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媽的團寵小崽崽 第19節
“呼呼呼~哦哦哦~”有了新玩具,小在在開心地在院子里滑來滑去,嘴里不斷發出快樂的喊聲。 寧家的院子比村里的一般人家都要大上不少,土地雖然不是水泥地面,但也是很平實光滑的泥土地。 滑板車的木輪子滾在上頭只是稍微有一點點顛簸,卻不影響孩子玩耍。 院子中間擺著一套石桌椅,蘇欣妍就坐在其中一張石椅上,含笑地看著女兒圍著自己繞圈圈。 滑板車是寧遠行給做的,他小時候跟著村里的木匠學過幾手木工,手藝還行,而滑板車的主意是蘇欣妍給出的。 主要是為了等寧遠行走后,拿來安撫孩子的。 現在看來,效果不錯。 見孩子在院子里自己玩得開心,蘇欣妍就沒再管她,只叮囑孩子只能在家里玩,不準出去,然后就去后頭的自留地里伺候田地。 這些日子地里耽擱了不少活,抓蟲子,施肥樣樣都沒怎么弄,現在可得抓緊時間處理了,不然會影響了蔬菜的生長。 “嗯?全都弄好了?” 蘇欣妍到了自家的自留地里一檢查,驚訝地發現田地被照顧得很周到,甚至菜葉子上頭還凝著水珠,水已經澆過了,今天不用再澆。 不用猜,她都知道這些是誰干的。 心下不禁慰貼。 那個男人啊,還是這么地喜歡悶聲干活。 既然沒事干,蘇欣妍干脆挖了兩顆白蘿卜帶回去。 昨兒個寧翰他們兄弟幾個晚上吃過飯,和一群孩子們跑去村里的小溪邊抓了幾條小魚回來。 小魚每一條不過手指長,要做菜顯然是不夠的,蘇欣妍便打算拿來和白蘿卜一起燉成魚湯。 也能給家里添點rou味。 寧遠行一走,寧奶奶也出院了,農忙期更是已經結束,家里自然不能再像之前一樣頓頓吃rou。 恢復成了每周固定一次的規律。 不過現在已經是夏末秋初,而秋天本就是萬物豐收的季節,只要是在村里長大的孩子,都是尋摸吃食的一把好手,隨隨便便出去玩兩圈,回家總能帶點野菜,果子,小魚之類的來添個菜。 就連小在在,都知道嘴饞了可以去薅路邊的紅花來吸花蜜呢。 一個人玩耍沒什么意思,小在在自己玩了會兒,就對滑板車失去興趣,轉而變成了小尾巴,亦步亦趨地跟在mama身后,探頭探腦地看她要做什么好吃的。 “mama,你要煮什么?” “燉魚湯,在在想不想喝魚湯???”蘇欣妍一邊處理食材一邊溫聲問女兒。 小在在應答得很積極:“想!” “那在在得忍忍,我們等晚上哥哥們回來了再一起喝好不好?” “好?!贝饝煤敛华q豫。 在她看來,一家人分享食物,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蘇欣妍也有意培養女兒這方面的性格,在她看來,大方的人,永遠比小氣的人要來得好,這樣的人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之中,往往也比較受歡迎。 中午沒喝魚湯,但是小在在跟著奶奶蹭了一小碗麥乳精,也很滿足。 麥乳精是寧遠行特地買來給母親補身體用的,這是這年代老百姓最好的營養品。 老人家有好東西,肯定舍不得自己一個人全占了,總要分給心愛的小輩一些,才肯甘愿。 所以不僅小在在,連著蘇欣妍都在寧奶奶的緊迫盯梢下,喝了半碗麥乳精。 她其實對這個沒什么感覺,畢竟經歷過后世各種層出不窮的美食沖擊,麥乳精對她而言,其實也就是帶些奶味的糖水而已。 不過蘇欣妍不會辜負了老人的心意,喝完之后還笑著夸了一句好喝。 吃過午飯,蘇欣妍問女兒:“你要跟我去地里上工,還是留在家里陪奶奶?” 小在在左右為難。 她既想出去放放風,又舍不得離開奶奶。 最后還是寧奶奶善解人意,讓孩子跟著她mama出去:“在在晚上再回來陪奶奶就好了,下午就出去幫mama干活?!?/br> 對哦,小在在被奶奶一提醒,立即恍然,她還得幫mama干活呢! 這下子小家伙不再猶豫,很堅決地選擇了mama。 “在在要跟mama一起去干活!” “行,那你記得把草帽帶上,別曬黑了?!碧K欣妍提醒女兒一句,然后轉頭去準備上工要用的東西。 主要是給水壺灌滿水帶上,還得帶條汗巾。 至于農具什么的,需要統一去村委會那邊領,這個算公共財產,私人不是說不能持有,只是大家都太窮了,買不起。 木頭手把還好說,可以自己做,但是上頭的鐵片得花工業票才能買得到。 寧家自個兒有個小鋤頭,但那是用來耕種自家自留地用的。 蘇欣妍自己也戴上一頂自編草帽,然后牽著女兒的小手領著她出門上工。 她是村里的會計,這份工作需要等到大家伙兒上完一整天工,記分員將記錄好的記分本送到她這兒,才能開展工作。 其他時候,她都是跟大家一樣,正常上工。 這樣其實相當于是干了兩份工。 第十七章 “這是在在要給哥哥吃的?!薄?/br> 干兩份工雖然累了點, 但也有好處。 如果是全天干活,蘇欣妍每天除了日常勞作能得的七到九個工分之外,還能額外得到五公分的會計工資。 加起來她一個人就能抵得上兩位干活不那么利索的人。 不過今天她只來了一個下午, 就沒法拿到那么多工分了。 夏收已經結束,接下來要繼續再播種一輪種子。 蘇欣妍被分到去水田里插秧。 她彎著腰,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手握著一捧秧苗, 一手飛快地往下插秧, 一邊插秧一邊往后退, 速度極快。 沒一會兒就整整齊齊地插好了一排秧苗。 每一株秧苗的距離就跟用尺子丈量過一般, 分毫不差。 這也側面說明了蘇欣妍對于干農活的熟練度。 其實蘇欣妍前世就做慣了這些, 她前世雖是孤兒,卻不是在孤兒院長大的, 而是在農村里, 靠著大家伙兒你一把米我一把菜, 吃著百家飯長大。 后來她讀書上學,甚至于上大學的第一年學費和生活費, 也是靠著村里的干部們號召村民們,一起募捐給她的。 所以蘇欣妍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感恩。 她從五歲起,就會力所能及地幫那些幫助過她的好心村民們干活, 下地種田自然也不在話下。 一畝畝整齊的田地間,散落著許多正在勞作的人。 大人老人小孩都有,大家都干得熱火朝天,期待著年底分糧的時候, 每家每戶能多分一些,過個富足年。 陳家村位于北方和南方的邊界處,這邊說是南方也行, 說北方也行,地里能種植的作物也比較雜。 村里有旱地,也有水田,能種小麥和水稻。 主要糧食的耕作采取輪耕制度,一年兩輪。 前一輪的糧食已經成熟了,現在正在耕種第二輪的糧食。 這還是因為陳家村的田地不算太肥沃的緣故,滋養不起太多作物,聽說其他地兒,還有能一年種三輪的呢! mama在地里勞作,小在在就坐在樹蔭底下看守水壺。 這就是她能幫mama干得活。 撿麥穗的輕松活計已經沒了,其他的她根本干不了,所以與其說小在在是跟著mama出來幫忙干活的,不如說她是被帶出來放風的。 樹底下除了她,還有其他跟她情況差不多的小孩子。 村里多得是沒空照看孩子,又不放心把孩子獨自留家里,就給一起帶出來的人家。 都是同個村里一起長大的孩子,誰都認識誰。 大人們忙,他們小孩子就會自覺地給自己找玩的。 “在在,我大哥從鎮上帶來一捆皮筋,我們一起玩跳皮筋好不好?”小花跑過來邀請小在在。 看到小花,在在有些驚訝:“小花jiejie,你不是去上學了嗎?” 村小學開學報名那天她可還見過她呢! 小花全名叫陳小花,是村長家的小孫女,因為村長家男娃比較多,只有小花和大花兩個孫女,所以她也算是比較受寵。 至少日子過得比村里其他的女孩子們要好很多,還能有學上。 她是父母的老來女,上頭還有個在鎮上當工人的大哥,小花大哥偶爾回家,都會給meimei買一些小玩意兒。 對于小在在的疑問,小花攤攤手,表示自己也鬧不明白:“爺爺說我太小了,讓我回來,等夠了年紀再去上學?!?/br> 事情真相是陳村長是村干部,得身先士卒,不能帶頭破壞上頭的規定,所以一發現大兒媳居然瞞著他提前送孫女去上學,當即在家發了火,又把孫女給提留回來了。 他不是不想讓小孫女去上學,但一切都得按規定辦事。 所以小花今天就又出現在樹底下的‘孩子游玩區’ 里了。 這些大人們的考量孩子們才不會去管那么多,小在在很快就跟著小花,還有幾個玩得好的小姑娘一起玩起了跳皮筋。 跳皮筋的難易程度,取決于兩邊充當樁子的人把皮筋調整的位置高低。 最低難度的自然只有腳踝處,再往上是膝蓋,腰,脖子,甚至還有能雙手舉著皮筋抬得超級高的。 這種的一般人跳不了,或者說基本沒人能跳。 所以大家玩得都是最低難度。 因為小在在年紀最小,也是全場最矮,太高她蹦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