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后的滋潤日子 第38節
“他還說要跟著我一道干,可我也同他說了,我現在這小攤子人手盡夠了。他說等我開店……” “你不是本來就想著開店嗎?” “是啊,那不是眼前還沒影兒嘛!而且他在文家的工錢不低,到時候我也不能占著師父的名義,克扣他的工錢吧。他還有兩個小徒弟,都過來的話咱們開店的人手是夠了?!?/br> 王氏停下手里的活計,奇怪地看著她:“你怎么想的恁般多?你前頭和我信誓旦旦說未來十兩、十五兩都不是事兒的氣魄呢?怎么這會兒突然畏首畏尾起來了?” 顧茵笑了笑,“可能感覺像一下子背負起別人的人生,所以有些沒底氣?!?/br> 王氏伸手拍了一下她的背,“那就不想那么遠的事兒!只說眼前,他欽佩你的手藝,你也欣賞他好學的心,那這事兒就成了!咱們開店沒影兒,那就讓他還在文家干著,他想學的時候你找地方教就是了。真到了小店也開起來了,缺人手的時候,再想要不要他請來那些后頭的事兒!” 王氏是有生活智慧的人兒,讓顧茵為難了半上午的事,到她嘴里就不是什么事兒了。 顧茵輕松地笑起來,“娘說得對,他想學,我就教!旁的往后再想。咱家是要開店、開酒樓的,哪兒就帶不了一個徒弟呢?” 婆媳兩人說說笑笑的,黃昏前就把擱置了一個冬天的家伙什全都洗刷好了。 第二天顧茵去文家上工,認下了徐廚子這個徒弟。徐廚子要給她拜師禮,她收了rou干龍眼那些,沒收他另外封的銀錢,只說自己快離開文家了去開攤了,到時候忙得很,短時間內沒有太多心力可以教他,這銀錢等來日兩人一道干的時候再給也不遲。 王氏就負責采買食材,只是這次的青菜買的少了,因為家里要改賣皮蛋瘦rou粥了,價格也變成了兩文錢一碗。但過去幾個月自家在碼頭上也算小有名聲,王氏這幾日忙活的時候還遇到了熟客,催著他們快些回去擺攤,可想而知自家吃食并不愁賣。 到了正月底,家里萬事俱備,顧茵也和老太爺辭別。 老太爺早就準備好了給她的第二月的工錢。 這幾天他在盤算別的,顧茵是個有些骨氣的,前頭他只給了她五兩銀子過年,她初時還不肯收,還是他拿出長輩的身份,以壓歲錢為由頭逼著她收下的。后頭年后返工,他要再給開工紅包,顧茵是怎么都不肯再收了。 這樣的人,文老太爺喜歡,但想給她點便宜的時候,又為難起來。 總不能直接說我家有個好鋪子,老二那混蛋東西故意放出風去不許人來租,所以這鋪子現在空著,我又不想便宜混蛋兒子,想便宜租給你。 顧茵肯定不會接受。 老太爺思索再三,開口道:“我前兒個聽你說往后想開店,正好我這有個旺鋪空著,你看看要不要租下。雖然咱們有些交情,但是按市價這鋪子一年要租二十五兩,我給你抹個領頭,一年二十兩租給你怎么樣?” 這是老太爺給她算的很合適的價格。二十兩正好是顧茵兩個月的工錢,她看著也是勤儉持家的,不是那等會亂花銀錢的,怎么也能剩下一些傍身。 若是不夠二十兩,那就修一下契書,不像市面上那樣按年付租子,先付個半年的。 顧茵道:“謝您的好意,我今年確實有開店的打算,但是只是想開在碼頭那一帶,那里租子便宜。不瞞您說,我現在身邊湊湊,十兩還拿不出呢?!?/br> 年前攢下六兩,人頭稅交去一兩半,后頭過年置辦東西,得虧老太爺給了五兩,所以家里攢的錢只用掉了半兩。如今那部分銀錢還剩下四兩。但是王氏已經買米買面,為開攤做準備,又花出去一部分了。剩下的那些不能動,既然做生意肯定是要流動資金的。 至于顧茵這兩個月的工錢,那自然是沒動的,十五兩要給束脩,剩下五兩倒是可以攢著。 五兩銀子,碼頭那一帶的鋪子都不夠,更別說老太爺口中的旺鋪了。 顧茵細細說給老太爺聽,表明自己暫時是真的有心無力,而不是要故意推辭他的好意。 老太爺激動道:“什么了不得的先生,要收你家十五兩束脩?” “是個姓溫的舉人老爺。聽說是很了不得的,只是不愿意做官才沒有接著考下去,而且溫先生收的學生不多,所以束脩略貴一些?!?/br> “這不是胡吣么!要不想做官還考啥科舉???別是考不上進士,所以才這樣說的吧?!笨搭櫼痖]口不言,老太爺也急了,說:“你都到文家這么久了,你不知道我身份?” 顧茵道:“那自然是知道的?!?/br> 其實一開始并不很清楚,但是廚房里有徐廚子在,兩人閑磨牙的時候,徐廚子早把文家的事都告訴顧茵了。 他當時還無比佩服地道:“縣太爺當年科舉入仕的時候,咱們老太爺正好是當屆考官,是縣太爺的座師。就算老太爺現在退下來了,縣太爺見了咱們老太爺都怵得慌。咱們府里的人就別說了,就沒有不怵他老人家的,只有小師傅不怕老太爺!” 顧茵還真不怎么怕他,一來自然是這段時間接觸下來,她知道老太爺為人很好,她陪他吃吃喝喝玩玩鬧鬧,不知不覺地就把他當成了普通的長輩。二來可能也跟第一印象有關,旁人都是先知道老太爺的身份,再想他這個人,自然不敢小看了他去。 她不是,她第一次見到老太爺的時候,老太爺正爬上戲臺子和人吵嘴,后頭還讓許氏和王氏兩個聯手架了下來,任憑文老太爺兩條短腿凌空來回踩單車那樣倒騰,都沒能把自己倒騰下地。 這樣的初次見面,回想起來只想發笑,自然是不會去畏懼他的。 說回眼前,文老太爺像看二傻子似的看著顧茵,“既然知道,你還給你家孩子請別人當先生?你知道想投入我門下的學子有多少嗎?光我過年拒而不見的,就有上百!上百你知不知道?” 原來老太爺過年不見客是因為躲這個,顧茵心中想著,又看老太爺一聲高過一聲,臉都憋紅了,連忙給他遞上熱茶,“您別激動,歇口氣?!?/br> 文老太爺抿過一口熱茶,冷靜了一些,“你是怎么想的,你仔細給我說說?!?/br> 顧茵就道:“您老肯定是比溫先生更有學問。如果我家武安不是六歲,是十六歲,那我肯定也想為他爭取一個機會??伤F在還差兩個月才到六歲呢,只跟著隔壁許公子念過三百千,這種程度我如何好意思讓他給您當學生呢?” 大學老師能教小學生嗎?那當然是可以教的,但是這也太大材小用,而且大學老師的思維和孩子的思維肯定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么現代很多家長,明明自己學歷很高,輔導自家剛上學的孩子的功課的時候,也會覺得力不從心,屢屢崩潰。 老太爺一想也是,他做學問做了一輩子,這把年紀了,現在讓他再把《弟子規》、《幼學瓊林》、《聲律啟蒙》那些講一遍,他自己都覺得沒勁兒,更別說提高被教的學生的積極性了。讀書這個事兒,名師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自主積極性同樣重要。要開頭的時候沒讓孩子自己想學,后頭再學就難了。 最重要的是,人不服老不行,他這幾年眼神是越來越不行了,看什么都帶著虛影兒。自己看書練字都費勁。 老太爺撇著嘴不吱聲了,也正好,文大老爺過來請安。 他是知道這天是顧茵在文家上工的最后一日,想來問問老太爺能不能把廚娘借他一會兒,好再做兩道辣菜解解他的癮,最好是做一些上次那種麻辣火鍋底料,存起來他慢慢吃。 老太爺一看他就笑起來,忙不迭招手道:“老大快來,我這有好事兒便宜你!” 第35章 文大老爺看到老父親笑瞇瞇的就心慌。 老太爺從前在朝堂上算計政敵的時候, 也是這模樣。 但是心慌又能如何呢?這是自己親爹,又是自己趕著撞上來的,總不能調頭就走。 文大老爺步伐沉重地進了屋, 動作遲緩地給老太爺行了禮。 老太爺還是笑, 熱情地問他說:“老大吃過沒?我記得你最近喜吃辣,顧丫頭今天最后一天在咱家上工, 要不要讓她再給你做點啥?” 這是文大老爺過來的目的,但文老太爺真的這么問, 反倒讓他不敢答應了。 “吃、吃過了?!蔽拇罄蠣斖掏掏峦碌氐? “父親有話直說, 兒子但憑驅策?!?/br> “哎, 你這孩子,說得好像我關心你是為了用你似的?!蔽睦咸珷敶认榈乜粗? “是真有好事便宜你,你不是說在家無聊,想收學生嗎?” 文大老爺:我哪兒有? “唉, 正好顧丫頭家有個孩子,聽說是絕頂聰明、百年難得一遇的好苗子, 你看是不是……” 雖然顧茵也覺得武安是真的挺有讀書天賦的, 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就是許多人一輩子拍馬趕不上的。但是她還沒和老太爺提這個??!怎么還帶自說自話的? 老太爺說著又看向顧茵, “我家老大雖然在京中官位低微, 但那也是正經兩榜進士、當年的探花郎出身, 說起做學問、做先生, 他是真的比我厲害?!?/br> 老太爺讀書, 那是為了做官入仕。入仕之后他的心思就不在做學問上頭了。 文大老爺不同,他天賦沒有他爹高,但是他真心喜歡看書。不止四書五經, 其他什么書他都喜歡看。前兩天老太爺還看他在翻著《幼學瓊林》那樣的書看,問他怎么看起這樣的書,他說就是突然想起很久沒翻了,這本書雖然是兒童開蒙的讀物,但現在再讀也挺有趣的。 還有比這樣的喜歡讀書、又年富力強,還時間充沛的人更適合當老師的嗎? 老太爺這番兩頭推銷不可謂不成功,反正顧茵是心動了,當即就笑道:“那我得空把那孩子帶過來?,就是不知道大老爺明天哪個時辰比較有空?!?/br> 文大老爺如今是家里的閑人,雖然老太爺分了幾個鋪子給他們大房,但是他不會庶務,也對那些沒興趣,把幾個鋪子全權交給了文瑯和文沛豐管理,他看向老太爺,“父親看我什么時候有空?” 老太爺心道我看你現在就空得很,但當著顧茵他沒說這個,只道:“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日吧。上午你也沒啥事兒,就把人帶過來?!?/br> 顧茵自然應好,先不管武安能不能被文大老爺選上,她還是跟老太爺和大老爺都福身道謝,感謝他們給了這個機會。 道完謝,顧茵就出府回緇衣巷去了。 等顧茵走了,文大老爺胯下臉來發愁道:“父親,我怎么就要收學生了?過年的時候您稱病不見客,那上百個學子可都是我幫著您接見的!” 文大老爺雖然人到中年,但或許是多年一直一心讀書,入官場之后也只在翰林院那樣的地方供職——翰林院里都有些文人,自古文人相輕,傾軋也有,但還是比外頭少很多??墒怯谐蒙嫌欣咸珷斶@文官之首坐陣,當然沒人去觸霉頭。所以文大老爺一顆赤子之心未泯,人前還算持重,私下里卻是少年心性。 文老太爺老神在在地端著茶盞,“上百個你都幫著見了,再見一個怎么了?” “其實也沒怎么,”文大老爺聲音低了下去,“但是那孩子……真的有父親說的那么聰明嗎?” 文大老爺之前確實是沒想過收學生,但過年的時候見到了那么些求知若渴的學子,他其實也動過收個學生的念頭。 但一來,過去的那些年,他們父子倆雖同朝為官,還是老太爺的一生更具有傳奇色彩,在翰林院里做了半輩子的學問的文大老爺就顯得有些名不見經傳。所以那些學子絕大多數還是沖著文老太爺來的。 二來,也是文大老爺自己眼光高。雖然沒指望收個老太爺這樣天縱之才的學生,但也不能比他差吧? 兩個因素一卡,上百個學子都被文大老爺拒回去了。 現在既然得了老太爺的吩咐要真正考慮收學生了,文大老爺少不得得仔細問問那孩子的資質和學習進度。 他是真挺喜歡顧茵的手藝的——雖然她總說自己紅案功夫差一些,老太爺也日??洫勊装缸龅母?,但是番椒到她手里,能變幻出眾多截然不同的吃食,奇思妙想連京城酒樓的大師傅都比不過,實在讓人大開眼見。 如果不收下她家孩子,怕是壞了情分。 所以最好是她家孩子真的有天賦,他也能收到個讓人滿意的學生,皆大歡喜。 老太爺面色不自然地咳嗽了一聲,半晌后道:“顧丫頭看著那么機靈,他家孩子肯定不會差了去?!?/br> “小娘子看著那么年輕原來已經有孩子了?!?/br> 老太爺說不是啊,“那孩子叫武安,武應該是她夫家的姓?!?/br> 文大老爺失聲喊道:“她夫家的孩子能隨她去?” 老太爺掏了掏耳朵,“喊啥?你爹沒聾呢!我又沒強逼你把人收下,只是給那孩子一個機會。你前頭沒少跟著我吃喝吧?人丫頭是來給我一個人當廚娘的,照理說只要照顧我的吃食。人家還給你做那么些,也沒多收工錢,你給人孩子一個機會咋了?” 文大老爺聲音又低了下去,“那好吧?!?/br> 這天中午前,顧茵把武安和顧野一起領過來了。 本來她只是要帶武安過來的,但這倆孩子連成串都連習慣了,形影不離的。 她把武安領走后,顧野就一直遠遠地跟著他們。 她也不好把他撇下,只好一起帶過來了。 “兩個都是你家的孩子?” 顧茵說不是,介紹道:“大一些的是我小叔子,叫武安,還有兩個月不到就六歲了。小一些的叫顧野,跟我姓,是我的孩子。兩個小孩在家形影不離,就只好一起帶過來了?!?/br> 老太爺聞言就先去看顧野,想著就算大的不成,這小的看著怪機靈的,肯定能隨他娘了吧? 可惜讓老太爺失望的是,小顧野雖然生的白凈秀氣,一雙眼睛亮晶晶的很是機靈,被老太爺從頭到腳的打量了一番,他也絲毫不怯場??上б粏栔?,才發現他連基本的應答都不會。 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老太爺把顧茵招到跟前,壓低聲音問她是怎么回事,總不會這么大的孩子還不會說話。 顧茵就把小顧野的來歷輕聲解釋給了老太爺聽。 老太爺聽完點了點頭,說:“原來是這樣,那也不急,這孩子看著機靈。來日方長,可堪教化?!?/br> 然后就輪到武安了,他性子靦腆,驟然被帶到了陌生的環境,又見到了生人,他下意識地要往顧茵身后躲。 顧茵就蹲下身同他道:“武安別怕,這個老爺爺人很好的,嫂嫂這段時間就是在他家做工。過年的時候老爺爺還給了嫂嫂好大一個紅封,嫂嫂給你們都買新衣裳了,還記得不?” 武安自然是記得的,新衣裳他愛惜地穿了一整個過年,可惜這兩天天氣熱了,他娘說不適合穿襖子了,把那一身收起來了,說來年過年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