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梧桐小學
黃雁聲回去之后,就把精力著重放在新建學校一事上面。 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會議研究決定,制定出多項措施緩解學生就學壓力,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投資1.388億元,興建一所梧桐小學,新增36個教學班。 選定的新校址,由縣國土資源局對土地用途進行審批,進行劃撥。 教學樓承建工作由多家符合建筑資質的工程公司進行招標。 學校多個項目進行了拆分招標,只為加快建設速度,“多快好省”建成新校區。 梧桐小學的建設部步入正軌,黃雁聲這才松了口氣。 一轉眼就到了老師節,黃雁聲去長林中學慰問教師。 長林中學校門口,黃雁聲下了車,邁向校門的腳步忽然頓住。 丁誠詫異道:“書記?” 黃雁聲仔細看著校門的位置,近看不算,還遠遠退開幾步觀察,左右環顧以后,更是繞著長林中學的圍墻走了一圈。 在門口歡迎他的校長和老師面面相覷,不知道縣委書記怎么忽然就饒著圍墻走動起來。 這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啊。 校長感覺壓力有點大,特別是聽黃雁聲問他:“我們學校的校門原先就在這兒的,還是后來改建過的?” 校長連忙道:“原先就在這兒的?!?/br> “我們長林中學從建校起,三十多年一直用的就是這個校門,中途沒改過?!?/br> 校長說到這里,小心翼翼的問道:“黃書記,是不是我們學校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確實有些地方沒做好?!?/br> 校長心里一緊,就見黃雁聲指指校門,再指指不遠處的國道說:“長林中學的校門離106國道這么近,汽車這么多,師生進出安全嗎?” 啊! 在場眾人都沒想到,黃雁聲關心的居然是這個問題。 校長愣了一下,忙道:“確實不安全?!?/br> “書記,我們長林中學的校門之所以離國道這么近,是有歷史原因的?!?/br> “當時長林中學修建的時候,國道的位置沒有靠得這么近,后來106國道進行過一次升級改造,就往學校方向靠近了,所以造成現在校門離國道特別近的情況?!?/br> “我們學校每年都重視安全教育,寧慢三分,不爭一秒,著重強調安全問題,盡量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br> 黃雁聲道:“安全問題無小事,這個問題還是要想辦法解決?!?/br> “小丁,回去后記得提醒我,通知相關部門開個會,協調一下長林中學大門及圍墻改造的問題?!?/br> “好的,書記!”丁誠趕緊記下來。 長林中學的師生都沒想到,學校大門和圍墻改造一事,會推進得如此迅速。 倒也不認為縣委書記會騙他們,而是長林中學這個校門開了幾十年,全校師生都走習慣了,縣委書記日理萬機,跟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想比,更改校門方向,似乎并不是什么十萬火急的大事。 既然不著急,自然也就不用急著辦。 所以,當一周后,長林中學的校長被教育局通知,前往縣里參加校門及圍墻改造協調會的時候,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不由感嘆:“校門已經開了三十五年,全校師生都習以為常,沒想到書記的眼睛這么厲害,考慮得這么周到?!?/br> 協調會從長林中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更改大門方向,避開國道。 會上,黃雁聲強調:“要把這件事,當成大事來抓,真抓實干,學生和教職員工,營造安全的環境?!?/br> “有關部門實地考察,方案定下來之后,就要抓緊時間開工,趕在下學期開學前,修好新的校門,盡量不影響學生上課?!?/br> 在他的重視下,四個月后,長林中學新校門改變方向,避開了國道,師生出行更加安全。 教育是一項長久的事業,不能三分鐘熱度。 黃雁聲說:“對教育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怎么支持都不為過、怎么花心血都不為過?!?/br>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教育就是抓未來?!?/br> 在他的重視下,麓豐縣的教育工作突飛猛進,農村小學老師都不愿意調往城區。 為啥? 因為,教師待遇比公務員好,農村教師待遇比城里教師好,農村每個教師都分配了安置房。 縣里更是每年都拿出近百萬資金表彰教育行業先進,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面消除大班額,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教育強縣”。 抓教育的同時,黃雁聲也沒忘記抓醫療衛生工作。 為了方便村民看病,他提出要重點消滅行政村衛生室“空白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看得起病。 麓豐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服務中心,縣疾控中心年代久遠,軟件和硬件都不太能跟上,縣財政做出規劃,總計投入9900萬,實現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服務中心、縣疾控中心整體搬遷。 麓豐縣教育醫療發展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時期。 后來,梧桐小學建好投入使用,黃雁聲還去參加了梧桐小學的開學典禮,同時,收到周冰冰老師帶來的向陽小學原來三年級一班、現在已經成為五年級一班的同學們的信。 這封信是五年級一班所有同學一起寫的,雖然他們馬上就要畢業了,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梧桐小學建成的激動心情。 信里寫了一位同學的話:“奶奶說,梧桐小學的建立,有她的功勞?!?/br> “是她看我在學校上課座位太擁擠,所以向縣委黃書記提意見,這才有后來梧桐小學的出現?!?/br> “我知道奶奶說的不是真的,她每天不是菜市場就是公園,都沒和黃書記碰過面,怎么可能向黃書記提意見?” “但是黃書記關心學子,關心教育事業的心一定是真的,不然不會有梧桐小學的出現?!?/br> “我們即將畢業,離開向陽小學,進入初中繼續學習,我們會加倍努力,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信的最后,落款是向陽小學五年級一班全體同學。 黃雁聲親自給同學們回信,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奮發向上,以后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 信的最后,黃雁聲特意回復道:“那位同學,我必須告訴你,你奶奶說的是真的?!?/br> “確實是因為你奶奶在病房里遇見我,提起向陽小學的擁擠情況,才引起我的重視?!?/br> “如果沒有你奶奶的提議,縣委縣政府當然也會解決大家讀書難,讀書擠的問題,但可能沒有那么快?!?/br> “所以,同學,如果你平時能多關心長輩,就會知道你奶奶說的是真的?!?/br> “回去好好感謝奶奶,她為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br> “最后,祝同學們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