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憶往昔(1)
“勞宮xue” 他一抖布包,約五寸長,三寸寬的素白一片便在桌面上鋪展開來,從右至左,依次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大小、粗細均有著細微詫異,同時又有著某種特定規律的九枚銀針,伸出右手迅疾地抽出一枚銀針,于左手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刺下。 “魚際xue” 第二枚銀針,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點,拇指下隆起處刺下。 “少府xue” 第三枚,于屈指握拳時,尾指指尖所點處刺下。 “神門xue” 第四枚,于手腕和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刺下。 “合谷xue” 沒有絲毫遲疑,他有條不紊地抽出了第五枚銀針,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間刺下。 五針五xue,深入皮rou的刺痛,他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片刻后,又依次將左手上的銀針一枚一枚地摘了下來,從懷中取出了一帕素色方巾,動作迅速地將左手上五個血色的小點擦去,從頭至尾,神色平靜如常,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cao作,麻木不知疼痛。 “姓洛的,你當真擔得起神醫之名嗎?” “風兄的毒還未化解,你怎么能沉湎于自身不堪回首的過去之中呢?”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將銀針一根一根地處理好,又一根根收了回去。 洛醫師,本名洛仁醫,出生于醫師世家,從一出生起便時刻處于醫藥的熏陶當中。 因其恰好輪到“仁”字輩,其父母又希望他能繼承祖輩父業,成為一名懸壺濟世、仁心仁德的醫師,故起名為洛仁醫。 他從小聰慧過人,天賦異稟。 兩歲時,同齡小孩還在牙牙學語,他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三歲時,同齡小孩讀《三字經》,《百家姓》,開始認字,他讀《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開始了解何為醫術;五歲時,同齡小孩背起書包進私塾,他手持銀針辯百xue。 十五歲,便名噪一時。 傳聞中,他記憶力驚人,堪稱過目不忘;他洞察力強悍,觀察細致入微;他推理能力極強,知一便可推百;他醫術精湛,青出于藍勝于藍。 十五歲后,他熱衷于另辟蹊徑,奉行極簡主義,主張用最少的藥材配出療效最好的藥方,施最少的針數得到最佳的療效。 到二十歲,便自成一派。 他設計定制的專屬銀針正是將傳統使用的十五針壓縮到了符合《皇帝內經》中描述的九針,即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只是在針尾篆刻了一些花紋,既美觀,又增強了摩擦力。 除此之外,他還擅長綜合運用各種治療手段,不論是什么疑難雜癥,只要病人還有一口氣在,他都能醫到病除。 自此之后,他被傳為了神醫,人人尊稱他為“洛神醫”。 而他的真名洛仁醫,卻漸漸被當成了一個稱號,幾乎沒人放在心上,均認為不如洛神醫貼切,于是,他的真名便被遺忘了。 傳聞總是夸大的,至少他自己這么認為。 他原本不喜歡這個名字,因其自認為擔不起“仁醫”之名,只是無奈父命難違,不允許更改,于是,被人遺忘反倒順遂了他的心意。 從此洛神醫之名遠揚,而洛仁醫隨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