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236節
而且陳家在興城還有親戚,陳美麗有兩個姑姑還在興城。 聽沈魚說會回來,但是不知道時間,小夏小大人一樣嘆了口氣:“還回來就好,我挺想她的?!?/br> 沈魚忍俊不禁:“你們不是在通信嗎?” 這是兩人分別告訴他的,小夏寄過去的信又是拼音又是簡筆畫,虧的陳美麗能辨認出來。 “那也不能見面呀!”小夏振振有詞:“美麗jiejie長得那么漂亮,多看看,心情都會變好?!?/br> 沈魚:“……” “不知道美麗jiejie高考考得怎么樣?!毙∠睦^續嘀咕,還挺擔心的樣子。 沈魚有點兒酸:“從昨天到現在,你一句沒問過我考得怎么樣!” 小夏睜大眼睛一臉驚訝地看著他:“小魚哥哥成績那么好,還用問嗎?肯定考第一名!” 沈魚:“……”竟然沒一個小姑娘說到無話可說。 “她考得挺好的?!?/br> 沈魚還真知道陳美麗成績,昨天考完他給陳美麗打了個電話。 按理說她這種情況,高考應該回原籍考的,陳澤海發達之后,花大力氣把陳美麗戶口換在明珠市,就是不想讓女兒千里迢迢回來參加高考。 雖說因為他們一家對離開,關于陳美麗的流言蜚語已經漸漸平息,但萬一呢?要是她回去,那些碎嘴缺德的又想起這回事嚼舌根影響閨女心情,再影響考試可怎么辦。 電話打過去,陳美麗就說,正準備給他打。 這時候聯系,當然問的就是高考,沈魚成績不用說,只要發揮穩定,一個重本跑不了,而且還是有很大選擇空間的那種。 拼一拼,如果發揮的好,頂級名校也不是不能想,之前他預考成績就相當驚人。 陳美麗成績雖然比不上沈魚,但一直有進步,陳澤海還特意給她請了家教,一對一補習。 她心思單純,說學習就學習,做什么事就認真做不分心,雖然不如那些腦子特別靈,一學就會的超級學霸,這樣踏踏實實學下去,成績提升得很穩定。 預考的時候,她的分數超過去年本科線二十多分,離重本線只差不到十分,很有希望沖一把。 兩人交流了一下,沈魚含蓄表示,自己考得不錯。 陳美麗很替他感到高興,等沈魚問她考得如何,小姑娘在電話里歡快地說:“咱們首都見呀!” 她不像沈魚,志愿填的那么不留余地,以她的成績,發揮正常,一個本科少不了。 家里人對她這個成績滿意極了,也不逼她,就算考不好也不復讀,能上個大學就行了,主要是過得開心。 甚至在陳澤海的建議下,陳美麗填了一個兜底的明珠市大學,這學校才剛建起來沒五年,分數線不高。 所以陳美麗考完試,覺得沒有失誤,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兩個月暑假,沒有作業,突然閑下來還有點兒不知所措,陳美麗問沈魚要不要來明珠市玩幾天。 “等八月再看,我這個月回老家一趟?!?/br> “好?!标惷利愜涇洃艘宦?,她對自己的老家很有心理陰影,但沈家人曾經替沈魚出過頭,好像人還不錯。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才掛斷電話,虧的都是不缺錢的主兒,現在誰會像他們一樣,打電話聊天,煲電話粥在這會兒可不是流行,多費錢啊,一般人煲不起。 一群人在沈魚家好好熱鬧了一番,準備的東西多,人也多,基本上食材都消耗一空了。 走的時候,沈魚把一些不經放的又讓大家分一分拿回去了,他明天出發回老家,他不在家,沈橋干脆接了科研院那邊的邀請,去首都拆機器。 第144章 豐南省地處華國腹地,不南不北,非要說,勉強偏北一點兒。 七月上旬,秧苗已經下地,上半年最忙的時候就這么過去了,剩下的收苞米收花生、鋤草施肥等農活雖然也辛苦,卻比前段時間頂著大太陽搶種插秧輕省多了。 活計不那么忙,家里人口多勞力多的,比如沈家,人多活干得快,地里事兒忙完了,就能歇歇喘口氣兒。 下午六七點,村里人大都吃過晚飯,趁著太陽落山晚風徐徐這會兒,得閑的都拎著凳子拿著大蒲扇,要么去村口的老槐樹下面,要么去沈家大門口。 村口那老槐樹是村里老人小孩兒習慣的納涼聊天的地方,沈家大門口是因為沈家新修的小樓房外頭,用水泥平了個水泥場子。 瞧瞧,多闊氣,別人家建房子都舍不得用水泥,他們家倒好,直接用水泥平了個場子出來。 村里有些人酸是酸,但不得不說,人家這水泥場子得用??! 農民家里要儲糧,不管是曬稻谷、曬玉米還是曬辣椒蘿卜蔬菜干,后者還好,前者都需要合適的場地。 以前大家都用村里的大稻場,沒包產到戶的時候還不覺得,那會兒都是集體的,現在各家曬各家的,稻場只有那么大,誰先誰后,沒少為這個扯皮。 別個家里曬稻子,只能去村里的大稻場,雖然特意平整過,但再怎么收拾,也是泥巴地,灰多,打稻子的時候更是容易揚灰。 沈家就方便了,直接往自家門口一鋪,不用跟任何人搶地方。水泥的地面,特意清掃過一遍,甚至提前用水潑過,怎么著也比泥巴地灰土少一些。 而且還方便照看,一旦變天要下雨,直接往自家搶收也容易得很。 關系親近的人家,還會來沈家借場地,關系不好還輪不著呢。 不過現在村里出去了好些姑娘婦人們,去明珠市的服裝廠打工,一個月幾十塊錢,就算寄一半回來,這么大半年下來,也有幾百塊錢。 不說蓋個沈家那樣的小樓,把家里的泥坯房修整修整,蓋個磚瓦房還是能考慮下的。 有那么些家里條件比較寬裕的,眼饞沈家的小樓,沈家的水泥稻場,都指望著再攢點錢兒,自家也修一個,那才叫美呢。 不過現在這個愿望暫時沒辦法達成,沈家那房子上上下下,花了小一千塊,哪個舍得。 家里女兒/媳婦兒在外頭賺錢也不容易,家里人還要過日子,不能為了住好房子,把家底兒全搭進去,磚瓦房也很好,比泥坯房茅草房好多了。 話說回來,現在沈家在上坎子村,在附近幾個村子里,都是鼎鼎有名的。 自家富裕,還能拉拔鄉鄰,誰家不領他們家的情,就算家里沒有工人的,也愿意捧著,萬一以后再有好幾回,自家就能趕上了呢。 所以晚上沈家人在自家門口納涼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人過來。 夏天天黑的晚,六七點鐘天光尚且大亮,有些老頭,吃完飯放下碗就往沈家門口跑。 為啥?沈家有沈魚給他爺寄回來的收音機、象棋。 不管是聽聽收音機,還是殺兩盤,對娛樂活動貧乏的老爺子們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娛樂項目。 沈奶奶就跟幾個關系好的老姐妹,坐在大槐樹下拉家常,其實也沒多少新鮮事,但每天晚上這樣說上兩句,等天黑了再回家,一天就算完完整整過去了。 村里老人聚在這,小娃娃們就也跟著過來了,捉迷藏不愛在這玩兒,太空曠了,沒有合適躲藏的地方。 但是要玩“抓鬼子”“木頭人”等等游戲,又十分合適了。 鄉下娃夏天少有穿鞋的,尤其是男娃,都是光著腳跑,別處沒收拾過的泥巴地,跑著跑著踩樹枝上,踩石頭上,腳劃破都不少見。 沈家那水泥場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家每天都收拾得干干凈凈,有灰塵渣子,誰看見誰順手就給掃了。 小娃娃們在這玩鬧,還有爺奶看著,家長都能安心幾分。 但村口老槐樹還是有市場的,有些老人不愛熱鬧,不會下棋,就喜歡在老地方待待,吹著涼風,慢悠悠聊兩句。 要是有村里人從外頭回來,他們一眼就能看見,笑呵呵打兩聲招呼,很是親切。 哪怕是不認識的人——這種情況少,老人們也會熱情地打招呼,問路的給指路,探親的給幫忙打聽,古道熱腸。 可要是來的是輛車……老人們就傻眼了。 “是不是找沈家的?” 他們只能這么想,誰讓這一年來,只有沈家最出風頭。 老人喊了兩個小孩兒去沈家喊人,不管是不是找他們家的,這會兒他家門口人多,多喊幾個來不礙事。 卡車在村口停下了,后車廂跳下來個年輕后生,臉白生生的,細皮嫩rou,俊得很,對著幾個老人也很恭敬。 “請問老人家,沈家怎么走?”沈魚客客氣氣地問,還有幾分不好意思,說來他也是這個村子里的人,回自個兒家還要問路。 原主留下的記憶里倒是有上坎子村的一些信息,但他離開村子那會兒年紀小,記憶不是很深刻。 這么些年,村子變化還挺大的,蒙頭蒙腦瞎撞,還不如張嘴問人。 幾個老人對視一眼,嘿,說著了,果然是來找老沈家的。 “順著這條路走,看見那個正在蓋的房子往右手拐……”老人cao著鄉音,很詳細地給沈魚指了一遍。 沈魚聽完道了聲謝,剛想回車上去,老人把他喊住了:“娃兒,里頭路就窄了,你這車開不進去!” “???”沈魚呆了呆,后車廂沒下來的男人探頭道:“咋辦?電視機給你先搬下來?” “搬下來吧,麻煩您了?!闭f著上去搭把手,兩人一起從后車廂抬出個大箱子。 老人不認識字,不知道上面寫的是電視機,但他們聽見了! 其實呀,他們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電視機是啥,根本就沒見過,有的隱隱聽人提起過,說縣里頭有賣,要多少多少錢,只知道貴得嚇人,還要票。 正巧,被他們派去叫人的小孩帶著一群人過來了,不光有沈家人,還有一起跟來看熱鬧的。 晚飯吃完了,正閑著沒事干,這種熱鬧當然要湊一湊。 年輕人眼神好,當初去過興城的,沈魚二爺爺家的一個堂哥,老遠看見沈魚那張特別顯眼的臉,立刻大叫道:“二爺爺,是貓兒!貓兒回來了!” “啥?我貓兒回來了?”沈奶奶本來搖著蒲扇,慢悠悠走在后面,一聽說是沈魚回來了,跑得飛快。 “奶,您慢點兒!”沈魚都給嚇著了,連忙迎上去攙她。 “誒,真是我貓兒?!崩咸螋~不撒手,高興的合不攏嘴:“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老槐樹下的老人們見這竟然就是傳說中的沈貓兒,一個接一個,不絕口的夸贊。 “沈老二,福氣啊,孫兒這么出息,以后享福嘍……” “這娃長得真俊,跟畫兒似的?!?/br> “大妹子,你家貓兒,可是給買了大電視哩!” 什么?電視?! 村里人聽傻了,有人暈乎乎道:“大偉說在縣里頭見到的那個電視機,賣多少錢來著?” “九百九十八!” “老天爺,一棟小樓??!” “先是錄音機,又是電視機,沈家這可真是享福哩……” 這幾個月村里村里女人外出掙錢,男人想著不能光靠家里媳婦兒妹子養家,農閑的時候外出打零工,比之前富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