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56節
事關切身利益,他能說不是嗎? 錢書記猛點頭,過了幾秒才發現隔著電話,余思雅看不到,他咳了一聲:“余主任說得有道理,咱們這都是為了公社,那……咱們明天就去縣里面?” 余思雅不同意:“我這兩天有點事,錢書記能不能等我兩天,把養殖場里的工作安排好?” 錢書記有點羨慕嫉妒清河鴨養殖場的繁忙,酸溜溜地說:“那我等你的消息?!?/br> 余思雅笑著應好,掛斷了電話?,F在養殖場已經設置了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主管,還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程序,她幾天不在都不會有事。 那借口當然是搪塞錢書記的。真實的原因是,昨天才見了梅書記,明天又去,時間隔得太近了,也不好催問修路的事,再多等幾天,要是梅書記還沒想好,她就再下一個餌。 錢書記掛斷電話后懵逼了幾秒,撓撓腦門,也反應了過來,不對啊,他找余思雅不是說擴大規模的事,讓他們提供更多的鴨苗,收購鴨子嗎?怎么正事沒談,最后變成了他跟余思雅一塊兒去縣里找領導批飼料呢? 真是邪了門了!這余思雅有毒,每次跟她聊,他都要被她帶偏。 —— 工作繁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個星期轉眼就過了,縣里面也沒傳來要修路的消息。 余思雅有點坐不住了,她打電話跟錢書記約好了,明天一塊兒去縣里,然后去公社找馮書記匯報這事。 馮書記兩手交叉放在桌子上,目光審視地打量著余思雅:“去縣里面?去干嘛?” “飼料的事啊,咱們最近擴大了規模,原本準備的糧食不夠,我跟錢書記約好了,明天去縣里找領導批條子?!庇嗨佳虐岢雒髅嫔系睦碛?。 這個事確實是他們以前的規劃,為了這個,他們才提前修路通電的,馮書記沒懷疑,不放心地說:“我明天跟你一起去吧?!?/br> 他好歹每年要去縣里面開會,也認識一些調到縣里面的同志,他陪著余思雅去更方便。 但余思雅拒絕了:“不用,馮書記你不是還在整理匯報的材料嗎?就不耽誤你的事了,有錢書記跟我一道呢?!?/br> 馮書記想想也有道理,他認識的人很多老錢也認識,去一個就行了:“好吧,這個事能成就成,不能成咱們再想辦法,你也別太死心眼?!?/br> “知道了?!庇嗨佳庞X得馮書記真是越來越啰嗦了,不像上司,倒是更像長輩了。 第二天,余思雅就坐上了大巴,在東風公社跟錢書記集合,一道去了縣城。 進城后,他們沒有第一時間去縣政府,而是去了縣城糧站,說明了來意。 糧站在這個物資短缺的年代,也是個搶手的部門,聽說他們倆鄉下來的,要想批數量不少的糧食,又沒條子,哪怕是公社干部,糧站的人也不理他們,一口拒絕了。 兩人也不喪氣,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跑這一趟也不過是為了去找梅書記打下鋪墊,省得待會兒找梅書記訴苦都沒素材。 去了縣政府,兩人拿出介紹信讓工作人員通報。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梅書記耳朵里。他對余思雅這個一點都不怕他,在他面前說話頭頭是道的能干姑娘印象非常深刻,放下筆笑著說:“這余思雅同志可真是個急性子,才幾天啊,就等不及了,不過東風公社的錢棟梁同志怎么也跟她一起湊熱鬧?” 小王提起暖水壺在茶杯里添了熱水,笑著說:“要是性子不急,紅云公社也發展不了這么快?!?/br> 梅書記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挺欣賞這同志的?!?/br> 小王不認:“梅書記說笑了,我就見過一次,哪有什么欣賞不欣賞的,這誰給咱們辰山縣爭光,我就支持誰?!?/br> 這話說得梅書記心里很舒服,又想起前幾天余思雅讓他揚眉吐氣了一回的事,語氣更和藹了:“小王,你去帶他們進來,看看他們說什么吧?!?/br> “是?!毙⊥醴畔铝伺?,出去。 不一會兒,他就領著余思雅和錢書記來了。 這會兒,梅書記已經從辦公桌前走了出來,坐在辦公室另一頭的會客區,招呼他們:“余同桌,錢同志,你們來了,坐?!?/br> 余思雅和錢書記趕緊過去,不好意思地說:“梅書記,打擾了?!?/br> 梅書記點點頭,沒說話,指了指椅子,示意他們坐下。 小王立即給他們泡上新的茶水,送到兩人面前。 余思雅和錢書記趕緊謝過他,端著杯子暖手。 余思雅發現,錢書記這人平時話老多,老能扯了,結果到了這里就成了鵪鶉一樣,進門規規矩矩的,除了打招呼,道謝什么也沒說。 看他這副緊張的樣子,指望他出頭是不現實了。余思雅放下杯子主動開了口:“梅書記,你工作這么忙,我有話就直說了啊?!?/br> 梅書記并不反感余思雅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相反他其實也挺厭惡沒意義的寒暄,浪費大家的時間,遂點頭,溫和地說:“你說?!?/br> 余思雅嘴角一垮,苦笑著說:“梅書記,咱們遇到了點困難,沒辦法,所以才不得不來找你,還請政府給咱們村辦企業更多的支持!” 梅書記滿腦子問號,不是來催問修路的事嗎?這跟他想象的好像不一樣。 梅書記坐直了身,手指輕輕敲著桌面:“什么困難,你說?!?/br> 余思雅趕緊將飼料的事說了:“梅書記,咱們養殖場從成立以來,一直以收購農民種的多余的紅薯、蘿卜、菜葉子還有少量的玉米,以及麥麩、米糠、榨油后剩下的料做飼料。但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光是這些食物已經沒法滿足養殖場的飼料需求,尤其是過完年,春天剛播種的時候。所以我們這次來是希望縣里能批準咱們從糧站定期購買一批糧食,以滿足養殖場的日常所需,也能幫助我們養殖場進一步擴大規模?!?/br> 梅書記沉吟片刻,問道:“你們有多大的飼料缺口,算過了嗎?” 余思雅冷靜地從包里拿出一個寫滿了數字的本子。 旁邊的錢書記頓時額頭直冒冷汗,這小余早有準備,竟然也不通知他一聲,太不厚道了。 余思雅沒察覺錢書記的僵硬,她拿出本子開始總結自己的計算結果:“梅書記,我們養殖場目前能自己解決大約五千只鴨子左右的糧食,其他的需要糧站幫忙。明年,我們計劃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一萬五千只左右。一只鴨子大約需要四公斤的糧食,成長周期在三個月左右,一年就能養四批,糧站每個月給我們提供四萬斤糧食就可以了,麥麩、米糠、小麥、大豆、油料這些都行?!?/br> 四萬斤! 錢書記一屁股滑坐在地上,椅子跟地面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六只眼睛齊刷刷地望向他。 錢書記訕訕地扯了扯嘴角:“不,不好意思,不小心坐歪了!” 早知道說什么他都不跟余思雅一塊兒來。四萬斤,還是每個月,她可真敢開口,也不怕惹梅書記厭。 小王趕緊將他扶了起來:“錢書記,你沒事吧!” 錢書記趕緊擺手:“沒事,沒事,王秘書你忙你的,我坐一下就好?!?/br> 重新坐回椅子上,錢書記縮了縮脖子,盡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他想多了,余思雅和梅書記都收回了目光,。 梅書記聽到余思雅報出來的這個數字眉頭輕擰:“你這小同志的口是不是開得有點大啊,四萬斤糧食,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才28斤的指標?!?/br> 余思雅笑著說:“梅書記,這不一樣,工人的已經脫了殼的純糧食,加上米糠麥麩可不止這點。再說了,我們也沒說要主糧啊,玉米、麥麩、米糠還有大麥、燕麥這些雜糧之類的,咱們都要?!?/br> 她還巴不得要這些呢,喂鴨子都一樣,但便宜得多啊,算下來成本也跟著降。 梅書記搖頭好笑:“得虧你沒說都要主糧,不然啊,我只能把你趕出去了?!?/br> 還有心情開玩笑,看來梅書記并不反感她提的這個要求。也是,縣里有好幾萬人,這些人每個月都有二三十斤的口糧,光是谷物脫下來的殼,榨油后剩下的油料數量就不少??h里面并沒有建大型養豬場,這些東西也都對外銷售,可農民自家養兩只雞或養一頭豬的,都是喂自己剩的湯湯水水,草,菜葉子之類的,誰舍得花錢買這些喂啊。 他們養殖場提出包了這些,并不算過分。 心里有了底氣,余思雅臉上的笑容更甚:“不會的,梅書記你一心為民,咱們公社干部辦養殖場也是為了社員們過得好,咱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我相信梅書記會支持我們的工作,你放心,我們養殖場已經計劃好了,過完年會再大招工一次,給大家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聽到這個事,梅書記來了興趣:“哦,我記得你們養殖場才成立一年多吧,已經有一百多人了,還要擴招,那下次你們打算招多少人???” “八十到一百人,明年我們的產量要翻倍,現在的人手已經很緊張了,只是今年花錢的地方多了點,廠子里不大寬裕,所以讓大家辛苦點,先堅持堅持?!庇嗨佳乓痪湓挾紱]提修路通電的功勞,卻又在處處提醒梅書記他們養殖場的貢獻。 果然,梅書記馬上從“花錢多”想到了清河鴨養殖場的義務奉獻。也許這個養殖場規模不算大,但真要論起做事,那絕對是縣里第一??纯纯h里這么多工礦企業,也有不少在城郊鄉下的,可哪個不是只管自己一畝三分地?有的甚至連自己的那點地盤都管不好,年年虧損,還要縣里財政補貼。 清河鴨養殖場就不一樣了,發展快,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讓其公社的社員過上了更寬裕的生活,甚至還有心要拉一把其他公社。這樣發展潛力大,又有責任感的企業是該多支持支持。尤其是明年清河鴨養殖場再招工以后,在縣城都算中等單位了,關系著兩百多名職工的飯碗。 想到這里,梅書記看余思雅的眼神越發的欣賞:“小同志很有干勁兒嘛,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就創造了差不多兩百個崗位,還幫公社修路通電,咱們縣里就應該支持這樣的企業。不過你這四萬太多了,每個月三萬斤糧食吧,以米糠、麥麩、油料、玉米等粗糧為主,人都沒頓頓吃上大米飯,怎么能先便宜鴨子!” “梅書記,這,這一下子差了一萬斤的缺口,咱們上哪兒去弄??!你能不能通融,通融,給咱們加一點?”余思雅苦惱地看著梅書記道。 錢書記聽到這話,側頭詫異地看著余思雅,她是不是傻,敢跟梅書記講條件。三萬斤已經很多了,好嗎? 余思雅察覺道了旁邊錢書記著急的目光,很想翻白眼,錢書記也是每年要經手好幾十萬斤糧食的人,目光咋就這么短淺呢?她要一口答應了,領導哪還有砍價的快感??? 梅書記估計也是第一次在工作中碰上跟他討價還價的人,愣了下:“那再給你們加五千斤吧,多了沒有?!?/br> 余思雅心里的小人都快興奮得跳起來了,梅書記肯定沒怎么去過菜市場,一點都沒摸到砍價的精髓,倒是便宜了她。 心里高興,余思雅面上卻擺出個苦瓜臉,勉為其難地說:“那好吧,剩下的咱們再自己想想辦法,謝謝梅書記了?!?/br> 說完,她不忘拉拔一把還在愣神的錢書記:“錢書記,我們養殖場的事說完了,你們的呢?” “???”錢書記沒做準備,又見識了余思雅的漫天開口,梅書記竟然輕輕松松就同意了,他腦子有點糊,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么。 見他還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小同志淡定,梅書記皺了一下眉:“錢棟梁同志想好再說吧,余同志,咱們說說上次陽明等三個公社養鴨的事,小王已經向這三個公社的書記傳達了你的意思,他們都很樂意。什么時候安排你們見個面,談一談?” 這點小事哪用領導來安排,還特意跑到縣里面,浪費時間還顯得他們無能。 余思雅笑著說:“梅書記,麻煩王秘書把三個公社書記的聯系方式和姓名抄給我,回去后我給他們打電話,到時候我帶著技術人員抽空去他們那邊實地考察以后當面談,你覺得怎么樣?” 余思雅愿意親自跑一趟自然好。 梅書記含笑點頭:“也好,辛苦余同志了?!?/br> 余思雅趕緊說:“為人民服務,不辛苦,這是我應該做的?!?/br> 梅書記被逗笑了:“你這小同志可真有意思?!?/br> 說到這里,似乎是沒什么事了,可梅書記還一個字都沒提修路的事,修不修給個答復啊,老吊著人是怎么回事? 他不提,余思雅只能自己主動開口了。 “梅書記,還有個事要向你匯報。就上次你們到我們公社視察工作,走了以后,省報的路明惠同志打電話來,說是要抽個時間到我們公社來采訪。我們小地方,還沒來過省里的同志呢,挺緊張的,怕招呼不周,所以我想跟梅書記討討意見?!庇嗨佳糯曛?,不好意思地說。 一個報社記者而已,哪用梅書記管啊。 但梅書記認識這個名字,上周讓他們辰山縣出了一回名的報道就是這位同志寫的。已經發了一篇報道,還要再來,莫非是要做更深度的報道?這是報社的意思,還是上面人的意思? 在如今這個資訊極其不發達的年代,報紙是傳播最廣,影響力也最大的媒體,不可小覷。 如果再做報道,那他們辰山縣怎樣才能讓新的稿子出現更多的內容和成績,讓上面看到他們的努力? 思來想去,目前能做的似乎只有一樁,修路。這跟路明惠來的目的和主題也一脈相承。 思索片刻,梅書記笑道:“沒想到余同志還認識省報的同志,真是后生可畏啊?!?/br> 余思雅笑著說:“就是去省城推銷我們清河鴨的時候,有幸跟路明惠同志見過一面?!?/br> 梅書記沒有深究這個,底下的人能干自己能找到人脈是好事,看來他是低估了這位小同志。梅書記在心里把余思雅的分數提了提,然后話音一轉,突然就說到了修路上:“余同志,上次你的提議非常好,前兩天縣里開會已經通過了,具體的趙局長會著手安排?!?/br> 余思雅一臉驚喜:“真的,那真是太好了。梅書記,什么時候開始修路???不行,我得給路明惠同志打個電話問問她什么時候來,不然到時候咱們開始修路了,車子繞道,她又對咱們這地方不熟,怕是找不到我們公社,我得提前安排人來縣里接她。梅書記,能借你們的電話用一下嗎?” 這個小同志還真是急躁,梅書記笑著指了指辦公桌:“你用?!?/br> 余思雅趕緊起身,拿出電話本,找到了報社的電話,打過去找到了路明惠:“喂,路同志,我是辰山縣紅云公社的余思雅啊。對,你上次說要來我們紅云公社采訪,我想問問你什么時候來,我好派人到縣汽車站來接你。因為我們縣準備將路修到縣城,會改道,怕你不熟悉路,一個人找不到地方……什么,電視臺也要跟著來?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好,我等你的好消息,成?!?/br> 等余思雅掛斷電話后,回頭就看到三雙眼睛盯著她。 小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驚訝地問道:“余同志,電視臺也要來采訪我們嗎?” 余思雅笑著說:“是的,我也非常意外。具體的日期還沒有定下來,應該就過幾天吧,到時候路同志會提前給我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