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199節
沈家這么多人自家人都沖了,總不會是騙人的。 當然不是騙人的,名單公布第二天,沈魚安排的人就過來了。 來的是陳澤海請來的一個老嬸子,以及原本留在沈魚店里的沈慶豐和曹滿倉。 陳澤海原本打算人招好了他自己上陣培訓,后來兩人一合計,萬一有人就是手腳不協調,還把人大老遠退回去不成。 來回路費都得幾十塊,虧死了。 而且陳澤海很忙,他去了得找自己住的地方,安排家人生活學習問題,還要找合適的廠房,能買就買,不能買也要先租一個。 這么一來,再讓他去培訓員工,就太大材小用,而且耽誤時間。 陳澤海就找了原先服裝廠里一個退休的老員工,說是老員工,其實也就四十多歲。 人家也不是歲數到了退的,就是為了給孩子騰位置,兒子要結婚,沒工作人家姑娘看不上。 這位劉師傅十幾歲進廠,在車間干了二十多年,帶了不知道多少新進廠的徒弟。 讓她挑人,做個基礎的培訓工作,再簡單不過。 陳澤海親自上門去說,給五十塊錢勞務費,說好旅程在十天以內,包吃包住,人家立刻就答應了。 兒子要結婚,正是缺錢用的時候。 讓沈慶豐和曹滿倉一起回去,一是照看一下劉師傅,二是他們畢竟是當地人,可以幫著溝通一下。 他們到了之后,沈慶豐就按照沈魚說的,先給劉師傅在縣里招待所開了房間。 然后表兄弟倆拿著沈魚給的錢和票,去縣里百貨大樓扛了一臺縫紉機回家。 別說看熱鬧的村里人,沈家人自己都驚呆了,眼睜睜看著他們把縫紉機扛進屋,一個個都只敢看不敢上手摸。 等機器放穩當了,沈老太太顧不得稀罕這么久沒回家的孫子,上手拍得他嗷嗷叫:“貓兒的錢你們就這么嚯嚯的?” “奶,奶!是貓兒讓買的!” 搬出沈魚,沈奶奶才住手,又是高興又是心疼:“花這個錢干啥?” “貓兒說選會踩縫紉機的人,肯定得讓大家試一試,不試咋知道是不是真的會?!?/br> 沈家人齊齊心疼:“這可是新的!”咋能讓那些外人隨便用,唉喲心疼死人了。 沈慶豐縮了縮脖子,這可不關他的事,堂弟這么吩咐,他就這么干了。 這回回來,是那個啥,出差,不扣工資,還有什么差補,可得把貓兒交代的事兒給辦好。 不過再心疼,既然沈貓兒這么交代了,大家都不敢怠慢。 沈老太太理所當然,又出去吹了一波她寶貝孫子。 村里人本來還在羨慕,這沈家真是發達了,說蓋房子就蓋房子,說扛一臺縫紉機回來就扛一臺回來,結果聽到啥? 這縫紉機給那些選中的人考核用的?還有這種好事? 村里大部分人,別說用了,見都沒怎么見過。 去一回縣里百貨大樓,那些賣貴重家電的地方,都不敢往上湊,怕給人看壞了,賠不起。 這下好了,不但能看能摸,還能上手用,這是多美的事兒??! 那些被選中的,甭管本村的還是外村的,早早就在沈家等著了。 沈慶豐去縣里接了劉師傅過來,請她來挑挑人。 劉師傅心里也很納悶,搞不清楚老廠長這是想干啥,看樣子想另立門戶,可跑到這窮鄉僻壤的來招工,就很奇怪。 不過她心里再疑惑,拿了錢就會好好辦事,廠領導那些爭斗,跟她一個退休員工有啥關系。 而且這事兒她家里都瞞得嚴嚴實實,跟人說她走親戚去了,畢竟兒子還在服裝廠工作呢,萬一就讓現在的領導們給穿小鞋了。 雖然只有一臺縫紉機,但陳澤海要求不高,能上手就行。 劉師傅也確實是個會教人的,她先把人十人分一組,一組一組的拉到縫紉機前講解,一邊給她們示范一邊講。 沒人敢不用心聽,都恨不得多長兩個耳朵多長兩只眼睛,好把師傅講的給記清楚了。 現在都顧不上選拔的事了,這可是在教手藝,哪怕沒選上,學會踩縫紉機了,也是大好事! 講個一遍,讓她們上手試一次。 有些比較有天賦的,第一遍上手,不說做多好,步驟不會出問題,也能正常走線。 從凳子上下來,一個個腳步都是飄的,這就用過縫紉機了?真方便真好用,難怪賣這么貴。 因為有選擇余地,每個組劉師傅頂多講三遍,基本上就能篩選出上手快的人。 但她沒有就此選出那五十人,有多年經驗的劉師傅知道,上手快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個好的服裝生產工人。 有的人學得快,但是心急容易出錯,有的人上手慢,但越練越穩,速度也會提上來。 之后三天,又給了這些人一些練習機會。 因為只有一臺縫紉機,時間比較緊湊,每個人一天只能練習幾分鐘。 三天后,劉師傅布置了一個小任務,讓她們用縫紉機做一個小件兒,然后選出了五十個人。 從頭到尾,對于劉師傅的選拔考核,沈家人沒插過手。 但沈家人也不是沒優勢,劉師傅上課上到下午五六點就走了,剩下早晚的時間,縫紉機可以給她們用來練習。 這不是作弊,工作機會是沈魚弄來的,總不至于一點兒好處都不讓家人沾,縫紉機還是他額外買來給大家練習的呢。 而且其他人也不是什么都沒做,有關系的找關系,看看親戚朋友里誰有縫紉機的,趕緊借來練習。 最后選出來的五十個人里頭,也有沒被選中的沈家親戚,比如沈大姑家的小女兒方虹就沒能選上,倒是她大閨女和兩個兒媳婦都選上了。 沈家本家年齡合適的女娃娃不多,沈老爺子鐵面無私裁了一些覺著不合適的,剩下的人里頭有被選中的也有被淘汰的。 這樣被淘汰了,她們自己都沒話說,她們可是比其他人多了很多練習的機會。 選中的人里頭還有個是沈魚繼妹,也就是她后媽帶來的閨女,叫董二丫。 沈魚后媽張桂芝是個聰明人,從沈魚跟沈家聯系越發緊密,而且一天比一天受沈家人看重,她就盡量不露頭,不提沈魚,也不刻意套近乎。 她知道,就算她表現得對沈魚再親近,后媽總是隔著一層的。 而且這孩子不是她照看著長大的,沒相處過,甚至沒見過一面,人家不親近她也是正常。 沈安民是個好人,對她好,對她娃也好,她覺著現在過得很好,日子有盼頭。 她也擔心過,沈魚不接納她討厭她,沈家人去城里的時候,她一直提心吊膽。 結果回來之后,什么都沒發生,沈家日子變得更好了,沈安民帶回來的那些城里好東西,也給她給孩子們都分了。 但張桂芝依舊不敢掉以輕心,她再三叮囑幾個孩子,不許貪心,吃的用的,爸爸給了你們才能要,不能主動討。 而她謹小慎微,唯一一次主動,就是這回。 聽到招工的消息后,她壯著膽子問沈安民,自家閨女能不能報名。 沈安民很茫然,這有啥不行的,年齡合適就報名唄,跟他說這個干啥。 至于張桂芝擔心的那些,他去了一趟城里,心里的壓力都給放下了。 他家貓兒那么好的孩子,不會在乎這點兒小事。 如果是閨女沒選上,媳婦兒讓他去跟貓兒求情,那他不能干,報名這個,真沒啥。 張桂芝高興壞了,立刻給閨女報了名,董二丫也爭氣,往上躺床上,手腳還在空比劃,硬生生靠實力被選上了。 五十人名額一出來,被選中的高興得不知道怎么才好,有幾家還準備擺個酒慶祝一下,后來覺著其他人都沒擺,他們擺了顯得有點兒張狂,才收了這個心思。 劉師傅又給這五十人培訓了幾天,陳澤海那邊給沈魚傳消息說,廠房宿舍都準備好了,機器也到位了。 因為租的是現成廠房,水電什么的都已經弄好了,機器有沈橋的關系在,人家最快速度給安排了。 陳澤海正在張羅原材料入庫的工作,現在就等著工人過去,再做一個培訓,就能入職開工了。 第123章 劉師傅選完了人,就算完成任務,拿著沈慶豐給買好的車票高高興興回家了。 這才十天,就掙了以前一個月的工錢,老廠長真是爽快人! 這頭沈慶豐拿著沈魚早就讓人擬好的合同讓那五十個工人一個個簽名,會簽名的簽名,不會簽的摁手印。 當然,簽之前給沈慶豐她們念了合同內容,如果不相信,找信任的識字的人來看看也行。 沈慶豐本來只上過小學,不認識這么多字,沒繼續讀是因為貪玩而且覺得讀書沒用,不是學習不好。 沈慶豐腦子挺好使的,去了城里發現小時候自己犯蠢了,為了不上學故意考不及格,現在才知道,讀書真的有用,識字的升職都比其他人快。 他不識字,以后就只能一直給人打下手端盤子洗碗買菜,人家識字的以后當店長,一個月爭比他多一倍的工資,想想都不甘心。 那咋辦,現在也才二十來歲,繼續學唄。 學了這么久,算是見了些成效,常用字能認識一百多個,都是工作之余學的。 不過這合同是沈魚提前跟他講過,沈慶豐硬逼著自己把合同上的字給認全了,沈魚確認沒問題才放他出來辦這事,不讓就另選人了。 沈魚發現,他爺說的沒錯,這個堂哥真的挺機靈的,膽大心細,也愿意學愿意擔事,所以沈魚樂意給他機會。 話說回來,弄這份合同主要是約定雙方一些權利義務,其他都是格式條款沒什么好說的,最主要的是,里面規定了一個服務期。 就是說,這批員工培訓出來之后,必須為他們工廠工作六個月以上。 這條是陳澤海提出來的,主要是他去明珠市,見識到兩個有競爭的廠子為了搶訂單,互相挖對方熟手工人,搞得廠子烏煙瘴氣,最后兩敗俱傷。 他們請了人大老遠過去山里頭給搞培訓,完了沒干兩個月讓人給挖跑了,還不如在當地找成熟工人省事。 結果沈慶豐給念完解釋完之后,女工和她們家人慌了:“只能干六個月嗎?咱不能一直干下去?” 沈慶豐:“……不是,是說你們不能去別的廠子?!?/br> 底下人一臉茫然,有個工作就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咋還能去別的廠,她們也不會別的呀。 “行吧,這條過,你們都同意了是吧?” 其實還是有點兒糊涂,不過大概懂了,反正能干活就行。 “咱們繼續講哈,這個咱廠子福利好,包吃包住,不過單間是不可能的,你們到時候幾個人一起住,吃的不說頓頓有rou,吃飽是沒問題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