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白脫蛋糕
墜入黃浦江的火球與王夢夢的證詞讓與紐約巴黎齊名的上海更是熱鬧。 兩條新聞占據各大小報版面多日。 不少民眾前往兩條事故現場探險。 有人說在薄暮之際見到藏身水中的水怪,有人說于后半夜里聽見男人的哭聲。 會不會王夢夢見到的魚人正是火球事件的主人? 各種揣測。 議論紛紛。 再說回來,究竟謝九爺身處何方? 又為何獨獨僅有謝九懷失蹤? 某小報分析: 若魚人之事為真實,那么謝家九爺應是讓魚人帶走。 若魚人之事為捏假,那么王夢夢就是殺人兇手,謝九爺已讓她毀尸滅跡。 6月10日 青幫澄清,幫內并未對謝九爺與王夢夢進行恐嚇擄人。 6月12日 軍方并未在黃浦江上發現軍機或是飛彈之殘骸,初步排除火球為敵軍轟炸造成。 6月15日 消失七日,推斷已經遇難的謝九懷在外白渡橋下獲救。 同日,于黃浦江多處發現疑似少許碎裂隕石塊,極有可能是6月8日當晚的火球事件主因。 午后梅雨剛停,停留在屋檐的雨水成珠,晶瑩剔透。 風一吹,晃動兩下,啪答落下,墜于塵土。 這年頭不是家家戶戶都買得起的華生電扇,白老太太的屋里就有一臺。 運行的葉片高速旋轉,吹來的微風帶來一絲愜意自在,吹散空氣里潮潮的濕意。 懸掛窗邊的風鈴叮叮當當,也不知道犯罪的是電扇的風,還是窗外的風。 余秋可將手邊的報紙收拾整齊后,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候。 過了好長一會兒,躺椅上的白老太太緩慢開了金口,“想不到我去北平的期間,上海更是熱鬧,沒留下來親眼見證,有些可惜?!?/br> 余秋可抿抿嘴,淺淺笑意。 白老太太一直很幽默,可惜她自認資質愚鈍,總是無法適時做出適合的反應。 好在白老太太向來和藹,從不跟她計較。 “謝家那小兒子大難不死?” “在外白渡橋下找到人的,據說當時身軀冰冷,好在存有些微氣息,緊急被送往圣保羅大醫院,經過搶救,極快恢復?!?/br> 余秋可猶豫幾秒,再補充:“一度謠傳謝九爺醒來后人是傻的,沒了記憶,不同人說話,除了睡覺,其余的時間都抱著書,不過沒人確定他是不是看懂,因為有人瞧見九爺將書拿反了,卻又是讀得津津有味……可是再后來,就沒有關于這位爺的各種消息了?!?/br> “肯定是謝家給報社施壓,才沒有后續報導,這是為謝家好,也是為那小子好,我看謝家接下來是準備給那小子娶妻成家,好平定這場風波?!?/br> 白老太太搖搖頭,本想讓余秋可說說隕石的事,也沒那心情了。 索興結束今日的讀報。 余秋可一周到白老太太家讀報兩次。 原先沒有報酬,不知為何,來了幾次后,白老太太就讓張嫂給她備一份茶點。 許多點心都是余秋可沒吃過的。 當中,她最喜歡凱司令販售的白脫(butter)蛋糕。 白老太太去北平一個月,她就想了整整叁十天。 今日有幸再度吃上。 白脫口感結實,在舌尖上相當有存在感,用力含壓,緩緩化開,奶香味擴散整個口腔。 蛋糕濕軟卻頗為豐厚,入口后,與香膩的奶油融合,再啜上一、兩口牛奶,人好像也要跟著融化,真是滿足地像要飛上天了。 余秋可都不好意思說,來老太太這里,真是太幸福了。 因為不知如何回報,只能更用心讀報并收集一些市井小民的消息與老太太分享。 事實上,該為白老太太讀報的是小余秋可不到半歲的meimei余珍妮。 白家與余家有生意往來。 說白點,是余家想求白家。 余家從清代經營棉紡織,曾經風光,直到民國年間,不敵日資侵略與機器技術趕不上同業,等到國內抵制外貨,該是重新翻身時,余家已經沒有能力東山再起。 好在老祖宗留下的裁縫鋪子與手藝勉強供應開支,但要擠進上流圈子,就難多了。 早年與余家有私交的謝家老爺就說:余家見識太短,自然落得今日的平庸。 余老爺知道白少的最重視的是白老太太,于是讓余珍妮抽個時間去陪老人家說話、讀報。 給老人家留個好印象,就是給白少好印象。 可惜謝老爺那句余家見識太短真是一針見血,余老爺除了生意失敗外,教育同樣不太行。 余珍妮自然不認為討好白老太太就能獲得白家的生意。 面對老太太時,嫌棄是毫不掩飾。 白老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燈,直接讓張嫂拿竹掃帚將余珍妮轟出大門。 余老爺同樣覺得丟人。 哪知余珍妮還覺得自己委屈呢。 最后沒辦法,才由在余家幾乎像個透明人活著的余秋可代替余珍妮。 _ 關于民國: 上海凱司令創建于1928年,在張愛玲的作品里也曾出現過。 小作者誠實說: 本人沒吃過凱司令的奶油蛋糕,上網看分享,說是硬奶油的口感,所以我就想像了。若我想像不對,吃過的寶寶們,請包容,勿噴(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