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寫到這里,張衍眉目沉凝,開始謄寫。 大梁的殿試只考一天,不給燭。 隨著天色漸晚,已經有不少舉子交了卷出了皇極殿。 大殿里漸漸空寂,斜陽殘照。 張衍微不可察地輕輕吐出一口氣,緩緩擱下了筆,隨后拿起試卷,走到東角門的受卷官面前,交卷而出。 三月十五日殿試,閱卷三天,三月十八日放榜。 殿試的閱卷也別有一番講究。 考生向受卷官交卷之后,受卷官送彌封管,彌封官送掌卷官。掌卷官把卷箱取來開封,按照各位讀卷官的官職高低來進行分發,也就是先從內閣首輔徐薇發起,依次分送,送到每人手上的大約是三十卷。 拿到試卷后,讀卷官要先看分發到自己手里的那一份。 以“圈、尖、點、直、叉”這五等標識來評判試卷的優劣。 看完自己手上這一份,再輪閱其他讀卷官手里的那一份,謂之“轉桌”。 最后由首席讀卷官徐薇進行總核。 為了防止考官徇私,讀卷的時候還有個潛規則。 那就是讀卷官對卷子評價的懸殊不能過大,即所謂的“圈不見點,尖不見直”。 文華殿內。 兵部尚書楊芹揉了揉酸澀的額角,吐出一口濁息,望向了手上這一份試卷。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主要參考的是“明代嘉靖壬戌科進士群體研究”。貓貓的文章參考的是申時行(就那位張居正的同僚)當年殿試時的文章。 這一句話引自的是美國學者賴文遜 —— 第87章 一口氣看到現在,兵部尚書楊芹此時已稍顯疲態,不過還是強打起精神,縱覽了一遍。 有無不合格式之處。 嗯……全文上下無一紕漏越制之處。 再看這字,好字吶! 這一手館閣體極為清麗清爽,恰如這一縷穿堂的清風,撫平了人內心的疲憊與焦躁之意。 開篇“君逸臣勞”、“君臣職責”這個破題更是令兵部尚書楊芹不由眼前一亮。 再往下繼續看去,兵部尚書楊芹心中不由“咦”了一聲。 在這之前他看的試卷也近二十多份了,眼下這篇卻是他所見到的唯一一個,針對邊防、軍隊戰斗力提出具體措施的舉子! 大梁重文輕武由來已久,讀書人又鮮少接觸這些邊防實務,缺乏實踐基礎落筆難免空疏。 與歷朝相比,大梁一朝兵部尚書掌軍政實權,作為一部尚書,楊芹此人更是總領天下武衛軍官的選授、簡練之政令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業界圈內人士。 作為圈內人士,楊芹再看這張衍這篇文章,不由滿目詫異。 他當然也懂讀書人的局限性,所以也沒指望這些讀書人能針對這些邊防事務提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議。 可張衍這篇文章,非但大膽提出了,甚至還字字鞭辟入里,無一處廢筆,句句落在了實處! 都說看到好文章,有醍醐灌頂之感。 其中一些話,甚至看得楊芹如一盆冰水兜頭澆下,渾身一個激靈,雖說是清醒了,卻冷汗直冒,坐立不安,暗嘆了一聲,此人當真敢言! 大梁這畸形的一元化政治組織,使得文官集團常年占據主導地位。 都說外行指導內行最為致命,大梁的文官集團卻長期壓制武官集團,握有調度攻防的權力,把控其任免、補給、交通等諸多方面,長此以往下來,這種組織上的低能勢必會導致軍政上的腐敗不堪! 對著張衍這篇文章,楊芹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簡直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心里火急火燎的難受。 這文章寫得太過“激進”,楊芹提起筆,又放下。 這批個“圈”吧,又怕得罪人。 批個第三等的“點”吧,卻又實在不甘心明珠蒙塵。 再三思索之后,楊芹終于下定了決心,毅然決然地在這試卷上批下了一個“圈”! 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良方??! 如今南北邊防已經是火燒眉毛的大事了,他怎可為了自己明哲保身,就這般任意糊弄過去! 蓋下官戳之后,楊芹面色平靜地將張衍這張卷子移交到了吏部尚書周守中。 拿到這張卷子的那一刻,周守中內心也是斯巴達的。 不過撇開這邊防上的“御敵之道”不談。 這“選任之道”寫得也是頗為出彩,可圈可點。 這讓掌天下官吏選授、封勛、考功、考課之政令的吏部尚書周守中頗為愛不釋手,提筆躑躅半晌,看了看楊芹的評價,還是落了個“圈”。 而這廂,另一份試卷也輪轉到了兵部尚書楊芹手上。 這一份試卷在針對“御敵之道”上所持的觀念,幾乎是與張衍那一份如出一轍??! 兩份試卷各有側重,卻都是言之有物,并非泛泛空言。 非止如此,接下來輪轉到他手上的持有類似觀點的卷子,竟還有兩份之多。 加上張衍那一份,眼前這一份,足足有四份之眾。 這讓楊芹頗為納罕。 作弊?這也不可能??? 想想,誰敢在一眾“國防部部長”、“外交部部長”、“教育部部長”等各種正國級、副國級、部級干部眼皮子底下搞事? 楊芹捏著呼吸沉吟了兩秒,最終還是決定請教徐薇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