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后的滋潤日子 第21節
顧茵換過去后才發現許青川居然也在,而且在這樣的地方他也是書不離手。 顧茵猜著他多半也是不愛看戲,被許氏逼著過來的,不由就彎了彎唇。 許青川感受到她的視線抬起頭,兩人隔著小武安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嫂嫂快吃,青川哥給我的,可好吃了!” 不等顧茵拒絕,小武安就把香瓜子塞了她一手。 顧茵就只好接住,再同許青川道謝。 許青川打開自己的荷包,里頭滿滿當當是一袋子瓜子。 他把荷包放到武安手邊,彎唇笑道:“不用這么客氣,這是我家自己炒的,吃不完放著也是浪費?!?/br> 瓜子入口香香脆脆,齒頰留香,還依稀能吃出一股茶香。 顧茵由衷夸贊道:“許嬸子手藝真不錯!街上賣的都沒有這炒的好吃呢!” 許青川聽了這話卻有些慌張地移開了視線,白凈的臉頰上泛起了淡淡粉色。 “不是嬸子炒的,是……” 小武安話說到一半,被許青川捂住了小嘴。 “不是還要聽我念《三字經》嗎?” 武安忙不迭點頭,乖乖調轉身子,輕輕依偎到了他身邊。 許青川伸手攬住他,薄唇微啟,吐字清晰地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br> 他的聲音清澈如珠玉交鳴,語調和緩輕柔。 顧茵一只耳朵聽著聽不懂的戲文,一只耳朵聽著他念書,眼皮子就直往下墜,后頭不知不覺地就靠在另一邊的王氏身上睡著了。 許青川再次抬眼的時候見她已經睡熟了,不由彎了彎唇。 等她再睜眼的時候,耳邊的鑼鼓聲和戲腔都聽了,周圍人正指著戲臺子上叫罵。 她一醒,王氏扶著她坐好,也往前湊去。 “這是怎么了?”顧茵揉著眼睛,聲音還帶著慵懶的睡意。 小武安頭搖得像個撥浪鼓,說:“不知道啊,剛還唱的好好的。不知道怎么來了個老爺爺,就吵起來了?!?/br> 事情略有些復雜,小家伙三言兩語說不清,許青川便接口解釋道:“方才臺上唱到那惡婆婆多番逼迫兒媳婦進宮,兒媳婦寧死不應。有個書生知道這事后打抱不平,但恰逢皇帝來了,把身負功名的書生給捋成了白身,還讓人把那兒媳婦綁進宮里。之后一眾大臣勸諫,無奈皇帝耽于美色,全然不聽,還摘了為首那位大人的烏紗帽。然后那位老先生就很氣憤地出來打斷了,說這戲唱得是‘有辱皇家’?!?/br> 顧茵聽他三言兩語地說完,忍不住奇怪道:“連我這不聽戲的人都知道,這戲文里的朝代都是架空杜撰的。這老先生為何這般動怒?” 許青川搖了搖頭表示他也不知。 而戲臺上之上,一個穿著立領皮袍子的老者正和戲班的人對峙著。 班主都從后臺出來拱手求饒了,說:“老爺子我們這草臺班子搭一次不容易,您老氣不順去其他地方撒,別斷了我們的生計??!” 那老者瘦瘦小小的,嗓門卻不小,說:“你戲文亂唱還不許人說了?你這段必須給我改,改好了我把你整個戲班子都包下來,唱他一個月的,請鎮子上所有人看!” 王氏和許氏兩個都走到臺前了,本是準備聯手把這鬧事的人拖下來的。 聽到這話兩人不約而同地站住了腳——乖乖這老爺子聽著口氣財大氣粗的,要是能白聽上一個月戲,好像也不賴? 那班主一開始雖然賠著笑臉,但心里多少有幾分火氣。此時聽到這話倒是真的笑逐顏開,連忙道:“好好,都聽您的。等這一場唱完就改,您想怎么改就怎么改?!?/br> 本來到這里這場鬧劇就該結束了。 但那老者還是不肯,堅持道:“不行,你現在立刻改,改成皇帝聽從了文臣的建議,痛改前非,從此成了一位明君!” 他要說旁的還好,這種改法班主卻不敢應——畢竟這昏君可是戲文里的重要配角,若他不昏庸,怎么顯得那兒媳婦可憐呢?而且照著這老者的意思,戲文的主角也換了個個兒,成了那皇帝了。 他們只是普通的草臺班子,又沒那個能耐說臨時大改還能改的照樣好看。 “你這人懂不懂戲???!”王氏聽得耐不住了,“你要這么改后頭還咋唱?” 老者說:“就唱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不行嗎?” “這種誰要看???你白請我我都不看!”許氏跟著道。 而后王氏對許氏使了個眼色,兩人爬上戲臺,一人架住那老者一條胳膊。 那矮個子老者頓時被架空,兩條短腿凌空來回倒騰。 “哪里來的婦人,快把老夫放下!” 許氏和王氏充耳不聞,把他架下戲臺子還不算,一直把他架出了人群。 顧茵和許青川見狀連忙帶著小武安跟了出去。 不過好在許氏和王氏都沒有為難那老人,把他帶出來之后就把他放下了地。 老者一面擺正頭上被碰歪的皮帽子,一面吹胡子瞪眼道:“你們這兩個老婦人把我架出來做甚?我還沒和班主說完話呢!” 許氏就道:“老爺子,我看您也年紀大了,別來回折騰了。您要是有錢,自己寫個話本子去讓人唱,愛怎么唱怎么唱。但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一年到頭見個戲班子不容易,好歹讓我們聽過一場?!?/br> 王氏也沒兇他,只跟著道:“就是,你愛聽什么皇帝圣明河清海晏的,您自己請人倒騰去,別為難人家,也別難為我們這些戲迷?!?/br> 老者氣呼呼道:“你們這些人怎么回事,這戲文影射到朝堂,被發落了可是大事!” 王氏和許氏都一頭霧水,戲文雖然是杜撰,但確實不能影射朝堂,從前就有過氣憤不平的書生寫了個戲本子說昏君寵幸宦官,擾亂超綱,然而還不等那戲排出來,就讓人告密到官府,一串子人都連帶著發落了。但是今兒個這出戲講的是昏君強娶良家小寡婦,又沒講什么朝堂大事。 “難道那位最近真的強搶民女了?”王氏壓低了聲音問許氏。 許氏說沒聽說啊,又轉頭看向許青川。 許青川沉吟半晌,道:“這位老先生說的應該是皇上和文老大人那事?” 老者哼了一聲算是默認。 許青川便把月前皇帝和文老太爺的恩怨糾葛說與他們聽。不過這到底是京城發生的事,他也是偶然聽同窗提過,所以知道的也不多,只大概知道有這么個事兒。 幾人聽完,許氏還是道:“皇帝摘大官烏紗帽這種事也不算太新鮮吧,那文老大人確實也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既是他提出的辭官,就不許讓人家允了嗎?老先生你太敏感哩!” 那邊廂戲臺子鑼鼓又敲起來了,王氏心思已經不在這頭了,接話道:“就是,那戲里的婆媳境況還跟我家相似呢,我也沒覺得唱的是我啊。您老別想那么多。再說這戲又不是傳到了人文老大人耳朵里。就算傳到了,說不定人家都沒您老人家這么急呢!” 老者還要再說,卻突然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王氏和許氏都嚇了一跳,立刻異口同聲道:“我啥都沒干??!” 說完又立刻去把人抬了起來。 還是一樣一人架一條胳膊,把老者凌空架起,一路把他架到了附近的醫館。 而他們前腳剛走,文瑯提著大包小包的吃食過來了。 今天他好說歹說,總算以聽戲看熱鬧的名頭把他祖父“騙”了出來,想著他老人家可能一高興就有胃口了。 文老太爺也給大孫子面子,沒嫌棄看臺簡陋,祖孫兩個撿了個位置坐了。 后頭戲唱到一半,附近來了一些賣小吃的攤販叫賣。 文瑯看他心情不錯,心中竊喜想著這次怎么也能勸著他多吃些東西。但沒想到他去了不到一刻鐘,回來他祖父不見了! ………… 王氏和鄒氏把老者架進了醫館看大夫。 大夫診治之后道:“沒什么大礙,脾胃失調,血氣虧損,就是餓的?;厝ズ煤贸詢深D,養養就好了?!?/br> 王氏和許氏又一起呼出一口長氣。盡管她們確實沒做什么,但是這老爺子要是真出了什么好歹,她們渾身是嘴也說不清??! 人還沒醒,她們也不能把他這么大年紀的人扔著不管,只好一起把他弄回了緇衣巷。 兩人把老者抬回了許家,許氏打發許青川回屋看書。 因著之前看大夫的銀子是許氏給的,王氏也不好什么都不做,只能硬著頭皮對顧茵道:“兒啊,你看這事兒鬧的……還要麻煩你去做點吃的?!?/br> 顧茵點頭道:“沒事,反正材料都是現成的,我去熬碗粥,不費什么力氣?!?/br> 說完她就折身去了自家灶房。 灶房里除了他們日常要用到的食材還有一些自家日常吃的食材。 顧茵想著大夫說老者脾胃不好,就沒做普通的白粥,抓了一把小米,切了一截南瓜,準備做南瓜小米粥,又想著這次做的量少,便取用了家里的小砂鍋。 她先把南瓜洗凈后切塊去籽,再連皮放入蒸屜,隨后再燒水淘米,等水沸以后放入小米,小火開熬。南瓜蒸過一刻多鐘,去皮之后用湯勺壓成泥,而后將南瓜泥倒進砂鍋中,和小米一起攪拌均勻,待熬出米油后便可出鍋。 文老太爺再次睜眼的時候,外頭已經是黃昏時分。 他撐起身子反應了一會兒才想起來之前的事,五感慢慢恢復,他聞到了一股甜香。 這香味甜而不膩,讓本來就多日沒怎么進食的文老太爺肚子叫了一聲。 他循著香味走到屋門口,顧茵捧著砂鍋正好過來。 “您醒了?”顧茵笑著把砂鍋放到桌上,“我熬了一些粥,您要不要吃一些?” 文老太爺正要拒絕,肚子又叫了一聲。 他也確實還頭暈眼花的,便勉強道:“那我就吃兩口吧?!?/br> 顧茵把鍋蓋掀開,甜香味頓時充滿了整個屋子。 砂鍋里的小米粒粒開花,南瓜被整個燉進了粥湯里。 文老太爺用勺子嘗了一口,南瓜的鮮甜充盈整個口腔,連帶著整勺粥湯都甜了起來。小米雖然粒粒都開了花,但吃在嘴里卻又是粒粒分明,并不像一般人熬的那樣爛糟糟的。 幾口熱粥下肚,文老太爺覺得整個人都暖和起來。 “粥里沒有放糖,卻也香甜。加的水不多不少,沒有稀釋掉南瓜的香味。你這粥熬的不錯,師承何人?” 他一出口就問顧茵的師承,顯然是會吃的行家。 對著外人,顧茵不好扯什么夢里仙人,故作不懂道:“我家日常就做些吃食的小買賣,熬粥本就不難,哪里需要和人去學?” 文老太爺皺了皺眉,尋思著難道是自己年紀大了,或者是餓太久了,味覺都失調了,所以才覺得這農家小媳婦熬的粥火候格外精準,不比宮廷御廚差? 不等她多問,顧茵便尋了借口躲了出去。 文老太爺斯斯文文地喝完了一整鍋粥,有了力氣便出了屋門。 雖然前頭鬧得不愉快,但文老太爺知道自己暈倒與他們無關。非親非故的,人家把他帶回家里,還給他熬了一碗粥,這便算是于他有恩了。 直接給錢?這做法好像有點過于庸俗。 他記得這家人好像有個讀書人,那送兩幅名畫或者孤本書? 文老太爺走到堂屋外頭,還沒想好具體怎么報答。