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她打開匣子,取出經卷,抽開絲絳,小心翼翼地展開。 她輕輕摩挲著一行行金字,絹帛觸手微涼,散發著淡淡的沉檀香氣。 隨隨一看書跡便知這卷經并非桓燁所寫,但字跡雋秀而內具筋骨,抄經之人這筆字不在桓燁之下?;屎笳f這是故太子愛物,大約是哪位書家或名僧的手筆。 她并不信佛,知道自己殺孽太重,也從不向神佛尋求慰藉。 可此時卻一字一句默默讀著桓燁留下的經卷,像是要驅散心頭的不安。 皇帝說的話也不無道理,當年的真相猶如一柄利劍,一旦公之于眾,必定會傷到他敬重愛戴的母親。 她執意求一個這樣的結果,到底是為了他還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執念? 她翻來覆去地將經卷讀了幾遍,可是經文中不會有答案,逝者也不會給她答案。 隨隨靜靜地坐在案前直至日落,余暉照到經書上,微塵在光中緩緩沉浮,最后夕陽也褪去,屋子被暮色沉沉籠罩,外頭傳來竹竿敲擊銅鉤的聲音——是驛仆在廊下點燈。 隨隨捏了捏眉心,將經書小心翼翼地卷起來,收回檀木盒子里。 就在這時,簾外響起侍衛的聲音:“大將軍,程公子求見?!?/br> 隨隨把檀木盒放回箱底,這才道:“請他去堂中坐?!?/br> 先前桓煊受傷昏迷,她一直在正覺寺中守著,待他醒后,她回驛站小睡了兩個時辰,便跟著宮中來使去東內覲見,一直無暇理會程徵的事,正想抽個時間叫他過來說話,不想他自己來了。 隨隨走到堂中,程徵起身行禮:“屬下參見大將軍?!?/br> 隨隨道:“程公子請坐?!庇肿屖虖姆畈?。 程徵見她如此禮遇,心不由微微一沉,齊王受傷他難辭其咎,若是她還將他當作下屬,必定會嚴厲譴責,甚至懲處,她這樣客氣地待他,便是不打算留他了。 他垂下頭,又施一禮:“屬下不自量力,連累齊王殿下受傷,請大將軍責罰?!?/br> 隨隨道:“程公子言重了,你并未入我幕府,是我座上賓客,豈有責罰客人之理?!?/br> 頓了頓道:“出手相救的是齊王殿下,便是要謝,也該謝他?!?/br> 程徵默然低下頭,眼眶微微泛紅:“在下知錯?!?/br> 侍從端了茶床茶具來,隨隨撩起袖子替他斟了杯茶:“程公子有何打算?若是想留在京中考進士科舉,在下可略盡綿薄之力?!?/br> 她說著從案頭拿起一個匣子,打開蓋子,卻是滿滿一匣子金錠和兩封薦書。 隨隨道:“請程公子笑納?!?/br> 程徵將盒子往前推了推:“程某受之有愧?!?/br> 頓了頓道:“程某打算四處游歷游歷,看看大好河山,開闊眼界胸襟,兩年后再回京赴舉?!?/br> 隨隨點點頭:“程公子若是來魏博,定要來寒舍一敘?!?/br> 說著將兩封薦書從匣子里取出來,把匣子推回到他面前,笑道:“區區盤纏之費,望程公子笑納?!?/br> 程徵沉默良久,拜謝道:“多謝大將軍賞賜?!?/br> 這便是與聰明人說話的好處,用不著將話說透說盡,他已經明白她的意思。 上元夜她明確告訴他不能去勤政務本樓附近,可他還是去了,即便是因為關心她,一個違抗命令并且因為私情影響判斷的下屬,她都不會再留。 隨隨道:“祝程公子前程似錦?!?/br> 程徵再拜答謝,退了出去,卻沒有帶走那匣金子。 隨隨也料到他多半不會收,輕輕嘆了口氣,命侍從將那匣金子收回櫥中。 第102章 那日之后, 隨隨再沒有去正覺寺露過臉,只隔日令侍衛去詢問一下齊王的傷勢,并差人送了一批補氣血的藥材過去。 桓煊趴在床上不能動彈, 也不能去驛館找她, 只好安慰自己,上元節出了那么大的亂子, 她的部下也多有傷亡,她要撫恤屬下,又要為桓熔謀逆案籌謀,無暇他顧也是理所當然。 桓煊底子好, 運氣也不錯,受傷后最兇險的七日,他在正覺寺中安然度過,七日風并未找上他, 傷口也愈合良好, 沒有潰爛化膿的跡象,經鄭奉御首肯, 桓煊在受傷后第十日回了王府。 得知三子化險為夷,傷勢并無大礙, 皇后這才著人將他受傷的來龍去脈稟明皇帝——先前以風寒為借口拖著,可拖久了皇帝也會起疑。 僅剩的一個嫡子身受重傷,自是非同小可, 皇帝當即遣了親信的中官前去齊王府侍奉, 一旦傷情有變,立即入宮稟告,又令尚藥局兩個奉御輪番守在桓煊榻前。 即便知道兒子的傷勢已無大礙,皇帝仍舊后怕不已, 原本略有起色的風疾又沉重起來,皇后衣不解帶地在御榻邊守了兩日兩夜。 皇帝了解妻子,知道她不眠不休地照顧自己并非全然出于夫妻情分,多半是有求于他,果然,待他病勢稍緩,皇后便提出要見二子。 皇帝看著憔悴的妻子,她這些日子寢食難安,瘦得臉都脫了相,此時眼窩凹陷,眼皮紅腫,雙目中布滿血絲,看著著實可憐,可他卻沉吟著,久久不肯松口。 皇后跪在榻邊道:“陛下將這逆子交給御史臺和大理寺秉公辦理,妾沒有什么話說,可他再不肖,也是妾懷胎十月誕下的骨rou,也是妾一手教養大的孩子,妾只求去看他一眼……” 皇帝沉默片刻,還是道:“待御史臺和大理寺將案子審結,朕會讓你見他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