能貼著小島的山脊蠕動,抵達島上的高處俯瞰著周圍。 這是使徒級的存在,一個超大范圍基因群落的節點生物。 在人類文明中的代號為玄鐵玄武。當然模型不能硬套人類印象里面的巨型烏龜。 烏龜的頭是前出的伸縮體,整個龜背是中間高邊緣低。 而這玩意是外圍高一個個小山峰,中間低,就像一個澡盆,而頭部呢則是像鯨魚噴水從背上開孔一樣,鉆出來的。 反正啊,當代的節點生物大多都沒有按照人類的審美來發育。 這樣的基因群落甚至能夠干涉洋流,所以此次朝著粵地的臺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樣的影響。 這個巨大的蟒蛇頭在山峰上瞭望粵地的方向,滿是藻類的眼眶中,似乎出現了些許疑惑。 在它的感知中,這場臺風給那邊陸地上的生命群落造成了超出預料的殺傷,但是那個讓自己感到威脅,以至于現在抽出手段來干涉的那個新群落好像并沒有被殺傷。 這頭巨蟒縮回了山峰內的洞口,然后一個厚實的和巖石一個顏色的角質層堵住洞口。這個可以參考螺縮進去后,在出口那個蓋子。 這頭玄武暫時沒有繼續對西南投入注意力,它這十多年正在和西邊黃海大陸架上的基因群落進行交戰,用人類的話來說,一個使徒的敵人是另一個使徒。只不過目前這一年衛鏗吸引了注意力,暫時玄鐵玄武代表的基因群落,稍稍的騰出手干涉了一下。 …… 而此時粵地的北方,大量的基因群落朝著北方逃亡,給湖廣北部的生態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沿途的植被也因為外域基因群落的沖擊,葉子,果實也都出現了奇形怪狀的混亂形態。 從南部這里逃出來的節點生物是惶恐的,因為這一次,衛鏗算是真的讓這些生物領略到了滅絕。 第四紀末期,也就是人類紀時代,潘多拉場尚未到來的時候,自然界物種消失的速度本來就是大滅絕的程度。人類對自然區域的占據,斷絕大片生物的棲息地。 人類的崛起對整個自然界來說本來就代表著天災。 當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后對此有所意識,也無法變更這個矛盾,只希望快速發展,將自己的物質能源獲取脫離自然界,來盡快結束和其他自然生靈在這個層面的競爭。 然而潘多拉紀元摧毀了人類后,在現在又沒有摧毀干凈,某人又回歸了人類對自然最初始的態度! 更加北方,渝城的那些意識體們,也不得不將注意力從對東亞大陸東部平原上舊人類城邦傳統競爭,多轉移出來一些,來注意一下,南邊的這個‘極端’存在了。 第37章 城市化,機械化,商業化 暴雨最終褪去了,按道理,擅自干涉大自然,必然會有報應。 臺風過去的兩天后水火浩劫過后各類效應也開始逐步顯現??墒?,衛鏗行動的速度總比大自然要快那么一丟丟。沒等大自然的報復開始發力,他就已經把自己周圍的環境拾掇的干凈整潔了。 河水剛剛退下,衛鏗集群就分出了小隊,帶著煤氣動力小車開始巡邏。 首先,清理河道上可能出現的死尸。雖然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尸體被沖刷到下游去了,且幸存下來的尸體大多會被動物迅速解決。但是衛鏗聚集地對各種基因群落來說已經是禁區了,附近肯定是沒有動物來撿食死尸的。 因此,尸體必須快速處理掉,防止滋生各種怪異的蚊蟲。 其次,確定居住地上游的的狀況,看看是否有動物掉進去淹死。 幾個大型水井,肯定是不能讓其被污染的,要建好阻隔帶,再確定水源清澈,撒入生石灰進行進一步消毒。然后取出水進行燒開,存儲在蓄水缸中。飲用的時候還要再燒一次。 最后,拎著一些小魚干,搜尋幸存的野貓體型的動物。 搜尋它們當然不僅僅為了擼。衛鏗雖然趕走了自己區域附近的基因群落,但他依舊要根據客觀事實,構建新的生態系統,控制各個生態能量級。 至少衛鏗本人是不能自己抓耗子的,貓咪是人類城市形成后,必須存在的獵食生物。 人類城市的出現,破壞了當地的自然平衡。大量的上層食物鏈消失,所以蟑螂這種昆蟲和耗子這種嚙齒類生物必然泛濫。這時候,能夠捕食它們且不至于給人類造成危險的貓咪,就是人類最好的合作者!它們能盡職盡責的清理自人類以下的所有生物。 直到27世紀人類還是沒法根絕城市中的老鼠,所以在發布禁犬令,根絕流浪犬的時候。對流浪貓還是非??v容的。甚至城市管理人員,冬季專門為其構建一些溫暖的地下室。因為它們有用。 衛鏗拎著大量的小貓咪返回了。其中,可能還包括幾只倒霉的小豹子。 衛鏗很心大的揪著貓后頸:“沒關系,我這里沒有散養的雞鴨,你盡管咬,碰到耗子,給我上去死死地咬?!?/br> 于是乎,水災過后,疫病,蟲災,鼠災。這些自然大媽準備給衛鏗這個混蛋的教訓。全部被按在坑中就地掩埋于無形之中。 衛鏗內心默念道:“我為什么這么熟練?嘖嘖,幾千年下來,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自然就要搞懂自然秉性嘛!我也是有一顆道心的?!?/br> 緊接著呢,各個環境檢查小隊的衛鏗不要臉的對那些和自己出來的勞工們敘述:“讓我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既要青山綠水,又要gdp?!?/br> 夏季,就如同滾滾珠江水般流逝。不知不覺,衛鏗在這個位面已經逗留一年了。 兩個月后。 嘩啦啦,大壩的水隨著閘門的緩緩打開灌入水池中,然后會沿著田園的梯度依次流淌到了各個方塊中,農田里的那些作物們扎在土壤中的根莖如同海綿一樣大口大口的吸納著土壤中的水分。它們在夏季最炎熱的狀態,基因表達出水生物的狀態。 潘多拉時代前,由于不缺乏水分,能盡全力的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夏季是各類水草最容易暴發的時候,而陸地植物,為了確保不被曬脫水,葉片遇到過量的光輻射時會停止蒸騰和光學作用,這種遇到一點熱就不生產的行為,在衛大資本家眼里是不合理滴!陸地植物應當向水生植物學習嘛。 隨著壩體的攔截,這條小河近乎一半的水流被農田吸收,空氣很快變得潮濕濕的,土壤并沒有因浸水而爛泥,幾十平方公里的農田幾乎用掉了7米寬小河所有的水。 當然,如此產出的果實讓冒著烈日的農人們覺得付出的汗水都值得。其富含淀粉,煮熟后有那么一股菱角的味。這種果實在加熱烘干,切成片,塞入充滿氮氣的玻璃瓶中保存后,就變成了倍受來往的客商青睞的商品。 現在衛鏗已經打通了三條河道承載周邊城市的物資交通。 …… 這些此前為了安全縮在山里面的人類聚落,是什么都缺的。 食物方面,他們連吃了幾代菌菇。這導致他們中下層的個頭越來越矮,成年男子都是一米六的身高。 衛鏗不是一個在意身高的人,一開始看他們,覺得他們非常精干,并未考慮別的。后來才意識到,初期他們在遇到自己那么謹慎,體型上帶來的的壓迫感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衛鏗在工廠中將設備調試完畢,成功完成了蒸汽機曲軸,以及密閉活塞的鑄造。在這個世界上,衛鏗成功鍛造了一個自己的單缸立式蒸汽機。 雖然這個重量兩噸,固定基座的蒸汽機,只有五馬力的輸出,但是這是零的突破呀! 蒸汽機的發明意味著什么?有了輪船,還是拖拉機,亦或是紡織機? 在衛鏗眼里是意味著鋼鐵質量的提升!好的鋼鐵都是要用錘子來錘的,先前沒有蒸汽機輸出功率,都是用水力來進行加工的,這樣的加工部件非常小,最多也就是鍛壓刺刀,槍管零件什么的。 至于更大的鋼鐵,超過酒瓶那么大的鋼錠?就會直接把水輪機給卡上了。 但是有了蒸汽機就不同了,蒸汽機轉動時,遇到阻力后,并不如水輪機那樣達到上限水流就溜走了,而是鍋爐中壓力劇增,加大輸出。 自造蒸汽機后,代表著衛鏗在加工上質的提升!衛鏗在貿易中加大了對礦產的收購。達到了來者不拒的程度。因為周邊區域對自己的鋼鐵制品也是來者不拒。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資本家為了利潤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些商人們在確定下游平原上有糧食和金屬加工能力后。終于開始運人來了。并且還將他們城邦中一些舊時代報廢的機器運了過來。 …… 9月4號。 面對孟河城商人送來的八個柴油發電機組,衛大爺嘴角都抽抽了。 前來的商人盯著衛鏗,一口氣報出了價格,八臺單缸蒸汽機。哦,衛鏗現在一個月才能組裝出來一臺。面對這樣的獅子大開口。衛鏗思考了一下,砍價一半。 商人當即敲死:“成交?!?/br> 衛鏗老爺覺得自己好像砍價砍少了。 而這些商人離開后,衛鏗工業組的人,用扳手和起子把這些柴油機拆開,首先,內部電子控制系統老化,所以沒法啟動了,部分電線顯然是過熱燒壞了。不過整體來說,那些個技術難度最高的缸體還有零件還是非常好的。 全部拆下來清洗,電鍍液,潤滑油,一些小型的缺損零件,畫出圖來,讓那邊鍛壓場內用報廢車場選的好鋼材,進行鍛造。 當代還會修機械的人很少了,準確的說,能看得懂說明書雙立體幾何結構的人要少多了。而衛鏗在地球上,雖然在高等教育中混日子,但是機械,化學,簡單原理都學過的,甚至二十七世紀的教育還給過每個人在工廠中組裝機械的實踐課。 現在系統將整個機械運轉的立體建模都發送給了衛鏗。衛鏗各個分工小組對這個機械全部理解后,系統又調出了這個機械型號,以及生產廠家提供的一系列維修養護教程。至此,對于這批柴油機,衛鏗除了具體的拆卸手法還比較嫩,扣零件稍微慢一點之外,其他一切都有條不紊。 這么說吧,現在的衛鏗集群作為高等人才儲備庫,是一個整個粵地所有原住民人類居住地加在一起都拿不出來的。 柴油機組旁的衛鏗們一直忙到了晚上,一共六個小組,每個小組三個人。其中,一個使扳手的,一個拿著筆記錄,一個歸置拆下來的零件。 拆出來的零件數量越來越多,而零件處理的流程也越來越清晰,零件作圖也按照分類疊成了幾垛。 機械是男人的浪漫,大量復雜的幾何體,在能量的傳導下。讓這些自己理性思考過的一個個零件,隨著自己的雙手組裝后,隨著自己按鈕的按下去,刷的一下全部動起來,哦,這一瞬間,比xx要爽一百倍。 這個……衛鏗在這個位面也不是沒有瞄過女人。衛鏗:“也不是怕監察者,我怕她?怕她?呵呵??揉培??!?/br> 主要是現在朝不保夕,自己沒有安全感,得不斷地在擴充,擴充,再擴充。 這就如同二十一世紀初期,東方經濟發展躍遷時,突然塌陷了一代嬰兒潮。 那時候,女士們可能是覺得男女比例自己占據優勢,不斷的在挑選等,而男子們性格啊,就和衛鏗這樣,缺乏底氣,房子,車子,存款,多奮斗個幾年,多一些生活的底氣。 【當然似乎也真是這樣,那一代年輕人,因為年少時社會還比較淳樸,過于相信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得到回報,在加上意林、讀者雜志的一系列雞湯,又經過了當時來講足夠公平的高考,所以出來后,盡管努力但缺乏斗爭意識,結果在工作的前幾年盲目跟著指揮棒,養肥了那個時代的‘人民富豪’最后呢~~~~~】 話題回來, 淳樸的衛鏗現在相信,機械不會欺騙自己,在崗位上用智用力。那么自己所在的社會也不會忽悠自己。 …… “噠噠噠”,隨著類似燃氣熱水器的電打火,煤氣發生器產生的燃氣,導入了柴油機中,這個柴改燃發動機終于啟動了。 電能抵達了新組裝的電路上,工廠中的鋼鐵可以進行更復雜的熱處理,而機床那邊不用連著高壓蒸汽管道供應壓力。電力讓這些機床的轉輪旋轉出了嗡嗡的聲音,衛鏗要擔心的就是金屬斷裂后,碎片的速度可能如同子彈一樣。 冶煉工廠那邊,從廢墟里面挖著各種報廢金屬原材料,送入新組裝的電爐開始新產品的加工。 在花費了四個月后,衛鏗看著自己加工出來的最新鎳鋼缸體,曲軸等關鍵零件,這個,貌似自己能加工斯特林發動機了。 這柴油發電機組,真的是這里的土著們送給自己的科技掛件啊。 衛鏗:“我要上機械化!履帶汽車動起來?!?/br> 衛鏗確定,現在自己的機械水平,差不多已經媲美了吉安城這類城邦內的機械廠加工水平。他們呢,也只能保持生產拖拉機的機械工藝。而他們的拖拉機燃料? …… 在吉安城周圍,衛鏗找到了大量類似蓖麻的草本植物,這就是這些城市的煉油原材料。一年前考木的裝甲汽車突擊的時候帶著大量的濃煙,宛如哮喘一樣的前進,但饒是這種生物燃料不好使,他們造這種柴油時也要消耗燒堿等化工原料。 衛鏗現在瞅準的秸稈煉油,也就是在密封的反應釜中將物質加熱到650度,讓其液化,這其中混合著大量的碳粉,很難說是柴油。按照二十一世紀的標準,消耗的燃料多,產出并不好,而且性能容易堵塞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