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247節
他有這個顧慮很正常,五百萬,畢竟不是小數目。 可余思雅心意已決,她年初就找上田主任,勸其出國,就是為了機器。沒道理籌備了一年,也花了好幾萬塊,到這個關頭卻說放棄。 “不用考慮了,這個機器我一定要買?!庇嗨佳乓豢诨亟^了他的提議。 楚玉濤的性格就不善與人爭論,對上強勢的余思雅更是沒話說。但他覺得余思雅這次的做法實在是太冒險了,他心里是極為不贊同的。 猶豫了兩分鐘,他硬著頭皮說:“余總,目前這些盈余并不全在集團的賬目上,還有將近一半的資金在各分廠的賬目上。我這里短時間內沒法將錢全部取走,要動這么多錢,得征求其他人的意見?!?/br> 余思雅一聽就明白了,這是楚玉濤的搪塞之詞,其實就是不想讓她買。 對此,她沒什么意見,集團不是她的一言堂,大家有意見很正常。 “好,你準備一下,元旦節這天回清河鴨養殖場,我會讓林秘書通知丁廠長他們,除了王廠長因為太遠趕不上以外,其他管理人員都回去開會,商討這件事?!庇嗨佳诺ǖ卣f道。 她一口氣要花這么多錢,確實應該跟領導層開個會,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見。 聽到這話,楚玉濤松了口氣,忙不迭地說:“好?!?/br> 他相信,集團里其他人會勸說余總打消這個冒險的念頭。 余思雅看他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有些好笑:“你去忙吧,順便將我叫一下林紅旗同志?!?/br> 不到兩分鐘,林紅旗匆匆從隔壁的辦公室走過來:“余總,你叫我?” 余思雅頷首:“對,你安排一下,通知集團所有高層管理人員,元旦節那天上午八點,在清河鴨養殖場的會議室里開會,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br> 林紅旗怔了一下,連聲說好。 —— 1979年12月31號這天,余思雅就搭廠子里的順風車回去了。 不過她沒直接回紅云公社,而是在辰山縣下了車,準備去拜訪梅書記。她已經好幾個月沒見過梅書記了,這次回來,正好有空,拜訪拜訪梅書記,打好關系的同時,也打聽打聽修路的進展。 年底公務繁多,梅書記正好在辦公室里。 看到余思雅有些意外:“小余同志怎么這個點回來了?我以為你要等寒假才回來呢?!?/br> 元旦過后,只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是寒假了。 余思雅笑了笑說:“明天廠子里有點事,我提前一天回來拜訪梅書記?!?/br> “坐,嘗嘗咱們辰山縣自己的茶?!泵窌浶χ?。 余思雅端起來抿了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梅書記,修路的事情有眉目了嗎?” 提起這個,梅書記既高興,又有點憂愁:“我跟高市長那邊溝通好了,咱們兩個地方一塊兒向省里遞交了申請。目前,省里同意了我們的方案,但在撥款上產生了分歧。省里因為財政不寬裕的原因,只肯答應撥20%的款,這樣一來,資金就出現了缺口?!?/br> “這樣啊,那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余思雅沉默了一會兒問道。 梅書記長嘆了一口氣說:“目前咱們跟省城那邊商量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將路修窄一點,只修兩個車道,夠現在的車子用了,這樣一來修路的資金將不成問題。 “兩個車道,也就是說單向只有一個車道?如果有多余的車子,想超車怎么辦?”余思雅不贊同,“梅書記,現在修路的資金缺口有多大?” 梅書記估算了一下:“預計還差二三十萬元吧。小余同志,岳康縣和省城都傾向于修窄一些,這樣一來,大家都能少出一點錢?!?/br> 余思雅點頭:“梅書記,我理解?,F在各地財政都不寬裕,拿錢出來修路,對大家而言都是一個負擔??蓪⒙沸藓昧?,后面受益無窮。旁的不提,目前除了省城附近的某些路段,全省就沒像樣的公路,如果咱們能將公路修好了,以后車子但凡能從咱們這邊走的,繞路都愿意從咱們這里走,這條公路走的人多了,以后公路沿線的縣市村鎮所生產的商品都能快速運輸到別的地方,這對咱們幾個地方經濟的發展很有好處?!?/br> 梅書記點頭:“我明白,可岳康縣雖然臨近省城,也是跟咱們一樣的窮縣,沒什么工業生產基礎,一年的財政收入就那么點錢,讓他們出錢修路真是太難了。這次也就省城牽頭了,不然他們肯定是一分錢都不想出的?!?/br> 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有遠見的。而且修這條路對辰山縣的好處遠遠大于岳康縣,他們不熱衷也就很正常了。 說來說去,還是太窮了。 余思雅琢磨了一會兒說道:“梅書記,剩下的二三十萬元缺口,我們清河鴨可以出。但我有個要求?!?/br> 梅書記詫異地看著她:“小余同志,你們已經出了三十萬元錢了,你沒必要再出這個頭?!?/br> 余思雅笑道:“梅書記,你先聽我的要求,我們不吃虧的。我要求這條公路命名為‘清河公路’,沿途每隔三公里做一個指示牌,牌子上都要用大字標明‘清河公路’這四個字,并且在下方注明‘清河鴨集團’由此去,再用一個黑色的箭頭標明到我們集團的方向?!?/br> 光說,她還嫌不夠,掏出本子和筆,邊解釋,邊畫圖,不一會兒就將指示牌的雛形畫了出來,推到梅書記面前:“你請過目?!?/br> 除了以上所說的,余思雅還在指示牌的下方添加了清河鴨的標志圖案。 梅書記拿著本子看了又看:“就這個?” 這就值幾十萬元嗎? 余思雅肯定地點頭:“對,就這個,只要他們同意,我們清河鴨就出這個錢?!?/br> 路是用他們集團前兩個字命名,每隔三公里一個指示牌,這條路上就有好幾十個指示牌矗立在路上,風雨無阻,一放幾十年。短期來看,投入當然高,不劃算,可長遠來看,他們清河鴨絕對不虧。 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廣告,幾十年不變的廣告。而且用廠名命名一條公路,還有比他們清河鴨更有牌面的嗎? 以后上省電視臺打個廣告,幾個月就得幾十萬,這么一對比,還是公路戶外廣告更劃算。而且隨著個體經濟的發展,以后肯定會有很多外地貨商到清河鴨采購商品,在沒有導航,地圖也不完善的年代,這條路就是最好的向導。 梅書記還沒見識過戶外廣告的威力,有些為余思雅不值:“你啊,真是便宜他們岳康縣了。不用說了,少掏這么多錢修一條寬闊的公路,他們肯定樂意?!?/br> “那就好,這個事就麻煩梅書記你cao心了。我們廠子準備引進新的設備,明年將會大規模擴大生產,交通運輸的便利非常重要,希望這條公路能夠盡早完工?!庇嗨佳判χf道。 梅書記聽明白了她的意思:“好,元旦節后,我就去找他們當面談這事,盡快將事情落實下來?!?/br> “嗯,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下個月動工,也能在年前修一個月的路。這樣無業年輕人們也能拿到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回家過個好年?!庇嗨佳劈c頭道。 提起這個事,梅書記沉默了幾秒后說道:“關于公路招工這件事,高市長的意思是咱們聯合成立一個修路隊,主要征招社會上的無業人員去修路??伞蹅兛h沒什么無業人員啊?!?/br> 辰山縣本來工業人口就少,沒辦法頂替父母工作的年輕人也少。加上這幾年,清河鴨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近萬個工作崗位,年輕人們并不愁沒工作,基本都進廠了。 余思雅一聽就明白了,高市長為了解決年輕人沒事做這件事,將他們辰山縣這段路的主意也打上了。但跟她沒關系,她笑了笑說:“梅書記你看著安排唄?!?/br> 梅書記其實也心知肚明,笑著說:“我想著答應高市長算了。以后咱們跟省城的經濟聯系會越來越緊密,與人方便于己方便?!?/br> 果然啊,能當上大干部的,心里都有一桿秤。 余思雅含笑道:“也行。梅書記,這個事要是確立了,你讓胡秘書通知我一聲吧,我們提前準備好錢?!?/br> “行?!泵窌浺豢诖饝?。 事情談得差不多了,余思雅看了一眼表,才三點多,便說道:“梅書記,你還有工作要忙,我就不打擾你了?!?/br> 梅書記估摸著她是要回紅云公社,也沒留她:“好,小余同志慢走,小胡,送送余總?!?/br> 胡秘書應了一聲,將余思雅送了出去。 走出縣政府大門后,胡秘書告訴了余思雅一個消息:“余總,市里面知道咱們要修通往省城的公路后,提議先修到市里面的公路,被梅書記給擋回去了?!?/br> 誰不知道修路是個好事,只是沒錢,舍不得錢罷了。 余思雅愣了一下,忽地問了個不相干的問題:“胡秘書,我聽說梅書記有望往上走,今年怎么沒消息了?” 胡秘書看了一眼余思雅:“余總還不知道啊,六月的時候,市里找梅書記談過話了,不過梅書記拒絕了。他想繼續留在辰山縣,建設辰山縣?!?/br> 余思雅聽了這話久久沒出聲。 直到走到公交站臺,她才回頭認真地對胡秘書說:“謝謝胡秘書,我知道了,梅書記不會失望的,咱們一起建設家鄉,讓辰山縣變得更美好?!?/br> 胡秘書笑了笑,鏡片后的眼睛里一片溫潤:“梅書記和我都相信余總。梅書記曾說過,余總有好多次機會可以將清河鴨遷到更發達的地方,但你們還是留了下來。我們所有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為了辰山縣,為了這方百姓!” “嗯?!庇嗨佳艣_他笑了笑,“車子來了,我走了,謝謝胡秘書送我,有空下次再聊?!?/br> 胡秘書揮了揮手。 余思雅踏上了公交車,心情還是有些不平靜。 這一路走來,雖然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好在一路都不孤單,一直有同志陪她共行,給與她全力的支持和幫助! —— 次日上午八點,清河鴨養殖場的會議室里坐滿了人,十幾個主要干部都坐在辦公室里。 余思雅和馮主席坐在最上方的位置。 “人都到齊了,我宣布今天的會議開始。在討論具體的事情之前,大家先看一份資料?!?/br> 林紅旗立即將提前準備好的幾份資料發了下去,讓坐在臨近的兩個干部一起看。 這份資料有十幾頁,看完得花一定的時間。 余思雅也不著急,慢悠悠地捏著茶杯,等他們看完。 十分鐘后,陸續有人看完了資料。 小李抬頭疑惑地看著余思雅:“余總,日本的火腿腸生產線真的這么快嗎?生產效率是咱們的好幾倍?” 余思雅肯定地點頭:“資料后面有詳細的對比和說明。這是省機械廠的田主任分析出來的數據?!?/br> 不相信她,總該相信專業人員吧? 除了小李,就數施立平對這個機器最感興趣:“余總,這種飼料生產加工生產線,咱們廠子能引進嗎?” 余思雅目光掃了一圈,見大部分人都看完了資料,笑著點頭:“今天我召集大家開這個會就是為了討論這件事,要不要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線。下面請大家看看田主任發回來的照片?!?/br> 林紅旗馬上將照片一一發了下去,請大家輪流查看。 照片上的機器锃光瓦亮,泛著銀色的光澤,塊頭比他們的小機器大了好多倍,一臺機器小的都要占地幾平米,大的甚至這個會議室都裝不下,上面有許多大家不認識的零件。 雖然在座的在機械方面都是外行,但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這些機器確實比他們廠子里半自動半手工的機器要先進得多。 施立平看得心頭火熱,將照片遞給下一個干部后,率先舉起了手,說:“余總,咱們什么時候能引進這樣先進的機器?” 余思雅笑了笑:“不著急,你先聽我說完。大家看過機器了,紅旗,將報價告訴大家?!?/br> 林紅旗將所有的照片收集了回來,按照編號排好,拿起第一張照片說:“大家看到了,這一臺火腿腸生產線售價為38萬元,不包括進口的稅和運輸的費用。這一臺……” 她將所有的機器報價說了一遍,這些機器從三十萬到四十萬不等,最貴的還有一臺五十多萬。 加上稅費和運輸費用,整體的花銷還要高一些。 聽到這樣恐怖的價格,原本激動不已的施立平也平靜了下來,悻悻然地看著這些機器。 這么貴,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不是不想要,實在是太貴了,他們要賣多少飼料,多少鴨子才能掙一臺機器的錢啊。這一臺機器都能頂他們集團幾千人兩個月的工資開支了。 只有幾個特別了解余思雅的人猜到了她的心思。 要是沒打算買,她何必大張旗鼓地開這個會? 馮主席苦笑了一下,壓低聲音說:“余總,你這步子也邁得太大了?!?/br> 余思雅一聽就知道馮主席明白了她的心思,笑道:“馮主席,這不也是沒辦法嗎?外資已經進來了,咱們不加油,遲早會被他們甩在后面?!?/br> 人太多,馮書記不好多說,嘆了口氣。 見大家都看完了,余思雅揚聲道:“從年初,我就跟田主任談好了,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為此,田主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努力補習日語,終于在夏天出國。經過四五個月的考察和學習,他給咱們推薦了這幾款機器,我準備采購十臺機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