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火如荼
其實林其盛對黃雁聲匯報的,還有所保留。 不是一小部分村民,不肯聽他們農業局技術員的指揮,按照豐產果園的標準栽種桃樹,而是大部份村民都不肯聽從他們每畝地只種三十五顆桃樹的建議,只有極少數村民聽從了這個建議,汪成貴就是其中之一。 眼看著其他村民每畝地最少也要栽個五十幾顆樹,有些人更是一畝地種下去六、七十株樹苗,汪成貴也動搖過,覺得自己家里種的桃苗是不是少了些,數量才人家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三畝地下來,產量差距可就大了。 但縣農業局的技術專家告訴他,這樣種出來的桃樹是優良品種,桃子品相好,單果個大量足,甜度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而且價錢也更高。 汪成貴想到最近幾次汪海燕給他打電話,讓要在種桃這一塊,技術上的問題,一定要聽農業局的技術專家的。 汪海燕說:“爸,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br> “農業局的果木技術專家,人家就是恰這碗飯的,平日里研究的就是怎么把果樹種好,肯定比我們自己瞎琢磨強?!?/br> “我知道,爸你心里現在肯定在說,大家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種桃也幾十年了,經驗怎么也比農業局那些只知理論的專家豐富,專家都是紙上談兵,只知死讀書,讀死書,背著書本上的理論知道糊弄人?!?/br> “爸你要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br> “經驗固然重要,可是科學創新也同樣重要,要不然怎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呢?” 咳,這話其實不是這么用的,不過汪海燕用在這里,糊弄一下她文化不高的父親,一點問題都沒有。 汪海燕道:“前人的經驗加上科學的辦法,才能發揮出巨大能效,最終取得好結果?!?/br> “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br> “如果我們只死守著前人那點經驗,不愿接受新鮮事務,不愿向前邁步,就永遠不會進步,最終被時代無聲無息拋棄?!?/br> “爸你說,是不是我說的這個道理?” 汪成貴被閨女說得一愣一愣的,這些大道理,每個字分開他都懂,合在一起,就聽得云里霧里,不過汪海燕讓他在種桃的事情上聽縣農業局專家的,這一點他是清楚的。 閨女是在外頭見過世面的大學生,她說的話肯定有道理。 汪成貴就算不相信縣農業局的專家,也相信自己親閨女,所以,硬是咬牙同意了縣農業局技術專家的豐產種植方案,每畝地只種三十五株桃樹,跟種得最多的村民比起來,足足少了一半,桃苗的價錢都省了好多。 倒也不是沒人給他潑涼水:“老汪,你這一畝地就種這么幾株桃樹,就不怕虧???” 汪成貴心里發慌,面上倒是撐得住,一邊往煙嘴里裝煙絲,一邊笑著應道:“不怕,這不是要農業局的專家看著嗎?有他們的專業指導,能虧到哪里去?” 對方吃驚看著他:“老汪啊老汪,你別不是累糊涂了吧?專家的話你也信?” “你自己想想,你種的樹只有人家的一半, 收成是不是也只有一半?收成只有一半,收入也就只有一半?!?/br> “三畝地算下來,這得虧多少?” “我們自己就是種地的,種桃子家里也種了十好幾年,一畝地該種多少株桃樹,我們自己心里還沒底嗎?” “你啊,還是趁著現在來得及,把差的桃苗補種上,不然拖到明年再補,又得再耽誤一年?!?/br> 汪成貴堅持:“不了,我聽農業局專家的,一畝地種三十五株桃樹就好?!?/br> 對方見說不過他,只好搖搖頭道:“算了,你還是沒吃過虧,等到時候發現收入跟旁人比差遠了,你再后悔就遲了?!?/br> 汪成貴知道村里人大都固執,未必有什么惡意,但是脾氣倔,認死理,一旦認定了想法,就很難改變,對方會這么勸他,也是好意,如今指不定在心里怎么說他不好歹呢。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汪成貴編了個理由道:“我這也是冒得辦法撒?!?/br> “主要是家里就我一個人下地做事,樹種得太多,我也管不過來,與其到時候荒著,還不如一開始就少種點,果苗的錢還能省下一筆,你說是不?” 對方聽汪成貴這么說,再想到他家的情況,反倒對他生出一股同情心來:“倒也是?!闭f著,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這批桃樹種上來,結了桃多賣點錢,以后實在忙不過來,就請個幫手,只要桃子賣上價錢,請個人做事還是劃得來?!?/br> 汪成貴連連點頭:“你說得在理,希望這批桃樹爭點氣,到時間多賣幾個錢?!?/br> 無論是汪成貴還是對方,這個時候都沒想到,這批桃樹會變成搖錢樹,不但讓汪成貴脫貧,更讓他致富。 整個豐縣范圍內,和黃桃種植區域重合的貧困村,種桃事業展開得如火如荼,在黃桃種植范圍之外,其他村子里的其他貧困戶們著急了。 他們紛紛找到自己村的干部詢問:“縣里什么時候專門給我們出臺扶貧政策???” “長林鄉下面的幾個村子,像竹溪村他們可以種黃桃,那我們村子不適合種黃桃的,種什么?” “大家都是貧困戶,政府可以給他們提供免息貸款擔保,咋不給我們提供免息貸款擔保?” “對撒,他們種桃, 我們種茶葉,除了種的東西不同,其他沒有區別嘛,咋不能我們提供貸款? 有些村子就算不能種桃樹,至少還能種茶葉,養家禽,但有些村子,因為地理環境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生活條件艱苦,并沒有什么特色產業可以支持他們脫貧,就顯得更著急了。 本來嘛,大家都窮,所以無所謂,誰也別笑話誰。 但是如今,眼看著原本和自己一樣貧窮的村民忽然有了奔頭,很快就會把自己遠遠甩開,不再貧困,而自己這些人,卻連努力的方向都沒有,怎么不叫人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