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桂芝 第98節
書迷正在閱讀:嫡妃驚華:一品毒醫、作秦始皇的乖女婿、請叫我丑姑、妙妙你的暴君已上線!、求求頂流做個人吧[娛樂圈]、如果從沒愛過你、尊主為何如此、女配她的三個大佬師弟全是擺設、萬界唯我獨尊系統、【穿書】一枝紅杏出牆來
“我也去…” 周氏要上馬車,她看著不哭不鬧,卻對馮氏的恨更深了… 二郎拉住了她, “娘,我趕著驢車帶你和二丫一起…” 二郎的話周氏是聽的進去的,當下就放手先讓馬車走了,果然二郎牽了驢車出來,王氏把小兒子往大嫂懷里一送, “大嫂,孩子交給你了!” 這趟出門可有一場硬仗要打,萬不能驚著孩子… 那邊人拉走了,這邊留下的人每個房間都尋了個遍, “小草不見了…” 聯想到馮氏的慘狀,這個偷錢財的小偷大家都猜到是誰了,田里正讓村里的漢子們在村子周圍搜一搜, “一個小丫頭跑還能跑多遠,說不得藏在哪個旮旯里,大家自己家也都好好找找,抓到人就送去見官…” 當天夜里很晚田樹滿才回家,王氏跟在后面接毛毛和羊羊,兩人臉上都有手抓的血印子,衣服也被撕了幾道口子, “你快帶孩子回去休息吧?!?/br> 程氏把睡著的羊羊從炕上抱起來遞給王氏,毛毛也揉著眼睛爬了起來,桂芝給他們都多找了件外衣披上,送出門插好院門又跑回了炕上。 田樹滿喝了兩口熱水潤潤嗓子,看閨女回來了才講了講事情的經過, “人已經醒了,說是小草偷了她的包袱往外跑被她發現了,兩人爭搶時被小草推倒了,當時就暈過去了,孩子沒了,你爺爺掏了十貫錢給她養身子,你三叔當場寫了休書給她,馮家本來還不樂意,看到錢就同意了,以后兩家男婚女嫁各不相干?!?/br> “唉!” 一切在預料中,炕上的三個女人并沒有覺得高興,都是齊齊嘆了口氣,可憐又可恨的馮氏,下半輩子怎么辦??? “其實你三嬸真的嫁錯人了!” 程氏感嘆道, “你三叔只是普通的莊戶小伙子,你爺爺家在農戶里算好些,卻也是靠勞力賺錢的,她應該找個能使喚仆人的,經常給她些錢花用,卻不用她當家的那種?!?/br> 程氏說的不錯,馮氏在娘家修養過后,沒了孩子也徹底死了心,沒多久就進了京當了一個常年在京經商的商賈的外室,桂芝后來在自己鋪子里碰到過,有丫環有婆子伺候著,至于過的好不好,這就如人腳上的鞋,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馮氏給田家莊的小伙子造成了很大的心里陰影,那天最先跑進來救人的都是些小伙子,看著那血泊里的婦人做了很久的噩夢,想想她一年前剛進門,他們那么羨慕三郎,一年后都只剩了同情,她憑一己之力改變了田家莊適齡小伙子的擇偶觀,據田桂芝冷眼觀察,這以后很久自己都沒有在村子里見到漂亮小娘子進門了… 當晚回來后,周氏捂著心口難受的輾轉反側,年底家里是最有錢的時候,那小草一下子偷走了他們一家人一年的辛苦錢, “八十貫,我清楚的記得有八十貫,明年怎么辦?那白紙可都要現錢進貨的?!?/br> 連這八十貫算在內,這一年田兆升往這個三兒媳婦身上扔了有一百五十貫,想他養大一個孩子都花不了這么多,他不心疼嗎? “你要往好了想,大郎二郎都分了家,他們都好好的,咱這錢也沒算全丟?!?/br> “那能有多少,這兩年紅紙一年比一年好賣,你錯過了一年到了后年咋辦?” 周氏那賬算的緊緊的,每年她都會先把明年的進貨錢留出來,那錢是要生錢的,她從不耽誤正事。 “三郎說明年還要去學著賣紙,我那老伙計的紙可以到年底抵賬,偶爾這么一次應該沒問題的?!?/br> 聽他這么說,周氏的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是這一夜她睡的很不安穩,一天的驚嚇讓她大病一場,一個春節門都沒出… 正月里桂芝看著后面的小尾巴,對著六叔苦了臉, “奶奶還沒好嗎?” “已經能下床了,就是受不得吵鬧,天天問那小草抓到了沒?” 六郎也苦著臉, “說來也怪,那么冷的天,那小草能逃到哪里去?” “這就要看小草是怎么來的了?” 桂芝嘆氣, “我們又沒有見到她的賣身契,當時怎么買到的也全不知曉,不知馮家大哥是不知曉還是貪便宜,我估計這錢怕是追不回來了,人也不要想著抓回來了?!?/br> 這時代又沒有身份信息聯網,想改名換姓不要太容易??!更何況還不清楚那小草是不是專門干這個的團伙,或者是那小草不堪虐待憤而反抗,桂芝可沒忘了夏日收麥時小草那被麥子壓彎的腰,三嬸可從來不是個善心人啊… 桂芝猜事情總是很準,六郎聽她這么一說就徹底不報希望了,周氏聽六郎回來一通勸慰,反倒那病好了大半,也不知她是如何想的? *** 驚蟄到,地里的春耕陸續開始了,時下農田有的一年兩茬輪作,有的地卻只種一茬,春天京城附近有些農田就播種粟米,等待秋收后再輪作小麥。 京城南門外的土豐肥作坊每日都排起了長隊,周圍村子按照官兵通知的日子趕到作坊拉肥料,有地的人家拿著地契去領,每家五畝地以下全部免費,五畝以上的超過需花錢購買,而且說的很清楚,只限春耕。 因為農田輪作,留作春耕的地只占了京郊土地的兩成左右,所以這些免費的量百姓都夠了。 田樹滿領了三畝地的,卻沒用到地里,他家的地都種了冬小麥,這肥料就用到了山上。 去年秋冬,這個山頭的竹子被砍了將近一半,等春天地上又發出了一片片的竹筍。 田家莊的空閑勞力們全在山上忙碌,有的往另一個山頭移栽竹筍,有的在這座山腳下用竹子扎柵欄,有的從河邊開了一條水溝往這引水, 從南方運來的竹子苗被分開種植,不知明年能活下來幾種… 等竹子都發出了新葉,天氣也漸漸步入了夏天,田樹滿即將迎來買賣的夏日高峰,早早就要開始下手準備。 “咱們今年還是用木頭做扇子,這竹扇再等一等?!?/br> 孫木匠建議道,他和王大胡子又好好談了談價錢,京里是有人想做這折扇,但如同他和大郎配合的如此默契的工匠有多少呢,市場暫時還是以他們為主。 田樹滿也正有此意,通過這兩年的歷練,他不貪進, “姑夫說的是,咱先做這木折扇,竹折扇先準備著,等攢的多了再開始賣?!?/br> 桂芝更是個踏實沉穩的性子,經商該有的冒進她有,有了商機后抓穩才是他們目前的階段,把手頭的幾樣買賣抓緊了,就是財源滾滾來了,所以她現在的想法也是穩扎穩打, “爹,等咱自己有了鋪子再說,現在就當練手和摸索市場了?!?/br> 說鋪子念鋪子,等到了秋天,京城郊外陷入一片豐收的喜悅時,田桂芝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鋪子。 第85章 看鋪子 卻說那好多人不在意 卻說那好多人不在意的羊毛作坊和土豐肥作坊在這一年內給了顯德帝頗多的驚喜。 顯德帝沒想到羊毛作坊一年就給自己賺了兩千貫銅錢, 這還只是京城附近幾個縣城匯集起來的,雖然和投入比起來, 也就是剛回本,可這才多長時間? 他感覺悟了賺錢的新門路,作為帝王,他以武定天下,在南方一統后他又專心學習治國之術,歷代王朝的覆滅原因都在心里天天思量,大國如同小家,得有錢才能養的起家人, 可人多了就有私心, 作為皇室必須要保證充足的財政收入讓國富才能民安… 鹽、鐵自漢朝以來一直控制在朝廷手里,占據了國庫很大的收入來源, 羊毛不能和其相比,由民間那些百花齊放的絲綢織布作坊就能看出, 以后民間紡羊毛的小作坊肯定會日益增多, 這羊毛作坊該如何經營才能保持優勢呢? 和羊毛作坊眼可見的危機比較起來, 這土豐肥就有方子的優勢了,那石膏石灰都是朝廷礦山開采,也屬于可控資源,顯德帝非常重視這個肥料作坊, 高大人自從任職土豐肥作坊后幾次進宮見駕,皇上對這兩種肥料的推行讓京兆府衙門全力配合。 高大人和田樹滿書信交流不斷,經常請他來作坊里幫著掌掌眼, 一來二去熟了之后,桂芝就開玩笑道, “高爺爺, 我父親這樣算不算是你們作坊的顧問?” “何為顧問?” 高大人有些驚奇的問道。 “就是在肥料方面我父親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不定時的來幫你們解答疑問?!?/br> 高大人捻著胡子點頭, “這顧問用的恰當,說實在的,我對這肥料實在是沒底,總感覺大郎來一趟我就有了底氣?!?/br> 桂芝就微笑,那也不能給你白使喚吧,我父親獻方子已經領了獎勵,可你這售后太長了吧,于是故作天真的道, “我聽說好些大的商賈家里的作坊都不止一處,他們的技術顧問就會隔十天半個月去各個作坊掌掌眼,有新的方子或者哪里有不合適的地方指點出來,沒想到我父親也能有這么大的本事?!?/br> 高大人笑容些微的尷尬,自己隔段時間不請人來看一眼這心里總覺得不踏實,而且他剛才聽到了什么新方子,他心思急轉… 顯德帝對春耕時用土豐肥的糧食產量非常的滿意,待聽的高卿說想請田樹滿做肥料坊的‘顧問’時就點了頭, “以后你們肥料坊也能賺錢了,添加些許人手你有權決定,只這俸祿需要你們自己解決,賬冊上列明原因即可?!?/br> 于是田樹滿成了土豐肥作坊的‘顧問’,每月都要去一趟肥料坊,九月份最忙碌的時候,他就要多來幾趟,那往外出的肥料他要把把關看是否當用… 隨著秋收開始,各家的糧食顆粒歸倉,春耕領到土豐肥的人家都樂開了花,各家紛紛找上村正里正要買肥料,因為官府有公文,肥料的購買必須由村正里正出面,而各村的村正里正在秋收后又收到了新的公文, “誰家里有牛糞馬糞的也可以去換肥料,兩擔換一擔,有需要的都說個數來,咱們村子報上去就等差役送日子下來,咱們到時候帶著錢駕著牛車到了肥料坊直接就能裝貨…” 按村子來拉肥料的法子初衷是肥料惠民,結果發現非常的實用,百姓不用一趟趟跑腿了,定好的日子帶上籮筐去拉回來雙方都不耽誤功夫… 有了春耕的經驗,到了秋日耕種時,基本上家家還是要了五畝地的肥料,一斤二十文,一畝地十斤土豐肥,五畝地正好一貫錢,剛剛賣掉糧食得的銅錢拿了一串出來,花錢的人高興,收錢的人更高興。 土豐肥作坊大門外按村子排了十個長隊,一車車的肥料堆在門口正在過秤 “大人,今日進賬又是一千多貫?!?/br> 坐在桌子后面拿筆記賬收錢的書吏對著走過來的高大人喜笑顏開。 “好好,” 高大人高興極了,在這時候體會到了肥差的感覺,只是他現在有些焦頭爛額, “秋種耽誤不得,每天再加幾個村子你這邊能行嗎?” 雖然有了春耕的經驗,但是冬小麥的播種量太大了,排在后面的村子等不及來信催了,高大人可不敢耽誤農時,再說肥料都已經準備的足足的,他就想每天來取肥料的村子再加幾個。 “大人去戶部借調幾個人吧,十天半個月的那邊也說不出啥?!?/br> 這位領頭的書吏也是個頭腦靈活的,馬上想到了這個好主意。 每天都有千多貫錢進賬的高大人回戶部,那些同僚們各個都熱情的很,他找到尚書大人說了借人手,當即就派了兩個書吏給他, “各地秋糧進京還需時日,正好到你那邊先練練手?!?/br> 牛糞發酵的土硫肥已經可以往外出了,高大人的書信又到了田家莊。 同時桂芝也收到了一封直接從客棧捎過來的加急的信, “桂芝,我幫你尋摸了一處鋪子,只要五百貫,初五速來京城…” 張騏一直沒忘幫桂芝買鋪子的約定,自從入了國子監讀書后,他新交了不少好友,他又早早跟同窗們嚷嚷著自己要尋鋪子, “中不溜的!” 就是他的標準,同窗們都學到了一個不上不下的新解釋,不要小看各家小公子的能量,既然能送到國子監來讀書,都是家里得寵的,消息來源非常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