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籠記 第10節
公司大樓中設置好了上班刷卡的時間,而在宿舍中也要刷卡,回到一個“沒有網絡,不準許有任何書籍,只有臥榻”的房間內。 勞動者和雇傭方在二十一世紀之間有大量的邊界線沒有劃分清楚, 例如雇傭方為了工作進度,一味地讓勞動者加班,到底要不要承擔勞動者身體健康惡化的成本?如果承擔,該怎么承擔,如何在法律上證明二者之間的相關性? 如果勞動者在工作之余,特別喜歡享受現代消費?例如長時間的游戲,亦或是在酒吧胡混。為國家的第三產業經濟繁榮添磚加瓦。結果造成身體健康不佳,是否也完全由勞動者自行承擔? 現在的資本家,過去的無產者,衛鏗先生覺得這個賬應該算明白。 時間! 個人自由時間,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后兩塊涉及到勞動雇傭,都應該通過勞動關系合約來確定。 至于這個劃分清楚后會有什么影響? 明確了勞動者一周五個工作日內,每天個人時間只有八個小時,而且分為中午和下午兩段。 那些可能會超出個人時間的社會流行娛樂可能就不適合了。 這個工廠,安排了球隊比賽,還有電子游戲比賽等團體活動。更是會爭取工人們寶貴的八個小時自由時間。所以其他消費也就不存在了。 衛鏗:“至于沒給市場經濟中的服務業提供市場,沒給服務人員提供就業,關老子屁事,我這兒的都是窮鬼,老子從不用窮鬼的錢養歌姬,煙酒商,飯莊老板?!?/br> 自食其力是個好習慣,掂量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再確定自己能消費什么。 這個道理,在這個位面的二十世紀沒有形成公約概念。 資本們為了完成徹底壟斷,不顧可持續發展,已經完全扭曲了社會的消費觀念。很多不必要的東西,被強行鼓吹成進入某個圈子的必需品。 回到別墅后,衛鏗看著自己的廂車,想到這玩意,是參加經濟會議,上層集團的標配。還有自己身著的華服,以及束腰的白金玉帶??傆X得,太多太多的東西,能讓自己適合路燈掛件位置了。 …… 兩個月后,公司的其他事務,將衛鏗的注意力拖回來。 總工業基地中,衛鏗參加的航天技術的展望會。 神州的軍方們需要更先進的戰機。而作為神州航空界的一方諸侯,現在需要拿出自己下一代的空天戰機設計。 軍方提出的概念非?;\統,衛鏗懷疑神州軍方自己沒想好,就匆匆忙忙把各種指標朝高的方向定,一點都不思考能否實現,使用維護是否符合性價比。 洛水集團作為航天的制造方,在了解軍方需求后,要和全國各路專家進行交流,確定原型機的設計方向。 軍方訂單對洛水集團是一筆可觀的生意,而為了爭取這個生意,搞出一架原型機,對于目前各個格物學院的專家們來說,如何取得這個研發項目的主導權,是值得爭取的。 故,這些航空界的泰斗們,現在都飛到了西京,在衛鏗這個小字輩面前,開始介紹他們的飛機設計思路。 在主世界,盡管衛鏗大學精修的是空氣動力學,也有自己對航天的一些認識,但是一點意見都不敢發表,航空不僅僅涉及到空氣動力學,還有電控,雷達,材料強度設計等。自己表現出懂哪一塊,這些大能們就會重點介紹那一塊,模糊連帶的其他領域產生的問題。 衛鏗的知識量讓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至于面對技術人員以自己為中心進行闡述時,飄起來,然后隨便拍案做決定。 衛鏗抬起頭突然問道:“昇陽一方的空戰系統,誰能闡述一下?” 聽到衛鏗的這個問話,在座的大能們都頓了一下。 昇陽?神州現在的世界范圍內主要技術競爭對手是歐洲聯盟軍團,陸地上的主要威脅是蘇俄。至于昇陽,原來是神州的藩屬國,在神州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潭時,逐漸掌握自主。但作為神州文明的兒子輩,大家的目光很少關注昇陽。當然,昇陽的海軍得到了西方技術的支援,有點門道,但是僅此而已了。 衛鏗掃過這些全國各個格物研究所派來的航空專家們的面龐,自己的目光表現了對“答案”的期待。 好一會后,一個相對年輕的設計人員確定自己可以作答,遂上前道:“昇陽的空軍發展方向,走的是輕量化,垂直起降的空軍發展路線?!?/br> 衛鏗:“你是?” 對方亮出胸口的證件:“肖笙,京畿空天司的技術人員?!?/br> 京畿空天司有很多的業務領域,但肖笙所在研究所目前負責空中智能化設計,主要的業務還是設計巡航導彈,也參與飛機設計,但都是輕量化小型化的,所以在這群航空泰斗中,原是旁聽湊數。 衛鏗點開了肖笙的檔案,發現他是神州最近支援昇陽的技術人員之一,曾特派到了天西機械會社中去。如此履歷讓衛鏗大感興趣。 衛鏗則是抓住了重點,對他問道:“肖博士,你認為如何設計能壓制昇陽下一代的殲擊機?” 這一問讓在場出現了微弱的討論聲。 肖笙僵硬地笑了笑:“衛鏗大人,昇陽目前是我們的準盟友,我們在世界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歐洲聯邦,不是應該?” 衛鏗:“肘腋不能生變?!?/br> 肖笙:“昇陽戰機非常靈活,盤旋機動過載應該在8.5個g以上?!?/br> 衛鏗看了一下他展開的殲擊機模型,這是一架非常輕盈的戰機,采用電離子航炮為主武器。 衛鏗試著拋磚引玉:“所以,能量戰?空中信息聯合優勢?” 空中能量戰:走重型戰機路線,快速搶占陣位置,組成雷達的掃描陣列,發射導彈,飛機群共同為導彈提供訊息。然后打完這一波就脫離,絕不纏斗,一波波的占你便宜。 衛鏗宣布會議結束,然后讓集團對這些參會的人員進行招待。 在集團個人會晤室內,衛鏗則是找肖笙進行細談原型機的事情。 衛鏗:未來空戰應當存在一款空中僚機,在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的同時,能為下一代空軍提供地面偵查。而我們拿出的空戰原型機,要具備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對空中僚機要有綜合指揮能力。 肖笙被衛鏗的提議弄得一頭霧水。 軍方要的是主力戰機,所以討論主力戰機的載荷、機動,不應該是優先解決的嗎? 衛鏗:“作為商人,賣別人提出來的東西僅僅是入門,而在對方需要的商品中,引申出有用功能,給予滿足,才算是有商業頭腦?!?/br> 衛鏗沒有把握拿下軍方空軍訂單。軍方提出的指標太苛刻,飛得高,速度快,裝彈多,同時還要價格便宜。沒辦法盡數滿足。 但是,如果是在交貨的時候,原型機上展現出了與飛得高、載彈多、速度快同樣重要的另一個功能,那么就算不選你的原型機,也要讓別家的原型機上加載上這個功能。洛水集團必然是在這場軍購訂單中,立于不敗之地的。 …… 而對于當下時代,衛鏗有著超前的視角, 確定這個世界未來幾十年是要進入智能化時代的。 而智能化時代,是需要大量軟件編寫。也就是碼農們的參與。 主世界二十一世紀f35服役拖沓的毛病不斷,都是軟件的問題,這玩意由于保密級別極高,無法從市場招標,只能內部招人,使得價格一高再高。說來有趣,當時美國的航空,在發動機上面進行了提前布局,發動機研發普遍要更快于戰機代次,但是在智能化方面就缺乏預見性籌算了,人才短缺。更由于當時出現亞裔仇恨。美國佬唯一能召來的軟件人才都是印度裔。 衛鏗現在,倒不是純為爭奪軍方戰機訂單,來搞智能化概念,因為衛鏗準備插手教育了。 前面辦太陽能發電站,社會福利性質的產業,動用了集團的資金,讓內部有所非議?,F在有什么“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的‘逆耳忠言’在衛鏗耳邊念叨。 現在衛鏗準備抽出資源,為社會上的普通人提供再教育,如果再沒有一個合適的事由,雜音就更大了,故,得用布局未來產業為題,為對集團內的股東說明:“自己還是資本家”。 第11章 不要和陌生人握手 在社會物質運作的過程中,任何生產,運輸,銷售模式都不存在善惡。只不過在資源調配中樞的人,為了能保持住自己獲得的資源控制權,才會漸漸地不公。 現在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嚴格來說是信息技術擴散的前夜。 衛鏗作為巨頭公司的繼承人,擁有由專門秘書提著手提箱的可視通訊器,想要吃飯可以電話通知廚房做好,給自己送過來,無限接近于二十一世紀便捷的生活。但是目前普通中產家庭用的還是有線電話。在城市和鄉村中雖然普及了汽車,天上也飄著衛星,但是電子化導航系統還沒有出現。 衛鏗知道接下來社會發展的很多模式,這些模式都可以用來賺錢,也可以對社會做些事情。 …… 洛水集團以工代賑性質的產業園中。 三千平方公里聚光集熱的太陽能采集園里,一排排曲面鏡設施如同井田一樣。一公里一個方格,每個方格之間有著道路。到了下班時間,工場區域,每個方格工作小樓的人來到道路車站,等產業園的公交車將他們送回宿舍區。 他們在等車的時候,來到了一臺帶著屏幕的機器前,開始通過視頻挑選菜柜上的一捆捆蔬菜。對于這些工人們來說,工分購買的有著補貼,現在很便宜。 這個蔬菜是隔著屏幕售賣,嗯,不存在在超市里待整個上午,被大爺大媽們剝了最外皮的洋蔥,拔了梗子的西瓜,那種挑了一遍后,給下班族們留下挑剩了的情況。在可視電話中確定選中的包裝扎后,會立刻裝盒,然后送到下班人員宿舍的大門口。 這里的蔬菜生產,是專門造鋼架塑料大棚菜園子,然后在鄉村中找到人,承包給他們,每日不同時次的濕度,溫度,二氧化碳都有各種溫度表,濕度表顯示,雖然不如芯片智能化控制,但讓人來巡視cao作就行了,增加了一點就業的同時,也減少了運行成本。 蔬果中,上品的挑出來,放在可視化欄目上當天現賣,中品的做成罐頭,下品清洗榨碎變成瓶裝蔬果汁送到年輕人們常去的快樂水自賣機(衛鏗:“我是良心商人,絕對不加香精”),至于榨汁后的渣滓,送去養豬場。 目前每一步流程,承包的種植戶們在每個攝像頭下都按照標準cao作。 至于未來這個體系會不會人浮于事。呃,在電子銷售系統上,隨時預留百分之十貨源來自外部,——還是存在一定的市場競爭。 電商菜販。這是主世界二十一世紀湖畔大學的那幫企業家們曾經想拋出的概念??珊髞硭麄儽缓靡活D罵,挨罵的原因嘛,是大家實在是難以信任這些張口閉口都是“市場自由化”的商人們。在這個“高管理、低技術”的領域能做到為大家服務,這玩意應該由政府來搞。因為這樣,該民生上的財務運轉才能被公眾依法監督。 但是,目前神州內的官家不會做這個。 這事情上頭沒人做,就只能由衛鏗這個中游來改良了。 神州現在的工業經濟發展支柱是以電力為主,但是這個電廠的產能并不先進。 市場效益不好,就只能將工人的報酬壓低到外界產業工人報酬的十五分之一。這個電廠的廠訓中就有“廠房是我家,愛廠如愛家”的條目。既然如此,那廠子就也得像當家一樣,為工人們思考,這十五分之一報酬該怎么活? 食品消費中,副食產業,中途運輸,儲存,散開售賣的成本太高,并且養活了一大批中間商販,所以是上述規劃。 居住問題,目前工人們可以住在廠區宿舍。在產業園附近,還規劃出了一大片空地,預備發展起來用來給工人們蓋個人房間——所以居住的消費,工人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會相對外界減免大部分。 出行問題上,所有常規必要出行都應該集中常例安排,例如上下班,孩子上下學,都是由班車統一接送。 衣服被褥方面,減少奢靡風,衛鏗規定了自己在內所有人進入產業園也都得是工裝,確保廠房分發批發的服裝,能被所有人習以為常的穿在身上。 消費!除了必要,有利于實際身體健康的,進行安排,其他的能壓就壓制。 衛鏗:“艱苦樸素是個好東西,能讓我們具備更強的生命力?!?/br> 1968年下半年,在西部規劃的這幾個工業園盡管內部出現了很多重大的管理變化。但是,站在外部的角度來看,這些工業園還都是福利院的性質,內部自給自足,十分內斂,如衛鏗的性格一樣。 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哪一種主義,是要通過“輸出”才能廣為人知的。 但是衛鏗這幾個工業園,目前輸出什么?數十萬人的工業園,對外產能只是為洛水工業多提供了百分之十的用電。 而這幾十萬人在市場的角度上來看,內部幾乎啥都包了,對外消費能力幾乎等于零,還不如城市內幾十個高管在上流宴會中推杯換盞產生的gdp。 至于這些產業園中,再就業工人內部,每日集體化的勞作,然后樂呵呵享受低價商品,享受幾乎零成本的球賽,游戲比賽。然后幸福的高喊著希望和未來。給外界的觀感,就如同主世界二十一世紀,那些每日吃糠咽菜,催眠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傳銷人員一樣,呃,困在一個小圈子中,傻里傻氣的自我催眠。 與試圖內卷成功的傳銷不同,衛鏗這個頭子切切實實的在思考未來。 龐大的產業園中,現在已經辦了大量的學校,未來將以it產業為主。 這個可以參考主世界印度人的路線。按照主世界的歷史,早期印度的公考由于政策波動,一大批富人的孩子留學到了美國,而美國剛好處于產業轉型,這批印度留學生見到了硅谷的崛起,在回國后便主導了印度這方面產業的崛起。 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印度it產業是存在借鑒意義,并且it產業的劃分不應該是第三產業,而是第二產業工業項目的一種! 印度后來沒能起飛,是先天不足的問題,那不是單個it產業的問題。 這種數億人規模的國家,發展任何產業都要考慮上下游問題!如果一個產業和其上游存在交通、地理上的物理隔絕,若不在本土或者自己附近可控制、可影響的范圍內備份一套,那就存在風險。 這不紡織業,算是正兒八經的工業!主世界毛熊解體的那段日子,浦海的紡織業,在宣揚自由的西方國際斷供棉花,引發了大規模失業潮。紡織哀鴻遍野。這可比印度it產業受限壓制的慘多。不過話說回來,也正因為單一實體產業發展中,遇到外部限制會更慘,印度的老爺們就更沒魄力發展各個實體工業了。 洛水集團現在開始投入it產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神州的電子硬件產業鏈條是分布在神州各地的,不存在物理意義上的斷絕!并且在金融上雙方是綁在一起的。你這邊敢斷供應,我那邊就啟動資金購買庫存設備,同時從你廠子挖人,我倆之間又沒有隔著太平洋,人員設備的流動,你還能動用政府力量攔截?洛水集團可是供應戰機的,就算神州出現了地域化分裂,洛水集團的拳頭也能確保沒什么人敢出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