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
捌 一封書退卻數十萬兵,也只是一時之計。雖然左都御史李廷華已命令安慶巡撫,發九江庫銀十五萬,補助左軍軍餉,但在南京的官紳,還須設法繼續撥助軍餉,才可以保得無事。 這天是在朝廷大臣議政的“清議堂”會議。事先由兵部尚書熊明遇發的“傳單”,有楊文驄,也有阮大鋮。但大眾所矚目的,卻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史可法,號道鄰。他是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但家世是錦衣衛世襲的百戶,所以籍貫還算京師大興縣。雖是武官世家,其實早已棄武就文。史可法的母親尹夫人分娩時,夢見文天祥進入她家,所以鄉里流傳,說他是文信國的后身。 史可法是崇禎元年的進士,也是侯恂的門生。先做西安府的推官,后來又在戶部當司員,崇禎八年到上江池州、太平一帶做地方官,從此一直在皖江一帶領兵。他生得短小精悍,一張黑臉上生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格外顯得凌厲精明,仿佛是個很難惹的人。然而他的本性與外貌不同,心地極慈,最肯任勞任怨,體恤下屬,因此極受部屬的愛戴,并力御賊,大致能穩住皖江一帶的局勢,保障了南京的平靜。他這時的官職是“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淮安、揚州”,要為左良玉籌餉,當然非他不可。 再有一個就是馬士英。到了清議堂才知道熊明遇臨時有江上閱兵的緊要任務,不能到場。馬士英看會議不成,頗為憂慮,因為左良玉果真領兵東下,他的部隊便是首當其沖,所以對這次會商比別人更感關切。 于是楊文驄便安慰他說:“左良玉是侯司徒的舊卒,有書信勸阻他東下,料無不從,無足為憂?!?/br> 史可法也知道有這件事,對楊文驄以“聽勘”的廢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能這樣子熱心奔走,覺得很可贊揚,所以向他拱拱手說:“我亦聽說,此雖出于熊大司馬的意思,實在是閣下斡旋之功?!?/br> “不敢,不敢!”楊文驄很高興地謙虛著。 那一旁阮胡子卻以香君卻奩一事,自覺羞辱過甚,將侯方域恨之刺骨,這時就在旁邊冷笑道:“說什么‘料無不從’,左軍之來,根本就是有人在暗地里勾引的?!?/br> 聽他一說,從人無不相顧愕然。史可法當然不能不問:“是哪個?” “還有哪個?”阮大鋮陰惻惻地說,“就是敝同年侯恂之子侯方域?!?/br> 聽了這話,楊文驄第一個就詫異,但不好意思駁他。馬士英則未明真相,亦不便開口。史可法卻忍不住了,只是搖頭。 “他也是敝世兄。在‘復社’中錚錚有聲,豈肯出此舉動?” 史可法是阮大鋮家鄉的地方官,所以阮胡子便叫一聲:“老公祖!”接著又說:“你有所不知。復社恃左良玉為護符。侯方域因為他父親的關系,跟左良玉相交更密,常有私書往來。中間傳話的人,就是能把死人說活了的柳麻子。若不早除此人,將來必為內應?!彼窒蝰R士英看了一眼,“如今總以安定后方為第一?!?/br> 馬士英是個喜歡偏聽的人,更喜偏聽阮大鋮的話,因為他能當到總督,是阮大鋮趁周延儒入閣機會,為他活動而來的,自然言聽計從,所以即時接著他的話說:“說得有理!何惜一人,致陷滿城之命?” “這是莫須有的事!”史可法用一雙精光閃閃的眼,看著阮大鋮,責備他說,“況且阮先生你是罷閑之人,國家大事,不可亂講?!闭f到這里,道一聲:“請了!”徑自離座,一直向外走去。 “怎么史道鄰就拂袖而去?”阮大鋮有些惱羞成怒,越發抹殺良心,一口咬定了侯方域,“我的話,鑿鑿有據?,幉菪?,你若不信,只管派兵到秦淮河房,李貞麗院中去搜查,必可以搜出侯方域與左良玉往來的私書?!?/br> “這太冤屈他了!”楊文驄忍不住要說公道話,“就拿這一次來說,侯方域用他父親名義給左良玉寫的信,投遞以前,我就看過,十分懇切。如何反倒疑心起他來?” “龍友不知,那書中都有字眼暗號,外人哪里曉得?” “是??!”馬士英點點頭,“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然,南京定有禍事。地方治安,是我的責任,緝捕jian宄,疏忽不得。我馬上派人訪拿!” “這才是!”阮胡子很高興地說,“一路哭,何如一家哭!瑤草兄,除卻此人,功在地方?!?/br> 這一恭維,馬士英立刻就要動手,看著他妹夫楊文驄說:“老妹丈,就此同行吧!” “不!不!”楊文驄五中如焚,強自鎮靜,“舅翁先請,我隨后就來?!闭f完,拱一拱手,匆匆奔出清議堂。 奔出清議堂,趕到李家院,已近黃昏。未曾敲門,先聽得歌喉婉轉,楊文驄到底是雅人,便不忍攪斷,凝一凝神,細細聽去,在穿云裂帛的笛聲中,香君在唱: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笛聲頓歇,有人喊道:“錯了,錯了!美字一板,奈字一板,不可囫圇吞棗連下去。重來!” 說話的聲音好熟,楊文驄想一想記起來了,是河南固始人,原名周如松的蘇昆生,昆曲名家,正在教香君唱《牡丹亭》。 香君重唱那闋《驚夢》的《皂羅袍》: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 “又不是了!”蘇昆生打斷曲子說,“絲字是‘務頭’,要在嗓子內唱?!?/br> 能得采的好腔,叫作“務頭”,自然不可輕易放過,香君便整頓精神,著意又唱: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br> “妙,妙!”蘇昆生高興地說,“這就一絲不錯了!再往下唱,唱那闋《好jiejie》!” “莫唱《好jiejie》了!”楊文驄在門外大聲喊道,“快請侯哥哥!” 里面弦歌頓歇。停了一下,開出門來,是蘇昆生,“楊老爺,”他說,“天色已晚,倒還有興致來閑逛?” “哪還有心思閑逛?”楊文驄問道,“侯相公呢?” “在聽香君唱曲?!?/br> 正說著,侯方域步履從容地踏了出來,望著楊文驄說:“楊兄高興,也來消夜?” “侯兄,侯兄,天大禍事來尋你了!” 聽得這一聲,李貞麗母女無不大驚失色,相將而出,睜大了眼,看看楊文驄,又看看侯方域,仿佛他們臉上就寫明了什么天大禍事似的。 侯方域倒還從容,“如何是天大禍事?楊兄,”他指一指李貞麗母女,“休驚嚇了她們!” “這是瞞不得的事!”楊文驄顧不得那許多,率直而言,“今日清議堂議事,阮圓海當著大眾,道你與左寧南有舊,常通私書,要做他的內應。當事諸公,頗有人聽了他的先入之言?!?/br> 這話在侯方域,所引起的不是驚恐,是憤怒,寒著臉問:“當事諸公是誰?熊明遇?” “不是,不是!熊明遇今日不在場?!?/br> “然則,”侯方域問道,“必是令親?” “楊老爺的親戚是哪個?”香君插進來問。 “還有哪個?手握兵符的鳳陽馬總督!”侯方域答道,“他們是郎舅至親?!?/br> “這就是楊老爺的不是了!”香君侃侃直言,“侯相公修書與左寧南,道的何事,他們不知,楊老爺是再清楚不過的,如何不與侯相公分辯?” “如何不分辯?無奈他們不聽!” “郎舅至親,哪有說不明白的道理!楊老爺,想來你是畏懼令親,不敢作聲?” “香君!”面有窘色的楊文驄,用嘶啞的聲音說,“如今不是論這些是非的時候。請你勸勸侯相公,早自為計?!?/br> “怎么?”侯方域問,“莫非令親不準我在南京安身?” “常言道得好:君子不吃眼前虧。侯兄,你還是暫避一避的好?!?/br> 這一說,李貞麗先就著慌,“看樣子是要動蠻!侯相公,”她很吃力地說,“你聽楊老爺的勸吧!” 侯方域戀著香君,實在不愿舍卻溫柔鄉,只是不走又怕連累李家。要走呢,倉促之間,避向何處?卻又是一大難題。 當然,楊文驄是早就有盤算的,“侯兄,”他問,“漕撫史道鄰,與府上有世誼?” “他是家父門生?!?/br> “何不投奔他去?”楊文驄說,“今天會議,史公與馬舍舅俱都在座,史公倒是力為老兄分辯,投了他去,可保無虞?!?/br> “就不知他寓在何處?” “我知道!”一直不曾開口的蘇昆生說,“史公寓在市隱園,等我送了侯相公去?!?/br> “那更好不過?!崩钬扄惢仡^說道,“香君,快替侯相公收拾行李?!?/br> “是!”香君答應著,匆匆入內。 “楊老爺,”李貞麗神色凝重地說,“這樁禍事,都從楊老爺身上而起,也還求楊老爺歸結。明日果然派兵來拿人,作何計較?” “貞娘放心!侯公子既然走了,自然一切與你無干!” 聽得這話,侯方域最后一絲戀戀不舍之情也割斷了。黯然回身,踱向香君的臥室,雙棲之處,愛屋及烏,只覺一幾一瓶,都有離情別意,逐一摩挲,重生戀意。想到別后光景,頓覺神魂飛越,滿懷惶懼,軟弱地倒在椅子上,不住喘氣。 香君也是心如刀絞,恨不得倒在侯方域懷中痛哭一場!只是將他的安危,看得比什么都重,也了解他此時的心情,不敢做任何可以加重他留戀之意的表示,只緊閉著嘴,努力做出剛毅之色,直到收拾好一副行囊,才與侯方域話別。 “相公,事出無奈,你趕快走吧!珍重有用之身?!彼f,“到了史公那里,得便捎封書信來?!?/br> “自然會有信給你。香君,”侯方域怔怔地看著她,“此別不知哪一天才得重聚?” “人生遇合都是個緣字。只要緣分未盡,雖隔著萬水千山,終有相見之日?!?/br> 這話不能讓侯方域滿足,“如何是緣分未盡?”他問。 “守得住這顆心,便是緣分未盡!” 侯方域將“守得住”三個字,細細地咀嚼了一番,大為興奮?!跋憔?!”他緊握著她的手,朗然吟道,“‘定知來歲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